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鼠大婶”裴爱民的诗意

2024-09-11子矜

恋爱婚姻家庭 2024年9期
关键词:爱民田鼠大婶

“当一个农民把庄稼种好了,诗意便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了。”

不太会干活、偷偷写日记的媳妇

“当一个农民把庄稼种好了,诗意便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了。”这是50岁的农民诗人“田鼠大婶”裴爱民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话。

只有初中学历的她,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在地头灶间写下的文字能出版,更没想到那些她以为“没人愿意听的傻话”,却治愈了很多人的焦虑。

1974年出生的裴爱民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这里地处腾格里沙漠和马丹吉林沙漠交界处,曾经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从年轻时候起,裴爱民和丈夫、公婆在这里种着30亩土地,养鸡养羊,生儿育女。

小学时,裴爱民特别喜欢语文课,数学却学得不太好。那时,很少有课外读物,裴爱民就一遍遍地读语文课本。小灰兔和小白兔帮老山羊挖白菜、山羊妈妈带着小山羊去菜园收菜、猴子捞月亮等这些优美有趣的童话,在她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文学的种子也悄悄在心里萌芽。

读初一时,裴爱民偷偷把自己的作文《酸胖》投稿给《少年文史报》,没想到竟然发表了。这在当时算是一件新鲜事,同学的羡慕、老师的鼓励,激发了裴爱民的写作热情,她开始学习写小说和诗歌。初三时,《中学时代》杂志发表了她的小说《玉芬》,一时间,她成了学校的“名人”。

然而,裴爱民的写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参加中考时,因为数学的短板拉低了分数,她没有考上高中,只得选择回家帮父母种地。与其他女孩不同的是,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她从不买衣服,而是用来买书。

1994年,20岁的裴爱民结婚成家,嫁给了吕家庄的陈兴民。结婚以后,她爱读书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每次去县城,她都要去新华书店买回来几本书。《简·爱》《在人间》《呼啸山庄》《安徒生童话》等,都是她在那时买的。

裴爱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简·爱》是13元一本,对于在沙漠里种庄稼的人来说,这个书价不便宜。让裴爱民感动的是,丈夫对她在买书方面的“大方”,从来没有责怪过,还尽量多承担家里的农活,让她有时间看书。

与喜爱读书不同,裴爱民的农活却干得不好,村里的媳妇很快学会了各种庄稼地里的农活,裴爱民却不会,她做的事、说的话,都显得有点“不着调”。没办法,婆婆心急数落她,带着她去干活。婆婆叫她浇水她就去浇水,叫她薅草她就去薅草,她并不觉得委屈,只是更加卖力地干活。

干农活时,裴爱民不关心化肥贵不贵、麦子长势好不好,而是经常在地里边看书边给庄稼浇水,竟然把水都浇到别人家地里去了。有一次,婆婆交代她做饭,婆婆一走,她又捧着书看了起来,因为看书入了迷,锅被烧干了她也不知道。

看的书多了,眼界宽了,裴爱民心里也有了想法,她要把村里的美好生活记录下来。为了不让村民误会自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裴爱民只能偷偷地看书写字。在家看书时,听到邻居敲门,她赶紧把书藏起来假装在做鞋垫;有时正在写日记,看见有人来了,她立即把笔和纸藏起来,装着正在做家务……

尽管如此,裴爱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她把孩子们不用的练习本一页一页撕下来,带在身上,再带上半截铅笔,干活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写下来。更多时候,她白天劳动,晚上收拾好家务,待丈夫和公婆休息后,才开始一天的记录。

她写苜蓿花、胡麻花,写蝴蝶,写墙根下唧唧叫着的蟋蟀,写春天的沙尘暴,写在风沙里种小麦的乡亲,写夏天浇水、薅草,写秋天掰玉米、摘辣椒,写在庄子里睡觉的小猫,写冬天的羊群,写男人们喝酒,写女人们去镇上添置床单、被套……那些跟她一起下地干活、一起带孩子的女人,她太熟悉她们了,大西北的风物人情在她的笔下生动、新鲜,冒着热腾腾的大漠气息。几年时间,她大大小小写了十几本日记。

