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 放
2024-09-12黄婉珍
1998年3月23日,歼十飞机一飞冲天!江泽民同志称赞,这是给我们中国人壮胆的飞机!
2002年5月12日,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随歼10飞机06架机飞上蓝天!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有了自己的航空电源!
2004年3月9日,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主交流电源系统设计定型。电源人从零开始深耕国产电源系统研制,以不忘初心、百折无悔的毅力,以敢为人先、搏击潮头的担当,让信仰的力量,久久地停留在这16个字上——
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
“我们一定要让国产电源成功装在飞机上”
歼十飞机使用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第三代战机的标志之一。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意味着,没有能强力支撑飞机性能要求的电源系统,歼十飞机将无法定型。“把关键系统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让航空工业电源全体职工鼓足了一口气,以当时国际最先进的航空电源为目标,研制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60kVA恒速恒频主交流电源。
航空工业电源专务、科技委副主任孙学京介绍说:“在歼十飞机之前,我们国家飞机的电源只有30kVA的功率等级。而到了歼十飞机,直接达到60kVA,不仅提升了一倍,而且电机的体积和重量明显缩小。”
就在大家要甩开膀子干时,歼十飞机主交流电源系统研制却被动“暂缓”。由于彼时歼十飞机使用的是俄罗斯发动机,一并使用俄罗斯电源。1998年3月23日歼十飞机首飞时,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并未安装在飞机上。大家心里有些失落。时任歼十飞机电源系统主任设计师张秉权向研制团队发出呼喊:“我们一定要让国产电源成功装在飞机上!继续干!”那时候,科研团队的一天大多是这样度过的:
早上,确认当天的任务后,转头埋在小山式的资料中。
中午,大家一起到食堂,一边吃饭一边讨论上午没想透的知识点。
下午,绘图、打样、试验。
晚上,相互讲课,相互辅导。
一切井井有条。
在那段“坐冷板凳”的日子里,大家以出世的态度做学问、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态度爱国家、爱科学,殚精竭虑。大家以超强的创新力和强劲的爆发力,成绩斐然——
60kVA恒速恒频主交流电源不但实现了从过去的模拟控制上升到数字计算机控制,而且它内部复杂、精密的恒速传动装置能将变化的输入转速转化成恒定的输出转速。更加精妙之处在于,它还会给自己“诊断故障”,当这套电源在工作时内部某个地方出现故障,它就将这个故障以代码形式表现在一个小屏幕上,非常便于使用和维护。
1998年6月22日,机会来了,歼十飞机应急电源会议在航空工业电源召开。趁会议休息时,科研团队将准备好的主交流电源研制情况进行汇报,高标准的技术指标和翔实的工作计划让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激动不已。时任组合传动发电机的主管设计张生民回忆说:“那天汇报前心里就有底气,我们准备得足够充分,肯定能抓住机会。”
“我们成功支撑了飞机跨代发展”
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研制重新启动后,总装备部、空装、中国一航、主机厂所在一年内连开了四次系统协调会,进行国产主交流电源装机方案的评审。因为当时歼十飞机已经开始试飞,不能停下来做大改动,要求国产电源必须“完美”替换俄制电源,百分百适应机上安装条件,难度和风险都不小。直到第四次会上,歼十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等领导决定在歼十飞机06架机上装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试飞。“党和国家信任我们,给我们机会,我们要经得住考验!”公司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全厂职工,争取一年内实现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完成初样研制。
主交流电源集机械、液压、电机、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试验设备庞大而繁杂。张生民作了这样一段历史回顾:国产主交流电源在按照装机方案进行更改的初期,镁合金铸造的发电机壳体内因为暗藏着许多曲里拐弯的油路,废品率几乎达到100%,大家夜以继日修正铸造工艺;为了弄清楚发电机的滑油参数、清洗规范和外壳渗油的原因,试验人员几乎24小时待在试验室,忍受着托动台巨大的噪声和高温滑油蒸发的刺鼻味道;控制器的主管设计“闭关”三个月,读懂了5000多条语句的系统软件,掌握了控制器的调压、保护、控制和自检测功能的诀窍;通过对发电机重新进行详细的电磁计算,解决了国内专用电磁线质量差带来的隐患;设计员长期奔波在成品厂和主机厂所之间,成功将恒装、发电机、散热器的技术要求有机联系在了一起……
1999年9月20日,第一套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诞生。当组合传动发电机在高速托动台的驱动下,发出尖利的电磁叫声;当在高温、高速、高负载的运行条件下,各项仪器仪表显示正常;当人为地给系统输入故障后,NAMP模拟器上立即显示出对应的故障代码,试验室里沸腾了!
