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背景下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路径探析
2024-09-23郭倩倩
摘要: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重要的大型遗址,是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证,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归纳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的价值和保护现状,从而延伸分析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保护、展示利用等角度探讨了新疆大遗址未来保护利用工作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苏巴什佛寺遗址;大遗址;保护利用
一、引言
《大唐西域记·卷一 三十四国》中记载:“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随称。佛像装饰,殆越人工。”《水经注·河水二》记载:“释氏《西域记》曰: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离大清净。”据向达先生的考证,这里的东西昭怙厘,也就是《水经注》所引道安《西域记》中的雀离大寺[1]。它们共同记录了新疆一个重要的大型历史文化遗产—苏巴什佛寺遗址(图1)。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城西北20千米处,地处却勒塔格山南麓,库车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台地上。该佛寺始约建于3世纪,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10世纪后逐渐被废弃,是古代西域地区保留至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建筑群遗址。苏巴什佛寺遗址群主要包括库车河东、西岸的两片佛寺遗址群,含有佛殿遗址、佛塔遗址、僧房遗址、洞窟等多类型遗址。地面建筑均由土坯垒砌而成,整体占地面积约20公顷。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文物类型丰富,包含舍利盒、丝织品、古钱币、陶器、铜器、铁器、木器、木简和纸本文书以及壁画碎片、石雕佛像、泥质塑件等等。2014年,苏巴什佛寺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苏巴什佛寺遗址为代表的新疆大遗址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符号,做好其保护利用工作是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具体实践,对于延续历史脉络、保护文化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新疆大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实现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成果惠及群众。
二、苏巴什佛寺遗址的价值内涵
(一)历史价值
苏巴什佛寺遗址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建筑遗存类型丰富,出土文物多,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它作为宝贵的实物资料,展现了丝绸之路新疆段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佐证了丝绸之路上中西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为研究新疆古代民族的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二)艺术价值
苏巴什佛寺遗址建筑遗存类型丰富、形制独特(图2),包含不同建筑风格的佛塔、寺院、僧房、石窟、墓地,且保存较为完整,这对研究古代西域地区遗址的建筑方式、建筑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舍利盒、波斯银钱、佛半身像范、陶罐、龟兹文木简、布匹、饰物、印章、骨灰容器、泥塑、雕塑等文物,造型优美,艺术风格独特,蕴含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佛教沿丝绸之路东传西渐的重要历史见证。
三、苏巴什佛寺遗址的保护利用现状
在长期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苏巴什佛寺遗址的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局部墙体已出现坍塌、掏蚀凹进等严重病害,保存状况较差,极易失稳,危及遗址本体安全。“十二五”以来,党和国家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新时代新疆文物工作高效高质发展,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初显成效。
1928年和1958年,北京大学教授黄文弼先生两次对苏巴什佛寺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探明了西寺南部佛殿遗址的平面结构,并出土陶器残片、铜钱等文物[2]。1989年和1990年,新疆考古所、阿克苏地区文物普查队两次至苏巴什佛寺遗址调查,作了标图、摄影及文字记录工作。1996年11月,苏巴什佛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该遗址的保护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1997—1999年,文物部门先后在苏巴什佛寺遗址西寺、东寺修建防洪坝,抵御山洪对遗址的威胁。2002年,沿西寺、东寺外围修建了保护围栏。2009—2012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分三次就苏巴什佛寺遗址本体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主要针对佛寺本体濒临危险的区域,有效抑制了遗址的局部坍塌。2009—2010年,对苏巴什佛寺遗址周边进行了防洪整治,于库车河左岸新建防洪堤0.55千米,有效减少了库车河季节性洪水对崖体载体的冲击性破坏。2015—2016年西北大学联合相关单位对苏巴什佛寺遗址局部进行再次发掘,出土了一批包括玻璃、铜器和钱币等在内的珍贵文物[3]。2018年,在发改部门的支持下,苏巴什佛寺遗址实施保护利用工程,建立参观木栈道、展示标识牌等,为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展示利用奠定了基础。2020年,苏巴什佛寺遗址设置了安防系统。近两年,苏巴什佛寺遗址作为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重点区域被纳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即将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四、新疆大遗址的保护利用的存在的问题
结合苏巴什佛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情况,全面排查梳理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大遗址整体的认识不足
一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作为文化润疆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思考不深、系统谋划不够。二是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南疆地区,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作用发挥有限,这也是新疆大遗址的共性问题。
(二)保护力度不足
