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方法对黄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影响研究进展
2024-09-20黄文娟杨马进彭腾王辉李臻肖特叶昌华
【摘要】
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3种黄精的干燥根茎,其炮制品为药用中药,具补气养阴、补脾润肺、滋肾等功效。目前黄精的炮制方式多样繁杂,缺乏炮制后黄精化学物质及药效变化的系统性融合整理研究。通过对近十年来黄精炮制方法及其化学、药效变化进行分类、归纳,发现黄精常用炮制方法有清蒸、酒制、九蒸九制等,黄精炮制后多糖、皂苷及挥发性物质均发生显著变化,其药效增强,刺激性毒性降低,更适合人食用。文章为黄精工艺优化、对“症”炮制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精;多糖;炮制;化学成分;九蒸九制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4)16-0067-07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16.zgmzmjyyzz202416015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olygonati Rhizoma
HUANG Wenjuan1YANG Majin1PENG Teng2WANG Hui1LI Zhen1XIAO Te3YE Changhua1*
1. Sich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Plants, Neijiang, Sichuan 641200, China;
2. School of Pharmac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500, China;
3. Sichuan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Polygonati Rhizoma(PR), listed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both medicine and food, is the dried rhizome of P. kingianum, P. sibiricum and P. cyrtonema in the Liliaceae family. It has the effect of supplying vital force, nourishing Yin, invigorating spleen, moistening lungs and benefiting kidney. At present, 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PR are varied and complicated, and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pharmacodynamic changes of PR after processing. By classify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ocessing methods and chemical changes of PR in th5428f15539099cb1485e6fc523faadf8e last decade,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mon processing methods of steaming method, yellow rice wine preparation method, nine steaming and nine processing systems. The polysaccharide, saponins and volatile substances of PR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processing. And PR after processing plays the role of reducing toxicity and increasing effect, it was more suitable for human consump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processing optimization and processing according to symptoms of PR.
Keywords:
Polygonati Rhizoma; Polysaccharide; Processing; Chemical Components; Nine Steaming and Nine Processing Systems