2002年4月26日,装有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的歼十飞机06架机首飞成功。
歼十飞机是我国第一个签订电源系统级研制协议的型号,实现了航空电源系统多个第一:第一次把喷油冷却组合电源装上了飞机,第一次将数字式控制器应用于飞机,第一次实现国内BIT自检测技术,第一次在电源系统增加差动保护功能,第一次开展以可靠性为重点的“四性”设计工作,第一次开展电源系统级分层分级试验验证……这许多“第一”,使我国在恒速恒频电源系统研制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恒速传动装置和喷油冷却交流发电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成功为歼十飞机打造了高效可靠的电源系统,系统级设计和验证的思路迅速影响了其他机型电源产品的研制,使我国同期三代机电源系统均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歼十飞机扎实的技术平台也为后续机型的大发展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强力支撑了以“三个20”为代表的航空强国建设目标。
时任歼十飞机行政总指挥王昂更是对歼十飞机主交流电源系统的成功表示肯定。他说:“主交流电源系统是歼十飞机的心脏,更是灵魂。”
“我们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歼十飞机主交流电源系统随06架机成功首飞后,连续上百架次的飞行均表现出十分可靠的稳定性能。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大家措手不及——飞机转场有一段通信盲区,当时01~05架机均使用的俄制电源转场并成功,建议转场时还是继续用俄制电源。此事事关重大,一旦飞机装着俄制电源转场,后续将无法让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进行科研试飞,更重要的是定型状态里将写明的是俄制电源。
一分钟都不能再等了!时任公司领导王智林和李开省立即动身前往主机厂。当他们来到宋文骢的房间时,相关人员坐了满满一屋子,气氛沉闷,没人吭声。直到晚上11点,他们才得到了向领导和专家汇报主交流电源系统的研制过程、技术指标、试验情况等,可并没有当场得到答复。在往回走的路上,王智林他们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忽明忽暗的烟头照得人脸阴晴不定。
大约0:30,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经全体与会领导、专家的大力推荐,经宋文骢慎重考虑,决定让06架机使用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再做两架次转场模拟飞行,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再做50小时典型负载试验,如正常,则用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装机转场。
时任歼十飞机电源系统主任质量师的王焕廷回忆起那天心悬在嗓子眼的情景,“我看着墙上的表,都觉得指针不动了。到凌晨我们接到电话,我几乎是跳起来扯着嗓子向试验室里大喊立即试验!这是决定我们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命运的一战!”
2002年4月29日—5月1日,组合传动发电机在高温和各种负载转速条件下连续运行50小时,顺利通过各种试验。
2002年5月12日,装有国产主交流电源系统的歼十飞机06架机呼啸着冲向蓝天。历时1小时32分钟,安全着陆,顺利转场。
2003年12月14日,主交流电源系统通过二类定型审查。会后宋文骢拉着主交流电源系统研制团队合影,说:“你们为歼十飞机作出了贡献。”
2004年3月9日,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主交流电源系统设计定型。
“歼十飞机的配套任务我们没差过一天!我们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孙学京激动地说。
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战,走出了一条艰难、坎坷的创新之路,终于圆梦蓝天!
今年是歼十飞机主交流电源系统研制定型20周年。翻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当年青涩的面孔如今一一成为航空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当年就算发不出工资也要干的坚毅眼神,也在回望那段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光时显得愈加弥足珍贵。
从1998年到今天,歼十已成为“中流砥柱”,在系列化发展的道路上开疆扩土。
从2004年到今天,国产电源系统相继突破技术壁垒,在更高供电体制的追求上勇攀高峰。
这变迁,如繁花悄然吐蕊,渐至繁盛,又如雨后溪水见涨,清风拂面。
曙色初显,航空人许党报国的浩荡长歌依然嘹亮。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