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爱生活的北疆工匠

2024-09-12杨世杰

军工文化 2024年7期
郑朝阳

他是一个心存感恩歌唱生活的人

一位作家说,喜欢唱歌的男人多半具有创造力、自信和表达欲望的性格。他们通常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敢于挑战传统,追求个人成就。说唱音乐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宣泄情感的平台,说唱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给予他们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以展现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个性。

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国资委“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首批“北疆工匠”、自治区“劳动模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诸多荣誉称号,现任航天科工六院红岗机械有限公司四分厂的钳工组组长、特级技师郑朝阳,就是这样一个心存感恩、热爱生活、喜欢唱歌,并经常在“抖音”上放歌、展现自己与同事工作生活状况,总给人以“朝阳”般温暖与快乐的人。是一个在“抖音”上获得⒈2万人点赞、关注,有几千粉丝的“网红”。

他说自己是从20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走过来的一个普通职工的后代,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享受到新时代生活的富足,在现今生活无忧的幸福年代,要感恩父母,感恩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要热爱我们现在的生活,歌唱我们现在的生活,并通过唱歌放松身心、改善心情、消除疲劳、缓解压力,增强身体的满足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少年时期离开故乡、失去母亲的他,每当想念已故母亲时,就会深情地唱起《梨花又开放》:“忘不了故乡年年梨花放,染白了山冈我的小村庄。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摇摇啊洁白的树枝。花雨漫天飞扬,落在妈妈头上,飘在纺车上。给我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永生永世我不能忘。重返了故乡,梨花又开放。找到了我的梦,一腔衷肠。小村一切都依然,树下空荡荡……”

他在“抖音”上最爱唱的一首歌是《我爱我家》,每当唱到“我家在哪里,我家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屹立太阳下。我爱我的家,我家叫中华。我家兄弟姐妹多,都爱咱妈妈 ”时,他都会情不自禁……

感恩、“爱家”的他不光是表现在说唱上,而是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加工工艺装备。固体火箭发动机属于“高精尖”产品,有着极为苛刻的技术精度要求,很多零部件无法直接通过自动化机床进行加工,必须借助精度更高的手工打造工艺装备保障。

在2015年“九·三”阅兵和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中,两个型号导弹的高精度工艺装备,就是他带领团队手工打造的。这些工艺装备,不仅确保了阅兵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准确击中目标。

某重点武器装备型号任务投产时,他作为关键技能攻关人员,遇到了三个“首次”的难题,即首次面对不同特殊材料、首次面对结构极为复杂产品、首次装配数米芯模且配合间隙必须小于0.07毫米。为了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的挑战,他在实践生产中经过摸索材料特性、掌握各项变量数值、研究新型刮研技术和装配定位方法,为特殊材料装配成型开辟了新的加工思路,该项成果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

某型号发动机导线固定环是发动机点火时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将点火导线与部件固定,防止导线滑动和折断。原有的加工成型工装功效低下,而且产品的合格率只有70%。由于该部件体积小、精度高、费时费力,许多员工都不愿承揽此项任务。他二话没说接过此项任务。经过连续一周的苦苦琢磨、设计,他制作出了新的导线固定环成形模,该成形模不仅能够准确地在长度6毫米的材料上划线钻孔,保证2个孔的准确度,而且将原来一次加工1件产品提高到一次加工10件,使加工周期比以前大大缩短,不但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功效,还将产品的合格率由70%一下提升到100%。

功成名就后的他,很快得到一些企业的关注,并以优厚的待遇招揽他。对此毫不动心的他说:“我今天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虽然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但是,如果没有师傅们的言传身教,没有各级组织给我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的机会,没有给我展示技能实现价值的机会,我就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

他说电视剧《乔家大院》中的孙茂才,是一个落魄穷酸不得志的穷书生,得到乔家重用后成为乔家的大管家,为乔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由于私欲膨胀被赶出乔家。他投奔钱家后钱家人说他:“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这个故事告诉他,无论今天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是企业成就了他。企业不仅给了他养家糊口挣钱的机会与平台,更给了他学习提高技能的舞台,展示能力的机会。所以,他始终敬畏、热爱从事的航天事业,始终对他工作的航天六院心存感恩。择一事终一生,是他一生的心愿。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他最喜爱默诵的两句诗。

他是一个能破解难题能创造的人

手巧不如家什妙,家什就是工具、工装。

他说干什么就要爱什么,爱就要有爱的成效、爱的成果。而要取得成效和成果,不能跟在别人后面照葫芦画瓢,要琢磨省时省力的办法,制作能够提高工效的工装就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钳工有万能工种之称,是一个在技术技能上比较全面的技术工种。公司的人都知道,郑朝阳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钳工,还是一名能破解许多难题、制造许多工装的能人。因此,大家好像都习惯了似的,有什么难干的活儿总爱找他,而他总是乐呵呵地去做。有难题找朝阳,是公司近十多年来上下形成的一种共识。

一次,某型号产品缠绕成型后脱模时出现问题,随即而来的分厂厂长说,有难题赶紧打电话叫郑朝阳来呀。郑朝阳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该分厂,围着产品左看右看后开始画图。人们疑惑地问他不动手解决脱模问题,画图干什么?他不紧不慢地说,找不出问题所在地动手是无用功,要解决脱模问题,靠以前的工装难以解决,只有制作新工装才能解决。经过连续四个昼夜的奋战,他用自制的多个特殊工装,在极其受限的空间里找到最合适的装夹位置,而后通过调整四个千斤顶的作用力,最终一点点地取出了模具,确保了该产品按时交付。