“黄精”药材始见于《名医别录》,书中言其“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3种黄精统称为药用黄精,其干燥根茎称为“黄精”Polygonati Rhizoma[1]。黄精主要含有多糖、甾体皂苷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生物碱类等众多成分,具有益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可作为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药用黄精通常经过炮制后使用,我国黄精炮制工艺不断演化,炮制方式变得复杂多样,而国外未见有相关报道[2]。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炮制能消除生黄精的某些刺激性、毒性作用从而达到“滋阴补益”的作用[3],但黄精药效物质基础也尚不明确,炮制后何种化学成分降低或消失降低了炮制品刺激性、毒性等副作用具有较大争议。目前对黄精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有相关报道,但尚无对药用黄精在不同炮制方式下化学成分变化、药理作用的系统性融合整理研究。因此本文将总结近十年来相关研究报道,总结黄精不同炮制方式及其化合物、药效变化的规律,指导黄精对“症”科学炮制,以提高药用疗效和利用效率,对黄精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指标提供思考。
1炮制方法对黄精化学成分的影响
1.1清蒸炮制方法及其对化学成分的影响黄精炮制后古人视之服食上品,近代作为保健佳品[4-5]。本文通过近年来清蒸炮制的相关文献整理,将黄精炮制清蒸法定义为以水为溶剂,蒸制6 ~10 h,蒸制次数1~4次(多为1次)的蒸制方法。清蒸炮制方法的炮制时间大部分采用6 h,部分文献中增加了切片、炮制次数或隔夜闷润等炮制步骤从而对炮制时间进行调整 [6-12]。本文总结黄精炮制方法,详见表1。
不同的清蒸炮制方法导致黄精化合物含量的不同,但其变化趋势多为一致,详见表2。清蒸炮制后黄精多糖、总皂苷、总黄酮、总酚等物质含量逐渐减少[8-9]。但还原糖含量随着炮制时间及烘干次数增加升高,随后又呈现下降趋势[8]。黄精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类、烯烃、烷烃、芳香烃、醛类、酮类、醇类、呋喃类、内酯类[10-11]。清蒸后挥发性物质在含量和组成上均明显降低,但也有新物质产生,其中5-甲基糠醛、2-乙酰基呋喃、当归内酯、辛醛、糠醛和2-甲基四氢呋喃-3-酮等可作为蒸黄精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在清蒸炮制过程中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其标志特征的化合物有5-羟甲基糠醛(5-HMF)、2,2-二甲基四氢呋喃、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等[12],其中5-HMF含量在炮制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不稳定状态,该物质需在一定的炮制时间或次数下更易被检测到[7, 10-12]。
1.2酒制炮制方法及其化学成分变化本文以黄酒为溶剂,蒸制次数在4次或4次以内的蒸/炖法统称为酒制法,酒制法可分为炆法、酒蒸/炖法(详见表1)。绝大部分文献黄精酒制法与2020版《中国药典》中20%黄酒的加酒量保持一致,即每100 kg黄精加20 kg黄酒[13-29]。酒制法中炆法为中药特色炮制方法,即在器具上使用陶罐或砂锅等瓦陶材制的药坛,并要求在锅内收汁。黄精炆法在《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法》中有明确记载:用清水漂1 d,沥干,放入炆药罐内炆12/24 h(多采用24 h),可选择在盖上放干糠,收汁,干燥,加20%黄酒闷润,蒸制4~6 h(多采用4 h),焖一夜(12 h),干燥[14]。黄精酒制法中酒蒸/炖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清蒸后加黄酒,另一种是直接先用黄酒闷润,再蒸制。上述酒蒸/炖法以后者居多,即20%黄酒对黄精闷润8~12 h,待酒吸尽,再蒸制16 /24 h(多为24 h) [13, 15]。
黄精酒制后糖类、皂苷类、黄酮类、蒽醌等物质发现了显著变化(详见表2)。酒制后黄精多糖及其组分呈下降的趋势[16, 22-24]。黄精小分子糖主要为蔗糖和果糖,酒制后蔗糖、棉子糖、蜜二糖、水苏糖等寡糖类成分均有下降趋势。但果糖、葡萄糖、木糖、半乳糖等小分子糖及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果糖仍为主要成分,为生品的4~27倍以上[22-24]。酒制后总皂苷含量逐渐增加,其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变化与中总皂苷趋势相同,但原薯蓣皂苷、水仙苷、薯蓣皂苷等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 [25-28]。黄酮、蒽醌等成分在黄精酒制后同样呈现增加趋势,但酪胺类生物碱差异成分均呈下降趋势[25]。炮制酒黄精呋喃类挥发性成分含量增加,其中含量较高的有糠醛、5-HMF、5-甲基糠等。酒制黄精还新产生了20个化合物,如 5-HMF、5-羟甲基麦芽酚、1,8-桉树脑等,其中1,8-桉树脑可作为酒黄精的特征挥发性物质。部分文献还对酒制后氨基酸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发现酒制后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如天门冬氨酸、脯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均有增加,但生黄精中含量较高的组氨酸在酒制后含量下降[29]。