从记日记到写微博的跨越

2011年,甘肃农业大学的几名学生来裴爱民所住庄子附近的农场,进行新品种种植实验。那时,裴爱民家里养着两头驴,她每天随公公婆婆牵着驴去农场干活,一个人一天能挣15元。

有一天,趁休息的间隙,裴爱民掏出纸和铅笔,坐在地上埋头写了起来。几位大学生看见了,好奇地围上来,都想知道这位婶子在写什么。

不看则已,一看大家都被惊到了,原来裴爱民在写诗。“大婶,您写得真好!”大家禁不住脱口称赞。

当得知面前这个牵着毛驴打工的大婶一直坚持写作时,一位大学生掩不住敬佩地对她说:“婶子,我给您手机上下载一个微博吧,您想写啥,可以发到微博上,不光可以保存下来,在网上还会碰到和您一样喜欢文字的人。”

在这之前,裴爱民也听说过微博,但一直不敢尝试。在这位学生的帮助指点下,她开通了微博账号,取名为“田鼠大婶”,从此每天写起了微博。

因为忙于劳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裴爱民依然沿袭之前的习惯,先在地头用小纸条打好草稿,回到家再一个字一个字敲到手机里。不过,作为一个农民,裴爱民写稿十分不容易,她经常到了晚上11点才发微博,其实是因为她劳动回来吃完晚饭就已经10点多了。“我有时候是一边洗脚一边写,有一次太困了,还差点把手机掉洗脚盆里,然后我一下子就醒了。”裴爱民打趣地说。

刚开始微博只能发140个字,可是她觉得每天想写的东西太多,于是一天写了很多条。后来,微博不再限制字数,裴爱民写微博的热情更高了。

起初,裴爱民的微博没有“粉丝”,没有评论,但她并不在意,把写微博当成了一种乐趣,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这一写就是3年。

2014年的一天,裴爱民在微博上写道:“我们种的庄稼生了虫子。”一位山东读者关注了她,留言道:“我们这里的庄稼也生虫子了。”

写了3年,终于收获第一个“粉丝”,这让裴爱民高兴了好几天。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慢慢地,裴爱民微博的“粉丝”多了起来。

有趣的是,邻居姐妹们总是听裴爱民念叨着“粉丝”,就好奇地问她:“‘粉丝’能干啥?能炒着吃吗?”裴爱民笑着说:“我也不知道‘粉丝’能干吗,但是‘粉丝’多了我就高兴,说明我写的东西有人看,有人喜欢了。”

很快,人们就见识了“粉丝”的好处。有一名“粉丝”看到裴爱民的微博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种着枣子,问她卖不卖。吕家庄有30多户人家,家家都种枣,都是自己吃,吃不完就送人,没想过能拿出去卖。

听说自家种的枣还能卖钱,裴爱民喜出望外。在微博网友的帮助下,她开始在网上卖枣。除了自己家种的,她还把邻居家的枣子也收来售卖,让大家都有收入。

1999年,广东中山的一名“粉丝”,吃了裴爱民寄去的南瓜,念念不忘,就建议她每年种1亩地的南瓜,她负责帮助销售。说到做到,连续3年,那名“粉丝”每年帮裴爱民卖出1000多公斤南瓜,当然完全是义务的,她不挣裴爱民的钱。

裴爱民是个有心人,每年她都将地里最大的那个南瓜寄给那名“粉丝”。收到南瓜后,“粉丝”特别高兴,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庄稼种好了,诗意自然来了

看到裴爱民在手机上七弄八弄竟然也能赚钱,庄子里的乡亲包括家里人都感到新奇,庄子上的姐妹们有事没事都喜欢往裴爱民家里跑。这年开春时,给裴爱民派了几十年活的婆婆反过来问她:“今年种些啥?”裴爱民就把“粉丝”们要的品种先种上,然后再考虑其他农作物。

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年轻编辑张华刷到了“田鼠大婶”的微博,那些朴实温暖的文字打动了张华。张华编辑当即私信裴爱民,打算免费将她的文字出版。

可是,当裴爱民听说自己可以出书,不仅不要她出钱,还要付给她稿费时,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大作家才能出书哩,我一个只念了初中的农民咋能出?”

