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身处逆境时的坚韧意志
2024-09-11刘金田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BSSYCYaqKJZXvxD8TmPMZc.webp)
1984年9月,人民大会堂充满了欢声笑语。神采奕奕的邓小平在这里接待来访的联邦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两位是9年前见过面的老朋友。
开场白之后,邓小平回忆起9年前施密特来华时两人谈话的情形:“你还记得我们在1975年的谈话,那次谈话之后不久我就被打倒了。”施密特说:“可是,你又回来了。这是你的幸运,特别是中国的幸运。你到底被打倒了几次?”邓小平微微一笑说:“当时是第三次,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
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说,如果国际上要为政治上上上下下的人颁一个奥林匹克大奖的话,我最有资格获得这个大奖。因为邓小平一生中多次身处逆境,有“三下三上”的传奇经历。
第一次 “下”和“上”
1931年1月,中共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了在全党的统治。这时的邓小平还在率领红7军走在“小长征”的路上。当他听说王明成了中央领导人后,“内心有所震动”。邓小平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认识王明的,但对王明“向无好感”。他最看不惯王明拉“小圈子”,搞宗派。3月,邓小平奉党组织之命离开红7军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多次遭到当时中央主要领导的冷遇。他要求再回红7军工作被中央拒绝。直到同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后,上海的形势异常紧张,邓小平才被获准去中央苏区参加实际工作。8月,邓小平到达中央苏区后,在瑞金县委大搞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被推举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上任伊始,他就纠正当时瑞金县委推行的“左”的错误,并且很快干出了成绩,“全县局面大为改观”。
9月,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总部来到瑞金,原来准备到长汀落脚,结果走到瑞金停下了。毛、朱认为瑞金工作做得不错,就决定在瑞金居中指挥,后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定都瑞金。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的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通常被称为“赣南会议”。会议是在中共中央代表团的主持下召开的,实际上是不点名地对毛泽东进行批判,指责毛泽东“狭隘经验论”“富农路线”“游击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对右倾。邓小平作为瑞金县委书记参加了会议,在会上的发言中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最后被中央代表团认为是江西苏区毛泽东的“四大金刚”之首。邓小平等认为“左”倾教条主义者是“洋房子先生”,只会在洋房子里死背教条,不会出马列主义。我们苏区的山沟里,却是马克思主义。
1933年1月,临时中央迁到瑞金,直接领导中央苏区的工作。2月,福建省苏区开展反“罗明路线”的斗争。罗明是福建省委代理书记。因为毛泽东在长汀曾同罗明谈话,罗明在省委会议上曾传达毛泽东的谈话精神,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大大刺激了临时中央的领导人。3月,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开展反对所谓“罗明路线”的斗争,矛头直指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邓小平被指责为犯了执行纯粹防御路线错误,被迫作检查,并失去了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的职务。4月,在江西省委召开的三个月工作总结会议上,邓、毛、谢、古受到了集中批判。邓小平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却被下了枪,大家上台批判他。会议一共开了7天,邓小平等人被责令两次写申明书。邓小平在申明书中写道:“自己感觉到不会走到小组织的行动,不成严重问题”,“(自己)没有什么问题,只有快到实际工作中去”。会议的总结中说,邓小平虽然受到严重打击,但并没有在思想上“解除武装”。批判斗争结束后,邓小平被撤销省委宣传部部长职务,受到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被下派到乐安县南村区委当巡视员。南村地处苏区前沿,邓小平刚到不足10天,中央局负责人又怕他逃到敌人那里去,将他调回离宁都3.5公里的一个村监督劳动。他的夫人金维映也在这个时候与他离了婚。
此时,蒋介石正调集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一些机关的军事干部纷纷被调到前线去了,红军总政治部明显缺少人手,临时负责总政治部工作的贺昌推荐邓小平到红军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也向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博古提出此建议,几经努力,才得到博古的同意。邓小平认为总政秘书长的工作没有多少事可做,主动要求到《红星》报担任主编。
