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女画家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画家的艺术风格比较
2024-09-23刘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思潮的趋新,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性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在此时期,由于社会对女性追求艺术的包容性慢慢发生了变化,促使女性对艺术的追求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绘画领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凭借绘画创作的独特风格及自身良好的学识和艺术修养,不少女画家登上了国内外文艺发展的历史舞台。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国明代时期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背景、女画家代表,结合绘画题材、材料、技法、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分析,更好地了解中国明代女画家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画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期为女性画家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国明代女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画家;艺术风格比较
明朝末期,封建礼教逐渐被弱化,王阳明“心学”的兴起使得“程朱理学”的束缚日益减弱,女性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增强,这为女性冲破思想的禁锢提供了充分的土壤。一些受到“心学”影响的士大夫开始思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否合理。与此同时,政治的日益腐化使得士大夫纷纷避世,沉醉于消遣娱乐。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经济以及时间去关注自身的精神需要。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女子“无才便是德”转变为女子要有艺术修养。而且文人雅士们对生活本质的追求和精神自由、生命自由的向往使他们自己在修身养性沉醉于笔墨丹青的同时,也在极力地追求红袖添香。他们把这些艺术的修养带到了自己的“后院”,对自己的女性家眷、奴婢进行相关的知识传授。尤其是在贵族家庭中,女性学习书画已呈开放趋势。她们与男性的济世之志或隐逸风雅不同,更多的是细腻娴静及与世无争。
一、中国明代女画家代表人物
(一)方维仪
方维仪出身于官宦世家,学养自幼深厚过人。其祖父是明朝名士方学渐,父亲方大镇官至大理寺少卿。但是天妒英才,十七岁的她与体弱多病的姚孙棨结婚,婚后没多久她的丈夫就去世了。祸不单行,带给她更大打击的是遗腹女的去世。伤心欲绝的方维仪回到娘家后,一生守寡,与青灯古佛相伴,潜心于诗画。娘家、夫家优渥的物质条件没有让她尝到生活的苦涩,但要说不苦,年纪轻轻就守寡又经历生离死别,内心满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楚。因此,她画得最多的就是与佛教题材有关的画作,以此求得精神上的寄托。在技法上,方维仪是唐代吴道子、宋代李公麟白描技法的追随者。她最擅长的也是白描,白描的画法可以更准确地表现她作为吃斋念佛之人内心的虔诚和心境的纯净。她绘制的《观音图》(图1)画面虽无色,构图虽简单,但寥寥数笔就把身披白袍、屈膝而坐的观音大士普度众生的慈悲之貌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功力之深厚,世代相传,这幅作品也被称为白描中的典范。
(二)文俶
文俶,明代画家文从简的女儿,文元善的孙女、文徵明的玄孙女,出身于书香门第。文俶长大后嫁给了同乡赵灵均(即赵均,赵宧光之子)。婚后的她不愿再被世俗的生活和封建礼教束缚,选择和丈夫一起在寒山隐居。花鸟画一直是女性画家们较为偏爱的绘画题材,大抵是因为女性的情感多细腻温润,常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绘画这门艺术并婉转地表达出来,花鸟又具有托物言志、比兴的审美趣味。两者搭配起来,竟也能带来独特的“雅趣”之妙。文俶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她不是单纯地描绘花鸟虫蝶这些素材的全貌,而是在把握整体画面构图的同时主观地选取了她认为富有生机和表现力的部分。因文俶特别擅长写生,尤其是注重对花草虫蝶的创作,在寒山与丈夫隐居之时她写生绘制的《寒山草木昆虫状》竟有上千余幅。虽然英年早逝,但文俶的作品笔墨细秀,笔法清丽,深得时人赏识。
(三)仇珠
仇珠,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女儿。她自幼跟随父亲长期居住在苏州,因此时常看父亲作画,也随父亲一同在收藏名家项元汴的家中寄居,观赏过众多名画,于是渐通笔墨。仇珠在绘画这一领域长期受到父亲的教育和熏陶,因此也继承了其父亲擅长工笔又能设色并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素材的技法。仇珠的画作可以与文俶媲美,是“吴门”一代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物。原本女画家偏爱画花鸟虫鱼题材,但是她的作品却多是绘制人物、山水及大士像功德画。构图上,她非常有巧思,会格外注重一些有情节的生活场景。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是她关注的重点。仇珠,尤其擅长画人物仕女,其作品细密精研,笔意不凡。画出来的仕女传神、纤巧、清丽,衣纹线条十分流畅。在设色方面,仇珠受到其父亲的影响,色彩运用非常独到,色调大多是和谐统一的,既不会过于跳脱也不会轻易地盲从。仇珠能巧妙地运用色彩之间的关系再将前人的技法与明代风格融会贯通,真可谓得心应手。即便她作画会迎合时风,也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有浮躁媚俗之气。