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高级认证在职业院校推进的探究
2024-09-15戎思伟
摘要:面向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为例,阐述了该证书制度在各职业院校的推进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剖析“1+X”高级认证推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根据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应对思路及整改建议,旨在更好地培养适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24-015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通过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考核相融合,培养兼具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多种职业技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现代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作为教育部第四批“1+X”证书制度试点证书之一,于2020年面向全国高职院校进行推广,主要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旨在培养符合新型网络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1 《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制定了《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华为技术标准和国家“1+X”专业认证标准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做到华为教材进课堂,持有华为认证的教师上讲台,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并加大“1+X”证书制度成果的转化,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1]。
根据等级标准划分,《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包含初、中、高三个等级,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网络设备的配置、调试、运维等方面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初级注重的是网络基础操作,尤其是动手能力,包括网络硬件的安装调试和工程布线等;中级则注重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而高级则在中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涵盖了高级路由及交换技术,还加入了SDN和Python自动运维等新型网络技术。总体而言,三者为递进关系,但侧重点不同[2]。
2 《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在各职业院校推进的现状
《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自2020年开始陆续在全国各职业院校中进行推广。根据华为ICT学院发布的数据来看,多数院校选择了初级与中级认证,而高级认证相对较少。经过4年的推进实施,各校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级与中级认证通过率也在不断提高,而高级认证报考人数及通过率则始终徘徊在“低位”,很长时间内没有突破,如表1所示。
这一现象反映了“1+X”证书制度中各等级层次分化的现状,但也从侧面揭示了高级认证的蓝海机会与价值所在。
3 高级认证推进的必要性
3.1 学生的需求
当前,各大职业院校在初级、中级认证的通过率每年都在稳步上升,总体维持在“高位”,因此向上冲击高级认证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在现阶段就业压力严峻的大环境下,高级证书相比初级与中级无疑更能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加分项。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一旦获得高级认证,往往能显著提升在职场中的认可度和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在学生群体中是有需求的。
3.2 企业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网络架构的分布式管理、无法弹性控制等局限性日益凸显,很多企业的网络逐步向“虚拟化”和“云端化”转型升级。初级、中级所涵盖的传统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新型业务需求,此时需要一个新型的网络架构以及相应的新技术,来满足企业的发展步伐。高级认证的课程不仅包含了路由交换的进阶技术,例如IS-IS、BGP等,还加入了QoS、VXLAN、QinQ等新型网络技术,还包括SDN软件定义网络、Python自动运维等。这些课程弥补了传统网络在架构及技术上的诸多短板,非常契合企业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3.3 社会的需求
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苏州的发展迅速崛起,并成功跻身成为该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苏州对新型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旺盛且多样化的态势。因此,对于身处苏州工业园区的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自然需要率先推进具备新型网络技术的《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高级认证,这也是契合社会发展所需。
4 高级认证推进的可行性
根据《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相关政策,它能与华为认证有效衔接。对于通过中级认证的学生,再通过Upgrade考试后[3],可获得华为HCIA-Datacom认证。而通过高级认证的学生,可以直接同步获得华为HCIA-Datacom认证。
通过对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国内知名求职网站的调研发现,不少企业在招聘计算机网络运维岗位时,通常在任职要求中会加上一条:持有华为或思科认证者优先考虑。
由此可见,《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高级认证的获取对于学生增加就业砝码、提升自身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5 高级认证在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1 考取高级认证是否具有强制性
许多学校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除了取得毕业证书之外,还要参加《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认证考试,取得“1+X”初级或中级认证,可以说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然而,对于“1+X”高级认证的考取并没有明确要求,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在学习高级认证课程时,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出现懈怠现象。
5.2 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如何
高级认证课程涵盖的知识与技能与初级、中级相比,更深、更广、更难。学生如果先前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或者学习过程中没有及时弄明白不懂的知识要点,很容易脱节,导致跟不上。此外,由于没有考证的强制性,部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不足,整体学习效果欠佳。
5.3 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高级认证课程在传统的网络技术基础上,增加了路由与交换的进阶技术,还包括QoS、VXLAN、QinQ等新型网络技术。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提升专业能力,才能将其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5.4 教学资源是否与之匹配
