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赢在合作

2024-09-12苏北

光明少年 2024年9期

保护竞争,还是倡扬合作?这是一个盘旋在许多教育人脑际的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究其实,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是给成长赋能,为成长开路。

竞争之心人皆有之。在竞争的激励下,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孩子们可以展示更多的个性,释放更大的潜能,生发更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创造活力。我们不必着意回避,更不宜简单否定。

问题在于,孩子们已在社会风行中更多地濡染了竞争意识,而对合作精神的认知还很稀缺,亟须认真学习,深刻体悟,努力践行。

我们很早就从书本里知道了达尔文阐释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主张,但是却很少听老师讲授过以美国生物学家马吉利斯为代表的共生论思想:通过共生,世界才得以保持事物的多样性;通过多样性的个体之间复杂多维的交互协同作用,不断创生新物种,世界才得以不断发展与进化。竞争并非人类唯一的生存状态,社会合作则是我们更应关注的进化密码。只是,人们常常将其作为一种道德修养去传播,而不是认定为一种基本的生活准则和学习方式去遵循。

回望校园,可喜的是,合作式学习已为当下的课堂转型吹来了一缕清新之风。不仅后进生能够快速全面提升,学优生也可以借此巩固认知基础,深化理解层级,磨砺新锐思维。况且,青少年正是人生的起步时期,无论对世界的认知还是于人生的思考都还处于启蒙阶段,更多地需要汲取,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待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同伴学习,许多新的认知、新的思想,也正是在积极交流中生成、在相互撞击中迸发出来的。显然,在生命的成长期,合作的意义大于竞争。

教育需要面向未来。而未来,注定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新可能性的时代,由此也注定是一个以合作共赢为普遍认知和必然取向的时代。国际知名的战略顾问伯纳德·马尔在其提出的“制胜Al职场的20个核心技能”中,就将“团队协作”和“人际沟通”赫然圈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已成为新型人才成长的一项核心素养和底层能力。这里既有专业的链接和配合,也有跨界的融通和协同;既有人类的志同与道合,也有人机的对接与互动;既有伙伴之间的共情和互信,也有竞争双方的尊重和学习。

良性的竞争与合作相互渗透,同向而行。保护竞争,可拥有更自信的“自我”;倡扬合作,将成就更强大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