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火中称雄的“陆战之王”

2024-09-11陈辉

党史博览 2024年9期

董来扶驾驶的“功臣号”坦克

坦克被世界公认为现代战争的“陆战之王”。装甲兵是以坦克为主体,以装甲车、步战车、自行火炮为基本装备,具有较强的机动力、突击力和防护力的地面兵种。

1915年8月,英国在履带式拖拉机的基础上,制造出人类第一辆坦克——“小游民”坦克。1916年9月15日,英军将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从此开创了世界坦克战史。

1945年12月1日,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在沈阳市郊马家湾子建立。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新兵种从此诞生。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缴获的多国坦克发展到国产第三代坦克,坦克数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79年来,人民解放军装甲兵英雄辈出,在军史上熠熠生辉。

董来扶驾驶的日本97式坦克:荣获“功臣号”坦克荣誉称号

35年前,一位身穿老式军装,满脸慈祥的六旬老人,坐在笔者的面前。他有着让人刮目相看的传奇经历:

我军第一辆坦克,他是驾驶员;锦州战役,他成为我军第一位坦克功臣;平津战役,他驾驶坦克荣立大功;开国大典,他驾驶着坦克方队的领队车;1950年全国英模会,他是坦克英雄的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珍藏着他驾驶的“功臣号”坦克车。

这位老人就是我军坦克第一师原副参谋长董来扶。在天津蓟县的一所干休所中,老人向笔者讲述了他那具有传奇色彩的坦克兵生涯。

成为我军首批坦克驾驶员中的一员

1929年9月,董来扶出生在山东诸城一个贫苦农家。1945年5月,八路军在栖霞一带打鬼子、拔据点。人们都说八路军抗日爱国,是穷人的子弟兵。董来扶听了人们的议论连夜赶往栖霞,终于找到了八路军。

董来扶参加八路军当的是步兵。日本投降后,他随部队到了东北。这时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正在派人收集日军坦克,组建我军坦克部队。我军第一个坦克大队副队长高克到部队挑坦克兵,一眼就看上了聪明能干的董来扶。

董来扶成为坦克兵后,参加了3个月的坦克技术培训,成为我军首批坦克驾驶员中的一员。董来扶被分配驾驶一辆一吨半的日式轻型坦克,这种坦克被大家称为“小豆”坦克。

董来扶驾驶技术过硬,很快又被分配担任日本97式“老头”坦克的驾驶员。“老头”坦克是第一代坦克兵对我军第一辆坦克的尊称。

董来扶老人为笔者讲了“老头”坦克的来历以及他和“老头”坦克的“一世情缘”。

日本97式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的中型坦克。这种坦克在1937年被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日军。战斗全重15吨,有4名乘员,装一门47毫米短身管火炮,装甲厚度一般为25毫米。采用风冷柴油机为动力装置,不对称的炮塔,铆接结构装甲车体和炮塔,穿甲弹的初速为825米/秒,在500米距离以内可穿透75毫米厚的装甲。火炮采用半自动垂直滑动式炮闩,车上携带104发炮弹和2575发机枪弹。

介绍完97式坦克,老人又谈了“老头”坦克的来历。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兵败如山倒,很快无条件投降。董来扶成为坦克兵的领路人高克,由延安随干部大队挺进东北,被分配到沈阳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工作。

一天,高克奉命到日本人留下的“九一八”坦克修理厂侦察敌特活动情况,在那里发现有几辆97式坦克。于是,他带了几名战士在技术工人的配合下,与cKpph1D9EaHITxRWvrv3PA==日伪军周旋,成功将2辆坦克开到我军驻地。后来,部队撤出沈阳时,一辆坦克被日伪人员破坏,只剩下一辆坦克。这辆坦克就是“老头”坦克,也是我军拥有的第一辆坦克。

1945年12月1日,在沈阳市郊马家湾子,东北炮兵司令员朱瑞宣布命令,正式成立东北坦克大队。全队30人,1辆坦克,孙三为大队长,毛云鹏任政委,高克为副大队长。这就是我军最早的坦克部队。

1947年10月,坦克大队在黑龙江东安县扩编成东北民主联军战车团,全团560余人,各式坦克20余辆,牵引车、装甲车40余辆。1948年12月10日,战车团发展成第四野战军特种兵战车指挥所,下辖战车团、装甲团和教导团,官兵4000余人;坦克87辆、装甲车106辆、汽车150辆。1949年2月,特种兵战车指挥所改为第四野战军战车师。1949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战车师番号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一师,直属总参谋部领导。

