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4-09-15赵玲玲张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24期

摘要: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强化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任务,其必要性日益凸显。同时深入剖析此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施状态,提出提升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同感与教学敏感度,并探索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改良途径。以Web前端开发课程为例,严格遵循课程思政的构建原则与发展方向,紧扣课程思政的既定建设目标与策略导向,从明确教学目的、构思融入思政的教学资料,到改良与优化教学方式等多个层面,全面展开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实践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思政;思政教育;Web前端开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4-0165-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为职业学校发展的核心,旨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并服务经济社会[1]。该政策转变职业教育焦点,从单一的就业准备转向以人为本、产教并重的教育模式。产教融合通过缩小理论与实践差距,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团队合作精神,确保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驱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协同,共促教育产出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及协同发展。

在此指导下,高等职业教育正全力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各环节,紧密对接产业实践,不仅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的认知,还培养了一批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2]。

1 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高等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本,强调德技并重。通过产教融合,高等职校与企业合作,将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融入教育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企业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团队能力,高效培育技术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3]。

2)实现德技并举的全面素质教育:高等职业院校着重培养拥有坚实专业知识、卓越技能、高尚品德及创新、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产教融合模式巧妙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实践,使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增强职业与道德修为,为适应复杂社会、提升团队协作、决策与社交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3)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实效性: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思政紧密连接了教学与实践,理论与实际工作融合,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吸引力。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应用知识,深化理解,用正确价值观指导问题解决,成长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塑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特色: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创新了职业教育模式,顺应经济与社会对高技能、德才兼备人才的需求。深度融合产业与教育,全链条贯穿思政教育于专业学习中,培育技术人文兼备、创新与责任并重的精英,助推我国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2 产教融合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面临的挑战

1)技术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在产教融合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注重技术和实践,如何在教授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知识,以及响应式设计、用户体验优化、项目管理等专业技能时,自然、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避免生硬说教,确保思政内容与技术教学内容浑然一体。

2)专业实践与思政实践的结合:在实际项目开发、模拟工作场景或校企合作实践中,如何将思政教育与真实的Web前端工作流程相结合,如在团队协作中强调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和责任意识,在项目选题和设计中体现社会关切、文化传承或科技创新等价值观。

3)紧跟行业动态与弘扬主流价值观:Web前端技术更新迅速,行业趋势多变,课程需及时引入新技术、新案例,同时确保这些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引导学生在追求技术前沿的同时,坚守社会伦理、尊重知识产权、关注信息安全等思政主题。

4)师资队伍的思政素养与教学方法: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师可能更侧重技术教学,需要提升他们在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能力,掌握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案例分析、价值引导讨论等,以适应课程思政的要求。

5)评价体系的兼顾与完善:建立既能评价学生Web前端技术应用能力,又能评估其思政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可能需要调整现有考核标准,纳入对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考量,确保评价体系既能反映专业技术水平,又能体现思政教育效果。

6)校企合作中的思政共识与实施: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活动时,可能需要协调校企双方在思政教育目标上的认知,确保企业导师、实习单位等校外教育资源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仅关注技术技能的提升,也重视思政教育的落实,形成校内外思政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3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建设整合分为以下几部分:一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如何在专业技术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利用案例分析、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传递正能量;三是实践平台的构建,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四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擅长思政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策略如图1所示。

3.1 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

1)课程大纲重构:结合Web前端开发专业知识体系,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课程大纲,明确各章节、知识点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点,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紧密关联。

2)案例教学与思政主题结合:选取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实际项目案例,如涉及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信息安全、无障碍设计等领域的Web前端项目,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相关价值观。

3)技术实践与价值观引导:在编程练习、项目开发、团队协作等实践环节,设计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任务或情境,如强调代码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关注用户隐私保护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思政教育理念。

3.2 师资队伍思政教育能力提升

1)思政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提升其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在Web前端开发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2)教学方法与技巧培训:开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的专题研讨、示范课观摩等活动,提升教师在技术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掌握情境教学、案例分析、价值引导讨论等教学方法。

3)校企共建共享师资: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导师、行业专家参与授课或讲座,分享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

3.3 教学资源与平台的思政化建设

1)思政教育资源库建设:收集、整理、开发涵盖思政教育内容的Web前端开发教学资源,如思政主题的编程示例、项目模板、教学视频、文献资料等,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使用。

2)在线平台思政模块建设: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设立思政专题模块,发布思政教育相关学习资料、讨论话题、实践活动等,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

3)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实际项目、行业报告、最佳实践等资源,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3.4 评价体系的思政化改革

1)评价指标的思政化拓展:设计涵盖专业知识技能、思政素养、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确保评价体系既能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能评估其思政教育成效。