1.3九蒸九制炮制方法及其化学成分变化唐《食疗本草》首次提出了黄精“九蒸九晒”加工方法,并将该法加工的黄精产品称为“九制黄精”或“清制黄精”[13]。本文根据文献研究发现,“九蒸九制”可分为清蒸九制、酒蒸九制两种。清蒸九制是以水为溶剂进行多次蒸制(蒸制次数3~9次)的方法。清蒸九制的单次蒸制时间3~10 h(多采用6 h),通过加压方式可缩短炮制时间至1.5~2 h,炮制次数在3~6次[30-39]。酒蒸九制是以黄酒为溶剂进行多次蒸制(蒸制次数3~9次)的方法。对历代古籍关于药用黄精酒蒸九制方法查询发现,古法酒蒸九制中未有对于是否需要加酒或如何加酒的详细记载。本文通过近代文献查阅将酒蒸九制炮制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一次性加入炮制所需20%黄酒[40-42],另一种为第一次蒸制或最后一次蒸制加入黄酒总量的20%,其余蒸制平均分配剩余黄酒 [43-45](详见表1)。
九蒸九制后黄精表面色泽与断面色泽逐渐加深,从黄色变黑色,麻舌感变无,甜味由淡变甜[33]。黄精清蒸九制多糖总体为下降趋势,但多糖分子量变大[16,30,34]。而还原糖随蒸制增加,其中单糖甘露糖、半乳糖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的趋势[35]。黄精清蒸九制后总皂苷、总黄酮及总酚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呈下降趋势[30-31,36-38]。酒蒸九制多糖同样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炮制后多糖的单糖组分、性质和含量发生变化。双糖、单糖仍是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仍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46-49]。酒蒸九制总皂苷含量变化存在较大争议,其中甾体皂苷元、薯蓣皂苷元的含量逐渐升高,薯蓣皂苷、甾体皂苷类成分减少甚至消失,如甲基原薯蓣皂苷、西伯利亚蓼苷C等[43, 45, 50-51]。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随酒蒸九制的时间增加而升高,但黄酮苷类成分含量减少[43, 51]。有文献研究报道酒蒸九制后氨基酸含量略有下降[43]。挥发性成分5-HMF在两种酒制炮制方法中变化趋势一致,整体呈上升的趋势[32, 39, 44, 50]。总结两种黄精九制方法化学变化可知,各类化合物变化趋势差异不大,但酒蒸九制可加快黄精药材性状及化学物质变化 [43](详见表2)。
1.4其他炮制方法黄精炮制在古代记载及各地炮制规范中,除清蒸、酒制、九蒸九制外,还有黑豆制、蜜制、熟地制、牛奶制、生姜制、蔓菁子制、枸杞制等特色炮制方法,其中以蜜制、黑豆制较为常见[1, 5, 52]。而现代研究对于黄精药材特色炮制方法研究鲜有报道[53-55]。
2炮制方法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目前对于黄精炮制后药理作用的研究只集中于醇提物、水提物及黄精多糖的药效反应,其组分炮制前后均发生显著性变化,发挥更大的药效,且更适合人体食用[47, 56]。
黄精各炮制品提取液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提高肝糖原储备量以及抗氧化的作用[52, 57-58]。酒制后黄精的滋阴益肾作用得到增强,其中四蒸酒制黄精改善效果最优[59]。随着酒黄精炮制时间的延长,抗氧化活性增强,至16 h达到最高随后趋于稳[60]。黄精九蒸九制后水提物、脂溶性组分和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炮制前[43],抗疲劳效果比市售黄精提取液更佳,黄精九制炮制品对雌小鼠抗疲劳、抗氧化的效果要比对雄小鼠的好[62-63]。九蒸九制熟黄精甲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溶血率,对NO的抑制作用增强,有效降低生黄精的炎症刺激性,改善环磷酰胺致血虚和脾指数 [64]。滇黄精九蒸九制的“蒸制”和“酒制”甲醇提取物及水提物具有“降炎补益”的效果、对肺阴虚、肾阴虚小鼠有改善作用,其中“滋阴润肺”效果:“九蒸九制”黄精>“一蒸一制”黄精>生黄精,并且“酒制”比“蒸制”黄精的“滋阴”效果更好[64]。
黄精多糖是抗糖尿病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黄精药典方法炮制前后黄精多糖都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有提高免疫功能、抗炎和抗贫血作用[58]。酒制后黄精多糖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活性、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增强,MW<50 kDa级分为免疫活性最强的级分,推测黄精酒制增效与小分子多糖有关[19-20]。黄精鲜品及九蒸制品粗多糖对 LPS 诱导的 RAW264.7 细胞无毒副作用,也发挥抗炎作用,对Ⅰ型糖尿病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发挥良好的降糖作用,但蒸制后减轻了刺激性,综合考虑黄精九蒸九制品较优,但剂量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59, 61]。另有研究[65]发现,当黄精蒸制超过六次后,蒸制工艺对于黄精多糖本身及其活性的影响不大,六蒸六制和九蒸九制黄精多糖均能显著增强机体免疫活性,改善肠道菌群,而六蒸六制黄精多糖对机体免疫活性的提高效果更好。
