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空间错位研究
2024-09-23张良董菁袁丽
[摘 要]西北地区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本地区,对于推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推进地区平衡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西北地区各省市在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致使本地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系统失衡现象愈加严重,如何实现西北地区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整体协调是本地区旅游空间格局优化的关键,同时对于推进全国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个省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2年共十年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从旅游、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空间错位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空间错位模型和脆弱性模型分析了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三省一区的旅游-经济-生态的空间错位状况,并根据各省市的空间错位情况和各地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西北地区;空间错位;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8(2024)03-0056-12
Study on the Spatial Misalignment of Tourism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in Northwest of China
Zhang Liang, Dong Jing, Yuan Li
(Shaanxi Business College , Xi’an 710119)
Abstract:The northwest reg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in our country.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runs through the northwest region. It’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to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is region, promoting 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ing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leading to an severely imbalance in the local tourism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y, and ecosystem. How to achiev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optimizing the tourism spatial pattern in the region,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s article takes Shaanxi, Gansu, Qinghai, and Ningxia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selects data from a total of ten years from 2013 to 2022 as the analysis basis, constructs a tourism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patial mismatch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tourism, region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n, through spatial mismatch models and vulnerability models, the spatial mismatch status of tourism economy ecology in Shaanxi, Gansu, Qinghai, and Ningxia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the northwest region is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rectification opinion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spatial mismatch situation of each province and c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region.
Keywords:Northwest region; Spatial misalignment; Influence factor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区域旅游发展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与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旅游业在带动游客消费、拓宽民众就业渠道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并加速了各地区文化交流,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点扶持建设的地区,本地区人口约占全国的5.5%,经济增速快,发展潜力大。通过查阅并统计陕西省[1]、甘肃省[2]、青海省[3]、宁夏回族自治区[4]的相关数据,制作陕西省、西北四省区及全国旅游指标比例关系图(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在国内旅游方面,近十年中,本地区不论是国内旅游人次还是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所占据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在2021年时,比重超过20%,已经成为国内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此外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不均衡,陕西省是本地区旅游业的支柱,近十年中,除了2019和2020年之外,陕西省的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占本地区的比例均超过60%,在2022年时,陕西省的国内旅游收入在西北四省的比例达到70.2%。
在国际旅游方面,整体而言,在近十年中本地区国际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较低,最高仅为3%左右,这与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不相匹配。此外,在本地区国际旅游业发展也极不平衡,近十年中,在绝大部分年份内陕西省的国际旅游指标占本地区的比例超过90%,是本地区国际旅游发展最好的地区。