邓小平担任《红星》报的主编后,就去请毛泽东写文章。当时毛泽东的处境非常艰难,用他自己的话说,“连鬼都不登门”。而邓小平不以为然,虽然他知道这个时候发表毛泽东的文章很可能会引起“左”倾中央领导人的不满。他认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在即,毛泽东的军事谋略对反“围剿”斗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应该让广大的红军指战员掌握。毛泽东的文章发表后,在前线红军指战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邓小平把《红星》报办得有声有色。红1军团干部彭加伦在给《红星》报编委的一封信中说:“《红星》在部队中起了很大的领导作用,成为了我们战士的良友。它是这胜利的革命战争中的一支有力喇叭。”从1931年8月去中央苏区工作,到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随中央红军长征,在3年零2个月的时间里,邓小平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政治磨难。当身处逆境时,他没有悲观失望,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始终沉着坚韧,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为真理而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第二次 “下”和“上”
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的才能很受毛泽东赏识。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政西南,1952年7月被调到中央委以重任,先是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部长。1954年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他被补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前召开的七届七中全会上推荐邓小平当中央总书记。毛泽东说,邓小平比较顾全大局,比较有才干,比较周到和公道,是个厚道人。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在“大跃进”运动以后,邓小平与其他一些中央领导人一样逐渐与当时的一些“左”的做法疏离,毛泽东对于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央一线领导人开始产生不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其间,邓小平曾于1967年4月3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求见主席,当面聆听教益”。5月的一天,汪东兴来到邓小平家告诉邓小平,毛主席最近刚回北京,让他去看看。汪东兴还告诉邓小平,毛主席还让他转告三点意见:第一,要忍,不要着急;第二,刘、邓可以分开;第三,有事可以给他(毛泽东)写信。邓小平对汪东兴说,“大字报”中提出的许多问题与事实不符,他想当面向毛主席汇报。
1968年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决定,将刘少奇定性为“叛徒”“内奸”“工贼”。会上,有些人提出要开除邓小平的党籍。毛泽东在闭幕会上说:“邓小平,大家要开除他,我对这一点还有一点保留。我觉得这个人嘛,总要使他跟刘少奇有点区别,事实上是有些区别。”“我这个人的思想恐怕有点保守,不合你们的口味,替邓小平讲几句好话。”尽管毛泽东在关键时刻保住了邓小平的政治生命,但从此以后邓小平被剥夺了一切职务。这是他第二次“下”。
1969年10月,邓小平被疏散到江西南昌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监督劳动。离开北京前,毛泽东让汪东兴去看他。邓小平问汪东兴:是你自己要来,还是有任务要来?汪东兴告诉他,是主席关心他,让来看看他。邓小平对汪说:我最难受的是“刘邓路线”。你是主席派来看我的,我有两个要求能不能提?第一个,能不能把“刘邓路线”去掉 ;第二个,我还想做点工作。随后,汪将邓的两个要求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说,你可以赶快回去告诉他:一、“刘邓路线”可以分;二、去江西先锻炼一下。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Jza5QVHRL3wprM7cV69Hw4.webp)
林彪事件后,1971年11月5日,邓小平在工厂听了传达。这是他到江西后第一次被通知听中央传达的文件。11月8日,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当然是做点技术性质的工作。我的身体还好,还可以做几年工作再退休。
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1月10日下午,毛泽东突然临时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追悼会前,毛泽东同陈毅亲属谈话时,肯定了陈毅。他特别提到邓小平,说:邓小平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周恩来当即示意在场的陈毅的亲属把毛泽东讲邓小平的话传出去,扩大社会影响。7月31日,陈云、王震、滕代远、陈再道等一批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的老干部,出席国防部为庆祝建军节举行的招待会。这对邓小平是一个很大的触动。8月3日,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他对毛泽东对他不满的一些问题再次作了检查。信中提出:我觉得自己身体还好,虽然已经68岁了,还可以做些技术性的工作(例如调查研究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做七八年的工作,以求补过于万一。静候主席和中央的指示。8月14日,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作出批示:“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三)他协助刘伯承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周恩来看到毛泽东批示的当天,即批示汪东兴“立即照办”。当晚,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的批示内容,并组织讨论。同时,他还以中央的名义正式通知江西省委,宣布对邓小平立即解除监督劳动,邓小平可以搞一些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活动。1973年2月,邓小平回到北京。3月,他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3月29日,邓小平到中南海见毛泽东。毛泽东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邓小平平静地回答了两个字:“等待。”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了8个字:“努力工作,保护身体。”
