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的反诈升级记
2024-09-11草玄
草玄,本名何闯,中国作协会员,江西省滕王阁文学院特聘作家。出版有长篇玄幻小说《神魔蚩尤》、历史小说《狂狷上不了天堂》等。评论作品《江西网络文学:弄潮二十年》获江西省第六届谷雨文学奖。参与多部影视剧编剧。
某年参加全省文艺人才培训研讨班,作为编剧,我被分在影视小组。我们上午上课,下午研讨。第一天下午,组长讲述了他在影视圈内各种被忽悠的经历,顿时像捅了马蜂窝,大家开始每天轮流讲述自己被骗的经历。讲到悲愤处,有同学老泪纵横;讲到荒诞处,大家都捧腹大笑。培训研讨班为期一个半月,直到毕业,还有同学没有讲完自己的惨痛经历,纷纷感慨:“我们的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一部上百集的情景喜剧!”
在众同学中,其实我不是被骗得最惨的,但我是被骗最持久的。从早期写书出版,到后来担任影视编剧,时常被忽悠。得知情况的朋友们纷纷表示:“这世界最让我感动的是你的天真!”
被骗稿费固然心疼,但是被嘲笑没有智商,这会让一个作家的自尊受到致命的打击。于是每次受骗后,我都总结经验,信誓旦旦地要“重新做人”,把自己升级为一个满级的反诈APP。
我的这种“天真”始于2005年,当时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出版合同上写明先支付一半稿费,书上市后再支付另外一半稿费。谁知书上市后,出版商一直找各种借口拖欠另外一半稿费。我只能定期催款,书商最终找到一个非常打击人的借口:“你这本书写得太差,我们亏本了。”
这个借口瞬间让我“天真”了,虽然按照合同,卖得再差对方也要支付我稿费,但是让人家亏本了,我于心不忍,再也没去催款。第二年我的责编跳槽了,他跳槽后告诉我,我这书一上市就在图书订购会上热销了两万册。还说他跳槽后,老板拖欠他薪水,他气得到公司拿走了两台电脑。
经过这次折腾,我拿出我的小本子,总结了一条反诈经验:不和个体出版商合作,他们没有底线。
这样总结,肯定得罪不少出版界大佬,但是我有马克思撑腰,不怕他们,我对他们的判断没有错,因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对于榨取别人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从来不会手软。”
这经验非常有效,我的第二本书直接与出版社合作,合作非常愉快,没有任何纠纷,和责编也成为一辈子的好朋友。不过也有畅销书作者向我吐槽,说出版社也隐瞒印数,少支付稿费。
面对这种问题,我们这些埋头码字的书呆子几乎除了吐槽,没有任何办法。哪怕有人支招,建议我们请律师打官司,我们也觉得有打官司这个时间精力,还不如重新写一本书。唉!或许正是吃透了作家的这种心态,出版方才这么有恃无恐吧。
见畅销书作家都会被欺负,我顿时觉得出版业是夕阳产业。于是,我又拿出我的小本子,总结了一条反诈经验:夕阳产业更凶险,不应在此挣扎。
对于这条反诈经验,出版界的朋友肯定要怒斥我。所以我不会告诉别人,只自己默默作好转型的准备。
《周易》中写:“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也教导我们说:“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没过多久,有朋友来约我一起编剧,我毫不犹豫地对出版市场挥挥手,转战影视编剧市场。
谁知第一部戏就让我明白,出版界拖欠稿费、隐瞒印数那点伎俩和影视界的套路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这是一部已经立项的历史大剧,在编剧的同时,导演、演员等团队都将逐步到位。由于时间紧迫,要求较高,三位朋友被反复要求修改,写得焦头烂额时,打电话来拉我入伙。我最擅长历史题材,对方一开口,我就欣然答应。谁知朋友补充说:“编剧合同早就签好,你只是他们私下叫来帮忙救火,不能署名。”
对一个作家而言,署名肯定最为重要。但是邀我前来的朋友也是新人,没有话语权,自身难保。不过我的如意算盘打得飞快,觉得机会难得,我刚转型编剧就可以实战大戏,即使不署名,也非常感激和荣幸。
这部戏除了我们编剧是新人,其他团队都是国内顶配,所以顺利在顶级平台播出,还获得国内大奖。没想到的是,最终我那三位朋友也没有署名编剧,制片人亲自署了编剧名。他们此前签的编剧合同也成了没有解释权的“不平等条约”。
“出道”就能撰写大戏,但是不能署名。不知这是“彩头”还是“霉运”。反正此后几年,我都是这样的命运,撰写的每部戏都是爆款,不是获得大奖,就是当年收视率最火爆的戏之一,最终却没有署我的名。郁闷得我去写了几年动画片,虽然单独署名,而且都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但是稿费非常少,缺乏成就感,自觉埋没了我修炼多年的才华。那时,我每次独步旷野,都忍不住要大喊一句:“天妒英才啊!”
