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船舶企业社会责任

2024-09-20秦剑渊

今日财富 2024年25期

企业的社会责任又称企业的伦理责任,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回应社会的要求是企业理性的表现。本文阐述了船舶企业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和意义,并通过对船舶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和构成分析,提出符合船舶企业特点的问题和对策,从而引申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先由西方国家提出,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经过了持续的发展。美国学者“企业社会责任之父”Bowen是最早系统性开展对企业责任概念进行研究的学者,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光靠自愿履行是不够的,需要由社会对企业进行控制,将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提升到社会控制企业的层面上。Sethi(197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它的不同方面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Carroll(197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四个方面构成的。Gordon(199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超出国家法律法规以外,企业承担的道德责任。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被全世界广泛关注,我国众多学者也参与到了该理论的讨论和研究之中。李占祥(1993)提出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社会责任就应该由所处的社会决定,且该责任是具有奉献性和义务性的。叶祥松、黎友焕(2004)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自愿行为,还有强制行为,前者依靠企业的文化底蕴,后者依靠社会相关法律。黎友焕(2010)在《企业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等相关责任。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和理论基础,并依据船舶行业企业的自身特点,对船舶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提出以下观点:船舶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船舶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为本企业的员工、船东、政府、环境、供应商、社区、特殊群体、一般民众等利益相关者履行的包括法律法规强制规定的,以及企业自愿履行的责任。

二、研究船舶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履行社会责任对于船舶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船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发展,船舶企业想要在充分整合相应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价值和盈利,就必须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在各个环节中扮演的角色。

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争夺市场的第一驱动力,船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员,无时无刻不担任着强国护民的重要使命,一定程度上来讲,船舶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注重国家、社会、员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改善环境污染等,都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船舶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可以缓解人们对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的担忧,有利于协调社会各界利益,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此外,船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实现国际趋同。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贫富差距、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相继出现,发达国家作为这场运动的推动者和受益人,已经认识到想要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继续从中获取巨大经济利益,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国际上,企业管理实践经历了质量管理(1987年版ISO9000)、环境管理(1997年版ISO14000)和社会责任全面管理(2010年版ISO26000)三个阶段。继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0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之后,我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在2013年起草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新评价准则的起草为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新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我国船舶企业紧随国际潮流,实现国际趋同。

三、船舶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一)社会责任标准

随着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深化研究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际社会越发关注和重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因此国际社会出台了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有SA8000和ISO26000。与此相应,我国也颁布了《劳动法》,规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发布GB/T 36000《社会责任指南》、GB/T 36001《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GB/T 36002《社会责任绩效分类指引》等国家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规范化的要求和管理模式,促使社会责任向更高层面发展。

基于船舶行业企业产业关联性强、资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劳动力密集、制造周期短等特点,本文认为船舶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围绕利益相关者这条主线进行分类,即本企业员工责任、环境责任、供应商责任、一般民众责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等。

(二)船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我国企业在该方面意识有大幅提升,但是仍有许多企业没有做好其应有社会责任的履行工作,船舶企业也不例外。

1.企业员工权益责任缺失。部分小型船舶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和监管措施缺失,在雇用员工(或临时雇用)时存在不签订或不履行劳动合同,逃避支付法律规定的薪资、福利和社保,发生纠纷时员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也有一些企业管理者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忽视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安全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生产事故、人员伤亡时有发生。

