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县城、宜业小镇、宜种乡村的实践探索
2024-09-11徐汉柱朱向平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该文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阐述了该市建设“宜居县城、宜业小镇、宜种乡村”工作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很好地改善了本地区发展面貌,实现了城乡均衡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关键词:县城;小镇;乡村;建设
广东省清远市别称“凤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文物古迹众多,人文风光荟萃。工农业均有诸多支柱产业,具备完善的工业体系,下辖两区、两县、两市辖区、两代管县级市。截至2022年末户籍人口453.5万人,
人口众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近年来,清远市大力推进“宜居县城,宜业小镇,宜种乡村”工作,力争实现县、镇、村同步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关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规划,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发展措施,深刻认识到了建设美丽的县城、乡镇、乡村的重要意义。
1 建设宜居县城、宜业小镇、宜种乡村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1 显著改善县城居民生活质量
宜居县城是指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城市,能够为县城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维护县城区域的社会和谐稳定。清远市所开展的建设宜居县城活动将会对下辖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部署产生积极影响,强化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产业体系建设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文化建设项目推进工作,以及医疗、卫生、教育体系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县城旧有的面貌;还可以提高县城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帮助居民们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收入不足问题,以及其他生活中的问题等。
1.2 显著提高乡镇的发展质量
建设宜居县城、宜业小镇、宜种乡村的相关探索活动将对清远市辖区内80多个乡镇以及相同级别的行政单位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清远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力提倡辖区内的乡镇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1],凭借独特的区划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开发优质产业。例如,具有丰沛降水以及平坦地势的乡镇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以及相关的加工制造业;具有良好的矿藏基础且工业底子的乡镇则需要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并且兼顾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人口基数较大,且交通条件便利,具有良好商贸文化的乡镇则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兼顾第一和第二产业;越来越多的乡镇成为宜业小镇,老百姓足不出镇就解决了就业问题以及生存问题,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清远市辖区内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吸引了更多有识之士投身于乡镇的产业发展和医疗、卫生、教育、基建等各个行业。
1.3 显著提高乡村的发展质量
清远市所推进的建设宜种乡村工作对于本地农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种植行业,既要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又要提高农副产品的供应总量,从而帮助全市人民端稳菜篮子和米缸子,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资源与水资源、土地资源、技术资源来发展新农业,可以为当地农民的生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让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就能真正地从农业生产中获取更多的效益。这样的建设活动也有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乡村。
2 建设宜居县城、宜业小镇、宜种乡村的策略
2.1 建设宜居县城,助力百县千镇万村建设
建设宜居县城需要各方精诚团结,共同改变县城原有的发展面貌,同时强化各项建设工作和规划工作。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1)加强县城发展规划
在县城建设前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良好的规划。合理的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将会对城市尤其是县城的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清远市下辖各县级单位的县委县政府都有专门的技术团队开展城乡规划,这也为其他地区的县城发展提供了借鉴。即在现有土地数量基础上开展适宜的产业规划活动,强化诸如空间布局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划、大型公共建筑规划、居民生活区规划、配套设施规划等。尤其是要在县城周边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县城,提高就业率和居民收入水平;在县城内外建设如生态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等主题公园,让县城真正的宜居宜业,让县城的居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福利[2]。
(2)加强县域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并不仅是公民个人以及企业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任务。为了营造宜居县城,应当加强对全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全县居民可以用上清洁的饮用水、天然气,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此外还要加强对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的监管,确保县城环境的干净整洁。
(3)加强公共服务水平
县城较乡村而言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更加集中且优秀的医疗资源,但在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仍然有待强化。相关部门要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建设现代化学校和医院,提高教学和医疗服务的能力,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供便捷的养老、助残等社会救助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4)加强县域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
让县域居民可以有良好的文化生活以及文娱生活,这也是宜居县城建设的一部分。相关部门要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民俗,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居民们生活在适宜的文化氛围。
(5)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概念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在进行宜居县城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应当体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追求,利用更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设更为智慧化的县城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政府各部门要着重进行相关平台和软件的升级改造工作,确保居民的日常事务可以实现线上办理、一键化办理。
(6)加强交通体系建设
完善县城的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这也是确保公民在县域内实现宜居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彼此间的协调合作,加快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方便居民出行,提高舒适度和适应性。
(7)加强社会管理与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是建设宜居县城的必要条件,也是前提条件。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治安巡逻和防范措施,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县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安全保障。
2.2 建设宜业小镇,践行百县千镇万村发展理念
建设宜业小镇,改变当地原有的发展面貌,要统筹各乡镇实际情况,进行融合式发展、创新式发展、跨越式发展,践行百县千镇万村共同发展的理念,可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定位乡镇产业发展目标
乡镇在进行自我建设时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人口基数、民风民俗等因素确定适合当地的产业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支持其发展。例如山东菏泽曹县某乡镇将自身的产业定位为汉服产业,并以此为突破口发展上下游产业;河南郸城县很多乡镇将雨伞产业定义为支柱产业,大量乡村居民实现足不出户便解决就业问题和发展问题。这都是明确了乡镇产业发展目标所带来的巨大优势。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乡镇产业发展需要便利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完善的道路网络。生产原料可以及时运进来,生产产品可以及时发出去,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高度互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产业的发展质量。因而乡镇需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争取一切有利资源强化交通网络,同时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3]。此外,还需要加强乡镇地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3)积极完善并推出优惠政策
广东省清远市的很多乡镇在近年来着重推出一系列的惠企服务活动,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对于各种小微企业则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入驻,并提供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以鼓励投资和发展。各乡镇可参考这一经验,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优惠政策体系。
(4)重视强化人才培养工作
乡镇企业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撑,乡镇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训体系。一方面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则是鼓励本地人参与创业和就业活动,积极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投身乡镇的各项建设工作。
(5)注重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在打造宜业小镇的过程中既要把目光放在基建、投资、创业等传统领域,也要关注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强生态保护活动,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循环发展。相关人员要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真正助力乡镇的建设工作,实现产业均衡发展和科学发展。
2.3 建设宜种乡村,拓宽百县千镇万村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体系,为乡镇和乡村的发展拓宽相应的路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来开展相关的活动。
(1)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乡村在发展自身独特的种植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选择发展方向,并且获取发展资源,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近年来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科技农业等概念层出不穷,为乡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提供相应的支持,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开发更多的农副业兼营新模式,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更多新的农业技术和无人机技术。
(2)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转移就业
建设宜种乡村需要大量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有发展意识与动力的新型农民作为支撑。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由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技术手段的实践运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缩短了农民的农忙时间,因而很多农村劳动力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发展其他创收。各级政府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让转移就业真正地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3)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工作
宜种乡村建设工作既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还需要培育职业农民,同时更需要有相应的特色产业和科学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因此,涉农部门应当加强调研工作,为乡村村民挑选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自然资源的特色农产品,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种植难题。村集体也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社或企业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以集体的名义和科研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更多的交流与互动,参与其技术培训、推广和示范活动,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强化科技创新工作。
3 结语
清远市建设“宜居县城、宜业小镇、宜种乡村”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策略,对于促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有正面意义和示范作用,为县城乡镇以及乡村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实现城市的发展就要兼顾城乡间的平衡,让县城乡镇和乡村真正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流动,让产业资源实现高效配置,让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才能真正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规划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易凤莲徐颂峰.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2):88-90.
[2] 胡郑丽.特色小镇绿色发展研究--以宣汉县樊哙镇为例[J].知识经济,2020(2):38+40.
[3] 陈凤来.让城市乡村更宜居宜业宜游[N].河北日报,2022-11-1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