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皮竟然可以做衣服?

2024-09-12朱珠施威

光明少年 2024年9期

在中国辽阔的东北大地上,生活着一个以渔猎为生的古老民族——赫哲族。这个民族以其独特的鱼皮文化而闻名遐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赫哲族鱼皮衣。

鱼皮衣已有千年历史,是人类早期服饰的“活化石”。其造型独特、精巧别致,鱼皮鞣制技艺也成为赫哲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展示了赫哲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2006年,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被收录于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

赫哲族,一个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中国境内赫哲族的人口数量仅为5373人。

受地理方位和生态环境影响,赫哲族人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加之纺织品来源匮乏,因此发展出了使用鱼皮、兽皮制衣的传统技艺。

鱼皮衣是赫哲族独有的服饰,也是大自然恩赐的“礼物”,承载着赫哲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散发着北方民族独特的文化气息,也是他们独特的文化象征和生活智慧的结晶。

制作鱼皮衣,需要这几步

传统鱼皮衣的制作过程烦琐而精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选材

鱼皮衣所使用的主要材料都是就地取材。三江平原汇集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大马哈鱼、鳇鱼、鲟鱼等大型鱼类的皮都可作为原材料。这些鱼体型较大、皮质坚韧,适合制作成衣物。

步骤2:剥皮

将选用的鱼控干,擦掉黏液、去掉头尾,再用钢刀把鱼脊两面从头至尾划开,然后用木刀将鱼皮与鱼肉慢慢剥离以保持鱼皮的完整性。

步骤3:阴干

刚剥下的鱼皮不能直接用来做衣服,要平整地贴在木板上慢慢阴干,然后卷起来备用。注意不能暴晒哦。

晾干后的鱼皮,要用铁铲轻轻去除鱼肉、油脂,再用木齿耙刮去鱼鳞。

步骤4:鞣制

这是制作鱼皮衣最关键的一步,可使鱼皮更加耐用,也便于后续裁剪与缝制。

首先,展开晾干的鱼皮,撒上玉米面,再放一层鱼皮、一层玉米面……重复几次,将几张鱼皮卷起来。

然后,人坐在矮凳上,两脚踏在木槌床上翘的两端,一手拿鱼皮,一手拿木槌,将鱼皮放在木槌床的凹处反复捶打、翻动、揉搓,直到鱼皮柔软泛白为止。通过这一手法进行鞣制较为费力,且效率不高,每天仅能鞣制十张左右。而赫哲人改良制作的木铡刀,造型如铁铡刀,使用时由一人执刀,上下铡动,另一人放置鱼皮,并反复翻动、抽拉、揉搓,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率较高,一天可鞣制三十张左右。

经过鞣制的鱼皮干净柔软且易于加工。需要注意的是,暂且不鞣制的鱼皮需经防虫、防腐、防潮处理后再储存。

玉米面去腥,是赫哲族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

步骤5:缝制

缝制前需制作鱼皮线、磨制鱼骨针。

制作鱼皮线必须采用“胖头鱼”的鱼皮,因为它韧性强、弹力好、鱼鳞小。制作时先将“胖头鱼”的鱼皮剥除,刮净鱼鳞、肉脂,再将鱼皮展开,切成整齐的条形。在鱼皮半干半湿时反复涂抹新鲜的鱼肝,使鱼肝油充分浸润鱼皮,增强其韧性。最后,用小木板紧紧压住鱼皮的一端,用利刃将鱼皮切成细条,边切边拉,将一端抻细,直到可以穿过针孔为止。

鱼骨针则多采用鳌花鱼的肋骨刺。鳌花鱼生长缓慢、体型不大,但鱼刺硬、韧性强,是缝衣针的天然原料。缝制时将鳌花鱼刺粗的一端钻一个孔,穿入鱼皮线即可使用。

最后,将鞣制好的鱼皮按照图纸裁剪,并使用特制的鱼皮线和鱼骨针,将一片片鱼皮按照纹路、颜色艺术性地拼缝相接,便可制成既牢固又精美的鱼皮衣啦。制作一件鱼皮衣,要用几十甚至上百张鱼皮呢!

想要穿它,已非易事

经过精心裁剪、缝制的鱼皮衣,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既有艺术的美感,又很实用。

防水:鱼皮天然具有防水特性,适合在潮湿的环境中穿;

透气:鱼皮衣轻薄舒适,能够有效透气,同样适合制成夏衣;

耐用:经过特殊处理的鱼皮非常坚韧,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赫哲族的服饰款式多为宽袍,以鱼骨做盘扣,极富民族特色。鱼皮衣上装饰的纹样丰富多彩,有取自自然的云水纹,也有寓意祥瑞的龙凤纹,还有一些纹样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结合本民族文化以及生产、生活特点不断创新。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赫哲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穿着鱼皮衣了。不过,在举办盛大活动时,当地人还是会穿着鱼皮衣表演、庆祝。

知识链接

赫哲族族源可上溯至先秦时的古肃慎系,以“鱼皮部落”为世所知。

赫哲族族称始见于《清圣祖实录》康熙二年(1663),为“东方”“下游”之意。

《柳边记略》(1707)称赫哲族人“衣鱼兽皮,陆行乘舟”;《皇清职贡图》(1751)记载其“衣服多用鱼皮”,并附图描绘,生动展示了赫哲族人的形象。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