2.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缺失。企业是环境责任重要承担主体,然而有的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环境保护。以某市修造船企业为例,部分规模企业存在主体工程规模与环评审批内容批建不相符,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与环评审批不符;一些小型修造船企业,涂装作业、切割作业的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情况严重,影响周边的社区与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由于船舶市场行情的波动和船舶企业发展规模的不同,追求利益最大化使部分企业行为缺少应有的规范,一些中小型船舶企业欠缺履行社区责任和特殊群体责任的能力。另外,由于我国政策目前在偏自愿性社会责任的履行上缺乏很好的激励措施,大型企业对于偏自愿性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三)船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船舶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与既符合道德又符合利益的理想图景不同,其往往会遭遇现实的冷遇。我们需要从船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进行反思,找出船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从而促进船舶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自身原因。船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是船舶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最主要原因。现代企业强调的是企业利益关联方之间的契约团结及合作关系,即企业应同时对股东、员工、债权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进行考量。而现阶段,很多船舶企业把利益相关主体负责视为一种负担,把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等同于承担社会责任,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政府作用乏力。政府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同时作为公共政策的供给者发挥着主导作用。现阶段,这种推动和引导的效能并没有完全得以释放,引导监管职能分散,企业常因此而顾此失彼;政策宣贯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理解不足,影响执行效果;法律法规不尽完善,未能对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形成有力制约等。

监督监管缺位。政府和行业协会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起着引导、推动及监管作用。然而,有的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行政化行为,使企业承担过多的强制性社会责任;部分地方政府过分强调企业经济效益,以此作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的标准,对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不高或监督力度不够,甚至出现地方保护主义;船舶行业自律体系建设不够健全,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尚需加强。

四、船舶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案例分析

(一)CSSC企业介绍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CSSC是2019年10月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旗下拥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04家,资产总额8900亿元,员工22万人,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二)CSSC履行社会责任分析

1.员工责任方面。2021年CSSC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员工体检率、社会保险覆盖率、员工健康档案覆盖率均为100%。另外,在员工发展和职业培训方面,CSSC企业2021年共计组织培训75.38万人次,员工培训投入1.48亿元。大型国有企业像CSSC企业都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执行,员工权益可以得到良好保障。

2.环境责任方面。从下表可以看出CSSC企业2019—2021年营业收入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逐年降低了综合能耗和污染气体排放量。

CSSC企业2019—2021年度能耗指标

(数据来源CSSC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指标 单位 2019 2020 2021

年度

营业额 亿元 3831.77 3233.00 3461.95

万元工业

产值综合

能耗 吨标煤/

万元 0.2023 0.0400 0.0417

二氧化硫

排放量 吨 350.00 339.35 296.29

氮氧化物

排放量 吨 731.00 713.67 460.98

氨氮化物

排放量 吨 87.00 83.17 80.91

3.社会责任意识。船舶企业在履行偏自愿性责任上,CSSC企业通过产业扶贫、劳务扶贫等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助力脱贫攻坚。共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062亿元,产业扶贫基金投入1499.1万元。

(三)CSSC给我们的启示

1.国有船舶企业偏自愿性责任履行较好。通过国家对偏自愿性社会责任履行上的政策和方针引导,以及国资委社会责任局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统筹监管,国有船舶企业不仅依法依规认真履行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也承担了大量的自愿性社会责任,有针对性地把资金投入到公益事业。

2.船舶企业更应加强环境责任的履行。船舶修造行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沿江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严格规范船舶修造企业准入门槛,建立健全企业环保制度体系,加大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设施投入,减少和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也是发展的目的。

3.船舶企业员工责任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外在形象和内在凝聚力的共同作用,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力量和内在凝聚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必定是建立在员工责任的良好履行上,企业做好员工福利管理,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五、船舶行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企业履行责任的自觉性

船舶企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实现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主要内在途径之一,通过对企业的全员教育,提升企业诚信。建立有效的履责部门等方式,可以在船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问题方面得到新的飞跃。增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决策者应充分认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二)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生产经营

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偏自愿性的社会责任,企业得有良好的收益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将时间和财力投入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中去。当然履行社会责任亦会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同感,从而增强企业的信誉和声誉,促进企业发展。

(三)强化措施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相协调的责任机制,在政策机制上对企业形成激励和约束,企业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履行其社会责任,并在相关的法律保护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鼓励和推崇企业更好地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将从社会中获得的巨大利益回馈社会,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

(四)通过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我国船舶企业数量众多,在政府部门做好监督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媒体和公众参与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企业应定期对外公布社会责任成本,在接受外界监督的同时,可以及时了解相关利益者的要求和建议,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高执行与落实效果。

(作者单位: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