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画家代表人物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认为要想认识上帝就要先认识他最成功的创造—人。因此,画家们纷纷把注意力放在了写实上并追求栩栩如生。他们并不认为艺术和传教是对立的,只不过厌倦了把绘画这门艺术仅当作传教的手段。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三位艺术家分别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达·芬奇将科学融入绘画中,通过透视、光影、解剖等方法来还原“人眼”。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则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表达。拉斐尔的壁画作品充分体现了和谐和对称,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顶峰”。这些思想解放及艺术风格的更新,使得受教育群体中的贵族女性受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焕发勃勃生机。
(一)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出生于家境殷实的贵族。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被公众认可为职业艺术家的女画家。安圭索拉在艺术上的建树离不开她父亲的引导。安圭索拉的父亲虽然不是画家,但他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并且鼓励她追求自己的理想,是她坚实的后盾。安圭索拉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肖像画,无论是服饰的细节,还是人物的表情都捕捉得恰到好处。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教会会资助画家创作宗教题材作品。个人肖像画的回报太低,有名的画家们更愿意在宗教、神话等题材上投入更多精力,从而也给了安圭索拉一些难得的机会。安圭索拉开始绘画时选择了一条新的赛道—肖像画。这些肖像画,贯穿了安圭索拉的整个职业生涯。《棋局》(图2)是安圭索拉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三姐妹在家庭教师的带领下围坐在花园中下棋,是一幅非常生动的家庭肖像画。在这幅画中,安圭索拉展现了她精湛的肖像画技巧和对细节深入的观察力。四位女性的形象栩栩如生,通过她们的表情和姿态,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她们的性格和情绪。画中的光影处理也非常巧妙,明暗对比突出了人物的轮廓,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戏剧性。《棋局》借国际象棋表达女性也可以成为战略上的王者。安圭索拉是那个时代唯一一个将生活描绘成“她”主题的女性,展示了女性在艺术领域的贡献和可能性。这种不可忽视的艺术力量激励了后世很多有艺术追求的女性。
(二)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
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绘画才能。她是“卡拉瓦乔主义”忠实的追随者,画风接近于卡拉瓦乔。她擅长的肖像画稍微有些特殊。在当时,肖像画中的女性形象多少带着些柔弱或感性,但真蒂莱斯基呈现的却截然不同。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大多是带着怨恨或愤怒的,人物动作甚至以非美学、暴力的形式呈现。在真蒂莱斯基的作品中,女性似乎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非常有名,其中一些作品展现了她作为画家的身份,这在当时女性艺术家作品中非常少见。
(三)拉维妮娅·丰塔纳
拉维妮娅·丰塔纳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也是她的启蒙老师。拉维尼娅从小学习绘画,尤其擅长肖像画,作品都非常出色。她的家庭生活也非常充实,拉维尼娅有11个孩子,她的丈夫,同为画家的吉安·保罗·扎皮,自愿扮演家庭主夫的角色,这种家庭角色分工,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显得非常新潮。吉安·保罗·扎皮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在家尽心地抚养孩子,还在画室里辅助妻子工作。拉维尼娅的画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比起刻画个人,她对于描绘那些贵气逼人的服装可能更感兴趣。
三、中国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画家艺术风格比较
中国明代女画家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画家大多是受到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在长辈或丈夫的引导下凭借自身的天赋学习领悟了绘画的奥妙。她们在延续了为其启蒙的男性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和技法的同时逐步形成个人艺术风格。在作品中,她们尽可能地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极力展现描绘对象真实自然的一面,但因受到不同的文化影响,她们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
(一)绘画题材的不同
从题材上来看,中国明代女画家多数聚焦生活。她们的作品多以明代女性的宅院生活、自然景观为题材,如花鸟、虫鱼、山水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以及浓厚的生活情趣。受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和宗教神话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画家创作题材可能相对局限。她们以宗教、肖像画为主。
(二)绘画材料的不同
