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制图课程启发式教学研究
2024-09-14张瀚林吕能标
园林制图课程授课对象为3个行政班级,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讲授法。结果表明,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学习,学习热情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1934班>1901班>1902班;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在平时绘图技能训练方面不相上下;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讲授法略胜启发式;在教学方面启发式教学方法与讲授法教学方法有时候可以适当相互交替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转化。
“园林制图学”课程是园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帮助园艺专业学生解决如何掌握园林制图理论和绘图制图,也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探讨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贾孟炎通过对园林制图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和实践路径。亦有通过分析目前园林人才能力要求而提出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冯蕾提出园林制图课程应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探索教学模式方面,柏煜指出要专业技能化,使课程项目化,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框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李素英在《园林制图教学中启发性教育原则的应用》一文中指出三点,一是研究教材抓住重点,针对学生重视启发。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创造民主课堂氛围,形成师生互动关系。丁文蓓提出采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内容直观性。张曼青从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教学策略的优化调整、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四个方面,基于系统论方法探讨园林制图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索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王清霞提出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其认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启发式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协调行为、稳定情绪等。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园林制图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要点。本次园林制图学课程教材主要介绍了园林制图基础知识、投形的基本知识、园林要素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图表示方法,也阐述了轴测图画法、透视图画法、园林设计图绘制程序等内容。园林制图基础知识涵盖了测量和标注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误差的分析与处理等。投形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园林设计的想法和意图。教材解释了不同类型的投形方式,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些方法,逐步掌握如何将设计构想转化为具体的图纸。此外,教材还详细介绍了轴测图画法和透视图画法的绘制技巧。轴测图和透视图是园林制图中用于展示设计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逼真的图像,能够更好地展示园林设计的空间感和美感。本次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是孙丽娟主编的《园林制图》[2012.08(2018.12重印)]。仪器主要使用丁字尺、三角板、绘图仪器等。
1.2 方法
在园林制图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讲授法,授课对象为19级园艺(1)班、19级园艺(2)班和19级园艺(3+4)班(以下简称1901班、1902班、1934班)。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发现和探索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主体。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者置于问题情境中,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提供合适的问题、情境和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发现。教师需要设计和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同时,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澄清思路,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扮演着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学生需要主动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践和探索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理解。他们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在讲授法中,教师以专业知识为基础,通过讲解、演示、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以帮助他们学习和理解。在讲授法中,教师通常会准备详细的教案,包括所需的教学材料、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等。教师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材料来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讲解来解释和阐述概念、原理和理论。教师会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工具,如幻灯片、图表、实物模型等,来辅助讲解和演示。在讲授法中,学生是被动接受者,主要扮演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角色。他们需要倾听和注意教师的讲解,记笔记和整理所学的内容。学生通过聆听和思考来理解和吸收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缺乏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的机会。
1901班、1902班均为经过三年制的高级中学系统学习并参加全国高考被录取的生源,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1934班主要是经过“三年制中职中专+四年制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项目被录取的生源,采用讲授法模式的教学方法。每个班级均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对比统计,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3、SPSS17.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平时学习表现概况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在三个班组下各有20个样本,平时学习表现成绩平均值差异性比较显著,1901班、1902班在0.01水平方面表现为显著性,1934班在0.05水平方面表现为显著性;平时学习表现成绩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1934班>1901班>1902班,标准差由大到小排序为1902班>1901班>1934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由大到小排序为1902班(30.00)>1934班(23.00)>1901班(22.00);在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方面,下限值由大到小排序为1934班>1901班>1902班,上限值由大到小排序为1934班>1902班>1901班。
三个班的成绩在80—100分数段内1934班有18人,占该组总人数的90.00%;1901班有15人,占该组总人数的75.00%;1902班有14人,占该组总人数的70.00%。这意味着在高分段中,1934班的学生比例最高,而1902班的学生比例最低。可以初步推断,在这个分数段内,1934班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1902班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差。在70—79分数段内,对照组1934班只有2人,占该组总人数的10.00%;而1901班和1902班都有5人,均占该组总人数的25.00%。这意味着在中等分数段内,1934班的学生比例最低,而1901班和1902班的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可以推断,在这个分数段内,1934班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差,而1901班和1902班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高分段内,1934班的学生成绩最好,1902班的学生成绩最差。这可能是因为讲授法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中等分数段内,1901班和1902班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而1934班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差。这可能是因为启发式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使其在解决问题时更有创造性和独立性。