2.区域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看,本地区由于地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通过收集相关数据[1],制作西北四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图(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2013-2022年的十年中,本地四省区不论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还是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均在全国中所占比重较小,说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其中,财政收入指标所占比重尤为偏低,在近十年中,四省区财政收入总和在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约为3%左右。四省区在国民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项指标均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本地区重点是要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3.区域环境背景分析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带,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其中有大面积的地区为荒漠和沙漠地带,此外,本地区中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多样的地貌类型、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和脆弱生态系统对本地区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是历史发展进程的永恒主题,过度的经济活动会导致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过度排放,从而对环境造成破坏,旅游业的发展也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紧密关系,经济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而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繁荣,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不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发展的基础,此外,本地区在旅游、经济和环境方面存在不平衡性,因此,有必要对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和环境的空间错位进行研究,以促进本地区旅游、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本研究通过使用空间错位方法对本区域的旅游-经济和环境进行研究,丰富了该地区有关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关主体的研究方法。
第二,本研究突破了以往研究大多以单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的范围,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四个省作为研究范围,将研究范围进行了拓展。新疆虽然地处西北地区,但距离其他省区相对较远,并且其旅游资源、经济支柱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本研究以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四省为研究范围。
第三,本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考虑西北四省在旅游资源特色、经济基础和环境方面的共同性,从而使指标因素更加具有普遍性。
第四,本研究在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满足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空间错位指数模型,通过收集与四省区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关的二十余项指标、近十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基础,探索本地区四省区在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整体与局部的错位程度,丰富了旅游空间错位研究的领域。
2.实践意义
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共同结果,本研究通过精心筛选的二十余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指标来计算西北四省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三大系统的空间错位情况与脆弱性,从而可以更加精确的反应西北四省区近十年来的旅游发展、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引入脆弱性模型,可以更好地分析各省区关于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找出三大系统内影响区域间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错位指数对不同地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整改措施,从而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西北四省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和空间错位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梳理西北四省区的实际情况,筛选了以国内旅游人次、地区GDP总量和绿化覆盖率等23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其具体为西北四省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空间错位指标体系表(表1)
(二)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来自于各地区的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数据。
1.权重的计算过程
(1)根据表格中的指标体系,以及查阅各省区2013—2022年《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构建初始矩阵如下[5]:
X=(Xij)m×n(2-1)
(2)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代表的含义不同,指标单位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保证数据能够进行比较,需要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同时,为避免在求熵值过程中出现无意义的情况,进行数据非负化处理,具体公式为(3-2)所示:
Zij=Xij-min(Xij)max(Xij)-min(Xij) J为正向指标
max(Xij)-Xijmax(Xij)-min(Xij) J为负向指标(2-2)
Z′ij=Xij-min(Xij)max(Xij)-min(Xij)+0.0001 J为正向指标
max(Xij)-Xijmax(Xij)-min(Xij)+0.0001 J为负向指标(2-2)
Zij表示第I个系统的第J个无量纲化值;Z′ij表示非负化处理的第i个系统中的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Xij为第I个系统中的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max(Xij)、min(Xij)分别为指标Xij中的第I个系统中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计算指标Xij的比重Yij
Yij=Zij∑mi=1Z′ij(2-3)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ej=-K×∑mi=1Yij*lnYij(2-4)
其中,常数K>0,K与年份有关,一般令K=(1ln m),m的取值与样本数有关,可证明ej∈[0,1]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dj=1-ej(2-5)
其中,当dj的数值越大时,表明指标Xj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强,当dj的数值越小时,表明指标Xj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弱。