此外,黄精炮制研究对于挥发性成分变化及药效作用研究热度较高。目前研究发现,蒸法炮制后黄精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明显降低,其中正己醛、莰烯等成分被认为是引起生黄精的刺激性和毒副作用的主要成分,但还需进一步研究确认[10]。另有研究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分析,发现炮制后小分子醛酮类挥发性物质含量明显降低,9次蒸晒炮制后有机酸成为主要挥发性成分,刺激性气味的醛类物质消失,但糠醛类(如:5-HMF)在炮制后含量升高[66]。以上研究结果,虽未明确黄精有效活性成分及刺激性成分,但均验证了补阴中药黄精九蒸九晒后降低毒性、功效增强的中药学理论[67]。
3讨论
目前公认最早记载关于黄精的炮制方法是南北朝《雷公炮炙论》:切片蒸制1次,蒸制时间从巳时至子时(12~16 h),即清蒸法可达到药用效果[68]。随后唐代到清末在此基础上对黄精炮制进行创新调整,从清蒸发展到九蒸九制,由药用转变为食用,各地方炮制规范也记载了其地方特色炮制方法,扩展了黄精产品类型及应用价值[68-70]。黄精药用通常与相关药物配伍使用,如枸杞子、茯苓、天冬等,古籍中黄精可治疗脾胃气虚、体倦乏力、心神不宁、内热消渴等症;食用方面与黑芝麻、面粉、肉类等配合使用或九制单独作为果脯食用,可达到延年、驻颜、轻身、发白变黑等作用,唐朝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常未食前,日二服,旧皮脱,颜色变光,花色有异,鬓发更改。欲长服者,不须和酒,纳生大豆黄,绝谷食之,不饥渴,长生不老”[69, 71]。本文对黄精现代炮制方式进行总结,发现与保持古法一致。药用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蒸法和酒制法,其中酒制黄精的炮制方式又分为酒蒸/炖法、炆法两种,而酒蒸/炖法更为常用,采用20%黄酒闷润(8 h内)或闷润至酒吸尽,蒸制24 h,干燥。食用则用黄精根茎鲜品炖煮、九蒸九制以食用,《本草正义》就有指出“盖平居服食之品,非去病之药物也”。九蒸九制方法在古书《本草原始》中记载“黄精去须,九蒸九晒用,每蒸一次,必半日方透”[45],通过文献总结可知清蒸九制、酒蒸九制均蒸制6 h,但在蒸制重复次数上还有待商榷。
本文还对近十年来炮制方法对黄精化学成分的改变进行分析,探讨炮制现代研究药理作用,便于了解黄精炮制现代研究进展,可知在不同炮制下部分化学物质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目前黄精多糖是衡量黄精质量控制成分的唯一标准[1]。在炮制过程中首先多糖发生了降解及多次重组的过程,多糖、寡糖含量均出现下降,但小分子糖含量增加、多糖分子量增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抗贫血等多种药理作用,但机理作用原理还需进一步研究[72-73]。其次,不同炮制间差异在于皂苷、黄酮、多酚及挥发性物质的改变,清蒸炮制后黄精皂苷、黄酮、总酚等化合物含量均出现下降趋势,而酒制和九蒸九制中皂苷、黄酮、总酚等化合物含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其药理作用变化研究较少。最后,黄精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均明显降低,如正己醛、莰烯、刺激性气味的醛类物质等,但5-HMF在炮制后含量升高[66]。
孟诜《食疗本草》曾指出 “蒸之若生,则刺人咽喉。曝使干,不尔朽坏”, 使黄精味甘厚腻。同样《医林纂要·药性》指出“生黄精,戟人喉吻,惟蒸晒久,庶几补养滋肾耳”。因此对于黄精炮制后药效变化及刺激性降低有以下几种推测。其一,多糖、皂苷、黄酮炮制后分子重组,形成新的化合物,使得炮制后发挥更大的药效。明代《本草蒙筌》记载“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因此在黄精炮制过程中需准确把握黄精化学变化情况,多糖为黄精最主要活性成分,皂苷、黄酮等物质在抗炎、免疫调节、抗癌等方面也能发挥其辅助作用,准确把握黄精炮制方法以充分发挥黄精药效将十分必要[74-77]。其二,黄精炮制后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含量增加,减少吞服药物时对黏膜的刺激性,更适合人体食用,与炮制后产生的多糖、皂苷等新化合物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其三,黄精炮制后刺激性、毒性降低是由于黄精中刺激咽喉的水溶性多糖(黏液质)经蒸制后被大量去除,小分子级多糖增加。黄精中粘液质通常被认为是刺激性作用成分,炮制后粘液质的减少造成黄精刺激性作用的消失,更便于服用[50, 58]。其四,刺激性气味来源的醛类物质消失,正己醛、莰烯、小分子醛酮类等挥发性物质的减少,5-HMF有效成分升高。黄精鲜品中正己醛、莰烯等挥发性物质含量比例较高,对人的眼、鼻、咽喉均具有刺激性,在炮制后其含量和组成上均明显降低。
