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晒一晒我的生活“藏品”

2024-09-12本刊编辑部

光明少年 2024年9期

很多同学有收集物品的爱好。卡牌、徽章、纪念币、球衣、贝壳、树叶、石子、漫画书、海报、老照片甚至用过的笔芯、纸袋子、瓶盖……在同学们的眼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收藏的。这些藏品有的反映了收藏者的兴趣爱好,有的则包含了一段深情或一些小秘密。

在这样一个科技迅猛发展、世界飞速变化的“加速”时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式物品诞生。此时愿意沉下心来鼓捣、收藏一些物件,反而是不一样的静思。有的人时不时与自己的藏品“对话”,还有的人与好朋友互相交流收藏心得,仿佛这些物品有“灵性”,在它们面前可以敞开心扉,可以获得能量。

同学们有哪些珍爱的藏品?这些藏品打开了哪些生活的密码?承载着怎样的欢笑与梦想?镌刻着哪些珍贵的回忆?……本期请听同学们讲述自己与藏品的故事,发现隐藏在日常碎片中的温情。

珍藏的金牌

文/刘雨晴 黑龙江省鹤岗市东方红乡中心小学

我有一个“百宝箱”,里面珍藏着许多我喜欢的宝贝,有我画的漫画,有美丽的雨花石,还有精美的贺卡。在这些宝贝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块金牌。

世上美好的东西有那么多,为什么我偏偏要珍藏一块金牌呢?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含义。它在我的人生旅途中,给了我启迪和勇气。

记得那是在2022年暑假,我们全家到秦皇岛旅游,爸爸带我们来到了角山长城。当我站在梦寐以求的长城脚下,近看它,高耸入云,犹如与天相连。当我踏上长城,感受着石板路的古老和城墙的厚重,仿佛能听见千年的历史在耳边低语。我被它磅礴的气势震住了,顿时有些犹豫:“这么高,我能爬上去吗?”可我又想起毛主席的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十分想当这样的好汉。于是,我鼓足勇气,蓄满了力气开始爬。

很快,我被现实打败了。炎热的天气,让我走了没多久就走不动了。这时,爸爸在旁边鼓励我,给我讲长城的故事:长城,是古代人们为了抵御外来的侵略,用鲜血和生命修建起来的。当时条件相当恶劣,人们把所有的材料从山底背到高高的山上,有好多人将生命奉献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

听着爸爸的讲述,我渐渐不再觉得累,而是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我努力向上爬去.不知不觉就到了最高处。站在顶峰极目远眺,山峦起伏,长城像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延的山岭上静静地俯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居高临下,我看到很多人在长城的不同位置奋力地向着顶峰攀登。

休息了一会儿,我走进一个卖纪念品的小店铺。在众多的纪念品中,我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块金牌。金牌可以定制,我十分喜欢,爸爸妈妈买给我留作纪念。没过几分钟,独属于我的金牌就做好了,在阳光下发出金闪闪的光泽,上面刻着雄伟的长城图案,下面刻着我的名字和登顶日期。我摸着坚硬的金牌,好像听见它在对我说:“小主人,加油呀!爬上长城,你也是一个好汉!”

这块金牌教会了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要坚定信心,坚持努力,争取达成更高的目标。

指导教师:王婷婷

虽述平常事,但作者写出了自己的心理变化,情感真切自然。以平淡事现真实情,使作者不畏艰险的形象更加丰满。

“月光宝盒”里的秘密

文/杨思琦 黑龙江省鹤岗市东方红乡中心小学

电影《大话西游》里有个可以回到过去的月光宝盒。在我的书桌上,静静地躺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木盒,它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昂贵的材质,但在我心中,它比任何宝贝都珍贵,它是我的“月光宝盒”。不过,这里面装着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我成长的点滴记忆,是我与这个世界独有的对话方式。