(6)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Wj
Wj=dj∑mni=1dj
(2-6)
(三)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空间错位模型构建
根据设立的指标和收集的相关数据,计算西北四省旅游、经济和生态系统的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如下所示[6]:
1.旅游空间错位指数:
Tij=Wij1*Tij1+Wij2*Tij2+Wij3*Tij3
(2-7)
上式中,Tij为第i年j地区的旅游空间错位指数,Tij1-Tij3分别代表旅游产业的三项指标(即地区星级饭店数、地区国内旅游人次、地区国内旅游收入)的无量纲化数据,Wij1- Wij3为相应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2.经济空间错位指数:
Eij= Wij1*Eij1+Wij2*Eij2+……+ Wij8*Eij8(2-8)
上式中,Eij为i年j地区的经济空间错位指数,Eij1-Eij8分别表示第i年j地区经济8项指标(即地区GDP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职工年平均工资、卫生机构床位数)的无量纲化数据,Wij1- Wij8为相应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3.生态环境空间错位指数:
Gij= Wij1*Gij1+Wij2*Gij2+……+ Wij12*Gij12
(2-9)
上式中,Gij为第i年j地区的生态空间错位指数,Gij1- Gij12分别表示第i年j地区生态环境的12项指标(即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情况、颗粒物排放情况、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城市绿地面积、公园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市容环卫车辆总数、公共厕所数量)的无量纲化数据,Wij1- Wij12为相应指标所对应的权重。
4.区域空间错位指数:
SMIi=1ETiT+GiG/2×E-Ej*100(2-10)
上式中,T表示西北四省的旅游总错位指数,E表示经济总作为指数,G表示生态总错位指数,Ti、Ei、Gi分别表示各地区的旅游错位指数、经济错位指数和生态错位指数。
5.整体空间错位指数
SMI=12E∑ni=1*TiT+GiG/2*E-Ej(2-11)
上式中,n表示本地区整体所含的区域数量,本文取值4,整体空间错位指数取绝对值
6.整体空间错位贡献度:
Ri=1m∑mj=1*12EjTijTj+GijGj/2*Ej-Eij/SMIi(2-12)
上式中,m表示整个区域所研究的年份,本文取10
各省份的空间错位情况依据计算得出的错位指数的绝对值分为3个等级:低错位区[0,2),中度错位区[2,5),高错位区>5[7]。
(四)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模型构建
1.首先计算单指标脆弱性:
S′ij=Wj-X′ij(2-13)
上式中,代表S′ij年份j指标的脆弱性,Wj代表该指标的权重,X′ij代表该指标的标准化数值。
2.其次计算脆弱性综合指数:
S′i=∑njSij(2-14)
上式中,S′i表示i年份全部指标的综合脆弱性,等于单项指标脆弱性之和。
当前,学术界对旅游地脆弱性的等级尺度划分尚未统一,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脆弱性指数分为五个等级,即Si≤0.35为低度脆弱,0.35<Si≤0.50为较低脆弱,0.50<Si≤0.65为中度脆弱,0.65< Si≤0.80为较高脆弱,0.80<Si为高度脆弱。
3.计算各指标障碍度大小:
Aj=WjX′ij/∑ni=1WjX′ij-100%(2-15)
上式中,障碍度Aj代表第j项指标对系统脆弱性影响程度,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X′ij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
(五)西北四省的空间错位分析
西北地区区域面积广阔,虽然本研究未将新疆纳入到研究范围,但其区域面积依然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8%,但是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约5.5%。本研究主要集中在陕西省、青海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三省一区
综合本地区的整体情况,本地区地域面积较为广阔,人口总数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并且分布不均。在资源方面,本地区资源较为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科技力量相对薄弱,人才资源相对薄弱且分布不均,在本地区三省一区中,陕西省不论在经济总量、人口总数、还是在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陕西省的旅游业在本地区中优势极为突出,不论是在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方面均在本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本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区域内山地、高原等多种地貌类型在本地区均有分布,复杂的地貌类型、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本地区之间的交通网络相对东部地区相对落后,交通运输不便,区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难以充分施展,虽然本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不论是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本地区均有独特性强、知名度高的资源分布,并且由于本地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一方面使在景区景点开发方面受到制约,不能很好的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在推动地区旅游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存在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区域管理体制不顺畅,使得本地旅游资源管理效率较为低下,并且有部分旅游资源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甚至对地区生态环境也造成影响。当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开发旅游资源的情况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因此,需要及时调整本地旅游资源开发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各区域的空间错位
根据公式2-1到2-6,根据2013-2022共十年间相关指标的数据,将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值,得到西北四省区旅游-经济
