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思想特色和价值意蕴

2024-09-20马春玲

邓小平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习近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敏锐洞察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从关乎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关于独立自主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思想。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坚持自信自立作为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①当前形势下,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无论从现实针对性还是从理论学术价值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习近平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著作集出版,且当前学界对这些重要论述的研究尚不多见,因而有必要从已出版的相关文献以及习近平已发表的讲话、新闻报道中系统梳理他关于独立自主的论述,并从独立自主研究的角度进行阐释。

一、对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阐释

早在地方工作时,习近平就非常重视独立自主。他在1996年发表了题为《基本国策:从自力更生到对外开放——兼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重大发展》的文章,从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入研究。①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在一系列讲话中更加全面、系统地对独立自主进行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独立自主、什么是独立自主、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等基本问题,阐明了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独立自主的内涵和内容以及坚持独立自主的要求。

(一)关于独立自主的作用和意义

关于独立自主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习近平进行了大量论述。他在不同场合从不同侧面对我们党和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展开论述,提出了关于独立自主的新论断和新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②

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在救国、兴国、强国实践中,独立自主犹如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发表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讲话,肯定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③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对实现党和人民所肩负历史任务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④实践证明,在任何时期,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则党兴国兴;反之,则党和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2.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①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真理,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有自己的国情、自己的特殊性。因此,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也就是说,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系统论述了长征对独立自主重要性的启示。他指出:“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②独立自主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必然结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③,只能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中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和解答。

3.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掌握自己的命运,在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中,不断纠正党内存在的“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打破对共产国际和对苏联经验的依赖,带领全国人民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独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既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也出现了一些曲折和失误。这些探索都为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指出,“回望百年,我们党什么样的困难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挑战没有遇到过”?但“我们党在人民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修正错误、走向光明,可以说是几度绝处逢生、几度柳暗花明。正是在这样的千锤百炼中,我们党愈益强大和成熟起来”。⑤

(二)关于独立自主的内涵

关于独立自主的内涵和内容,习近平有明确的阐述。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阐释。

1.从对内发展与对外交流来阐释

对内,党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立足自力更生,坚持走自己的路;对外,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明确中国作为独立自主国家的独立自主立场,又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了在内外关系中的独立自主,他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①紧接着,在2015年1月8日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在2015年4月21日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在2015年4月22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都强调了中国对内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

2.从独立自主的实践来阐释

独立自主的实践包含了多个层面的内涵。实践目标方面,就是坚持国家主权独立,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党和国家独立自主形象;实践领导方面,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实践得以顺利推进;实践自主性方面,要坚持中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受其他外来因素的束缚,不受外部势力的威胁和干扰;实践自立性方面,坚持中国的发展依靠自己,对世情时局作出自主探讨、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行动;实践能力方面,中国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去面对时代的问题,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就曾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③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论述了独立自主问题。他在这次讲话中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④,持续奋斗了170多年。

3.从独立自主涵盖的领域来说

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以及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了实践中对独立自主的运用和发展: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在人民军队建设方面,要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在外交方面,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①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也凸显在粮食安全、科技发展方面。2018年12月19日,习近平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②的重要观点。2022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谈到粮食安全问题也涉及了独立自主方面的内容。他指出,经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努力,解决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并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③在科技发展问题方面,也要发扬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对自主创新与自力更生进行了明确界定,他认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④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自主创新的独立自主问题,即“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⑤。

(三)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要求

就新时代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问题,习近平的论述集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其中提出的坚持独立自主的要求也体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历史经验总结中。

1.“三个坚持”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要求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独立自主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三个坚持”的独立自主要求。他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①这“三个坚持”从内政外交方面明确了新时代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要求。

2.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关键

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集中论述了邓小平对独立自主的贡献。他高度赞扬邓小平对中国人民来之不易的独立自主权利的珍惜和维护,把独立自主作为邓小平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之一,并强调道路、理论、制度独立是独立自主的关键。他说:“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②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与苏俄革命模式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由于道路独立和理论独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真正的制度独立,实现了民族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独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就是建立在道路独立、理论独立和制度独立的自信之上的。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了独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也在逐渐成熟和完善中更加独立。正是因为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和独立,中国的国权、国格、民族自尊心、民族独立才有保障;也正是因为有这种自信和独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不可能也没必要照搬照抄他国的道路、他国的理论、他国的制度。

3.必须坚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谋解放、谋幸福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理论建构的独立自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在当前思想文化全球范围交流与交锋、融合与较量的态势下,在国内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①,发挥道德价值的重要作用,以确保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独立性,保持精神的独立性。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的人民不能坚持在我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价值,而不加区分、盲目地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那就真正要提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独立性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②习近平使用的“釜底抽薪”一词形象地指出精神上没有独立性的严重恶果。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要求。他指出,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③。这一论述明确要求新时代中国人民要立足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理论,继续打破来自外界的种种思想、文化、精神束缚。只有保持精神的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能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才有自己的精神力量,才能形成有别于西方的成功发展模式、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梦想。

