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中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分析
2024-09-11李丹迪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创产品实现了文旅结合,成为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助力点。乡村文创产品应立足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坚持文化与创意相结合,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互动性设计。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生产、销售、品牌等环节协同发展。同时还要与文旅、美学经济等深度融合,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IP。只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多管齐下、系统推进,才能推动乡村文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文创产品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品发展,成为促进文化传承、助力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乡村文创产品不仅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成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1 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的特点
乡村文化创意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每个乡村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历史人文、风土人情,这些地方特色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将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可以形成独具一格、不可复制的乡村文化产品。比如传统手工艺、民间故事、乡村习俗等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乡村的集体记忆。用创新的设计手法,将这些文化基因融入现代产品,不仅能够唤起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还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乡村文化。此外,乡村文化创意产品不仅要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还要兼具实用功能。日用陶瓷、竹编工艺品、蜡染织物等传统手工艺品,既是生活用品,又能够装点居室、陶冶情操[1]。在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场景和消费者需求,提供实用性与审美性0O/JhECBQrkDmZ1aQyDFTw==兼备的文创产品。大部分情况下,产品的生产过程往往能够让游客参与其中。许多乡村景区开设了手工艺体验坊,游客可以在工艺大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这种参与式的文化体验,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获得知识和技能,满足了现代人追求新奇和成就感的需求。同时,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承、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许多文创企业与当地社区合作,让更多村民参与到产品生产中来,增加了农户收入,还能够提升乡村形象,吸引更多游客,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产品销售收入也可以反哺文化事业,支持非遗传承等文化工作。
2 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策略
2.1 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品,首要任务是深入发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每一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说、风俗、技艺,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2]。要开发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文创产品,必须扎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土壤。比如通过查阅古籍、走访村民、考察遗址等方式,系统梳理村落的发展脉络;关注曾经的辉煌历史、英雄人物、重大事件等,这些都是提炼文化元素的重要线索。也要留心村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从中发现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化符号,传统的民间工艺、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等,都是乡村文化的精髓所在。要详细记录、分析这些文化项目的内涵、流程、意义,为文创产品植入文化基因提供灵感。
像刺绣、剪纸、陶艺、木雕等手工技艺,既能直接转化为文创产品,也可以提取其纹样、色彩运用到其他产品设计中。另外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特有的地貌、植被、野生动物,往往与乡村文化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一些村落以特色农作物而闻名,或者与珍稀动植物的传说密切相关。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色彩相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加立体、丰满的文创形象。发掘乡村文化资源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既要“走出去”深入当地生活,也要“引进来”邀请文史专家、非遗传人等参与其中。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地挖掘文化内涵,才能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最终打造出既“接地气”又“有灵魂”的乡村文创精品。
2.2 创新设计与产品开发
在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文化为魂、以创意为形,让产品兼具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首要原则是坚持文化与创意的有机结合。文化是产品的灵魂,但如果照搬照抄,缺乏新意,就难以引起消费者兴趣。设计师要发挥创造力,用新颖的表现形式诠释传统文化。比如在陶瓷茶具中融入山水画元素,以现代审美重塑经典;或者将传统窗花图案运用到丝巾设计中,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活力。另外也应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度。文创产品不同于纯艺术品,它要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实际作用[3]。设计时既要考虑使用功能,又要兼顾审美需求。像文具、杯垫、储物罐这些小物件,既可以作为伴手礼,又能装点生活。而服装、包袋等时尚单品,要在款式、色彩上巧妙融入文化元素,提升品位和内涵。要让产品具备“颜值”和“价值”,成为消费者乐于选购、使用的心头好。
同时,设计开发也应重视消费者的参与和互动。现代旅游消费中,体验已成为关键诉求。设计文创产品时,要为消费者参与生产、体验制作流程预留空间。例如开发半成品的陶艺、染织产品,让游客参与DIY,或者邀请游客参与包装设计、故事创作等。互动参与能够大幅提升产品的情感价值和纪念意义,让文化触达更加深入人心。产品开发还要细分市场,提供个性化选择。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喜好的消费者,设计风格各异的产品;围绕婚庆、节日等特殊时点,推出应景的主题产品。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智能化、交互性更强的新型文创产品,让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新颖、动人的方式走进当代生活。创新设计和产品开发是一个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的过程。既要尊重传统,又要勇于创新;既要专注产品,又要洞察市场。在文化、创意、体验等要素的巧妙融合中,不断打造精品力作。
2.3 完善产业链条