教学资源包括实训室的高性能电脑、仿真模拟软件、各类真实的网络设备等。首先,《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的课程通常会使用ENSP模拟器,它是华为提供的一款网络仿真软件,能模拟各种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高级认证课程的实验相比初级和中级更为复杂,需要模拟的网络设备数量更多,消耗电脑资源更大,需要高性能的电脑与之匹配,需要评估当前实训室的电脑是否满足要求。其次,ENSP模拟器和真实的设备存在一定差别,部分新型网络技术在ENSP模拟器上是无法完成的,例如交换机的堆叠技术、SDN等。最后,ENSP模拟器自身也存在诸多BUG,例如常见的40错误、41错误等,一旦报错,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需要浪费大量时间去修复或重新安装。
6 应对思路及整改建议
建议从学生、教师、教材、实训平台、实训基地5个方面着手发力,来应对高级认证在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6.1 学生
虽然高级认证的考取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强制要求,但可以选拔那些高分通过中级认证考试且在上高级认证课程时,认真听讲,能顺利完成实验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高级认证考试。教师可以将他们加到一个学习群,以便大家共同探讨难点、分享考试资料、备考经验等。
6.2 教师
教师是“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教师自身的能力对于有效开展“1+X”证书制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一支新型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1+X”认证顺利推进的“推进器”和“压舱石”[4]。各校可以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技能考核,取得华为《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的师资认证,让任课教师充分了解网络信息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5],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持证执教,提升师资力量。
6.3 教材
为适应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融通,各校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为纲领,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组织计算机网络教研室的教师,共同开发高级认证课程相对应的校本教材和实训手册,辅助教学[6]。
6.4 实训平台
各校可以联合华为授权的合作单位,共同搭建SaaS云实训平台,提供从在线学习、实践训练到考核评价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网络实验环境在搭建、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突破本地软件教学的瓶颈,打破实验环境枷锁,实现灵活、快捷、安全、低成本、远程操作的实践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中最为明显有三大特点:
1)自动检查错误,提升指令正确率。以前使用本地电脑上的ENSP模拟器做实验时,配置指令输入结束后,系统并不会自动检查指令错误,导致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对每一个步骤、每一条指令进行检查,这样就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通过SaaS云做实验,系统能按照每一个步骤,对输入的每一条指令进行自动检查。只有该步骤中所有指令都输入正确后,才会出现绿色的进度条,提示通过;反之则是灰色进度条,提示该步骤的指令没有输入完整或者输入错误。这样一来,就能够精确定位到错误的步骤,大幅减少排错所耗费的时间,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提升指令输入的正确率。
2)故障快速还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SaaS云创建的是虚拟机,每台虚拟机都安装了ENSP模拟器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以独立的“镜像”文件呈现。因此,当ENSP模拟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可以对操作系统进行“快照”还原,这样使得ENSP模拟器始终保持在正常运行状态,大幅降低了因软件BUG所引起的故障概率,减少宕机时间。
3)对电脑性能需求低,打破实验环境枷锁。SaaS云平台是弹性云架构,后端的服务器能够按需分配硬件资源来创建虚拟机。如果需要模拟更多的网络设备,可以在SaaS管理平台为虚拟机分配更多的硬件资源,包括更多核心的虚拟CPU、更大的虚拟内存等。
换句话说,ENSP模拟器运行在虚拟机上,而不是本地电脑上,虚拟机消耗的硬件资源都是由后端服务器按需提供,整个“计算压力”都在后端服务器上。而作为前端的本地电脑,只需要通过网络来连接虚拟机,进行远程操作即可,打破了实验环境的枷锁。高级认证课程的网络实验不仅限于在高性能电脑上进行。只要网络稳定,能连接上虚拟机,学生即使使用性能普通的笔记本或台式机,也可以在家轻松进行高级实验,随时练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实训效果。
6.5 实训基地
各校可以和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华为ICT实训基地,包括数通、云计算、大数据等多个实训室,提供《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从初级到高级课程所需的多种专业设备,包括各类高性能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及无线AC/AP等,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双方应该充分利用“1+X”认证考试为契机,发挥校企联合优势,共育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的“1+X”证书制度经过近些年的推广实施,各大职业院校在初级、中级认证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向上挑战高级认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学校还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师资、教学资源等,制定合理的课程授课和考证安排,进而积极探索“产教融合、课证融通”的“1+X”证书制度协同育人路径,引领“三教”改革,推动精准育人,盘活教学资源,为企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拓宽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丽,庞文涛.基于“1+X”WPS办公应用认证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2).
[2] 宋焱宏,李洁.“1+X” 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三个级别的对比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6):178-180.
[3] 王蕊.“1+X”证书制度对中职教学的影响探究:以“网络系统与运维证书为例”[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1(2):175-177.
[4] 王小猛,刘淑欣.“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J].职业,2021(16):43-45.
[5] 黄永前.“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探究[J].广西教育,2020(46):69-71.
[6] 杨顺弟,杨秋红.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1+X”证书制度实施措施探讨[J].科技风,2020(18):240.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