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航空三线记忆
2024-09-12郑乾熙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战略大转移、大迁移,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创业史,三线建设,以广大建设者的奉献和牺牲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最壮丽辉煌的史诗,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当时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为加强战备、巩固国防,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64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至1980年,国家重点在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等中西部13个省区的“三线”区域,大力开展基础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我国国防生产力布局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毛泽东同志曾动情地说:“三线建设不起来,我是睡不好觉的。”他更严肃地指出:“三线建设,现在不为,后悔莫及。”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大批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的400多万三线建设者从东北、东部发达地区和上海、北京等繁华城市,来到广袤的西南、西北腹地,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大漠荒原,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逐步建成了一整套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体系,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改善了全国工业布局,极大推动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至今仍在国民经济、国防安全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自古以来便是地势险要,人迹罕至。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基于当时的国家战略需要,一大批三线军工企业落户贵州。当时,贵州的三线建设规模仅次于四川、陕西,居全国第三位。国家投入的100亿元资金,使得这个连一颗螺丝帽都没有能力生产的边远山区,崛起了一大批现代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航空、航天、电子三大板块为主的军工企业布局。
“贵州到处山窝窝,打起仗来怕什么?西边扔颗原子弹,东边照样唱山歌”,这是当时流传于贵州大地的一首顺口溜,充分显示了贵州在国防安全上的独特地理优势。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国家先后在贵州布局建设了以安顺为核心的航空工业011基地,以遵义为核心的航天工业061基地和以凯里-都匀为核心的国防电子工业083基地。其中,坐落在贵州省安顺市的011基地,是国家按照“航空工业第一套歼击机生产基地”的部署,成套建设实施的大型航空工业制造基地,涵盖歼击机整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等领域数十家企、事业单位,拥有正式职工近7万人。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无数优秀三线建设者义无反顾投身到这项伟大事业中来。
贵州省更是为国家三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中期的近30年间,为加强国防建设,“黔中大地”在一片红色云烟中发展起一批举足轻重的军工企业。“崇山峻岭藏军帐,深溪峡谷架天桥”“厂在山中、矿在上头”便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经过30年的奋斗,贵州三线人累计为国家作出了上千亿元的产值贡献!
60年来,一代代贵州三线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扎根在祖国的西南腹地,在这片广袤的荒山野岭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不仅仅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更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0年5月,首台涡喷7型航空发动机总装试车成功。这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崛起。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们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这一伟大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年9月18日,首架歼6Ⅲ型歼击机冲向云贵高原上空。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战斗机,打破了中国制造不出战斗机的言论。代表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实力和水平。这一重大突破,让世界看到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潜力和实力,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航空事业中来。
1980年9月28日,首架歼7Ⅱ型歼击机首飞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战斗机,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7月5日,歼教7首飞成功,后参加巴黎航展被誉为“亚洲明星”。这是一架具有实战经验和良好飞行性能的教练机,对于培养飞行人才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智慧和努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建设者们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不断攀登新的高峰。2003年12月13日首架“山鹰”首飞成功。这是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级教练机,代表着我国教练机制造业的最新水平。这一重大突破,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军用航空工业水平,也为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8年9月28日,贵飞公司FTC-2000G教练机首飞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级教练机,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它的首飞成功,不仅代表了我国教练机制造业的最新水平,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践行创新驱动和“航空强国”战略,丰富航空工业军贸飞机出口产品型谱的重要举措,是中国航空工业聚焦国际市场需求、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军民融合航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新体系取得的重要成果。
广大“三线人”始终秉承着“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用他们非凡的智慧与艰苦卓绝的执着探索,在祖国的偏远僻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让一架架战鹰从大山深处飞向祖国的蓝天,守卫着祖国的领空,为共和国航空史树立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更为贵州的航空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展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团结和协作。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应当铭记三线建设的辉煌历史,进一步传承发扬伟大的三线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主创新、航空强国的道路上,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加快发展航空领域新质生产力,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我们要坚定信心,贡献航空智慧、航空实践、航空力量,奋力谱写贵州航空产业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航汇盈(北京)展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