乡村文化创意产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单靠产品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全方位优化和提升。只有形成完整、高效、协同的产业生态,才能为文创产品提供强大支撑。文创产品生产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兼顾效率和成本。可以引入现代化生产设备和管理理念,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实施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把控;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鼓励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保留匠心工艺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生产环节的升级,能够为产品品质提供坚实保障。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渠道要并重发展。线下可以在景区、文创园区、特色商业街等开设实体店,并注重店铺的文化氛围营造,让消费者在沉浸式的环境中感受文化魅力。线上要积极拓展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直播等渠道,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精准投放产品信息。同时要创新营销模式,讲好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在互动体验中加深消费者印象。营销渠道的拓展,能让文创产品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另外优秀的文创产品也需要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辨识度。要围绕核心文化资源,确立品牌理念和视觉识别系统,并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予以呈现。要重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维护,防止劣质仿冒产品扰乱市场。品牌效应的建立,不仅能提高产品溢价空间,也能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此外,文创产品也要实现“文化+创意+旅游+消费”的深度融合,需要多领域协同发力。可以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与高校合作培养创意人才,与文旅企业合作拓展产品销售渠道。跨界合作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还能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4]。完善产业链条需要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路,从生产制造到营销渠道,从品牌塑造到跨界合作,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只有全链条发力,强化各环节间的协同,才能构建起专业化、规模化的乡村文创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 乡村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案例分析
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例如浙江省白马镇依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了涵盖节庆、美术、美育、研学、影像、科技、文旅多个方面的文创项目。他们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传承弘扬了当地文化,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实现了文化、创意与旅游的完美融合。白马镇的案例证明,文创产品开发要立足本土,多维度挖掘文化资源,通过创新设计让文化“活起来”,进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安吉县多业融合打造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的案例,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浙江省安吉县通过科学规划、多业融合、创意营造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创新发展“家庭农场+村+企业”等业态模式,将农业、工艺、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游客不仅能够购买到极具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也能亲身参与农事活动、手工制作等,获得多重文化体验。安吉县的实践表明,乡村文创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才能实现乡村产业的整体升级和持续发展。
此外,四川省大石板村也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既保护了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又以新民宿业态促进了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一方面,当地积极修缮保护传统民居,延续村落肌理,让游客在古色古香中感受乡愁记忆;另一方面,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了一批极具创意、体验感强的新民宿,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大石板村的发展路径体现了“保护性开发、创新性发展”的理念,既重构了传统乡村文化,又为文创产品嵌入提供了载体,最终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相似的还有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该案例入选了“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其独到之处在于通过“美学经济”助推乡村发展,充分利用本地非遗资源,发展陶瓷、山药等特色产业,开发了一批极具美感、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以“艺术+”理念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将美学元素融入民宿、餐厅、文化空间等各个场所,让游客时时处处能感受到美的熏陶。大南坡村的实践表明,美学经济是乡村文创的重要方向。既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美学元素,又要用现代审美塑造美学形式,在具象可感的形式美感中,传递乡村文化的内在精神。因此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需要在挖掘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文化IP,策划精品文旅活动,注重美学经济塑造等。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文创产品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4 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策略
(1)在乡村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打造出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精品力作,推动乡村文创产业走向繁荣。产品要立足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充分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情。要深入发掘当地传统文化、历史故事、民俗风情、非遗技艺,提炼最能代表本土精神的文化基因,融入产品设计中。同时,面对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乡村文创产品还要突出差异化特点。要从当地独特的自然禀赋、人文底蕴中寻找灵感,打造“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文化符号和产品标识,提升文创产品的识别度和竞争力。只有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才能让乡村文创产品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青睐。
(2)优秀的乡村文创产品,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底蕴,又要有新颖的创意设计作为表现形式。一方面,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精髓,讲好背后的故事,赋予产品更加丰富的内在意蕴;另一方面,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现代审美和设计语言诠释优秀传统文化,让产品兼具传统韵味和时尚气息。要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找准二者的平衡点,才能创造出叫好又叫座的文创精品。同时还要重视产品的实用性和互动性设计,让文创产品不仅是欣赏把玩的对象,更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良伴,在使用体验中唤起文化共鸣。
(3)在文化IP已经成为文创产业核心要素的前提下,乡村要打造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文化IP,集中体现地域特色,形成鲜明的文化标识和价值主张。围绕IP,规划各类文创产品,拓展服务内容,实现全链条开发。比如依托非遗技艺,开发工艺品、文具、服饰等衍生品;围绕特色节庆,策划主题文创产品,提供沉浸式体验服务;立足乡村独特的人文景观,设计文旅路线,开发文创伴手礼。通过系统化的IP开发运营,构建起一个涵盖产品、服务、活动的完整业态,不断放大IP价值,带动文创产业做大做强。
5 结语
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要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多环节协同发展,并积极拓展文旅、康养、教育等跨界融合,塑造乡村文化IP。同时还要重视美学经济,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炼美学元素,打造极具美感的产品和环境。乡村文创产品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维度、全链条、跨领域协同推进。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最终实现乡村文化的活态传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许九悦,侯爱萍.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乡村论丛,2023(6):47-53.
[2] 锡玮琳.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之应对策略——以乡村旅游演艺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6):71-75.
[3] 崔淋.乡村振兴视域下清远“文旅消费”的现状及其对策[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6):23-29.
[4] 赵小凤.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文旅产业振兴的理论机理、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