难干的活儿找郑朝阳,简单的活儿人们也习惯找他。不论是工房的大门坏了,还是水管漏水、窗户漏风、暖气跑水,人们自然而然地都会叫他去修理。就连同学或者同事家里修水龙头、修门锁等也总是找他。一天半夜12点多,他加班回家刚要休息,突然接到一位同事的电话,说他家的门锁坏了,几位在他家做客的朋友出不去了。他二话没说赶过去打开了门锁。

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他总是随叫随到,乐呵呵地去做。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就是成就自己,被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

熟知他的人都说,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只要与他共事,就能感受到他像朝阳般的温暖。

他是一个从小就立志当钳工的人

最早播种的种子最先萌发。郑朝阳小时候就是一个“孩子王”。他能当上“王”不是他厉害、能打架,而是他心灵手巧,能制做许多玩具,是孩子们的偶像。那时候大人很少给孩子买玩具,不给买就自己做。

于是,无论是小儿科的滚铁环、弹弓,还是高大上的弹枪、火药枪等,他都做得有模有样。一位家长看了他制作的玩具后,抚摸着他的头感叹地说,你小子是个当钳工的好苗子。

钳工是干什么的?

那位叔叔告诉他: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工作,其基本操作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和装配等。它技艺性强,具有“万能”和灵活的技术,拥有多项技能,能解决多种机械问题,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方便或无法完成的工作,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所以称它是万能工。从此,钳工两个字刻在了他脑海里。

高中毕业后,他为了能当一名航天战线上的钳工,报考了内蒙古航天技校,成为首期钳工专业的学生。他非常珍惜这一学习机会,因为进了技校,等于一只脚已经跨进了航天事业,这是他梦寐以求的。

在毕业进厂前一天,一直关心他成长、亦师亦友的班主任说:“到了单位一定要勤快,要不怕吃苦,把事情干好。咱们都是普通人,把小事干好了,就是大事。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你的一生就不平凡了。”

从此,“勤快”加“钻研”成为他之后一直践行的职业操守。他说“勤”就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胜人一筹。他的“勤”很快显现出效果,在他毕业两年后,就在六院青工钳工技术比武中获得了第二名,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

近年来,科研生产任务日益增多,组里的活儿都是成批成量地转来。他作为钳工组的“领头雁”,每逢科研生产专项任务、型号攻关,他总是带领班组冲在型号任务最前线。遇到急活,加班干到晚上12点以后,节假日不休息成为他们的常态。

作为钳工领域的技术带头人,这些年他几乎参与了企业承制的所有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芯模的装配。他自制工装夹具上千种,100多项技术成果应用于几十项国家重点武器装备和各种重点型号产品中,许多加工思路和方法得到推广应用,为多种型号“国之重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

他是一个好师傅更是一位好家长

“我会变老,但总有人正年轻,我会退出工作岗位,但总有后来人接续。如何把自己的技术传承下来,一是通过带徒弟,二是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他们一个学习与展示技术的平台。”再有两年就要退休的郑朝阳说道。

↑郑朝阳传授技艺

从1998年始带徒弟的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今天干了别人不想干的活,明天就可以干别人干不了的活。”他说:“技术技能是需要传承的,我得到了前辈们的传承,同样,我也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身上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悉心传授下去,我更有责任把专注执着、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在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进行宣讲时他说道。

为了尽快地使徒弟们掌握技术技能,他将自己三十多年来在解决疑难问题上的思路、方法,在设计制作工装方面的窍门、绝招等毫无保留地编写成《技能大师实操教材》,发给徒弟及班组成员学习借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老话是他说给徒弟们的。他说师傅对徒弟“不仅要领进门,还要管修行”。他知道每一个徒弟都有个性,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他告诉徒弟们“绝技绝活其实就是生产中的一些窍门儿,也就是方法和思路,说白了就是一层一捅就开的窗户纸”。为了激发徒弟和班组成员的创新力,他常常在班组内结合生产任务,开展技能竞赛、绝技绝活交流、传授技艺等活动。

二十多年来,在他带的十个徒弟中,已有1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5名高级工,他们都已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骨干,创新成果也屡屡获奖。近年来,他们钳工组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和安全事故,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生产节点完成率100%, 2019年他带的班组被评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十佳班组”荣誉称号。

沟通连接是桥,关爱帮扶是伞。桥可以把两边的断路连在一起,伞可以让人在风雨中感受到温暖。在班组内他是沟通大家情感、友谊的“桥”,在徒弟们眼里他是遮风挡雨给人以温暖的“伞”。

和同事们在一起工作是一种缘分,所以要珍惜这种缘分,要把同事看作自己的亲人。在班组内他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家长,把徒弟当成自己的孩子,是他年过五旬后的转变。在生产任务紧同事和徒弟们有事不能加班时,他主动顶替。他规定没成家的徒弟周六日不用加班,谈恋爱的徒弟们可以随时请假,同事和徒弟们家里有困难总少不了他的帮助。在近几年中,先后有四个徒弟买房、结婚时得到他的帮助。

2019年,“郑朝阳职工创新工作室”和“郑朝阳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命名,2023年,“郑朝阳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工作室成立以来,以专业岗位为依托,着重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消除质量隐患、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新工艺推广、新工装新设备应用、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并以每年50项以上的创新成果,获得许多人的青睐。目前,工作室成员已达17人,其中不仅有硕士研究生,也有特级技师等,专业不仅涵盖钳工,还有数控车削、多轴加工、焊接、热处理、机电维修以及非金属成型等多个专业和工种。工作室已成为红岗公司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执行力强、专啃“硬骨头”的科研生产攻坚团队。

爱看书学习的他日前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大批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离不开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深入钻研、执着追求。之后工作室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提高创新创造力,要展现新作为、带头新突破,为建设航天强国,为建设祖国北疆更加靓丽的风景线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航天科工集团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