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除了传统的期末考试、项目验收等终结性评价外,增加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汇报、实践表现等过程性评价,全方位考查学生的思政教育接受情况。

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同时鼓励同伴互评、教师点评、企业导师反馈等多元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5 校企合作中的思政教育协同

1)思政教育共识达成:与合作企业就思政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等进行深入交流,达成共识,确保企业导师、实习单位等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同步推进思政教育。

2)企业实践环节嵌入思政教育:在实习实训、企业参观、项目合作等环节,明确思政教育任务,如组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强化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思政体验和实践。

3)校企联合举办思政主题活动:与企业合作举办如“科技向善”主题论坛、社会责任项目竞赛、职业道德讲座等思政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4 产教融合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方案

4.1 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建设致力于培养德技双修的专业人才,以响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其建设目标可概括为两大关键方向:一是道德教育与价值观塑造,授课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提升道德教育的质量。通过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尊重用户隐私、维护网络安全、恪守行业规范等专业伦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使其在掌握Web前端开发技术的同时,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从业者。二是职业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以Web前端开发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不仅精通HTML、CSS、JavaScript等基础技术,熟悉现代前端框架和工具链,掌握响应式设计、性能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等核心技能,而且能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企业实习等方式深入了解Web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通过实践,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鼓励他们在项目中创新应用前端技术,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提升其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4.2 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1)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深入研究互联网行业及Web前端开发领域的实际人才需求,参照行业标准和企业期望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确保教育内容紧贴市场趋势,培养的学生能够无缝对接岗位需求。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尤其注重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沟通技巧等职业素养,实现职业精神与专业能力的深度融合。

2)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运用情境导入、案例引入、焦点融入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创设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方式亲身体验前端开发工作流程。鼓励学生深度参与、自主思考、小组讨论,营造互动性强、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氛围,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大化发挥其在培育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价值。

4.3 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置

Web前端开发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群的核心课程, 合计96个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64,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该课程教学目标设置如表1所示。

4.4 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设计

专业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积极探寻、精心提炼思政元素,动态更新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确保思政教育与Web前端开发专业知识紧密关联,与时俱进。针对Web前端开发课程的知识体系,可将其主要知识点划分为若干模块,并在每个模块中融入相应的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如表2所示。

4.5运用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通过情景导入式教学,将学生置于真实工作场景中,通过应对道德冲突事件,比如某公司为了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发现部分敏感数据在未加密状态下传输、用户隐私设置界面存在误导性选项、为追求报表加载速度而牺牲数据完整性而忽略数据的完整性等,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职业判断解决问题,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前端开发人才。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生动诠释“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理念。比如,以民族企业华为公司为教学案例,瞬间拉近抽象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详尽描绘华为在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遭制裁、芯片供应链断裂的严峻挑战,以及其高端手机产品升级所面临的重重阻碍,深度揭示华为如何凭借Web前端技术创新,有力破局供应链危机,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富有张力与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同时点燃学生在Web技术领域的探索热情与创新火花,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4-5]。

3)翻转课堂法。课前,学生依照教师在线发布的学习指引,自主探寻与相关的思政素材。例如,研究合作企业的技术革新历程、市场定位策略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实践情况。课中,学生就各自挖掘的思政内容展开交流与分享,通过集体讨论深化理解。比如网页布局及样式美化设计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以校企合作企业为参照,分析其网站布局及页面设计,并在此过程中引发对企业应尽社会责任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课后,学生进一步反思所学,通过内省与批判性思考,提升对课程内容及思政元素的领悟力,锻炼自身的思维品质。

4.6 Web前端开发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1)学生在学习Web前端开发课程时,能够主动融入时事热点和技术动态,关注行业前沿资讯,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明确个人职业规划,积极参与Web开发技能竞赛及“1+X” Web全栈开发职业技能认证,自发探索校企合作项目中企业实际岗位的技术需求,致力于全面提升个人职业素质与实战能力。

2)教师在Web前端课程的思政建设实践中,不断激励教师深化教学技巧与实践操作技能,鼓励教师亲历企业一线,精准对接企业对前端成本控制与效率优化的实际技能要求,将之与课程教学目标及思政教育目标深度融合,创新开展课程思政,同步增强教师队伍的科研实力与课程实践的贴合度。

5 结语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教育者需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教育的首要宗旨。这意味着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念体系,激励他们成长为推动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21/content_5732986.htm.

[2] 何倩,廖冰洁,覃匡宇,等.基于产教融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4(3):111-114,119.

[3] 熊师洵,张登银,陈梦婷,等.计算机网络课上-课下多元协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软件导刊,2023,22(3):207-211.

[4] 毛立钢.基于“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J].才智,2024(11):13-16.

[5] 隋欣,李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4):102.

【通联编辑:王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