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时代机遇、现实挑战与实践方略
2024-09-24吴晓英
[摘 要]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实现教育强国梦愿景的前提与关键引擎,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乡村教育的本质要求。个性化、场景化、即时性、附生性等智慧教育特性使乡村校长领导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仍面临信息化素养鸿沟、信息化敏感度落后、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榜样学习伙伴匮乏等现实挑战。故践行“个人修炼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实践学习与理论创生相融合、内生发展与外援推进共协同、常态学习与智慧推送互促进”的发展路径,强化“智慧教育赋能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论认知、内化本体论解读、联动认识论构建、助推方法论生成是突破校长领导力发展桎梏的良策,也是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教育优质发展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表征。
[关键词]智慧教育;乡村校长;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4)05-0065-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5.010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引导、企业的推动、学者的倡导、教育实践的探索、教育创新的诉求与媒体的宣传等,让智慧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1]。乡村校长作为乡村教育的“领头羊”,是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振兴乡村教育、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的职责与使命,其领导力发展水平影响并决定着我国乡村教育振兴的速度与质量。故结合校长的发展情况与特性,探究乡村校长领导力发展的困境、问题与挑战,洞悉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方略是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短板、助推高质量发展愿景实现的关键引擎、战略选择与研究旨趣。
一、“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机遇表征智慧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与文化智慧,让教师能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学习者能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教育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2]。故借助“智慧教育的优势与动能”来提升乡村校长的教育智慧与领导力素养,以消除距离鸿沟引起的城乡教育落差进而振兴乡村教育具有重要意蕴。
(一)个性化学习的赋能供给:突破乡村校长专业与全人发展的桎梏困境
信息化领导力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力量,其主张校长要具备敏锐的眼光,广泛吸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智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价值以助力学校持续发展[3]。智慧教育作为新形态与新理念,拥有多样化的个性学习资源、智能APP,有助于丰富学习路径,为学习主体提供专业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如个别化指导、帮扶等学习支持。这不仅有效满足校长的专业学习诉求,激发学习动力与激情,也会赋能乡村学校的教育实践、决策咨询等现实需要,提高学习期望值与拓展校长的全人发展通道。此外,智慧教育的个性化学习意识唤醒与服务能为乡村校长提供学习时空的诸多便利,有效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化特色发展需求。还能为乡村校长提供理念上的认知引领,为乡村学校摆脱发展困境指明航向,助推校长突破专业与全人发展的桎梏困境。
(二)虚拟场景化的优势创设:服务乡村校长的实践场域,实现高质量学习
借助智慧教育的技术赋能,能实现学习场景的虚拟化,使学习具有更多的场景特性,更益于课程学习与知识领悟。且多样化的知识呈现形式、互动性的学习空间、场景化与共享性兼容的开放学习资源平台,例如大学MOOC、爱课程网、智慧树、学堂在线、学习通等网络资源平台的开放与资源共享,钉钉、QQ、ZOOM、SKYPY、微信、课堂派、雨课堂、希沃白板、云班课、腾讯会议、光明教育家、印象笔记、学习强国、知到、知室、得到、知乎、哔哩哔哩、人人视频、TED等各类软件以及网站的支持,不仅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丰富的、场景化的开放学习资源,消除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阻隔,也营造与延伸了“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学习时空。此外,智慧教育还能缩短知识的传播进程,增加学习互动性,使乡村校长能突破学习环境的空间阻隔和条件限制快速获取外界信息,及时掌握全球的教育政策与国际发展趋势等。可见,智慧教育虚拟场景化的优势创设有助于服务乡村校长的实践场域,高效传播智慧教育新理念,培育校长的积极学习与发展心态进而实现高质量学习。
(三)即时性反馈的动力牵引:成为乡村校长学习效能与优势生长的助推器