为了打消裴爱民的顾虑,同年秋天,张华编辑从武汉出发,穿过大风扯起的沙帘,来到裴爱民家,当面向她约稿。通过详细的交谈,双方的真诚让这次合作很快定了下来。直到这时,裴爱民才相信这事是真的。

不过,裴爱民也有自己的顾虑,她说:“我只是个农民,我写的只是我们庄子上一些日常事儿,要不要把微博里的日记再好好修改一下?”然而,张华编辑看中的恰恰是这种本真质朴的文字,没有任何功利性,建议她不用再修改。经过出版社编辑几轮修改评审,2022年9月,裴爱民的《田鼠大婶的日记》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田鼠大婶的日记》全书共20万字,记录的基本都是吕家庄的人和事。全书按照“打春”“立夏”“秋风”“冬至”四季编排,书中的365篇短文,各有风采,全部选自裴爱民在微博上发表过的文字。

裴爱民的书除了真诚质朴的文字让人称道,里面的44张用蜡笔画的插画也别具一格,赏心悦目。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插画全部出自裴爱民之手。当初整理好文字寄给出版社后,编辑提出想要一些照片原件来配文,但由于以前存图的手机早已更换,找不到图了,裴爱民就自己琢磨重新来画。大半辈子都在跟土地、庄稼打交道的裴爱民,画起农村生活来自然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劲,最后的效果比预计的更加朴实生动。

《田鼠大婶的日记》发行后,收获了众多好评,首印3000册一下子就卖完了。有读者说:“她的作品,有诗,有美。”也有读者感叹:“城市生活让人焦虑,好想去吕家庄生活。”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这样评价:“一个偏远的沙漠中的村庄,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妇女,一边种着她的庄稼,一边坚持不懈地写着文字,这些文字朴素又真实,一如刚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还带着泥土。”而出版社周挥辉社长说:“出这本书是赚不到钱的,但是一位西北种地的农民,坚持读书写作,让人深受感动,我们是想用出书的方式来鼓励她继续写作。”

书籍出版不久,裴爱民收到出版社寄来的1万元稿酬,这在吕家庄引起一阵不小的轰动,庄里人很是惊讶,“老陈家的媳妇竟然写书了,还挣了大钱,真是大门背后关着的秀才啊!”

于是,“田鼠大婶”裴爱民火了,先是受邀走进新浪微博总部,了解自己每天写的微博是怎么审核发布的,接着做客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大地的力量》栏目,讲述她写作的前前后后,还到诗词大会比赛现场,跟心中的偶像蒙曼老师见了面。

2024年2月9日,裴爱民更是获得一份殊荣,她被邀请到北京现场观看春晚,亲身体验了这场中国最隆重、最美的视觉盛宴。

许多人好奇,裴爱民为什么取名为“田鼠大婶”?她说因为觉得自己像一只田鼠一样,在田野间忙忙碌碌,收集粮食,充实而自在。如今,裴爱民依然像田鼠那样忙碌着,“我喜欢我的庄稼,苞谷、麦子、土豆,我热爱我的土地。当一个农民把庄稼种好了,诗意便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了。”

猜你喜欢

爱民田鼠大婶
李爱民美术作品
田鼠寻亲记
小田鼠过冬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一)——鹿大婶买卡纸
触摸俄罗斯
和田鼠小弟一样
企鹅大婶面包店
马大婶的洗脚房
要饭的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