1973年12月15日,在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北京、济南、武汉军区负责人参加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请了一位总参谋长。他呢,有些人怕他,他是办事比较果断。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随后,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讨论决定邓小平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邓小平后来说,林彪、“四人帮”总是想整死我,应该说毛主席保护了我。我长期在毛主席领导下工作,就我个人内心来说,对毛主席抱有希望。我相信毛主席了解我。事实证明,1973年他又把我接了回来,并很快委托我非常重要的任务。
第三次“下”和“上”
江青借“风庆轮事件”发难
随着毛泽东对邓小平的重用,邓小平同“四人帮”的斗争不可避免。
1974年3月,毛泽东指定邓小平出任团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第六届联合国特别会议。江青反对邓小平担任代表团团长,并强令外交部收回报告,重新考虑代表团团长人选。在遭到拒绝后,江青竟破口大骂外交部。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后派人转告周恩来:邓小平出席联大,是我的意见,如政治局同志都不同意,那就算了。周恩来得知后当即表示完全同意毛泽东关于邓小平出席联大的意见,并将毛泽东的这一意见转告政治局其他成员,还特别要在场的王洪文负责向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转达。26日晚,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除江青外,与会其他成员一致同意由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大特别会议。江青在会上继续纠缠,并声称她本人对邓小平出国一事“保留意见”。为此,周恩来嘱咐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海容和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唐闻生将会议情况报告毛泽东。27日,毛泽东致信江青:“邓小平同志出国是我的意见,你不要反对为好。小心谨慎,不要反对我的提议。”
从1974年10月开始,围绕四届全国人大的组阁问题,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四人帮”的斗争日益激烈。
“风庆轮”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完全用国产设备装备起来的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1974年初组装试航,5月远航欧洲,9月30日远航归来。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能源危机影响到世界各国,带来了运输业的萧条,轮船价格猛跌。周恩来曾提出,适当从国外购买一些船只,力争1975年基本结束远洋海运以租用外轮为主的局面,以加强我国自己的运输力量。这是合乎当时中国造船业整体发展的实际情况的。但江青、张春桥等不顾事实,借“风庆轮”远航成功发难,指使《文汇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把自力更生造船同向外国租船、买船的主张完全对立起来,上纲上线,含沙射影地攻击周恩来在对外经贸交流中“推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崇洋媚外”。10月13日,江青从《国内动态清样》上看到一篇有关“风庆轮”的报道,其中有批判“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所谓“洋奴哲学”的内容,如获至宝,写了一大段批语,并连同这篇报道批送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她在批语中质问:“交通部是不是毛主席、党中央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部?”指责“交通部确有少数崇洋迷(媚)外、买办资产阶级思想的人专了我们的政”。她还提出:“政治局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个表态,而且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康生等表示完全同意江青的批示,提出这是“路线问题”,要求国务院、交通部抓住此事进行所谓“路线教育”,“彻底检查整顿”。
邓小平对江青一伙的无理取闹不予理会,只在江青批送的传阅件上画了个圈。周恩来后来也只在江青派人专门送给他的传阅件上批了“已阅”两个字。江青等人大为不满。
10月17日晚,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江青把攻击的矛头直指周恩来、邓小平,并逼着与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当场表态。江青问邓小平:对这件事,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或者想站在中间立场上?你要表明态度。邓小平说:文件我已经圈阅了,对这个材料还要调查一下。江青又进一步逼问邓小平对批判“洋奴哲学”是什么态度。邓小平再也不能忍让,厉声对江青说:政治局开会讨论问题要平等,不能用这样的态度对人。这样政治局还能合作?强加于人,一定要说出赞成你的意见吗?