智慧化理念支撑下的学习场景会记住有效的学习进程以及基于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时间、学习量、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与进度差异等而为学习者推送适切的学习内容,并依据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与质量,有效分析和跟进学习者的学习动态,且给予即时性的反馈与矫正。这有利于学习者及时了解学习质量与问题,增加学习有效性,唤醒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和拓展学习路径,故智慧教育自然成为乡村校长自主学习效能与优势生长的助推器。有效的学习评价能解决学习进程的孤独与学习效果的预知问题,激发学习者长期可持续的深度学习;且智慧教育理念决定了智慧教学法的模态,不同模态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4]。智慧教育学习模式的不断构建为乡村校长学习力与学习效益的提高起到积极的助推与监测双重作用,为学习者的专业提升提供路径参考。此外,智慧教育也将从多层面解决乡村校长学习无人监测、缺少专有学习时间或学习同伴稀缺的现实境遇,构建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联通性以达成学习效果的飞跃,这是智慧教育给乡村校长领导力发展所带来的前所未有、可持续的发展机遇。
(四)附生性实践的具身推进:化为乡村校长高效实践的案例样板
教育智能化需要新的智能结构,需要提高人机协同学习与工作的能力。人机协同智能结构主要涵盖认知智能、情感智能和志趣智能,这些智能与品性的融合形成了智慧人才的“智慧”[5]。且智能新结构的形成与发展需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提问、学会交流、学会创造”[6]等成为未来人才的核心指标,也是数智时代人力资源必备的关键素养,故树立智慧教育服务观是智慧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价值诉求[7]。首先,智慧教育可以提供“一站式提升学习与领导力素养”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智慧教育“附生性实践”的特性与功能会对学习者进行学情分析、学情画像等以整体感知在线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并提供符合实践学习的个性化案例;也可定期为学习者推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学习案例,让学习者“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反思学习问题”,打破“单维学习”的时空阻隔与低效困境,连通“现场学习”与“在线学习”路径,提高乡村校长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转化率。例如,云教材能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将编者的声音、视频等融合为一体,最大化解构学习的疑点与难点,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回归理论的案例样板,为乡村校长与教师提供“一站式提升学习与领导力素养”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又如,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具象化。智慧校园集成了智慧教育理念、媒体、技术、资源、手段和方法等,建设智慧校园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有效途径,智慧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课程资源、平台软件等都将是智慧教育需重点关注的建设内容[8]。乡村校长的专业实践提升与理论学习的内化将会从智慧教育的变革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支架。
二、智慧新时代“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挑战中小学校长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处于决策、核心和主导地位,其信息素养水平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影响重大。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同步发展,避免地区间“知识沟”的扩大化,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问题是不容轻视的[9]。采取有效的校长支持策略,为每所学校配备优秀校长,已成为当前美国中小学缩小学生成绩差距、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10]。因而,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其在信息化时代仍面临着巨大的新课题挑战。
(一)关键困难:信息化素养的落差鸿沟
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11]。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与校长的个人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信息化教研与评价3个因素显著相关[12]。城市、乡镇和农村学校的地域差异、学校信息化环境基础差异对信息化领导力的影响极其显著[13]。乡村校长长期身处乡村场域,每天应对各层级多频率的评估与检查事务,常规的繁杂劳动几乎占满了工作时间,还有乡村场域信息学习环境的贫乏和低质化学习空间的局限,使乡村校长处在滞后的发展进程中而不自知,再加上孤立工作环境的常态化使乡村校长对信息化素养不是缺失应有的敏感就是面临“不知自己不知道”的落差窘境。虽然当前属于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但敏锐性眼光的具备仍需要知识的长期积淀与探索,且大部分乡村校长都属于有一定年纪之人,对信息化事物的接受程度需要更多时间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使得乡村校长群体的整体信息化素养略显滞后,这成为信息化时代乡村校长获取学习资源面临的关键困难。但学校信息化创新发展,需要校长协调各种信息化元素,突出校长赋权意识和功能,使变革能力作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关键成分,从而形成创新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14],以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开展相关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15]。