不知是我在旷野的呼喊透过某种神秘的力量,被很多人知晓,还是我编剧有了一些名气,之后一个月内,各种千奇百怪的制片人、导演纷纷找来要我编剧,让我猝不及防,不知如何抉择。
我忍不住又想起一些名人名言,比如王尔德说:“不要急于行动,要冷静思考后再去抉择。”
在王尔德警示下,我拿出我的小本子,又写下了一条反诈经验:不给署名的影视剧坚决不写。
基于这条经验,我果断选择了最早找来的一个制片人。此人是某省电视台的中层领导,他说如今影视太火,很多资金都往影视这边投,趁这波行情,他要利用自己的资源,打造一部影视剧,问我有没有兴趣编剧。我问:“给署名吗?”
他说:“必须署名啊!这部戏一定会成为你的代表作。而且你也算是这部戏的初创核心,你的稿费就按照这部戏盈利的10%来分红。”
我当时也不知道一部戏盈利的10%是多少钱,反正既然给署名,我头脑一热,就决定一起合作。后来与他来来回回多次研讨剧本,越来越踌躇满志,感觉某天一夜醒来,我就会成为国内著名编剧。
有天谈到拍摄场景的问题,他说有个煤老板建造了一个影视基地,我们可以免费拍摄。又说某县城有一些老建筑,我们去当地政府也免费拍摄,他们还提供食宿等后勤服务。
等他说完,我天真的大脑瞬间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一个声音击碎了此前所有幻想:“等一下,这事是不是哪里不对?这人好像啥都没有,全靠一张嘴,就连我的稿费(盈利的10%)也是一张空头支票,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
好在这圈子其实也不大,经过一番打听,此人确实只有一张嘴。我立即用余额有些不足的智商,终止了这次合作。同时又拿出了我的小本子,总结了一条反诈经验: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给稿费不写稿。
不出意外的话,我小本子上所有反诈经验中,就上面这条最实用。当然,俗话说得好,不出意外的话,就会出意外。我们文人都面子薄,遇到熟人约稿,一阵寒暄后,就直奔主题写稿。虽然一边写稿,一边忍不住担心:“写完后,这家伙不会不给稿费吧?”很多时候,写完后,真的不给稿费。朋友没有了,稿费也没有了。
于是,我又拿出我的小本子,在上面又总结了一条反诈经验:脸皮薄,捞不着;脸皮厚,吃个够。
当然,脸皮就像毛坯房,每个人无论怎么反复装修,最终都是自己的风格。所以,我再怎么修炼,脸皮都是薄的。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签个经纪公司,让公司派专业的人去谈合同,结算稿费。
其实我也是一个福将,每次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机遇就会找来。很快与一家全球知名的艺人经纪公司(中国分公司)接洽,由于刚好有部署名的连续剧爆火了,这家公司准备签我。但是我又开始犹豫,虽然签下背景雄厚的经纪公司,有诸多好处,不再怕遇到不靠谱的项目,不再怕被人拖欠稿费等。可是我“一生不羁爱自由”,想随时组建自己的编剧工作室,不想有任何束缚。最终明知自己将来会后悔,还是没有签约。
于是,我只能继续独自升级个人的反诈APP。
有朋友可能会问,遇到各种欺诈行为,请律师打官司不是最佳的处理方案吗?这事对普通人而言,似乎很简单。但是对传统文人而言,就比较复杂。
比如在诉讼方面,古人的启蒙书《幼学琼林》中就写了:“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朱子家训》也教育后人:“居家戒争讼,争讼则终凶。”古代俗语也说:“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
相对而言,文人继承了更多的传统思想,其中虽有糟粕,但很难摆脱。
另外,我写作的初衷其实是“兼济天下”,赚稿费是退而求其次的“独善其身”。不能为了“独善其身”耽误了“兼济天下”。当然,说得这么道貌岸然,很容易被“打脸”。但实话实说,我真是这么想的,所以懒得打官司。同时也欢迎那些拖欠我稿费的“甲方”来“打脸”,反正你们知道我的银行账号,随时可以“打”过来。
不过,大家如果想要一个行业发展得更好,还是要有更加规范的法规和便捷的程序来维护知识产权,让我们这些传统“糟粕”乐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