一是保护难度较大。新疆的大遗址90%以上为土遗址,胶结强度低,本体脆弱、稳定性差。目前土遗址保护的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外部环境变化易引发遗址本体失稳失衡,毁损速度加快。二是新疆大遗址保护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支持。受地方财政资金限制,支持力度有限,缺乏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和运行机制。大遗址文物保护资金保障不足、经费支出结构不完善,导致文物保护工作开展不持续,保护成效欠佳。
(三)挖掘研究阐释不够,活化利用不足
一是新疆大遗址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考古研究仍有缺环,苏巴什佛寺、高昌故城等大型遗址考古工作滞后。二是苏巴什佛寺遗址等具备开放条件的大遗址数量占比相对较少,宣传推广实效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三是新疆大遗址展示利用内容和手段单一,活化展示缺少创新思路。
(四)专业人才队伍紧缺
新疆文物专业人才队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人才队伍建设长期存在引进难、留住难问题,尤其是文物考古研究、保护修复、陈列展示等方面人才断档严重。新疆专门研究大遗址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拥有保护从业资质人员更是屈指可数。开放的大遗址中讲解员数量不足,专业知识不足,整体水平较其他省市差距较大。
五、新疆大遗址的保护利用的对策分析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新疆大遗址保护管理工作逐渐驶入规范化轨道。在文化润疆的大背景下,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的首要任务。文章结合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基于存在的问题,从管理、保护、利用等三个方面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统筹规划与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编制新疆大遗址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弘扬并举,着力加强与周边其他文物资源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效形成点面结合新疆大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体系,推动保护修缮、基础建设、展示利用等工作整体协调发展。二是做好新疆大遗址总体发展规划。坚持大遗址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原则,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推动遗址所在地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城乡建设、旅游开发一体化发展。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并丰富新疆大遗址互动文化体验项目。依托大遗址创建精品景区,打造专题旅游线路。
(二)加大研究保护力度
一是持续开展大遗址保护研究。将新疆大遗址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有序推动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等大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建立健全相关历史文献数据资料库,建设相关遗存考古地理信息系统,深入挖掘遗产历史价值内涵。二是落实保护措施。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做好大遗址数字化保护,针对重点文物进行三维建模,科学保护和记录重要文化遗产信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持续实施各类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完善安防系统,有助于实现对文化遗产实时、高效、准确的全天候监控。
(三)强化合理利用
一是持续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突出文化引领作用,丰富展示利用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促进遗址价值的具象化、可视化。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及运行管理指南(试行)》,推进苏巴什佛寺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二是拓宽大遗址活化利用手段。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依托文物资源,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强化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增强文化产品体验性,切实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场所“动”起来,生动展现文物历史价值。三是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面统筹文物资源、文化艺术产业、非遗和传统民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广“景区+剧场”“景区+演艺”等文化活动模式,培育壮大龟兹乐舞、高昌乐舞等知名旅游演艺品牌。四是强化宣传推广。强化部门合作、政企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创新宣传推广机制。依托各类节庆、会展活动,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宣传格局。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人员队伍保障机制,争取国家支持,组织高校文博专业面向新疆定向招生。二是借助文物保护项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带领指导本地技术人员,提高文物保护管理能力,夯实人才根基。三是加强创意设计、技术研发、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领域紧缺型、高端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进。
六、结语
新疆大遗址历经岁月锤炼,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强大力量,担负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各族群众心灵深处的重要使命。要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做好新疆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有利于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融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大局,更好发挥文物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郭倩倩,女,新疆昌吉人,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
参考文献
[1]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220.
[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黄文弼与丝绸之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3]王瑟.苏巴什:一座藏着龟兹王陵的佛寺[N].光明日报,2018-05-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