(二)核心因素:信息化敏感度的深度落后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体现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对西部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究发现,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示范校引领作用的缺失、科学合理培训体系的匮乏、学校教师和校长本身信息素养水平不高等都是制约校长信息化领导水平的因素[16]。且校长的专业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学校和校长的职责权利缺乏法律保障、校长评价机制单一等是造成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17]。乡村校长信息化素养发展速度的滞后与现代信息化颠覆发展间形成巨大的宽带落差,再加上农村长期发展缓慢、信息化洪流影响小的封闭场域使得农村学校成为温室的闭环,人们身处其中而不自知,没有产生信息落差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心理危机。而且,校长长期关注学校的常规事务,长期疲于奔命地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没有意识到或忽视了个人与团队的素养提升与素质发展。有些校长也没有阅览最新期刊信息的意识、习惯或思维模式,不知不觉中被生活和学校的琐事缠绕而失去发展的动力与觉醒,长期的惯性思维会禁锢校长的视野,侵占稀缺的实践,使得校长信息化发展的机会被日常事务所掩盖,而真正用于思考学校发展、教育创新的时间反而成为额外的负担。这样,乡村校长的信息化素养会在不知不觉的时空流失里滞后成长,进而缺失对信息化发展事务应有的敏感与察觉,深度落后的信息化敏感现实自然成为乡村校长的常态表征。
(三)主要问题: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多维不完善
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影响因素多,但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关键[18]。常态下,有些校长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专业思想不坚定、专业追求不积极、专业履职能力不均衡等问题[19]。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发展不仅起源于校长信息化素养的发展,也受制于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与滞后。乡村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水平的整体发展速度与质量,但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跟进速度会影响到整个乡村教育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规模与效应。当前乡村学校的经费问题都依赖于地方政府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经济状况较为缓慢的地区,教师工资的发放仍然还是棘手问题,再加上新城镇化建设使学生不断迁往城市或县城就读,学生日益锐减,学校发展面临转型与改制的挑战,因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投资力度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制约与重创,发展的路程变得更为漫长与艰难。因此,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等成为乡村校长不太重视发展自身信息化素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校长整体信息化素养与意识理念落后的根本反映所在,这无意间成为阻碍乡村校长发展信息化领导力的根本挑战。但校长信息素养影响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深层次应用[20]。因为,没有基础设施配套与匹配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再好的素养敏感度都不能产生实效,只能成为学校发展中最美的愿景而已,更不会成为推进乡村校长着力放在心上、用心学习与用心实践的推力因素。
(四)重要诱因:榜样学习伙伴的普遍匮乏
乡村校长身处不同的地域空间,平时有学校事务在身,参加各种校际间的学习与观摩活动机会少,除晋升职务时上级规定的校长研修学习活动以及频数不多的校长专业培训学习活动外,基本是上传下达的会议型事务,真正聚焦于校长专业学习研修的机会虽比普通教师多,但相对于校长的专业发展而言仍然处于频率较低的次数。但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使校长继任者面临的成长危机日益显现。例如,澳大利亚尝试以“专业标准”体系建设和专业发展体系的运转探索“破解”之道:科学地设计与实施校长专业发展体系,改变校长素养和能力发展的“碎片化”倾向;凸显组织在校长发展中的地位,强调发挥组织在推动、支持校长专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注重立足学校管理实践的“浸润式”发展,凸显“实践反思”和校本发展的地位和作用[21]。