邓小平当众反击,江青有点意外。她大叫大闹,谩骂邓小平。邓小平严正地说:“问题还没有了解清楚,就戴了这么大的帽子,这会怎么开!”他愤然起身走出了会场。
邓小平走后,张春桥说了一句:“邓小平又跳出来了。”
当天晚上,江青在钓鱼台17号楼召集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商量,决定派王洪文去长沙向毛泽东告状。
10月18日,王洪文背着周恩来、邓小平等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飞往长沙,向正在那里养病的毛泽东告周恩来和邓小平的状。王洪文向毛泽东汇报说:在政治局会议上,为了“风庆轮”这件事,江青与邓小平发生争吵,吵得很厉害。看来,邓还是搞过去“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那一套。邓有那样大的情绪,是与最近在酝酿总参谋长人选一事有关。北京现在大有庐山会议的味道。他还说:周总理现在虽然有病,住在医院,但是活动频繁,昼夜忙着找人谈话,一直到深夜。几乎每天都有人到医院去他那里,经常去看总理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他们这些人在这时候来往这样频繁,这是同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有关的。
听完王洪文的汇报,毛泽东严厉批评王洪文:“有意见当面谈,这么搞不好,要跟小平同志搞好团结。小平同志政治上强,会打仗呢!”毛泽东还对王洪文说:“你回去要多找总理和剑英同志谈,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她。”
王洪文回到北京后,立即把毛泽东的谈话内容向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作了传达。在传达的过程中,江青又通知王海容、唐闻生来参加。她知道王海容、唐闻生不久将随邓小平陪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去长沙见毛泽东。江青对王、唐二人说,政治局会上邓小平和她发生争吵,事后扬长而去,使得政治局会开不下去。江青还说:国务院的领导同志经常借谈工作搞串联,总理在医院也很忙,并不是在养病。邓小平和总理、叶帅都是站在一起的,总理是后台。张春桥也对王、唐二人说,“批林批孔”后,国家财政收支和对外贸易出现逆差,是国务院领导“崇洋媚外”造成的。邓小平在“风庆轮”问题上跳出来不是偶然的,“文化大革命”前他就主张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张春桥甚至把17日晚的政治局会议比作“二月逆流”。江青等人要王海容和唐闻生将这些情况“报告”毛泽东。
王海容和唐闻生二人感到事情重大,于10月19日到医院将江青等人找她们谈话的情况全部向周恩来作了报告。此前周恩来已先后找华国锋、纪登奎、李先念和邓小平了解了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风庆轮事件”的情况。所以,他明确对王、唐二人说:“风庆轮事件”并不像江青等人说的那样,而是江青他们四个人事先就计划好要整邓小平。他们已经多次这样搞过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已忍了很久了。周恩来让王、唐去长沙时向毛泽东汇报这一情况。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26/Y7okXzXMeN7EA88h98DiEL.webp)
毛泽东:“我赞成你”
1974年10月20日,邓小平陪同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到达长沙。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会见哈特林后,同邓小平谈话。在谈到四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时,毛泽东提出,宪法里不要提他的名字。邓小平说:人事问题北京在研究,想听听主席有什么想法。毛泽东说:“听说要开人大,我看不用那么急。要看总理的身体情况,看准备工作的情况。我不发表意见,你们去议吧。简单明了。法国派(周恩来、邓小平青年时代曾在法国勤工俭学)好。”邓小平问道:“我把主席的话带回去?”毛泽东点头同意。
会见结束后,王海容、唐闻生根据周恩来的意见,把有关“风庆轮”问题的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对江青等人的做法表示不满。他说:“风庆轮”的问题本来是一件小事,且李先念已在解决,但江青还这么闹。他让王、唐二人回京后向中央转达他的意见:“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如果他身体可以,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和人事安排由他和王洪文一起同各方面商量,提出一个人事安排的名单。邓小平任第一副总理兼总长。这是叶剑英的意见,我赞成照他的意见办。战时有事,平时无事,挂个名。王洪文来的时候没有这样明确,再明确一下。委员长一、二把手再考虑。”毛泽东要王海容、唐闻生转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三人,不要跟在江青后面批东西。
王海容、唐闻生随邓小平回京后,22日向周恩来传达了毛泽东在长沙谈话的内容。周恩来表示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
10月28日,为了搞好政治局的团结,邓小平按照周恩来当日来信的要求,就四届人大筹备工作问题,到王洪文处谈了谈。当晚,他又找江青谈了一次。
11月12日下午,邓小平陪同来访的南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鲁巴伊去长沙见毛泽东。会见结束后,邓小平向毛泽东当面汇报10月17日政治局会议的情况,并谈到自己同江青争吵的情况。毛泽东听后对邓小平说:“你开了一个钢铁公司!”