利用表1计算所得到的权重,根据公式2-7到2-9对西北三省一区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系统空间错位指数进行计算,得到近10年间西北三省一区旅游、经济和生态空间错位总指数,即西北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空间错位指数表(表2)。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三省一区在近十年间的空间错位变化非常明显。第一,在近十年中,西北地区三省一区的空间错位方向并不一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区在近十年中呈现出负向错位,青海省呈现出正向错位。说明在近十年中,陕西省经济指标的发展预测值要低于实际值,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水平还相对落后,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青海省呈现正向错位,说明青海省在近十年中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有力的拉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相比于发展迅速的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需要努力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西北地区三省一区的空间错位指数演变趋势各不相同。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整体上区域空间错位程度变小,青海省的区域空间错位程度在变大。陕西、甘肃和宁夏省区在区域空间错位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中陕西省自-71.0739下降为-11.5080,下降幅度最为显著。虽然陕西省一直处在高错位区间,但该省的空间错位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正在逐步向较低的错位空间转变。青海省的区域空间错位指数则由9.4706增长为22.7740,表明该省的区域空间错位情况在变大,表明该省的空间错位情况正在加剧,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陕西省的空间错位指数的绝对值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从2013年开始,本地区的空间错位指数的绝对值迅速下降,由2013年的-71.0739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0.8480,此后本地的空间错位指数的绝对值又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在2022年时达到-6.9842,这意味着2013年时,本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空间错位度很高,但错位程度也迅速下降,在2015、2016和2018年间均为低空间错位。究其原因,旅游业是陕西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本地旅游资源丰富,在国内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其兵马俑、华清池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前来游览,旅游产业较为发达。此时,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呈现出协调发展的状态,在此期间,陕西省的旅游和经济持续发展,同时生态环境方面在废弃物排放方面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城市绿地面积、公园面积等方面指标也迅速增长,从而使陕西省的空间错位程度较低,使本地的旅游、经济和生态方面协调发展。自2019年开始,陕西省的空间错位指数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自2019-2022年间均为高度错位。在此期间旅游相关指标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其经济指标依然保持增长状态,生态指标中相关废弃物排放不断下降,城市绿地面积等指标在不断增长,因此,此时陕西省的空间错位指数错位程度较高。
甘肃省的空间错位指数的绝对值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从2013年的28.8979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2.2921,三年间其错位程度分别为高、中、低,并且在自2015-2016和2018年间均保持低空间错位状态,在2017和2019年时为中度空间错位状态,整体上看,在此期间甘肃省的空间错位程度不高。究其原因,甘肃省旅游和经济的各项指标依然保持着增长状态,在生态环境指标中,颗粒物排放量在此期间呈现出有所起伏增长状态,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其他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下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面积等指标也成增长状态,因此,在此期间旅游业与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空间错位程度较低。在2020-2022年间,旅游业相关指标中,除星级饭店数较之前保持增长状态外,在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方面均较以往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经济指标较之以往依然保持增长状态,生态环境指标方面,有关污染物排放在此期间呈现下降状态,城市绿地面积等相关指标依然保持增长,因此,在此期间旅游与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错位程度增加,旅游业与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降低。
青海省的区域空间错位指数在2013-2014年间错位程度较高,在2015-2016年间又迅速降低,此时为低度空间错位状态,自2017开始空间错位指数由4.1660逐渐增加到22.7740,空间错位程度逐渐由中度增加到高度错位。分析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在2013-2014年间,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在此期间保持增长状态,而生态指标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绿化指标呈现出小幅度增长状态,在排放物指标中,仅有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现出轻微下降的状态,氮氧化物、颗粒物等相关排放指标却依然保持增长,因此在此期间青海省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呈现出较高的错位度。自2015-2017年间,青海省的旅游、经济、生态空间错位程度逐渐上升,其空间错位指数由1.0946逐渐增长到2017年的4.4660,空间错位程度由低度转变为中度。通过分析,在此期间旅游业指标中,旅游业的各项指标中均保持增长,但是其中星级酒店个数增长缓慢,在生态指标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等绿化指标增长较为缓慢,废弃物排放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此时青海的整体空间错位指数较小,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较为协调。自2018年开始,青海省的区域空间错位指数开始增长,逐渐由2018年的7.3860增长到2022年的22.7740,其空间错位程度均为高度错位。通过分析,在此期间,青海省的旅游指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特别是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指标相关数据下降明显。在经济指标中,各项指标均保持增长状态。在生态环境指标方面,绿化覆盖率等相关绿化指标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等相关废弃物排放指标方面均有所下降,由此在此期间青海省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空间错位程度增加。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空间错位程度整体上相对较低,在2013-2014年间,虽然是高错位程度,但是下降明显,由2013年的32.7054下降到2014年的11.5195。通过分析,在此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旅游相关指标增长幅度不明显,国内旅游人次指标甚至出现下降。经济指标均保持增长状态。在生态指标方面,自然保护区面积等相关绿化指标增长幅度不明显,二氧化硫排放量出现缓慢下降情况,而颗粒物排放量、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呈现出增长状态,导致此时空间错位指数呈现明显的下降状态。在2016-2017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错位程度均呈现出低度空间错位。自2018年开始,空间错位程度开始呈现中、高错位情况,仅在2019年时为低错位度。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在旅游指标中,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指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星级饭店指标则在此期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在经济指标中,所有经济指标均呈现出增长状态。在生态环境方面,自然保护区面积等相关绿化指标方面呈现缓慢增长状态,而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相关绿化指标数据则有升有降,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等相关指标呈现出下降状态,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则呈现出增长状态,因而此时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错位程度响度较低。
