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代青铜象尊:我从千年历史中走来

2024-09-12段西洋

光明少年 2024年9期

我是来自商代晚期的青铜象尊,身高22.8厘米,体重2.775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件具有确切出土地点的商代青铜象尊。

你看,我的眉毛和脸颊鼓鼓的,好像真有骨骼和肌肉一样;我的耳朵像一对大蒲扇;一个个圆圆的脚趾,像一座座鼓起的小山包;一对短粗的象牙从嘴角伸出,和大家在动物园里见到的大象一模一样。

沉睡三千年,终被唤醒

我的故事要从1976年2月说起,之前我一直被掩埋在现在的湖南省醴陵市狮形山上。机缘巧合下,醴陵市仙霞公社一位社员在挖土植树时发现了我,将我带回。那时,我国已经开始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十分重视,公社里也有湖南省博物馆印发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宣传画。工作人员将我与宣传画上的古代青铜器对照,感觉我的身份不简单,于是,立刻给湖南省博物馆写信,将我的出现如实告知。很快,湖南省博物馆的专家来到公社对我进行了专业鉴定,确定了我的身份,将我带回了博物馆。此后,我就在湖南省博物馆(现在的湖南博物院)安了家,还认识了湖南地区出土的其他动物形青铜尊,比如湘潭发现的豕(猪)尊、衡阳发现的牛尊,甚至大名鼎鼎的四羊方尊。我们都是具有代表性和地域特色的商代青铜器。

你知道吗?我身上的绿色并非我原本的颜色。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材料通常是铜、锡、铅三种金属按一定比例制成的合金,我本应金灿灿的。后来,我被埋在地下,待重见天日,已经过去了三千多年。在漫长岁月里,我与周围环境发生了化学反应,身体表面产生了锈蚀,才变成了绿色。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博物馆中的青铜器,就会发现,我们的颜色不完全一样,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年代和产地的青铜合金配比有差异,另一方面,与我们出土的地理位置和埋藏的环境有关。

我是美的化身,更是智慧的体现

铸造外形规整的青铜器不容易,铸造成动物形状就更难。我想,铸造我的青铜工匠定是希望将我打造成精妙绝伦的作品,因此不满足于只铸成“象形”,还设计了精美的纹饰。

你看,我身上的花纹共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线条均匀的云雷纹,它们整齐地排列在一起,是所有纹饰的背景;中间一层,是凸出的高浮雕,它们错落有致地装点着器表;最后一层,是装饰在高浮雕上的下凹线条。层层叠叠、细节繁多的装饰让我看起来更精致,这样的装饰也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较为流行的青铜器纹饰风格,被艺术史学家们称为“三层花”。

你们猜,我身上的高浮雕纹饰中藏着多少种动物?先来看我的鼻尖,做成了小鸟样式,小鸟上还趴着一只老虎。再来看我的额头,有两个高高鼓起的包,装饰着两条卷起来的蛇,这可不是工匠胡乱加上去的,这是亚洲象的典型生理特征之一。接下来看我的脸颊,上面有扭着脑袋的小龙纹,考古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顾首龙纹。我的耳朵后面也有小心机,是两只昂着头、拖着长羽毛的凤鸟。我猜大家一定很好奇我身上最大的纹饰是什么,这就是夔龙纹,我的前腿和后腿有三组形态不同的夔龙纹,有的竖立,有的倒立。我的臀部和后腿上还装饰了兽面纹,后腿兽面纹的五官是分散开的,被考古学家称为“散列式兽面”。

我的器形和纹饰不仅代表着商代晚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还证实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工艺已发展得十分成熟。不信你瞧,我的表面光滑,几乎没有铸造缺陷;我的纹饰线条流畅,连最细密的云雷纹都十分清晰。这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反映了彼时工匠们已经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卓绝的铸造技术。

中国古代青铜器很多是通过范铸法制成的,铸造像我这样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先要制作模子,在模子上做好大部分纹饰,再通过逐步翻印,做好带有纹饰的外范。工匠会对外范进行细微的调整和修改,再把几块外范和芯组合在一起固定好,构成完整的铸型。倒入铜液前,工匠们还要设置浇道和浇口,在外范和芯之间加入芯撑或垫片,保证铜液能顺利地充满整个型腔。待铜液降温,打破泥范,还需要再进行一番打磨,这才算大功告成。这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求工匠手艺精湛、熟练,还需要他们了解陶泥、金属的特性,并掌握制陶、冶炼、铸造等技术。可见,商代青铜器在各方面都彰显了古人不凡的审美趣味、高超的铸造技术和伟大的智慧。

知识链接

你知道吗?

大象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亚洲象主要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在我国,野象主要分布在云南。不少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认为,古代的野象分布范围可能更广,最北端甚至越过了黄河。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与大象有关的记载。

我和我的兄弟们

我并不是唯一的商代青铜象尊,还有两个兄弟,分别在法国和美国。关于它们的发现和流传只是传闻。我的出现让考古学家基本确定我和兄弟们出生在商代晚期长江中游青铜工坊。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象尊和我相似,比我小些,只有17.5厘米,1.3千克。它背上有个小盖子,上面站着一只小象。虽然我们的纹饰并不完全相同,但学者们细致研究和对比后,确定我们的铸造工艺基本一致,是同年代、同产地制作出来的。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的象尊,从风格到制作工艺都和我们有些区别,学者们认为,它的制作年代要更早一些,传闻它出土于长沙。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