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三线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

2024-09-12姚远

军工文化 2024年7期

“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六十年前,在这一时代号召下,前后数千万人打起背包,背井离乡,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用血汗和生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运动,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交响乐,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随后,在短短的时间内,一项项国防重器在祖国西部纷至响起……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爆炸;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最初,三线建设更多的是从国防建设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战略大布局,但事实上,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远不止此,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西部地区建成了一批工业交通基础设施和新兴的工业城市,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繁荣和科技文化的进步,为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主体框架,为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重大决策和事件述实》一书中写道:“三线建设对广大西部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没有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就不可能实现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富强;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们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功。”

三线建设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更为后人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几代三线建设者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谱写出的“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基因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的发扬光大,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不断传承与激励下,从“东方红一号”声震寰宇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从嫦娥一号首次绕月探测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从天宫一号到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了耐压结构、生命保障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实现绞吸船自动挖泥技术在我国的首次应用;“华龙一号”形成了国内首个完整的核电自主知识产权体系,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以运20、歼20、直20为代表的航空工业“20家族”为推进空中新质作战力量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中国军工人不断实现着一项项新的重大跨越,西方人一项项 “卡脖子”工程正被逐个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岁月远去,精神永存。如今,我们重温三线建设那段热火朝天的激情岁月,学习三线建设历程中凝聚形成的“三线精神”,是为了赋予在新时代继续奋勇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让“三线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