邓小平说:“主席也知道了。”毛泽东说:“好!”邓小平说:“我实在忍不住了,不止一次了。”毛泽东当即表示:“我赞成你!”邓小平接着说:“她在政治局搞了七八次了。”毛泽东说:“强加于人呐,我也是不高兴的。”他用手指着在场的王海容和唐闻生说:“她们都不高兴。”邓小平说:“我主要是感觉政治局的生活不正常。最后我到她那里去讲了一下,‘钢铁公司’对‘钢铁公司’。”毛泽东说:“这个好。”
对于毛泽东提出的任职安排,邓小平恳切地说:“最近关于我的工作的决定,主席已经讲了,不应再提什么意见了,但是看来责任是太重了一点。”毛泽东说:“没办法呢,只好担起来喽!”邓小平说:“主席知道我是一个粗线条的人,工作不可能像总理那样细致。”毛泽东说:“找几个人帮帮忙吧!”邓小平说:“我也了解工作不是很容易做的。”毛泽东说:“我们这个党内也复杂呢,不要紧。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没有事做,但是出了危险,就有事做了。”
谈话结束后,邓小平即乘飞机回到北京。当晚,邓小平到医院向周恩来通报了毛泽东同他的谈话。
这时,江青等人加紧了活动。江青接连给毛泽东写信,或者托王海容、唐闻生带话给毛泽东,干预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也暴露了她攫取高位的野心。毛泽东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毛泽东说:“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做委员长,她自己做党的主席。”
12月23日,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意见,周恩来、王洪文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情况。24日,毛泽东见到他们就说:你们两位在这里,让邓小平在北京管事。周恩来说:我们都拥护主席的意见,小平做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谈话中,毛泽东还提议邓小平做中共中央副主席,并说:关于小平的事,我讲了几年了。邓小平说不如总理细致,我叫他找几个帮手。之后几天,毛泽东又同周恩来、王洪文谈了两次,并同周恩来单独长谈了一次。在同周恩来、王洪文的谈话中,针对江青等人在筹备四届人大期间的帮派活动,毛泽东严厉警告王洪文:“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是要摔跤的”。他又说:“江青有野心。你们看有没有?我看是有。”毛泽东提出,江青应该作自我批评,并且要求王洪文写出书面检查。
毛泽东在谈话中高度评价邓小平,说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他当面对王洪文说:“比你强。”毛泽东还采纳周恩来的建议,提出在四届人大前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选举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毛泽东对周恩来和王洪文说:“你们留在这里谈谈,告诉小平在京主持工作。‘四人帮’不要搞了。中央就这么多人,要团结。”关于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问题,毛泽东说:“周恩来还是总理。人大开过后,总理可安心养病,国务院的工作由邓小平去顶。”毛泽东还就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各部部长的具体人选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12月28日,周恩来在回京后的第二天,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贯彻毛泽东在长沙几次谈话精神的问题。邓小平出席会议。29日晚,周恩来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在长沙的几次谈话内容和毛泽东的其他指示,并通过由周恩来拟定经毛泽东审阅批准的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人选名单。
毛泽东:不能再冲击,不能抓走
1975年1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病重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邓小平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其间,他力挽狂澜,同“四人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文化大革命”以来所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他强调全国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在短时间内,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科教、文艺等在内的全面整顿,收到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起初,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工作是支持的,但是不能容忍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于是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4月5日,天安门广场发生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拥护邓小平的群众运动,“四人帮”乘机诬陷邓小平。