2.2 制图技能掌握程度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在三个班组下各有20个样本,平时绘图技能训练在显著性方面,1901班、1934班均在0.01水平方面表现为显著性,1092班在0.05水平方面表现为显著性;绘图技能训练成绩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1902班>1934班>1901班,标准差由大到小排序为1901班>1934班>1902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由大到小排序为1901班(21.00)=1934班(21.00)>1902班(18.00);在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方面,下限值由大到小排序为1902班>1934班>1901班,上限值由大到小排序与下限值的排序相同。
在绘图技能掌握方面,三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绘图技能操作,并且及格率达到100%。尤其是1934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处于80—100分数段内,占该班总人数的80%。而在80—100分数段内学生人数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为1902班>1934班>1901班。在70—79分数段内学生人数由多到少排序为1901班>1934班>1902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绘图技能掌握方面,三个班级的教学方法都取得了成功,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绘图技能操作。1934班采用的讲授法模式的教学方法在绘图技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绝大部分学生处于80—100分数段内。1902班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80—100分数段内学生人数最多,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对学生的技能掌握和成绩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901班在70—79分数段内学生人数最多,这可能意味着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在绘图技能的掌握方面相对较弱,可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
2.3 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析
(1)客观题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及格率均达到85%以上,其中1901班、1934班都在90%以上;在34—42分数段上面,1901班有9人,占该班总人数的45%,1902班有8人,占该班总人数的40%,1934班有7人,占该班总人数的35%。因此,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讲授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能力都是有效的。但1934班在34—42分数段上的表现相对较差,教师可以考虑在讲授的同时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主观题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析
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及格率均达到95%以上,其中1901班、1902班均为95%以上,1934班100%;在8—10分数段上面,1901班有11人占该班总人数的45%,1902班有14人占该班总人数的70%,1934班有18人占该班总人数的90%。
2.4 作图综合运用技能掌握程度分析
如表4所示,最低分数和最高分数均是出现在1901班,说明1901班学生综合运用技能的能力相当低,在做图技能综合运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系统训练。1902班40%的学生都能熟练综合运用作图技能,作图技能运用熟练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1902班>1934班>1901班。
1901班仅有3人得分超过总平均分数,占该班总人数的15%;1902班有12人得分超过总平均分数,占该班总人数的60%;1934班有14人得分超过总平均分数,占该班总人数的70%。归纳得出1934班的学生综合作图技术运用能力远远超过其余两个班的学生。基于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1934班的学生在综合作图技术运用能力方面表现最优秀,1902班次之,而1901班的学生则能力较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综合作图技能方面似乎不如讲授法模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基于这些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作图技能水平。
2.5 综合考核分析
首先,在制图综合应用能力方面,1901班的学生表现低,这可能意味着大部分学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对实践技术操作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这种现象可能与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有关。其次,在启发式教学方法方面,1901班不如1902班的表现好。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1901班的学生可能在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上相对较弱。在及格率方面,1902班略胜1934班。这可能意味着在教学方面,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法相互交替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讲授法教学方法有助于传授重要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或内容领域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对技能的转化。
3 结论
综上所述,平时学习表现成绩平均值差异性比较显著,1901班、1902班在0.01水平方面表现为显著性,1934班在0.05水平方面表现为显著性,说明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学习,学习热情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1934班>1901班>1902班;平时绘图技能训练在显著性方面,1901班、1934班均在0.01水平方面表现为显著性,1092班在0.05水平方面表现为显著性,说明学生在绘图方面均下了一番苦功夫,绘图技能训练成果由大到小排序为1902班>1934班>1901班,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在平时训练方面不相上下;客观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由高到低表现为1934班>1901班>1902班,主观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由高到低表现为1934班>1901班=1902班,说明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讲授法略胜启发式;在综合考核方面,1901班的学生制图综合应用能力相当的低,在启发式教学方法方面,1901班不如1902班表现好,1902班更能适应启发式教学方法,1902班在制图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略胜过1934班,说明在教学方面启发式教学方法与讲授法教学方法有时候可以适当相互交替使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转化,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技术操作现象。
从研究结论来看,教师可以在绘图技能训练方面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讲授法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技能的转化。教师还应该针对部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技术操作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往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尽可能做到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术操作能力齐头并进,达到新的平衡。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通信作者:吕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