二、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思想特色

从上述可知,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与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紧密联系,在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凸显“继往开来”的思想特色。这些思想特色可以从继承与创新、原则与灵活、胸怀祖国与世界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它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思想。他们认为国家联合决不能否定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也不能否定上升为民族的阶级的先锋队——各国政党的独立自主。国际主义的共同利益也不是否定各国无产阶级所代表的民族利益,甚至“不恢复每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觉的合作”①。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新情况和俄国的实际,独立地探讨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开辟了具有俄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思想。列宁还教导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要照搬马克思的本本,不要照搬俄国经验,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他说:“任务就是这些,它们的解决方法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是找不到的”,“你们应当提出这种任务,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解决这种任务”。②

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要独立自主地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推进到了新时代独立自主思想的崭新阶段。它是对中华民族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的弘扬和超越,更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独立自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创造性地把独立自主运用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从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③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在独立自主问题上,习近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的基本精神、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回顾党的历史和展望未来时谈到了独立自主的价值。他说:“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④进入新时代后,面对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需要解决的问题相较于以往都大有不同,需要我们勇开新路。围绕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主要贡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内涵。

(二)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相统一

注重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这两者的结合,是一个成熟无产阶级政党或一位领袖必须具备的政治智慧。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一切国家的一切共产党人要普遍而彻底地认识到必须使自己的策略具有最大的灵活性。”①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独立自主作为中国共产党观察世界、处理问题和矛盾时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在新时代坚持独立自主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任何时候都坚持根本原则不动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的主张。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问题上,强调要坚决维护国权、国格、民族的尊严,强调要顶住外部势力的压力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和自主选择,强调独立自主的道路、理论、制度是关键,极力维护中国的独立自主国家形象;在涉及社会主义前途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强调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必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涉及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大政方针的根本原则问题上,强调坚持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重要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改革开放政策绝不会变。

善于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要求做到“两个结合”,不断研究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强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求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强调要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也要研究、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广交朋友,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不断宣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独立自主治理国家的观点。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坚持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②2018年9月1日,在会见马拉维总统穆塔里卡时,习近平指出:“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③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④。2019年6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⑤。2019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会谈时强调:“中方一贯尊重拉美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①2020年1月18日,习近平会见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时强调:“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坚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②

(三)胸怀祖国与世界相统一

热爱祖国和人民,一切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这是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又一突出特色。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习近平强调,我们将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③!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④。

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爱国爱民特点,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把坚持独立自主置于世界视野,与关心人类命运相统一。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把为全人类作贡献作为重要使命”,既“胸怀祖国”,又“兼济天下”,“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⑤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几个方面:一是论述胸怀祖国与世界的必要和可能性。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立解决。二是提出实现国家和世界发展的立足点。习近平坚持中国的命运、中国的事情由中国人民掌握和决定,也提出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的重要论断。2024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了独立自主问题。他指出:“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世界上的事要由各国商量着办,不能允许谁的‘胳膊粗’就听谁的”。⑥三是明确指出把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三、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揭示的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阐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既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又指出各国的发展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一)对中国的价值

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强调独立自主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明确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这为党和国家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提供重要思想武器,为党和国家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供重要遵循,为实现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指引。

1.为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提供重要思想利器

习近平指出,国家和民族能不能实现富强和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我们党对世情和时局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进行判断、作出选择,不依靠外力,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抓住发展机遇。习近平多次强调了解本国历史的重要性,指出要用中国的历史教育中国人民,树立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性,以爱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为光荣。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总结党的历史贡献时强调了独立自主的问题。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②面对未来,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承诺既为实现自身发展又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2.为党和国家想问题、断是非、作决策、办事情提供重要遵循

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逆全球化思潮的涌起,大国之间博弈的加剧,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来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自己的判断,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随,为实现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贡献中国力量。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要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①面对艰巨繁杂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永远把自力更生作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②,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如何正确处理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与中国政治制度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安排,“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③。

3.为实现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指引

中国如何才能发展进步,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梦,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以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把握揭示了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进一步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党和人民自己的力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精神为动力,以中国道路为方向,以中国力量为基点。2014年9月30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指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④实践永无止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途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⑤。

(二)对世界的影响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社会主义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发展,大多希望既与世界其他国家保持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

1.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走自己的路”的中国经验

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的探索精神。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①“走自己的路”意味着中国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从时代特征出发,从本国实际出发去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才能体现党和人民自己的主张。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学习、借鉴、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人类文明成果时,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为前提。习近平指出,如果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失败了,“那社会主义实践就可能又要长期在黑暗中徘徊了”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信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清醒,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和有益启示。

2.为发展中国家既实现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贡献中国智慧

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如何克服依附发展的局限性,这是世界上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不盲从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③。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④这表明,一方面中国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而保持独立性又促进了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告诉世界,中国实现发展的途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可以为希望独立自主实现自我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