三、西北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整体空间错位
根据公式2-11计算得到西北地区三省一区的整体空间错位指数,并根据结果制作得到2013-2022年间西北三省一区整体空间错位指数图(即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近十年中,西北地区三省一区整体空间错位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13年的0.7013下降到2022年的0.2AaYGtAi3RNi+ArvbG7uU7eiu35Rw7fcbMKGwgSkWvSA=277,下降幅度明显,说明西北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整体空间错位现象逐渐缓解。具体而言,在2015-2022年间,其整体空间错位情况又出现缓慢上升的状态,这与各地区在区域空间错位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一)西北地区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文以空间错位的角度测算了西北三省一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2013-2022年间旅游-经济-生态系统间的协调度演变趋势,从现状上分析了需要加以整改和注意的地区,为了更好的测量西北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间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特引入脆弱度模型来衡量各地区的整体脆弱程度,并找出影响本地区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分析,探讨西北地区三省一区应采取的相应发展战略,为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未来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各地区脆弱性评价
通过公式2-13计算得到的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各指标的脆弱性指数,并将计算好的脆弱性指数带入公式2-14计算得出西北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脆弱性指数,具体如2013-2022年西北三省一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表(如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近十年中,西北地区三省一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脆弱性指数整体上呈现出不断上涨的状态,并且脆弱性不断提升。其中,宁夏的脆弱性指数和脆弱性在四地中增长幅度最大,在十年中由0.1196增加到0.8567。陕西省的脆弱性指数在四地中增长幅度最小且最低,在四地中的整体脆弱性最好,其脆弱性由低度脆弱变为较高脆弱。
整体分析,在近十年中,此四地均是通过第二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弱化,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因此体现在脆弱性指数呈现出连年快速增长的状态。因此这三省一区的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隐患较大,若不能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提高对旅游产业及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未来的脆弱性指数将进一步上涨。
(二)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公式2-15计算旅游、经济和生态三系统各指标在2013-2022年间的障碍度影响因素,按照影响因子大小进行排序,并在每个时间段选取前三的障碍因子作为影响本地区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2013-2022年间西北地区三省一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子表(即表格4)。
从表格4中可以看出,在近十年中,西北地区三省一区在脆弱性影响因素方面各种不同。陕西省在近十年中,影响脆弱性最大的因素是自然保护区面积、国内旅游收入、生活垃圾清运量、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均GDP、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市容环卫专用车辆总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厕所数量等因素。因此,解决陕西地区的系统总体脆弱性主要从生态系统和区域经济方面入手。
甘肃省在近十年中,影响脆弱性主要的因素是自然保护区面积、颗粒物排放情况、生活垃圾清运量、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公共厕所数量、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等因素,综合来看,解决甘肃地区系统总体脆弱性主要从旅游系统和生态系统方面入手。
青海省在近十年中,影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自然保护区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星级饭店数、国内旅游收入、绿化覆盖率、公共厕所数量等因素,综合来看,解决青海地区系统总体脆弱性主要从旅游系统和生态系统方面入手。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近十年中,影响脆弱性主要因素是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绿化覆盖率、星级饭店数、国内旅游收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生活垃圾清运量,由此可见,解决宁夏回族自治区系统的总体脆弱性的主要是旅游系统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影响西北地区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在旅游因素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在近十年中,三省一区的脆弱性变得更为严重,应采取较好的保护措施,西北地区三省一区需要注重旅游产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性,保持好二者之间的平衡才能降低其脆弱性,从而提升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促进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四、促进西北地区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在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本地区旅游资源独特性强,对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因而本地区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空间错位角度分析,在近十年中,整体上西北地区三省一区在旅游-经济-生态系统三方指标的空间错位程度方面有所降低,并且空间错位指数下降明显。