记得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在整理房间时,无意间翻出了几块小时候玩的彩色玻璃弹珠。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瞬间勾起了我的无限怀念。那一刻,我决定要收集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放进这个小木盒里,让它成为我的“月光宝盒”。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身边的一切,学校颁发的奖状、手绘的明信片、旅途中捡到的奇特石子……只要它们承载着特殊的情感或回忆,我都会小心翼翼地放进宝盒里。这些小物件,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废品,但在我看来,它们是时间的见证者。

我时常打开“月光宝盒”,一件件地翻看里面的“藏品”。它们不会说话,但我能从中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我会想起和朋友们一起游戏的欢声笑语,想起父母鼓励的眼神,还有自己为了某个目标努力奋斗的日子。这些“藏品”,就像是我的老朋友,静静地听我诉说心事,给予我力量和勇气。

“月光宝盒”不仅是我童年的记忆库,更是我成长的见证者。它教会了我珍惜眼前人,珍惜那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它让我学会了慢下来,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挑战,只要看看这些藏品,我就能重新找回信心和动力。

我马上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我的“月光宝盒”也在不断壮大。“月光宝盒”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我的欢笑与泪水,记录着我的成长与进步,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心收藏,让这份温暖与回忆延续下去。我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当我再次打开它时,能够回忆起关于少年、梦想和爱的故事。我相信,这些藏品将会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指导教师:王婷婷

文笔细腻,将所有的情感都凝结在“月光宝盒”里,里面的每一件藏品都支撑着“我”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让“我”汲取到了乐观面对生活的力量,展现出“我”因月光宝盒对生活理解的深化。

骤雨初晴

文/谢冰轩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启成学校

我家的柜子上有块石头。每次看到它,我总能想起四个字一一骤雨初晴。

与碎石相比,它是庞然大物;但对真正的山来说,它是碎石。它以赭色为底,掺点藕粉色,像菩提果上镶嵌着灰白的碎石。灰白有大有小,似捣碎的浪花,时有一两只小蚂蚁经过。它看着算不上稀奇,不过我认识以前的它,在骤雨初晴的青城山。

那年中伏,我随家人朋友游青城山。虽说是酷夏,但刚下过大雨,山中很是凉快。上山时,我们坐了一段缆车,有一点点雨,银丝似的。山风竟然让我感到有些微冷,但我很喜欢风簌簌摇响一座山,林海欢快地翻涌,风的歌,有叶子在伴奏。

我执着地想要爬到山顶,但大人们说膝盖受不住,便从半山腰开始下山。我年纪小,下山三个小时,完全不用登山棍,也不觉得累。遇到陡峭的台阶,我反而激动起来,总要和同伴比比谁走得快。

我是在一处瀑布边捡的它。当时恰逢山中有从水滴和树叶的缝隙漏下的阳光,很有“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之感。想着以后大概不会再来这座山了,所以我愣是把这块石头在手里攥了两个多小时。在能摸到水的地方,我就带它冲一冲。大人们总喊着让我扔掉它,说拍张照什么都有了,可是我坚持带着它。走在桥上,似乎桥空空的,只有一人一石;天地悠悠,也独我一人,与一石。

后来我们打车接着向山下行进,山路弯曲绵延,满是黄褐的沙土,骤雨初晴,有些泥泞,很难走。抬头,忽见窗外一位年逾七句的老人,身穿灰扑扑的白衣,一捆竹棍压在背上,他一手握紧肩上的绳子,另一只手用力拄着登山棍,就在路的外侧,一晃而过。我坐起来张望,突然想起登山前看到不少小店卖登山棍,三元一根。我倏然有种奇怪的心情,听不清车里人说的话,旁边的人说话越大声,我越觉得他们离我遥远,只有手里的石头捂得发热。我向昨天刚刚拜过的佛祖许了个愿,佑人间再无疾苦。

而今,我重新抚上它的纹理,仿佛又望见一山的青翠,听见瀑布砉然,流水淙淙。闭眼,草木浮动,我拉着小时候的我,笑着,不管不顾,从山脚,爬到山顶;睁眼,我又坐在车上,看见风从树梢穿过。遥远地,佛祖似乎应我了,“给保佑”……

