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水军”新变种:操控6000余部手机刷人气炒流量
2024-09-22杨欣怡陆清儿张文婕
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人们购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很多人曾在直播间爆棚人气的带动下冲动下单。然而,直播间里“积极互动”的铁粉、不断刷屏的“小红心”背后,未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有点“特别”的商机
王常楼是浙江省宁波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2022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常楼从朋友谢河岸处听说,现在做直播间刷流量“助阵”非常赚钱。他不禁怦然心动,萌生借此机会大赚一笔的念头。于是,他仔细向谢河岸打听了一番。
谢河岸告诉王常楼,有一家控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控控公司),专门给海外特定直播间增加虚假人气、炒热直播间热度,以带动直播间商品的销量。为扩大经营规模,控控公司正在招募下家来承接这一虚增人气的业务。谢河岸就是这家公司的下家之一。
下家只需要从控控公司购买手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翻墙软件以及操控系统。待设备寄到后,控控公司就会派员工过来帮助搭建操控机房并安装、调试操控系统,调试好后就可以开始运营。操控系统被安装在电脑里,用来控制手机,手机会事先注册好直播间账号。电脑里的操控系统能够控制几千部手机同时进入指定的海外直播间,给直播间增加在线人数。其实这些显示增加的人数仅仅是进入直播间的手机的数量,并不是真人观看直播,也就是虚假的浏览量。
该操控系统包括“接单系统”和“群控系统”。其中,“接单系统”是用来接收上家公司派发的订单,每个订单里都会有一个直播间链接,订单会同时说明每部手机需要进入直播间“挂号”登录的时长,一般要求每部手机每天在直播间“挂号”登录满14个小时,每挂1个小时就可以从上家公司处赚取0.475元,每部手机每天可以赚到6.65元。在收到“接单系统”派发的“挂号”订单后,将“接单系统”上的直播间链接复制到“群控系统”上,再通过“群控系统”和翻墙软件控制所有手机进入到指定直播间,这样直播间内的人气就可以增加了。
幕后刷手团伙逐渐形成
王常楼看到谢河岸干得如此火热,也挣到了钱,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决定也要“大干一场”。于是,王常楼找来朋友叶大全等人,向他们煞有介事地介绍起自己的这一“项目”,并表示这一“项目”很有赚头,鼓动这些朋友都来投资购买控控公司的设备,共同通过承接虚增人气流量的业务来赚钱。
王常楼的朋友对这一“项目”曾产生过质疑:这么高回报的项目是不是不太正常?而且,先前听说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刷单炒作有被判刑的,在网络直播间里虚增人气刷流量、炒热度会不会也有法律风险呢?
王常楼拍着胸脯保证,不存在任何法律风险。再加上大家又是多年好友,叶大全等人出于对王常楼的信任,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纷纷决定投资。他们共同集资400余万元投资这个“项目”,打算从中分“一杯羹”。
“项目”启动资金筹集完毕后,王常楼遂通过谢河岸向控控公司陆续购置6000余部手机、操控系统等,照着谢河岸的做法如法炮制,在宁波市鄞州区选了一座大厦的办公室,用于搭建操控机房,并以每月8000元的工资雇用了杨库奇等人在机房中进行实际操作。
在接收到控控公司派发的虚增人气的订单任务后,杨库奇等人就会按照指令,利用群控软件,操作机房里的大量手机进入上家公司指定的海外直播间增加在线人数,然后按照进入直播间的时间和手机数量跟上家公司结算具体收益。
数千个水军账号是如何注册的
通常注册平台账号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那么为何数千个水军账号可以注册成功?
除了上述“工作”外,杨库奇等人还需要根据王常楼的指令对直播间的账号进行实时管理。因为国内在网络水军领域管控严格,而当时海外“水军市场”仍处于“蓝海”,杨库奇等人利用海外直播平台不对账户进行实名认证的漏洞为海外直播间虚增人气。机房里的手机所登录的账户身份都不是真实的,而是通过购买匿名邮箱进行账号注册,账户信息都是随意编造的,未经过实名认证。
如果某个手机账号被封了,杨库奇等人就会迅速用这台手机重新注册一个账号继续进入直播间;遇到账号断线的情况,也会及时重新连接后再次进入直播间。
在机房运营期间,与王常楼合伙的朋友们都曾来到机房进行观看了解。
他们在机房中看到了满屋子密密麻麻排列着的上千台手机,手机屏幕中滚动着刷人气的直播间,看上去非常火爆。
王常楼等人合伙经营操控机房从2022年11月一直持续到2023年3月,时间长达5个月。
2023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揭露了火爆网络直播间背后的“提线木偶”——水军操盘诱导跟风下单,一台手机操纵2万水军。据央视“3·15晚会”报道,在网上,有平台会售卖直播间水军、人气、播放量、点赞、评论等,而且还可以24小时自助下单。此外,还有一些直播公司会通过群控系统控制大量水军。其中,两家分别位于浙江嘉兴、陕西的网络科技公司被点名。
202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网络水军后,王常楼等人察觉到风头不对,不敢再继续做下去,便停止了机房的运营。嘉兴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理嘉兴的那家科技公司的过程中,根据打击处理情况扩线发现,宁波籍女子许小晶存在伙同他人实施类似的行为,遂将线索提供给了宁波警方。2023年3月30日,宁波警方决定立案进行侦查。许小晶、谢河岸等人2023年4月13日被警方抓获归案。同日,警方在宁波市鄞州区一大厦查获涉案手机6000余部及一体机电脑2台。
2024年1月24日,和王常楼合伙的叶大全等人也被抓获归案。
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公安机关先后以王常楼、许小晶、谢河岸等人涉嫌非法经营罪将该案移送至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查,王常楼、叶大全等人非法经营数额达到了200万余元,应学法、谢河岸、许小晶等人非法经营数额达到100余万元。