为了更好的测度西北地区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究影响空间错位的具体因素,特引入与空间错位指数模型相辅相成的脆弱度模型,在空间错位研究研究该地区协调发展能力的基础上,以脆弱度模型探索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区域脆弱性的主要指标。
通过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及脆弱度模型的计算结果,将近十年间西北三省一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空间错位度等级与脆弱性程度具体进行分析,根据每个地方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如下:
陕西省在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区域经济,陕西省必须依靠在本地区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首先是要持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特色,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扩大本地特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第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升人均GDP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修复战略,通过划定生态红线的方法,严格控制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同时增加市容环卫专用车辆和公共厕所数量,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四,完善城市生态环境设施,增加城市公园和城市绿地的面积,合理评估城市的环境承载力,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第五,加大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将绿色旅游的观念植入人心,同时鼓励居民绿色低碳出行,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集约化、效率化的方式拉动地区经济发展。
甘肃省在脆弱性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系统两个方面。由于甘肃省大部分地区位于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此必须注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首先,降低区域内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和颗粒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加大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投入力度,增大公共厕所数量等生态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强当地的生态环境承载力。
此外,在影响区域脆弱性的因素中,旅游系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还需要加大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突出本地景点的特色,完善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增加当地的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水平。
青海省在脆弱性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态环境因素和旅游系统两个方面,在西北三省一区中,青海省所处地区地域环境独特,高原地貌明显,因此本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首先要注重当地独具特色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在降低各种废弃物排放量的同时,提升本地的绿化覆盖率,加大对公共厕所等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从而保护本地的生态环境。
此外,由于青海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这是本地在发展旅游业中的独特优势,本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突出本地的民俗风情,同时加大对旅游接待设施的完善程度,增加星级酒店的数量,从而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旅游和生态系统两方面系统的因素。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西北三省一区中不论在旅游、经济和生态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本地区首先是保护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首先是降低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的同时,增强绿化水平和公园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提升本地环境质量。与此同时,加大环保投入,增大垃圾清运量,提升本地的生态承载力。
在旅游系统方面,主要是努力提升当地的旅游接待设施投入水平,增加星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接待能力,通过增大旅游收入水平,实现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统计年鉴 [EB/OL]. [2024-02-1] http://tjj.shaanxi.gov.cn/tjsj/ndsj/tjnj/sxtjnj/index.html?2022
[2]甘肃省统计年鉴 [EB/OL]. [2024-02-1]http://tjj.gansu.gov.cn/tjj/c109464/info_disp.shtml
[3]青海省统计年鉴[EB/OL]. [2024-02-1]http://tjj.qinghai.gov.cn/nj/2022/indexch.htm
[4]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年鉴[EB/OL]. [2024-02-1]http://nxdata.com.cn/files_nx_pub/html/tjnj/2023/indexfiles/indexch.htm?1=1&h=0
[5]张良.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安市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性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6.
[6]彭坤杰.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空间错位及脆弱性演化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25.
[7]吴耿安,刘巍,郑向敏.旅游、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错位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03):80-84.
[责任编辑 张宇龙]
[作者简介]张良(1985— ),山东省莱州市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董菁(1986— ),女,甘肃省陇西县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袁丽(1979— ),女,陕西省汉中市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