调研中发现,我国部分校长存在身体素质欠佳、心理素质不高、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等问题[22]。而乡村校长身处“一人独大”的生态环境,又缺失整体团队共同学习、相互督促成长的良好氛围。况且,校长的提拔受制于太多不确定的行政因素与内隐人际要素的影响,再加上乡村本就落后和信息闭塞的现实环境,校长身处学习氛围和信息化生长气氛缺乏的职业空间,以及一些人性的惰性弱点,种种因素的累加效用使得乡村校长长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样态。这使乡村校长不仅缺失专业发展的良性通道,也缺失自下而上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更缺少有引领校长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管理机制,使得校长的发展生态位里缺失良性发展、有共同生长愿景和成长督促机制的榜样学习伙伴。成长路上的“孤立无援”以及前行路上的“困境干扰”,再加上自身领导力发展素养与意识的淡薄、地域间距离阻隔导致的交流障碍和文化氛围不浓等,使得乡村视域里校长的榜样学习伙伴相对匮乏与不足,这是引发乡村校长整体信息化领导力薄弱的重要诱因之一。此外,目前中小学校长在决策行为、组织方式和执行效果方面仍然存在个人角色模糊、组织方式不良以及共同目标缺失等问题。需要校长正确定位个人角色身份,提高个体领导力;改变传统的组织行为方式,发展团体领导力;开发学校共同愿景,构建愿景领导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文化领导力[23]。要不断增强校长领导学校改进与创新的能力,关注校长适应与回应变革的能力,重视校长个人与职业生活间的平衡关系,提升校长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24]。
三、智慧教育理念下“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方略中小学校长队伍是一支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队伍,又是在个人学识修养和创新意识、战略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队伍[25]。因而新时代“校长国培”要制定提高政治站位、环顾外部形势、加强政策引导、增强需求适切、发挥辐射功能、构建话语体系、采用混合研修、开展能力建设等方略[26],以寻找更适切的发展路径。
(一)系统视域中的多维提升:融合思维启迪的智慧发展路径
1.个人修炼与组织发展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时代的校长领导力发展,信息成为每一项事务的内在特性,离开信息的特色就缺失了信息时代其发挥动能的元素与可延展空间。乡村校长作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角色以及助推乡村教育振兴的领路人,其信息化领导力发展实际上已不是校长一人甚至领导层独立几人的孤立发展。在信息已经无孔不入、全然渗透进人们生活全方位与全角色的环境里,校长群体信息化领导力发展成为学校领导力发展的重要议题。它是学校在社会变革时期需要着力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事务,也是校长如何在优先“发展自身”时也致力于“发展全校教师群体”的意识问题,更是校长致力于“化领导力发展赋能学校信息化发展”必须拥有的可行作为。因此,完善城乡一体化机制,扫除农村校长专业发展的“二元”阻碍,完善农村校长培训机制提升其培训的实效性,完善农村教育特质的校长专业成长制度,等等,是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7]。以构建自我发展为引领,以带动组织发展为关键,以牵引全员发展为愿景,这是当前“发展成为唯一路径”前提下乡村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高质量发展中需要着力拓展与开创的关键路径,也是最能体现乡村校长具备信息化社会领导力意识与作为的判别指标。因为,乡村意味着拥有常态下“地域的偏远和思想滞后”的特色,意味着“教育发展速度的步履缓慢与群体成员的行动乏力”之景象。因此,如何借助信息化发展的国家政策动能,借助智慧教育的先进理念,发挥乡村的后发赶超动力,超越时间、空间、经济以及理念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固有限制,实现个人修炼与组织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赋能”乡村校长自我的生发智慧,“使能”乡村文化社会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实践学习与理论创生的交互融合。校长的治校方略不仅依赖于长期一线实践工作的生成经验与创生智慧,来源于校长自身对于学校发展具有的独到眼光、大胆创新与作为,更需要吸收先贤们保留下来附载于书籍上的理论知识以及学习理论知识后“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最终形成引领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妙方。因而实践学习是基于问题生发而带着问题学习并最终落脚于学校实践问题解决的学习。实践学习的特点是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着眼于问题情境的学习。实践学习具有情境性强、模仿场景学习比例高、易于上手等特点,是利于接受和内化的学习方式,其对于乡村校长的发展具有“即时性”和“象形强”之特征。但实践性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虚拟仿真的实践学习无法达到真实实践学习的效用,具有可迁移性不足等弱点,而且其对场景的需求也非常高,受限性较大,故需结合理论学习的环节。因为理论学习具有浓缩性高,不受时空、地域与条件限制的特点,可迁移性好,具有“适用面广”之特性,其后期的学习效能更大。而乡村校长的学习与发展路径,需要在厘清两种学习模式优缺点的境况下,创设各种条件,做好实践与理论融合创生发展的提升模式,对学习模式进行多元化的单元分割;针对校长学习者确定相异的学习模式,找到既能满足碎片化学习便利性,又能凸显系统性学习的实践效应,使学习活动在理论与实践螺旋共生的推进下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故整合智慧教育的独有特色与优势,充分考虑乡村校长群体生活时空的形态与特色,整合创新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协同共进”的学习创生模式。整体推进乡村校长的素养发展。因为,“实践”代表着每天的工作样态,从多变的实践中能够生发出理论智慧的结晶;“理论”反能助推实践的更优发展,也为实践发展提供反思的智慧与思维模式。二者互为主体,互为动力,共同推动乡村校长理论知识的基础夯实,更助推其实践行动的最大化升华,助力新时代高效赋能行为效应的发生。