原来,藏品是为了以后的我,能记得从前的自己,和她说说话。无人知我时,我可以凭心向前,一如那年,骤雨初晴。

这块石头,或许是青城山微不足道的“骨骼”。我虽已不是那年的我,但跟我回来的它,藏着那时的我,同青城山千年的风雨。

小石头,如果你想家了,下一次骤雨初晴,我们再走一趟青城山吧。

我们在各色各样的藏品里很容易找到过去,过去的时光、过去的荣誉、过去的伤感与欣喜。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在藏品里找到过去的自己,重新读懂过去的心境,然后再成长。作者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赋予青城山石头独有的蕴意,并在它的陪伴下,能凭着坚定的心,勇敢向前。

紫砂壶

文/廖文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启成学校

又是一年初春,圆月,细雨,我又想起收藏在柜中的盛梅花茶的紫砂壶。那是我做的第一个壶。

紫砂壶大多用作泡茶。外公自年轻时就爱品茶,尤其那口梅花茶,让他欲罢不能,所以那时外公学了陶土工艺。现在,外公已经成了一位做紫砂壶的老师傅。

我常在院中梅花树下寻得外公。他神色自若地将手伸进壶中,慢慢地细调着壶身的弧度,刮、蹭、抚,沾上了泥土的手轻捏着刀柄,运刀自如,塑造着壶里的乾坤。我总会看得入迷。那年初冬,我向外公提出了上手操作的请求。

许是那年的冬天到得早了些,梅花树上只长了稀稀疏疏的花苞,但好像不论怎样,梅花树总是美的,清冷地伫立在庭院一隅。可我总叹惋梅花只能开在冬季,初春前就谢了一地,无人能留住它们。我遥看了一会儿梅,就收回目光,提了一桶新水到外公脚边,拉了一个木凳坐在旁边,等着外公的指导。

外公忙完手里的事,便开始教我制紫砂壶。先是调泥定型,再是握刀运刀,外公讲得生动仔细,我也沉浸在这刀风起伏带起的尘泥中,沉浸在丝缕梅花绽放散发的淡香中。我竟也开始期待春时用紫砂壶泡出的梅花茶,是否也会有冬时梅花的风骨味。

来到最需功力的壶口处,我犯了难,已经修废了好几个陶土雏形,怎么都找不到窍门。有些虽说是做出来了,可总觉得还差点意思,总能看出刻得太过生硬,缺乏外公做出的陶土蕴含的那种潇洒的神韵与风骨。

我歇了歇刀,突然意识到:制紫砂壶并不像初春的风,轻巧吹过就能收获一地红绿,也不像盛夏的云,聚起易得的水汽就能下雨,它需要用冷静控制心慌,用风骨轻绘潇洒。这多像那树梅花啊!

梅花总是与寒冬不约而至,有寒风的清冷,又向往着美好的春。待到冬末近春,才不甘地落下一地白,像雪,但又有雪没有的满腔潇洒。“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艳丽不敌山茶、水仙,只怀有一身风骨藏在白衣下,惹得众多诗人为之倾倒,这何尝不是制紫砂壶所需的心境?

春天越来越近,我不断修进制陶时的心境和手感,终在梅花落完前完成了这个漂亮的紫砂壶。

忆尽时,我把壶从柜中取出,用水缓缓冲洗着,仿佛还能带出梅花落而无憾的清悠香。带着冬的寒气,携半枝风骨,清冷的梅花乘着这紫砂壶,走进这个春天。

任何东西只要赋予了“藏品”的名义,便是永远不会老的。它存在着,执着地让人找到与过去的联结。作者的藏品是紫砂壶,但也不仅仅是这个壶,而是与外公一起制作紫砂壶的温馨时光,也是不断修进制陶时的从容心境。文章叙事清晰,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情感也随着文字的渲染流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