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新农人培养的机理、挑战与对策
2024-09-20张卫斌
摘 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围绕大数据如何助力新农人培养展开讨论,并以乡土陶艺人才为案例进行实践性反思。首先,分析大数据在乡土陶艺人才培养中的机理,包括个性化定制、市场需求预测和教育创新等方面;其次,探讨大数据助力新农人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如数据安全保护、技术应用难题和传统与现代融合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法规建设、促进跨界合作和推动综合技能培训等,以推动乡土陶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人;乡土陶艺人才;大数据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数据支持乡土陶艺人才培养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D/2021/03/166)
作者简介:张卫斌,男,宜兴市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4)07-0107-05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协调和谐发展[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支热爱家乡、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新农人队伍,让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乡亲共同富裕[2]。乡土陶艺人才是指在乡村地区从事陶艺创作、制作和传承的专业人士。他们具备丰富的陶艺技能和知识,对乡土陶艺的传统工艺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作为新农人的代表之一,他们是保护和传承乡土陶艺的守护者,也是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大数据是指规模庞大、复杂多变且难以通过传统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这些数据通常呈现出体量大、多样性、高速度及高价值的特点,大数据具备数据储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并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医疗健康和金融分析等领域,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大数据被视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为新农人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大数据助力新农人培养的机理
(一)学习路径定制
通过分析学员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信息,大数据可以根据个体差异为每个学员量身定制学习路径。在乡村陶艺人才培养上,大数据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陶艺技能和知识点,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教材、教学资源等。
1.个性化指导。基于大数据分析对乡村陶艺学员进行的个性化指导,包括针对其陶艺作品所进行的评价和指导。教师通过收集和分析多样化的数据,如作品质量、创意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为每位学员提供具体而有效的反馈意见,并推荐相应的进阶训练。
2.智能推荐。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推荐系统,在线上平台上向学员推荐相关的陶艺师傅、名家作品、参观考察地点等信息。这些推荐可以基于学员的兴趣、学习历史、地域等因素,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陶艺领域的视野和经验。
3.创新指导。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教师可为学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新指导[3]。例如,根据陶艺市场的流行趋势和用户偏好,教师推荐学员进行特定风格或主题的创作,以满足市场需求。
4.社群互动。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陶艺学习社群平台,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分析社群中学员的讨论话题、互动频率等数据,培训机构可以发现优秀的学员和专家,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陶艺技能的提升。
(二)市场需求预测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新农人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在乡村陶艺人才培养中,教师通过对大量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获取消费者对陶艺作品的喜好、购买趋势以及未来可能的需求变化等信息,从而帮助乡村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陶艺人才。
1.消费者行为分析。教师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上的行为数据,如搜索记录、点击量、购买记录等,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不同类型、风格或主题的陶艺作品的偏好。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培训机构或教育者把握市场趋势,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向。
2.市场趋势预测。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调研报告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市场趋势和消费热点。通过了解当前流行的陶艺风格、材质、功能等特点,培训机构或教育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计划,并为学员提供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3.地域特色分析。教师通过对不同地区、文化背景下的陶艺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各地陶艺市场的特点和差异。这些数据可以为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员更好地了解本地市场需求,并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创作。
4.新产品开发。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发掘新产品开发的机会。教师通过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新的陶艺产品创意和设计方向,并将其应用于培养中,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教育方式创新
大数据在新农人培养中实现教育方式创新具有巨大潜力。它可以推动乡土陶艺人才培养向更高水平发展,并丰富陶艺领域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1.个性化学习。教师通过收集和分析学员的学习数据,如学习进度、答题情况、弱项等,可以为每个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资源。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定制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2.实时评估与反馈。教师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员作品质量、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实时评估和反馈。通过自动化评估系统或专家评审结合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帮助其不断改进和提升。
3.跨界融合与创新。教师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大数据信息(如文化、历史、艺术等),将其与陶艺知识相结合,可推动跨界融合与创新。例如,学员在陶艺设计中适时引入当地传统文化元素,并根据用户偏好进行定制设计,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教育资源共享。培训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可将全国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学员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来自不同地方的陶艺课程、培训资料和案例分享,扩大学习范围,从而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创作思路。
5.教师培训与提升。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大数据可以采集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将其推广给其他教师。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定制化的专业培训与个人成长路径,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大数据助力新农人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安全保护
大数据在支持新农人培养的同时,数据安全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乡土陶艺人才的培养中,数据安全也存在着诸多风险。
1.数据泄露。大数据平台存储了大量的学员信息、培训记录等敏感数据,培训机构与教育者在利用大数据进行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时,往往涉及到学员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因此,如何保护学员的数据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数据滥用。在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时,如果未经授权或合法权限,培训机构与教育者将学员个人信息与其他机构或个人共享或用于商业目的,就会产生数据滥用问题。对于乡土陶艺培训机构或企业来说,在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时,如果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可能会违反学员个人权益以及隐私保护原则。
3.黑客攻击。大数据平台存在技术漏洞和安全风险,黑客可能通过攻击手段获取到学员的个人信息或破坏系统运行,给相应的机构和学员带来损失。
(二)技术应用能力
尽管数据支持新农人培养具有巨大潜力,也面临一些技术应用难题。在乡土陶艺人才培养上,技术能力提升也是一项重要挑战。
1.数据获取和整合。乡土陶艺人才培养需要收集和整合大量的相关数据,包括市场需求数据、学员学习数据、陶艺作品数据等。但是,这些数据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来源和系统中,如何有效地获取和整合这些数据成为一个挑战。