3.内生发展与外援推进的共生协同。往常的校长学习与研修培训都是基于上级规划的自上而下的线性发展,都是基于需求现状从政府层面所做的宏大规划,这样的系统性培训具有规模大、执行力强、影响覆盖力大等效应,也是当前乡村校长接受专业学习的主流渠道。基于专家视角设计的课程与实践学习体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与逻辑性强等固有优势,但往往好的愿景不一定带来好的教学效应。因为学习的效应和质量往往是由学习者决定的,校长学员大部分是基于上级的任务和政策上的分配而参与学习项目,学习目标是基于上级的硬性规定,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如何规划以及学校效果评价等后续的环节没有得到长期跟进,且学习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非能用、学非会用、学非用得上,故系统性培训模式学习效果不一定能保证获得良好愿景下的真正实现。而基于发展学校愿景动力催促下的校长自我学习,会基于学校发展、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发展进程中的困惑而产生学习动力,这会推进校长结合实际困境、寻找自我发展的晋升通道和路径。因此,这种自下而上、基于自我和校本发展驱动的校长研修提升路径能够内发成长动力,在不断剖析自身问题、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来参与学习和创造学习路径,具有学习动力足、学习目标强、学习内容明晰、学习实践具有针对性等特点。理论学习是符合实践需要的学习,实践研修是基于实践需要的提升,这样的学习不仅能规避自上而下系统培训带来的课程适应性不适切以及学习动力与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又能激发学校形成“教导型”与“学习型组织”,变为基于问题解决和愿景创生、为了愿景实现而学习的发展路径。这样的创生路径能最大化地激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效应,赋能学习效果的实现,体现学校校长主体自我的使能作为。例如,澳大利亚的校长培训运作模式主要有:目标导向下的资源学习、标准导向下的工作视导、基于实践问题的会议研讨、接轨学位教育的系统课程、实践体验与选择课程相结合的综合研修[28]。虽然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已实现由“量”到“质”的跨越,但还需要深化培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校长培训市场;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教育发展重大需求;联动推进“校长工作坊”,打造地区培训品牌;加强训后跟踪指导,构建新时代校长培训质量评价标准,以培养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小学校长队伍[29]。此外,还需要继续以专业化为主线的政策思想,规范和指导培训机构的专业化建设[30]。因此,构建智慧教育赋能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发挥学校校长“使能角色与作为”的学习模式是乡村校长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4.常态学习与智慧推送的互动促进。与城市校长相比,乡村校长面临着学习环境不善、学习空间不延展、学习氛围不佳、学习伙伴不足等不利因素,再加上乡村学校生源质量与家长群体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经济窘迫、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学习风气不足、乡村文化缺失或淡薄等发展的多维困境,使乡村校长专业发展举步维艰。但引领学校发展却是校长们共同的使命。因此,城市校长与乡村校长面临着相同的发展愿景但需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学习路径上,乡村校长要做好常态学习的长期打算与作为,做好在“工作内外”挤出时间学习的常态化发展规划;永葆学习心态,从工作中学习与求知,从学习中生发工作的智慧,为工作而学习,为问题的解决而学习;在工作中学习,把工作作为学习的场景,使学习成为工作的必然途径,养成“学习、工作一体化”的生活样态。因为,校长实践的场景就是学习的场景,每一场景下都内在地附生着不同的知识体系,都需要不同的能力与素养来解决,而素养就是一种不需要着力思考的前提下自动形成的问题解决路径。因此,理论知识、实践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都融合进校长的工作场景中,需要乡村校长随时带着学习的欣赏与发现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人、物与事,让“工作学习场景一体化”的常规学习成为乡村校长工作的常态。但场景化的工作学习也有其局限性,需要我们超越具体事务的视野所限去考虑长远的事务发展前景:既要脚踏实地干好眼前的事务也要探头看路,心中仍然拥有诗和远方的意境与愿景。因此,校长还需逃离眼前的现实,学会放眼远望,学习不受时空与地域限制的知识,持续了解具有更长远影响的知识、理念与价值观等,需要借助智慧教育趋势下的发展潮流,订阅各种相关领域的知识APP,从社会、经济、金融、历史、地理、管理、心理、教育等各领域的知识地图,了解每个行业的发展样态;学会用全域视角看待事物,带着全新的、动态发展的智慧看待学校的发展。
(二)哲学实践论的专业修炼:战略思维引领的智慧发展良策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而校长作为领导者,其责任重大[31],故从哲学视角探寻数智时代乡村校长提升智慧素养的良策具有重要意义。