中国明代女画家主要使用毛笔、墨、天然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宣纸(或绢帛)等工具材料。毛笔的弹性使得画家能够通过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浓度来表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宣纸的吸墨特性能够很好地承载毛笔的笔触,产生独特的韵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画家通常使用动物毛制作的画笔,用亚麻籽油混合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在布或木板上进行创作,也有部分女画家会使用蛋黄、蛋清或亚麻仁油、清水、薄荷油等来调和颜料。油画颜料色彩丰富、覆盖力强,能够细腻地表现物体的质感、空间感和光影效果。油画的这一特性也使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画家们能够更加注重写实和光影效果的呈现。
(三)绘画技法的不同
中国明代女画家多采用工笔白描和水墨写意两种方式,既有细腻的白描,又有自由的挥洒。画面整体强调笔墨的运用及所要表达的意境。色彩运用上,中国女画家常运用黑、白、灰等中性色调,表现淡雅、内敛的艺术氛围。墨色可以分为五色,即焦、浓、重、淡、清,通过这些层次的变化来表现景物的阴阳向背和远近关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画家在技法上多采用油画和蛋彩画等形式,更注重色彩的直观表达,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层次,表现强烈的情感和视觉冲击力以及细腻的质感。她们注重对细节的把控以及透视和光影效果。写实的表现方式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在构图方式上,她们各有特色。中国女画家讲究“留白”,注重画面的透气性和意境的营造,而意大利女画家则更注重画面的饱满度和立体感。
(四)审美倾向的不同
中国明代女画家的审美倾向于抽象和意境的表达,她们的艺术风格与女性特有的细腻、柔美和含蓄一致。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因受到传统文人画的影响,更加注重画作的意境及内涵。明代女画家的作品常以自然景观、花鸟为题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通过简练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而非过分追求形式上的真实或细节来表达对于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画家的艺术风格受到人体解剖学和透视法的影响,她们的作品更加强调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再现,非常注重人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具有现实主义特点。这一时期的女性画家也常以宗教和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通过画作讲述故事,传达道德规训或宗教情感。后期绘制的肖像画则在人物表情和姿态的呈现上具有强烈的表现力,能通过绘画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明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画家们艺术风格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对创作的影响。在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她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通过对两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介绍以及女画家们艺术风格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明代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女画家的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让作品观察的角度有所不同,也让作品更加生动。绘画技巧、绘画材料、审美倾向的不同都不能磨灭掉的一个相同点就是,中外女性画家迸发出一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还有更多的女性画家值得我们去研究讨论和学习,这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女性在艺术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作者简介
刘瑶,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参考文献
[1]陈珊.仇英之女仇珠绘画分析及女承父业现象解读[J].书画艺术,2011(3):22-24.
[2]李湜.方维仪和她的《观音图》轴[J].文物,1994(10):95-96.
[3]李湜.明代女画家文俶和她的几件作品[J].文物,1989(10):23,95-96,105-106.
[4]景楠.明代女性画家骤增原因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3):38-39.
[5]李瑾鸽.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位女画家索芙尼斯芭·安圭索拉[J].学理论,2013(18):210-211.
[6]傅寒.意大利女画家索福尼斯巴·安古索拉和她的自画像[J].艺术品鉴,2019(29):53-55,253.
[7]李健群.被“遮蔽”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赞助人与艺术家[J].荣宝斋,2012(4):268-281.
[8]曹天牧.光与影的交汇—试论卡拉瓦乔的光线处理技巧及其影响[J].美术文献,2019(5):31-34.
[9]张亮鸿.西欧文艺复兴女画家人物画研究[D].长沙:湖南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