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剑父的“新国画”探索研究

2024-09-23尤柯

收藏与投资 2024年9期

摘要:高剑父作为我国近代最早出国留学的艺术家之一,他在日本留学时期对西方绘画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革命者民主思潮的影响下,决定对传统绘画进行艺术革新,并提出了“新国画”理念。“新国画”认为当今绘画应“折衷中西,融汇古今”。高剑父办画报、开画展、发文章,对当代中国画坛的走向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用自身实际行动宣传“新国画”理念。客观来说,他的实践探索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欲以高剑父的“新国画”实践探索为切入点研究高剑父的绘画艺术,从纵向维度了解高剑父的“新国画”艺术活动,总结高剑父的“新思想”对传统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高剑父;新国画;艺术革新

一、“新国画”的产生

高剑父生于广州,经由族叔引介,14岁来到“十香园”拜入居廉门下,居廉与其堂兄居巢并称“二居”。在绘画技法上,二人善用“撞水撞粉法”,画面清新脱俗,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创作理念深刻影响了高剑父。由于清中期广州绘画作品畅销,特别是十三行广泛引进西方绘画,西方绘画作品与艺术思想得以在当地更快传播。高剑父师从居廉,居廉与十三行商中的伍氏关系密切,这使得他有更多机会接触西洋绘画。在居廉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绘画元素,还会发现一些类似西方绘画的立体、明暗的表现手法。高剑父的作品继承了“二居”绘画理念,注重写生与写实,并熟练掌握“撞水撞粉”之法。他的绘画风格与创作理念受居廉影响很大,这些理念在后来高剑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所体现。不仅如此,高剑父提倡对传统绘画进行改革创新,这也为后来“岭南画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高剑父所生活的广东地区,近代以来一直是闻名中外的海上贸易重镇。商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书画艺术亦随之而兴。清朝时期的外来文化侵入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影响,绘画风格也出现了变化[1]。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传统画家开始对西方绘画艺术进行研究,在形式上追求写生、写实,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于传统的新风格。西方绘画艺术的侵入,使得传统绘画进一步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绘画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创新。

在近代民族存亡的背景下,各领域的众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与探索。首先是洋务派的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张之洞在督粤期间对此大为提倡,他创办水师学堂,学习西方科技,在先前四书五经等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西方文化与艺术等课程的内容以供学习。这给广东地区注入了一股思想文化新风,并为后来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年轻时的高剑父就读于此,虽在此学习仅半年,但却让高剑父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17岁时,高剑父就读于岭南学堂,法国传教士麦拉授其素描,后又接触日本画家山本梅崖。这些经历使他对绘画艺术有了深度的认知。

1900年,高剑父经由友人资助于澳门格致书院读书,该校是为使中国学子不必远行便可直接接受西方先进教育而创立。虽然是以美国人的名义创办的,但是李鸿章对此校仍十分重视。该校以“扶助中国教育之发展”为宗旨,按照西方教学模式办学,学科丰富,所教内容也是西方实用科学[2]。该校在当时设施已十分完备,也是在此阶段,高剑父深入学习西方知识并正式接触西画。

维新思想也对高剑父产生了影响。康有为曾在广东创办万木草堂,提倡新学,主张变法,这是其维新变法的策源地。受到民主思潮的影响,高剑父等革命青年一直在为民族复兴、思想革新而努力。高剑父在《国画的辩论》中引用康有为的话:“墨井寡传,郎世宁乃出西法,他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为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绝灭。”[2]他认为传统绘画也应向前发展,墨守成规只能走向灭亡。

1906年,高剑父在好友伍德彝的资助下留学日本,这一时期的日本聚集了许多反清的革命人士,其中不乏他的好友。他的朋友廖仲恺夫妇在生活上给予了他诸多帮助,还引领他加入了同盟会,使其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高剑父看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景象,更加坚定了要变革的决心。于是,1906年7月,高剑父正式加入了中国同盟会[3]。同年,又在廖仲恺的介绍下结识了孙中山,并在之后多次组织革命活动,其中著名的有黄花岗起义等。

二、“新国画”的探索

高剑父认为当代绘画应“折衷中西,融汇古今”,这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他留日归来。他在日本深刻体会到衡山大观和竹内栖凤绘画中的创新理念,认同他们将东方绘画与西方绘画融合的创作方式,并对此进行了艺术实践,这也为之后的“新国画”运动奠定了基础[4]。回国后,高剑父将西方写实主义风格与中国技法、题材等方面结合,将其融入“新国画”理念。