1976年4月6日凌晨,中央政治局部分委员听取了关于“天安门事件”的汇报,会议将“天安门事件”定性为“地地道道的反革命事件”。4月7日,毛远新向毛泽东汇报了“天安门事件”的进展情况和处理意见,诬蔑“天安门事件”是反革命政治事件,说“天安门事件”“公开打出拥护邓小平的旗号,丧心病狂地把矛头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分裂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妄图扭转当前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大方向”。毛泽东听完汇报后说:“据此开除邓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4月7日中午,“四人帮”在人民大会堂庆祝胜利。江青说:我们胜利了,祝贺你们。张春桥得意地说:“这帮家伙写那些反动诗,就是要推邓小平当匈牙利反革命的头子纳吉。”下午,在江西厅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毛泽东对“天安门事件”的最新指示。会上江青说,邓小平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有人看见他坐着汽车去了天安门广场亲自指挥。江青还和张春桥说,要做好思想准备,可能有“群众”要去冲击邓小平,把邓小平抓起来。主持会议的华国锋说这事不能随便乱说,要派人核实一下。
当时谁也不愿去核实,江青于是让汪东兴去问邓小平。汪东兴一听有人要冲击邓小平有点担心了,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听说群众要冲击谁,就是要抓谁。实际上是“四人帮”要抓。汪东兴没有去找邓小平,而是马上去中南海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在1976年2月时身体已非常不好,但脑子非常清楚。一听汪东兴说有人要冲击邓小平,他马上说,不能再冲击,不能抓走。汪东兴建议把邓小平转移个地方,毛泽东说可以。汪东兴提出安置在东交民巷17号那个房子,毛泽东让他赶快办。汪东兴得到毛主席指示后,立刻做了布置,派警卫局把东交民巷房子收拾好。
下午3时,邓小平的秘书王瑞林接到电话,通知说3点汪东兴找邓小平谈话,警卫局来车接,不让带秘书,也不让带警卫员。3点多钟,警卫局的处长东方来到邓小平家接邓小平,全家老老少少近10口人为邓小平送行,一直送到大门口。邓小平走后,中办即派人来邓家查抄文件,那个负责查抄的人到邓的办公室,左看右看,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拿的,最后把电话线剪断后抱着两个电话机走了。警卫局的同志把邓小平送到东交民巷17号,汪东兴找他谈话,问邓小平是否曾坐车去过天安门进行“指挥”。邓小平说没有,只是有一次坐车去北京饭店理发,但离天安门还老远,根本谈不上什么指挥。汪东兴说,可能有人要冲击你,你就在这院里住着,不要出去,散步就在院子里。邓小平说:我一个人不行,能不能把卓琳也接来?汪东兴说可以。下午5点钟时,警卫局派人去接卓琳。等卓琳到了,汪东兴与邓小平夫妇谈完后离开东交民巷,又回到了中南海,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当汪东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好这些事后赶回人民大会堂时,已经是晚上了。其间,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两个决议”,向毛主席报告并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这时开会的人已经吃过晚饭,会议移到江苏厅继续开。江青等人问汪东兴,和邓小平谈得如何,邓小平是不是坐车到天安门直接进行了指挥。汪东兴照实回答,邓小平只是去北京饭店理发。张春桥不满意,让汪东兴写个谈话记录。汪东兴火了,说:“让你们去,你们都不去。记录我不写,以后也别让我去了,下次你们自己去问吧。”汪东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没有将邓小平转移到东交民巷的事情告诉任何人。后来,江青曾经几次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过,不知道邓小平到哪里去了,有人到他的住处看了,没有找到人。看样子,后来“四人帮”确实企图派人去冲击邓小平。
邓小平后来几次说过,没有毛主席的保护,我活不到今天。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恢复党、政、军的一切职务。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