从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底,该系列案共有17名被告人已被鄞州区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刑罚,除一人因构成累犯被判处一年二个月有期徒刑外,其余16人均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至有期徒刑六个月不等的缓刑。
新型犯罪手法如何定性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围绕王常楼等人的行为应如何进行法律评价曾产生过巨大的争议。该案在性质上与在电商平台上刷单炒信行为具有类似性,二者都具有制造人气、吸引流量、为产品或服务宣传造势的特征。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法院审理的全国刷单炒信入刑第一案,最终以非法经营罪对刷单炒信行为进行定性处罚。
被告人王常楼始终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他坚称,自己刷人气、炒流量是在海外直播间,不应该受到我国法律的制裁。而王常楼拉来的“股东们”也纷纷叫屈:明明自己只是想投资赚点钱,怎么就触犯了刑律,沦为了犯罪分子?而且砸进去的钱“血本无归”,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经过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办案检察官指出,王常楼等人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组织人员使用批量操控软件,向他人有偿提供发布虚构的评论、点赞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可以认定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的“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对于王常楼提出的管辖权抗辩,办案检察官进一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条的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王常楼等人购买手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以及翻墙软件、操控系统,设立机房利用群控系统虚增人气的犯罪行为均发生在国内,根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而针对叶大全等人提出的“不知违法”“过于相信王常楼”的辩解,办案检察官也指出,“不知法者不免责”,纵使主观上不清楚自己的行为究竟是否构成犯罪也不影响行为本身构成犯罪的认定,但在量刑上,可以将这种主观认知作为酌定情节予以考量。对于王常楼等人提出的没有获利的抗辩,鄞州区检察院经审查,认定犯罪嫌疑人有以营利为目的采取控制软件和手机设备增加虚假人气流量的犯罪故意和行为,虽然因为被公安机关查处尚未获利,但非法经营数额并不等同于非法获利数额,而本案已经被查处的犯罪嫌疑人非法经营数额均已经达到法定构罪标准。
“王常楼拉来的那帮朋友们,大多数都有着比较稳定的工作,也没有违法犯罪的前科劣迹,就是在逐利心理的驱使下,抱着‘打擦边球’‘反正骗的是外国人’的侥幸心态,从守法公民一夜之间沦为犯罪分子,在耽误自己前途的同时也牵累到了无辜的家人,再悔不当初最终也无法逃避法律的制裁。”办案检察官对此也感到惋惜。
在办理该案过程中,检察官考虑到此案存在因技术因素,控制手机进入直播间时出现不显示人气数据的现象,故此系列案最终以犯罪未遂来进行处理,这样也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在办案中落实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深挖潜藏的违法犯罪线索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办案检察官还注意到,王常楼等人通过微信联系贩卖信息的“黄牛”,大量购入个人邮箱,并以此注册直播间账号,均为未经实名认证的虚假账号,案发后,上家采取“关号”等手段躲避侦查,导致产业链难以斩断。这表明直播平台账号管理存在漏洞,虚假账号买卖现象猖獗,导致犯罪分子有隙可乘;而该犯罪团伙购进大量手机用于操控,其手机收购来源同样存疑,暴露出手机回收市场也存在着违法犯罪线索可供发掘。
针对这一现象,检察机关准备会同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针对问题高发的直播平台在账号注册、软件开发、手机收购市场等领域深挖潜藏的违法犯罪线索,采取措施及时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准备针对上述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业填补监管漏洞,依法履行社会责任。
虽然“网络水军”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些年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野蛮生长,从一开始的“单兵作战”逐步变成“规模团战”,从单纯的人为操作升级为“群控软件”批量操作。
“网络水军的行为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在直播带货中‘刷人气’,在购物网站‘刷好评’,还有发布侮辱、诽谤等信息的网络暴力型行为;或受企业及个人雇用对负面信息、评论进行有偿删除的行为;有的则是造谣传谣型行为,编造虚假吸引人眼球的信息或谣言,来实现炒作、引流等目的。”办案检察官介绍说。
对此,检察官再次提醒,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水军”从事“造谣引流”“舆情敲诈”“有偿删帖”“刷量控评”等活动,都有可能受到法律的严惩。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均可依法向相关平台或者管理部门及时举报。
检察官也提醒广大商家,“流量高变现快”是“网络水军”打造的噱头,切勿盲目跟风推广,危害互联网生态环境,扰乱市场秩序。(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