2.数据质量与准确性。对于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来说,准确的数据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数据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噪音、错误或不完整性。因此,在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时,培训机构与教育者需要注意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验证,以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3.技术应用和运营。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机构或教育者可能面临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大数据技术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应用和运营,并且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因此,培训相关人员并提升他们在大数据领域的技术能力是一项挑战。
(三)传统和现代融合
大数据支持新农人培养在传统和现代融合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在在以传统手工制作为主的乡土陶艺上,其人才培养可能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模式冲突。乡土陶艺人才培养通常涉及传统的手工技艺和工艺,而现代教育模式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因此,在整合大数据技术和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时,教师需要平衡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教育方法的应用。
2.技术普及与传统技能保护。对于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来说,大数据技术是一项新技术,需要教师投入时间和资源来学习与掌握。然而,过度依赖技术也可能导致对传统手工技能的忽视。因此,教师需要找到平衡点,使得大数据技术既可以提升乡土陶艺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可以保留和弘扬传统手工技能。
3.设施条件限制。大数据分析通常需要使用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并且需要稳定的网络连接。然而,一些乡村地区可能存在设备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这可能会影响到大数据技术在乡土陶艺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和推广。
4.市场需求匹配。乡土陶艺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在利用大数据支持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平衡传统文化认同与现代市场需求的匹配。
三、大数据助力新农人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法规建设
为了更好地支持乡土陶艺人才培养,加强法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大数据应用过程中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的保护。
1.保护传统技艺和知识产权。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乡土陶艺的传统技艺和知识产权,包括对传统工艺、设计、图案等方面的保护,并明确侵权行为的处罚和赔偿机制。
2.数据隐私和安全。在利用大数据进行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时,教学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学员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关法规来保护学员数据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性,包括规定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的原则与限制,并明确责任主体及其义务。
3.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政府应鼓励并引导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在法律层面提供相应支持。例如,政府部门应鼓励陶艺与数字技术、设计等领域的跨界合作,并为相关合作提供便利条件和知识产权保护。
4.教育与培训机构管理。对于乡土陶艺教育与培训机构而言,政府需要建立相关法规来规范其经营行为和教学质量,包括明确教师资质、课程设置、学员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并加强监管与评估。
5.市场准入与监管。对于乡土陶艺人才培养市场而言,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包括规定从业资格要求、产品质量标准、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的规定,并加强市场监测和违法处罚力度。政府通过加强法规建设,既可以为数据支持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保障,也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乡土陶艺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权益。在制定相关法规时,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二)促进跨界合作
促进跨界合作是数据支持乡土陶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培训部机构应建立新农人培养的跨界合作机制,整合资源,提供支持。
1.跨学科合作。培训机构应鼓励乡土陶艺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合作,如设计、工程、材料科学等。师生通过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和研究者合作,可获得新的创意和技术应用,推动陶艺创新发展。
2.技术与数字化应用。借助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学员将现代技术与乡土陶艺相结合,可以丰富陶艺产品的形式和功能。例如,学员可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特殊形状或复杂结构的器物;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和模拟体验等。
3.文化交流与展示。学员应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乡土陶艺的独特魅力。学员通过参加国际陶艺展览、文化节等活动,可将乡土陶艺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4.跨区域合作。政府应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通过建立陶艺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政府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推动乡土陶艺在不同地区的发展。
5.产学研结合。政府应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培训机构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可以将乡土陶艺与市场需求更好地对接,为学员创新创业提供发展机遇。跨界合作能够带来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机遇,为乡土陶艺人才培养注入活力与创新力。为此,政府、教育机构及企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搭建平台、加强交流,并提供相应支持措施,以推动跨界合作的深入发展。
(三)推动综合技能培训
推动综合技能培训是大数据支持新农人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
1.传统技艺传承。大数据可以为传统陶艺技艺的传承提供支持。通过对数字化文档和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地方和乡村可以保留和传承乡土陶艺的传统技艺。此外,培训与研究机构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研究和挖掘传统技艺背后的原理、规律及精髓。
2.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乡土陶艺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传统手工技能,还需要具备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4]。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和设计软件,教师可以培养学员在设计方面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创造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作品。
3.数字技术应用培训。大数据支持乡土陶艺人才培养需要学员具备基本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员数字化工具和软件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进行设计、模拟、制作等操作。
4.市场营销与商业技能培训。乡土陶艺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技术和设计能力,还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商业运作。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员市场营销、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
5.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乡土陶艺人才往往需要在团队中工作,并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员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协作,并共同完成项目。综合技能培训可以帮助乡土陶艺人才全面发展,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为此,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和资源支持,为乡土陶艺人才提供一个全面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总之,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我们需要明晰大数据在助力新农人培养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培养新农人中的优势,不仅关乎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大局,也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
参考文献:
[1]郑有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探索形成及其意义[J].教学与研究,2023(1):78-88.
[2]郝鹏飞.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逻辑与实践机理[J].前沿,2022(6):13-22.
[3]林筠.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J].海峡科学,2022(12):82-84,96.
[4]杨晓冬,陈晓伟,蔡秀萍.点燃乡村振兴的人才创新创业“引擎”——“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调研分析之一[J].中国人才,2023(1):22-28.
[5]宋虎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J].河南农业,2023(1):4-7.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