在古今文献中,从东汉 《名医别录》到 现代 《中药辞典》,均记载黄精具有补中益气作用,可治阴虚、安五脏等诸多作用 ,并发展出食疗、药膳和养生等长服食用价值[78]。通过文献整理发现黄精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增强功效。黄精醇提物、水提物及黄精多糖化合物组分在炮制前后发生显著性变化,能够提高抗疲劳、肝糖原储备量以及抗氧化作用,发挥更大的药效和更适合人体食用,其中黄精多糖还具有增强抗糖尿病、增强免疫功能、抗炎和抗贫血作用。由此可知,不论古典记载还是现代研究,黄精均有较高的药食用价值。
4总结
综上可知,黄精炮制方法与古法一致,从药用的清蒸、酒制逐渐发展到食用的九蒸九制。整体上,黄精炮制方法、用料和器具较为简单,仅在九蒸九制上稍为耗时。黄精炮制后多糖变化较大,其次是挥发性物质,而皂苷、黄酮等化合物在不同的炮制方法下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黄精炮制后 “减毒”作用猜测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增加、刺激咽喉的水溶性多糖降解及刺激性物质的挥发同时发挥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认证。黄精治病、保健或食用等不同应用价值应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炮制方式,但目前炮制前后的药效学对照研究及临床研究也比较薄弱,其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机制还不清楚,还需加强深入研究,以达到清晰的炮制-化合物-药效一体化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药材和饮片部分)(1) [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319-320.
[2]秦宇雯, 张丽萍, 赵祺, 等. 九蒸九晒黄精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20, 51(21): 5631-5637.
[3]姜武, 叶传盛, 吴志刚, 等. 黄精的本草考证[J]. 中药材, 2017, 40(11): 2713-2716.
[4]曲寿河, 程喜乐, 潘英妮, 等. 黄精产地加工及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0, 37(4): 379-384.
[5]任洪民, 邓亚羚, 张金莲, 等. 药用黄精炮制的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17): 4163-4182.
[6]高天宇, 胡静, 唐子惟, 等. 黄精四蒸炮制过程中多糖含量及可溶性成分的变化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5(2): 64-68, 74.
[7]张娇. 基于多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滇黄精鉴别研究[D]. 昆明: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8]吴英详. 炮制工艺对黄精有效成分及指纹图谱的影响[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3.
[9]王天梅, 王华磊, 李丹丹, 等. 不同炮制处理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22, 33(4): 866-869.
[10]王进, 岳永德, 汤锋, 等. 气质联用法对黄精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16): 2187-2191.
[11]宋艺君, 郭涛, 高阳丽, 等. GC-IMS法比较黄精不同炮制品特征气味物质差异[J]. 中国药学杂志, 2022, 57(16): 1329-1336.
[12]李瑞. 黄精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研究[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
[13]朱志柳, 余丽慧, 陈孟广, 等. 不同制备方法对多花黄精产品质量的影响[J]. 西安:陕西林业科技, 2021, 49(6): 9-13.
[14]宋金菊, 钟凌云, 解杨, 等. 中药特色炮制炆法的历史考证与现代研究[J]. 中成药, 2021, 43(11): 3108-3112.
[15]赵秋华, 黄元河, 潘乔丹, 等. 广西德保黄精炮制前后的液相图谱变化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 30(12): 39-41.
[16]徐如静, 梁娟, 俞年军, 等. 九华黄精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结构变化研究[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2): 91-96.
[17]詹慧慧, 姚方程, 易斌, 等. 基于糖类成分探究黄精炆制前后差异[J]. 中草药, 2022, 53(9): 2687-2696.