1.强化“智慧教育与领导力发展”关系的价值论认知。领导力是一种统整合力,是反映校长发挥教育正向影响力、引领学校创新变革并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因素。乡村学校的发展速度、规模与内涵质量最终根植于校长领导力的高质量发展,因而领导力发展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核心构面,需要校长的长期修炼。调研结果表明,校长对领导权力的整体认识比较理性客观,对职位权力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对个人权力的影响更加重视且倾向于以个人权力办学治校[32]。故需校长有基于学校实践场域对领导力发展的价值论认知,对专业领导力如何赋能学校发展有充分的元认知和充足的长期准备,对领导力、领导职位、领导者、追随者、被领导者等要素间的关系有专业理解力。作为学校领头羊和第一责任人的乡村校长,应深度认知“领导力发展”对“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论意蕴,悟透现实境况下如何借助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智慧教育迅猛发展的风口,为乡村校长领导力高质量发展探寻可行的多元化创新路径,进而赋能乡村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2.内化“智慧教育赋能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本体论解读。价值论决定方向,本体论奠定基础。从学理上明晰校长领导力的内涵意蕴,结构模型以及领导力生态位等本体论问题,具身认知智慧教育赋能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着力点以及限度等是撬动领导力发展的前提。智慧教育的实践过程是教育价值重塑和达成共识的过程[33]。让学习者拥有聪明才智是智慧教育的永恒追求[34]。也有学者认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是以培养“智慧”为主要导向的新教育学[35]。智慧教育的本质是智慧化趋向的新教育形态,其运用智能化的理念、技术手段、方法和策略等,让学习者成为智慧人才[36]。可见,只有校长充分认知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性、优势与劣势,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明晰“岗位、职位、责任、使命”与学校领导力发展间的逻辑联系,才能为校长领导力与学习力的互动与内化提供本体论支持,助力校长从专业视角理解领导力的生成与效能发挥路径,进而有能力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行动智慧,为乡村校长的领导力修炼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本体论的认知基础。
3.联动“智慧教育与领导力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论构建。领导力是由多要素共同发力以对事物发展实现推进效应的整合力量。没有校长领导力的效能实现,乡村学校的发展只能成为空中楼阁而难以落地生花。领导力发展是系统性工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校长领导力是系统性概念,包含教学领导力、课程、信息化、文化、道德与危机领导力等不同构面,其会随学校发展需要而彰显不同的价值面向,且校长领导力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小学校长为更好地履行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责,需要在专业化引领下提开其领导力。为此,中小学校长要加强自我领导训练,提高个人的领导素养;通过分布式领导方式,发展学校成员的领导能力;重视学校文化领导,形成合作的领导环境[37]。要让智慧教育以“水”一样的“拟态”渗透进乡村校长领导力发展的修炼进程中,联动领导力要素的最大化协同,发挥“智慧教育”赋能“领导力发展”以实现“跨越距离鸿沟”效能。因此,充分发挥智慧教育赋能领导力发展的认识论作为,高效彰显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应有效能与使能作为,既符合时代发展对校长领导力的现实需要,也能满足学校场域对领导力效能的时代诉求。
4.助推“智慧教育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强化。“强化”价值论认知、“内化”本体论解读、“联动”认识论构建都是一种理论上的认知建构,是校长成长路上务必解决的认知前提,是实现美好愿景前必经的黎明前的黑暗。校长还需在认识论基础上有“化理念为行动”的作为,才能为领导力的生成与效能发挥提供现实舞台,因为智能教育是智慧教育的基础。况且,“认知”源于“实践”,但需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促成“实践作为”的产生,故方法论的构建与实践是乡村校长领导力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最能体现校长生动实践的环节。正如在“器”层级,主要面向“精准”“个性”特性,智能教育可提供智能技术的支撑;在“术”层级,主要面向“优化”“协同”特性,可提供智能机器助手;在“法”层级,主要面向“思维”“创造”特性,可助力智慧人才的培育[38]。因而乡村校长需重视与强化方法论问题,并能基于乡村场域在实践、理念、文化、愿景以及时代趋势等层面,不断探寻符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方法论构建。此外,校长还要有意识地跳出舒适区,敢于冲破世俗舆论的束缚,勇于挑战与创新,敏锐探寻新的发展路径,为领导力效能的实现提供方法论支持。
总之,明晰乡村校长领导力发展拥有的多重机遇、现实挑战以及智慧发展良策,对推进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蕴,也是教育强国境域下乡村校长必然面临的专业发展新课题。
参考文献:
[1][7][8][33][34][36]王运武,彭梓涵,张尧,王宇茹.智慧教育的多维透视——兼论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20(02):22;26;26;24;23;23.