在绘画上,高剑父受岭南画家居巢与居廉的影响巨大,居氏兄弟的艺术创作中始终饱含对艺术永恒的热爱,二人提倡“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他们在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中又融入了某些西方元素。他们的绘画理念及表现形式在后来的20世纪初期受到广泛推崇,这对“新国画”理念的完善和近现代岭南绘画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剑父在《莲花》(图1)中充分运用“撞水撞粉”画法,画面中水色交融而又未全融,形成流动的画面效果,凸显荷花的清新雅致。内容方面,作品主要描绘了大面积的荷叶包裹两朵背 向生长的荷花的景象。画面整体以暖色调为主,在主体物周围勾勒些许杂草,背景并没有赘加细节,而是以几笔水色,既拉开了空间,又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该作品用笔灵动,构图新颖,笔法多变,充分体现了高剑父继承传统绘画而又吸收西方理念的“新国画”风格。

在具体创作中,“新国画”理念提倡融合西方绘画理念以及创作方式,注重写实与光影表现,增加画面空间效果。在题材上则提倡打破传统题材的束缚,主张“艺术大众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皆具美感,绘画创作不应该受题材的约束,过去的传统文人画风格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而“和现实生活有关的,方才是有价值的艺术”。因此,高剑父将飞机与坦克纳入他的绘画创作中,并乘飞机在空中写生,只为能更好地把握飞机神韵。

1908年,高剑父的“新国画”个人画展在广州举行,这是他“新国画”运动的早期探索。1912年高剑父与其弟弟高奇峰在上海共同创办《真相画报》,该画报执笔人均为参与过或组织过民国成立的革命先驱,因此画报一经发表便引起巨大反响。后来,高剑父又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创办画馆以提高国民审美。1920年,高剑父筹办了广东省第一次美术展览会。三年后他又创办了春睡画院,并在此授徒讲课,培养了许多艺术大师,如关山月、方人定和黎雄才等。1925年任佛山市立美术院院长。1928年冬在上海参加“寒之友”社的活动。1933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并开设中华画院。1938年10月,广州沦陷,画院被毁。抗战时期迁居澳门,拒绝汪伪拉拢。抗战胜利后,他又在画院原址创“南中美术院”继续授课。高剑父不仅是画家,同时也是革命家和教育家,在他的影响下,国民民主思想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新国画运动”的初期,高剑父并没有将其留学经验与中国画结合,导致他的某些观点在当时颇受争议。例如1926年的广州越秀山游艺会,广东画学研究会成员黄般若的《国画特刊》便有这样一段话,他在文章中明确指出高剑父、高奇峰抄袭日本画:“所谓新派画不过剽窃东洋,非一二人之所创。”[5]这种争论并非个例,双方各抒己见,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新国画”画家的革新态度。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其他画派对于艺术革新的态度提供了借鉴。

提倡“新国画”的画家的创作没有脱离现实,他们的许多作品往往具有时代性,例如高剑父的《东战场的烈焰》(图2),描绘了上海“一·二八”事变中被炸毁的东方图书馆。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进攻上海闸北地区,作为当时我国最大图书馆的“东方图书馆”惨遭炸毁,烧了三天三夜。据统计,到1931年底,该图书馆藏书已达50多万册。在作品中,高剑父用全新的表现方法,将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入中国笔墨,通过对战场上废墟与火焰的描绘,表现战争后的满目疮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新国画”的影响

“新国画”首次提出对传统绘画的革新,即以新理念、新形式、新材料、新技法将西方绘画艺术精神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使得在继承传统绘画内涵的基础上创造出能使大众引起共鸣的、具有时代风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国画”。

高剑父晚年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重视笔墨、追求气韵,这并不是对“新国画”的否定,而是对中国自身传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新国画”理念是一次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代表了当时人们迫切改变现状的愿望。高剑父以及其他岭南画派画家们宣扬“新国画”理念,在传统绘画的衰落时期,为中国画坛指引了新的方向。他们时刻关注人民生活,注重“民生”,他们的创作多带有民族性与现实性。同时,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心。正如高剑父之弟高奇峰的阐述:“学画不是徒博时誉的,也不是聊以自娱的,当要本‘天下有饥与溺,若己之饥与溺’的怀抱,具达己达人的观念,而努力于缮性利群的绘事,阐明时代的新精神。”[6]他们的革新并不单是对传统绘画思想或表现技法的探索与延伸,还为传统绘画艺术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高剑父的“新国画”探索为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岭南画派以及岭南画坛发展提供参考,也为我们今后的创作提供了一些感悟:首先,创作不应受题材、表现形式等因素的束缚,应尽可能吸收百家之长,敢于实践,创造更有特色更具价值的艺术作品;其次,艺术创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自我肯定又自我否定再自我肯定的过程。正因为这一过程的矛盾又多变,作品在最终呈现效果才能更加深刻而精彩。

作者简介

尤柯,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参考文献

[1]单国强.中国美术:明清至近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1-233.

[2]张繁文.高剑父绘画艺术及其“折衷”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0.

[3]王丹.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27.

[4]高剑父.高剑父新国画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14.

[5]苗亚茹.岭南画派“新国画”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22.

[6]中国图书大辞典编辑馆.高奇峰先生荣哀录.第1辑[M].南京:奇峰图书馆,1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