[18]曾林燕, 魏征, 曹玉娜, 等. 3个品种黄精炮制前后小分子糖含量变化[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1): 69-72.
[19]万晓莹, 刘振丽, 宋志前, 等. 黄精炮制前后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免疫活性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15): 83-90.
[20]万晓莹. 黄精酒制前后多糖初级结构和免疫活性的对比研究[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21]刁卓, 刘军玲, 胡冲, 等. 基于酒黄精炮制前后糖类成分的变化探讨《中国药典》酒黄精含量测定指标的合理性[J]. 中国药事, 2022, 36(1): 56-65.
[22]张艳雪, 周巧, 张学兰, 等. 黄精炮制前后寡糖与单糖类成分含量变化与转化机制研究[J]. 中药材, 2020, 43(2): 318-322.
[23]陈鑫凤, 张学兰, 张艳雪, 等.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黄精炆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J]. 中药材, 2022(7): 1-6.
[24]常亮, 陈珍珍, 吴毅, 等. HPLC-ELSD法测定黄精炮制过程中四种糖的含量[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 18(12): 1653~1656, 1665.
[25]任洪民, 张金莲, 邓亚羚, 等. 基于UPLC-Q-TOF-MS的多花黄精酒制前后化学成分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4): 110-121.
[26]王倩, 刘星, 许敏, 等. 黄精炮制过程中甾体皂苷的变化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 38(5): 72-75.
[27]王倩. 黄精炮制过程中甾体皂苷的变化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7.
[28]王帅, 王丽丽, 房娟娟, 等. 滇黄精酒制过程中颜色与5种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2, 28(21): 156-162.
[29]吴毅, 姜军华, 许妍, 等. 黄精炮制前后氨基酸含量的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26(4): 884-886.
[30]梁焕焕, 贾全全, 朱灵芝, 等. 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炮制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J]. 南方林业科学, 2022, 50(1): 1-4, 18.
[31]田先娇, 罗雪维, 杨新周, 等. 不同炮制方式对黄精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化学试剂, 2021, 43(6): 790-794.
[32]韩笑, 匡宇, 赵永艳, 等. 九蒸九晒黄精5-HMF含量的变化[J]. 中药与临床, 2018, 9(3): 4-5, 13.
[33]吴丰鹏. 九蒸九制对威海黄精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34]杜泽飞. 黄精的化学成分、炮制与结构修饰研究及黄精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D]. 大理:大理大学, 2020.
[35]甘小凤, 韦国良, 李婷婷, 等. 基于RSM及PMP-HPLC特征图谱分析黄精炮制过程中多糖组分含量变化[J]. 中草药, 2019, 50(20): 1-10.
[36]李瑞, 廖念, 周逸群, 等. 基于功效成分优选多蒸黄精炮制工艺[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30(2): 331-333.
[37]廖念. 多花黄精产地加工炮制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
[38]杨圣贤, 杨正明, 陈奕军, 等. 黄精“九蒸九制”炮制过程中多糖及皂苷的含量变化[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12(5): 141-144.
[39]马佳丽, 蒋殷盈, 蒋福升, 等. 九蒸九制多花黄精炮制过程变化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4(5): 480-485.
[40]郑晓倩, 徐超, 金传山, 等. 基于颜色变化的“九蒸九晒”黄精炮制火候及内外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草药, 2022, 53(6): 1719-1729.
[41]张海潮, 郑浩英, 曾瑛, 等. 多花黄精炮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分析[J]. 广东化工, 2021, 48(17): 5-6, 4.
[42]郑晓倩, 金传山, 张亚中, 等. 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动态变化[J]. 中成药, 2020, 42(7): 1837-1841.
[43]李文靖, 付博, 颜川岚, 等. 基于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的黄精“九蒸九制”次数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11): 6764-6769.
[44]胡叶青, 胡云飞, 祝凌丽, 等. 九华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J]. 德州学院学报, 2019, 35(4): 29-32.
[45]郭涛, 王荣靖, 宋艺君, 等. 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药效化学成分动态变化[J]. 药学研究, 2022, 41(4): 220-224, 229.
[46]陶爱恩. 滇黄精多糖的理化性质、活性筛选与质量评价研究[D]. 大理:大理大学, 2019.