[2][4][5][6][38]祝智庭,彭红超,雷云鹤.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J].开放教育研究,2018(04):20-22.
[3]沈书生.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4 (12):29-33.
[9]张永军.苏北地区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调查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9(06):32-36.
[10]李华,程晋宽.为每所学校配备优秀校长——美国中小学校长支持策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0 (03):66-73.
[11]杨金勇,尉小荣,吴安,刘亚娟,吴砥.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 (05):122-128.
[12]康翠,王斌,常新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三市177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调查[J].现代教育技术,2015 (12):40-45.
[13]边琦,田振清,王俊萍,李嘉峪.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102-106.
[14]王永军.面向教育4.0的创新发展: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框架之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20 (06):41-49.
[15]田阳,徐晶晶,童莉莉,黄荣怀.教育均衡视域下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研究——以“三区三州”培训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0 (06):113-119.
[16]李华,李昊.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 (06):64-70.
[17][19]王纬虹,李志辉.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困境及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16(08):77;77.
[18]朱雪峰,袁娟娟.西北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查与思考——以甘肃省Y县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 (01):60-66.
[20]王佑镁.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与学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 (03):70-73.
[21]陆道坤,陈静怡.论组织支持下的校长专业发展——基于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发展体系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9 (02):14-21.
[22]李潮海.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二阶结构模型的建构与应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4(02):96;94.
[23]张雷.中小学校长领导力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 (Z2):93-98.
[24]李春玲,肖远军.中国与欧美国家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比较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20 (05):110-114.
[25]姚国.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16):31-34.
[26]王定华.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校长国培”的进展与方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9-14.
[27]孙中华,乞佳.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4(06):23-28.
[28]张丰.专业学习: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 (06):64-68.
[29]宋乃庆,肖林,郑智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发展:回眸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0(01):33-39.
[30]郭垒,徐丽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政策研究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8 (02):107-111.
[31]孙祯祥,郭旭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3 (03):5-10.
[32]徐金海.校长更倾向于以个人权力办学治校——基于对中小学校长领导权力的现状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 (10):20-23.
[35]卢敏,王世宇,温川飙,张亦嘉,程爱景,余曙光.智慧教育视域下高校在线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1 (01):75-79.
[37]张雷.专业化视野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问题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45-48.
Wisdom Education Empowering Rural Principal Leadership Qualit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Abstrac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key engine to boost rural revitalization, further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ream and vision of a powerful education country. It is also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for rural educ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 such as individuation, scenization, immediacy and attachment, have provided the leadership of rural principals with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However, it still faces 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the gap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backward information sensitivity, imperfect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lack of model learning partners.Therefore, a development path of “combining individual cultivation with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integrating practical learning with theoretical creation, cooperating with internal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aid promo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normal learning and wisdom push”should be carried out.Strengthen the cognition of axiology about intelligent education enabl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eadership,internalize the interpretation of ontological,linkage the construction of epistemology,booster the generation of methodology and so on ,which are good ways to break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and also a practical representation of smart education enabl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urban-rural integra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 education; rural principals; principal leadership; high-qualit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