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09-12

光明少年 2024年9期

要闻

历时十二载,“北京中轴线”这条全长7.8千米、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脊梁,今年7月27日终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鸟瞰中轴线全貌:北京中轴线是一条什么样的“线”?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北京中轴线共包含15处遗产构成要素:北起钟鼓楼,一路向南经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的永定门,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

从古至今,从南贯北:这条“线”彰显了怎样的文化价值?

这条“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更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来自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好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北京中轴线”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4。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标准3);“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成熟阶段的杰出典范,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标准4);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

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北京中轴线”的真实性体现在其作为都城核心的延续性,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是“北京中轴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可保持其现有形式的必要性。

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轻松7解北京中轴线吗?

纪录片:

《北京中轴线》:5集概览中轴线形制、文化、国运、民生与现状,尽展中轴线传奇。《一脉》:从青少年视角出发,通过青少年与名家的对话传承中轴文化。

《京之轴》:从天人合一理念切入,描绘中轴线串联的京城百景与人文交融。

展览:

名称:北京中轴线——璀璨文脉辉煌中轴

举办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

时间:2024年8月8日至2025年8月8日(具体时间以实际为准)

地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五层

收费标准:免费

科技

AI暖心微短剧,央视频上线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制作的三部AI微短剧《英雄》《爱永无终止》《奇幻专卖店》上线央视频。AI微短剧的出现不仅代表着制作模式的创新,更是“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实践。作为总台首部AI故事片,时长13分35秒的《英雄》讲述了在神秘与奇幻的交织中,一个普通人“大胖子”跨越时空界限,与霍去病并肩战斗,最终成长为一名勇于不断战胜自我的英雄,并领悟到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真谛的故事。

游戏

中国首款3A单主机游戏《黑神话:悟空》燃爆海内外

8月20日发布的中国首款3A单主机游戏《黑神话:悟空》,是第一款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蓝本、第一个中国游戏公司开发的高品质3A级产品。它不仅让游戏圈沸腾,更带火了中国古建筑,让中国文化一跃出海。

《黑神话:悟空》中选取了杭州灵隐寺、丽水时思寺、资阳茗山寺、晋城玉皇庙、忻州佛光寺等全国36处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其中在山西省的取景地多达27处。山西忻州佛光寺保护利用所所长胡俊英说:“这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游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文化自信最直接的表现。通过它,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人文

郑钦文:创造历史的“网球女王”

21岁的中国网球选手郑钦文获得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创造了中国网球新的历史。这也是第一次有亚洲运动员闯入奥运会网球项目的单打决赛。赛后郑钦文表示:“这场胜利无可比拟,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奥运会是比大满贯更加重要的存在,在我们心中国家的荣誉永远超过个人!”郑钦文在接受采访时也鼓励少年们:“要大胆追梦,人生就要不虚此行!”

好奇

气候变化或干扰地球自转,导致“地球日”变长

近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大地测量学家贝内迪克特·苏贾在最新研究中发现,过去几十年,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使地球极地地区,特别是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川和冰盖加速融化。融化的水从地球两极流向赤道附近,聚集于此。这改变了地球的形状,即两极变平、中间略微鼓起。由于更多重量分布于离地球中心更远的地方,地球自转速度因此减慢,进而导致日长变长。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这一趋势也将有所加速。其原理类似于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以自身为轴旋转时,将手臂由头顶伸向身体两侧会使旋转速度减慢。

发现

历史性突破!我国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含有分子水的矿物晶体。这一发现不仅首次证实了月壤中水分子的存在,还揭示了月球上水分子以分子水的形式存在。

水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关键资源,还可以转化成液态氢和液态氧作为火箭燃料,为月球成为太阳系深处或更远太空任务的燃料补给站提供了可能性。了解月球上的水储量及其分布,对于月球演化研究和资源开发、规划未来人类登月任务和其他太空探索计划至关重要。

本栏目内容综合整理自新华网、环球网、中新网、科技日报、中国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