[47]张莉. 炮制前后多花黄精水提物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21.
[48]马慕秾. 炮制方法对黄精多糖成分和“补气养阴”功效相关药理作用的影响[D].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
[49]南易. 黄精属中药玉竹和黄精的质量分析研究[D]. 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
[50]张洪坤, 吴桂芳, 黄玉瑶, 等. 黄精不同九制炮制的过程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30(3): 602-605.
[51]梁泽华, 潘颖洁, 邱丽媛, 等. 基于UPLC-Q-TOF-MS/MS分析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J]. 中草药, 2022, 53(16): 4948-4957.
[52]杨华杰,龚千锋. 黄精炮制研究的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 23(3): 216-222.
[53]甘青霞. 蜜制黄精的炮制工艺和质量物质基础研究[D].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
[54]周改莲,李健,徐梦云,等. 广西产多花黄精不同炮制工艺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 27(10): 34-37.
[55]宋艺君,郭涛,马存德,等. 响应面法优化制黄精高压蒸制工艺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 20(7): 1261-1267.
[56]魏征,曾林燕,宋志前,等.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黄精炮制过程化学成分的变化[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20): 115-118.
[57]彭修娟,党艳妮,许海燕,等. 正交试验-满意度函数法优化黄精的酒炙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21, 36(6): 673-677.
[58]李迪民,符波,施杰,等. 黄精炮制前后黄精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J]. 新疆医学院学报, 1997 (3): 18-20.
[59]余欢迎,高海燕,金传山,等. 黄精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糖皮质激素致肾阴虚模型大鼠的作用比较[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 40(6): 58-62.
[60]王淳,宋志前,宁张弛,等. 黄精炮制二氯甲烷组分Maillard反应产物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草药, 2019, 50(3): 604-610.
[61]王秋丽. 多花黄精生品及九蒸品粗多糖的抗炎及降糖作用研究[D]. 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
[62]陈靓雯,柯晓燕. 古法炮制多花黄精提取物抗疲劳作用研究及其机制探讨[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 (4): 3-4.
[63]陈杨杨,胡慧玲,奉关妹,等. 多花黄精炮制前后对游泳力竭小鼠抗疲劳抗氧化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1, 37(2): 92-96.
[64]林雨. 滇黄精炮制前后对肺、肾阴虚小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21.
[65]SU L L, LI X M, GUO Z J,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steaming times on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immune activity of Polygonatum Polysaccharid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3(310): 116351.
[66]杜李继,陈瑞瑞,王凯,等. 气质联用法研究多花黄精药材炮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8(6): 1035-1040.
[67]林雨, 佘亮, 魏馨瑶, 等. 黄精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减毒增效研究[J]. 中药材, 2021, 44(6): 1355-1361.
[68]赵祺,任仙樱,姜程曦. 九华黄精本草考证[J]. 中草药, 2018, 49(17): 4184-4188.
[69]曲寿河,程喜乐,潘英妮,等. 黄精产地加工及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0, 37(4): 379-384.
[70]程喜乐,曲寿河,纪宏媛,等. 黄精性味归经及功效应用的古今演变[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5): 2704-2708.
[71]陶雅婷,薛咏梅,秦盼月,等. 历代黄精古方的用药配伍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 30(6): 4-10.
[72]朱晓玉,刘雄,高建德,等. 黄精多糖提取方法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3(6): 77-79.
[73]齐聪聪,黄晓芹.黄精对造血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4):21-23.
[74]姜程曦, 张铁军, 陈常青, 等. 黄精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中草药, 2017, 48(1): 1-16.
[75]刘露梅, 王能, 陈丹, 等. 基于黄精降血糖功效的酒黄精炮制工艺优选[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8): 1915-1918.
[76]TANG C, YU Y M, QI Q L, et al.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the rhizome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18 (8): 78.
[77]DI Z, LI X Z, CHANG W H, et al. Antiproliferative steroidal glycosides from rhizome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J]. Phytochemistry, 2019(164): 172-183.
[78]彭剑飞. “药食同源”黄精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古今文献挖掘及实验研究 [D]. 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3.
(收稿日期:2023-11-01编辑:杜玲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