锦州战役,“指导员要枪毙我”

老人接着对笔者说,担任“老头”坦克的驾驶员不久,就参加了锦州战役。

“锦州战役,董来扶驾驶‘老头’坦克,从冲击铁桥、激烈巷战到老城攻坚,连续作战,几次‘负伤’,全车乘员英勇顽强,孤胆作战,机智果敢,边打边修,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掩护步兵全歼城内1万守敌。战后,董来扶立大功,‘老头’坦克被东北炮兵司令部授予‘功臣号’坦克称号。”这是《东北装甲兵战史》中的记载。

但董来扶对笔者说:“打锦州,指导员陈明差点枪毙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老人看着笔者吃惊的样子,笑着讲起了当年的往事:

辽沈战役中的打锦州,是我军坦克首次参加的大规模城市攻坚战。1948年10月,战车团的15辆坦克配合步兵,强攻国民党军范汉杰集团10万大军固守的锦州城。

锦州战役第二天,攻打锦州老城的战斗拉开了序幕。老人幽默地对笔者说:“指导员要枪毙我,也正是在打老城战斗中。”

董来扶接着打开了话匣子:第一天打完新城后,上级又命令我们4辆坦克配属四野7纵第一梯队打老城攻坚。没想到出师不利,3辆坦克被击伤和掉进护城河失去战斗力,领队坦克中的连长负了伤,驾驶员也牺牲了。成功与否,就看我们这辆“老头”坦克了。谁知关键时刻,“老头”坦克也掉进沟里,车底被东西卡住了。坐在车里的指导员陈明急了:“董来扶你不把坦克开出来,我枪毙了你!”冒着敌人的炮火,我钻出了坦克,排除了车底障碍,驾着“老头”坦克冲了上去,炮手李群几下子就把敌人城墙上的母堡干掉了。

董来扶驾驶“老头”坦克冲到了城墙跟前,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绕着城墙把敌人的一个个暗堡打得土崩瓦解。

在城内巷战中,“老头”坦克再次遭到敌人一门37战防炮的暗算,被击中两炮,指导员陈明的手指被炸掉一个,炮塔钢板被打了几个小洞,机油箱也被打漏了。董来扶急了眼,将坦克原地转了180度,李群一炮就把战防炮送上了天。

董来扶抢修好坦克,继续前进,后来又干掉敌人3座地堡和1座炮楼。

“老头”坦克整整在老城内打了一圈,最后打到了范汉杰的司令部。几炮过去,敌人就举出了白旗。后来,范汉杰混入难民中逃跑时成了我军俘虏。战后,团首长夸奖董来扶坦克开得好。董来扶看看陈明,笑着说:“开不好,指导员要枪毙我。”一听这话,大家都笑了。

“老头”坦克从此改名“功臣号”,董来扶的胸前也挂上了大功证章。

晚年的坦克英雄董来扶

战场“明星”又立大功

“锦州战斗中曾立大功的‘功臣号’坦克驾驶员董来扶,在天津战斗中英勇作战,又荣立一次大功。”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一师战史》中的记载。

董来扶接着给笔者讲述了打天津的过程:天津是国民党津塘地区副司令陈长捷的老巢,10个师13万余人,380余座大型水泥碉堡和各种火力防御设施,将这座城市防御得天衣无缝。天津也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攻坚战。

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战车团的30辆坦克、30辆装甲车,配属步兵攻打天津。具体部署是:以连为单位配属步兵,以火力摧毁敌前沿工事、火力点,支援步兵冲击突破。然后,以排或单车分散支援步兵进行巷战,各路劲旅齐头并进,会师金汤桥。

坦克2连连长杨惠分配董来扶和另一辆坦克从西营门突破,掩护步兵进攻。

14日10时,总攻开始。董来扶驾驶坦克冲向西营门突破口。坦克火炮将敌人的明碉暗堡逐个摧毁,步兵冲击成功,突破口被撕开,守敌狼狈逃窜。

进入突破口后,董来扶和战友们单车配合步兵进入巷战。当打到海光寺时,董来扶得知指导员张云亭牺牲的消息,要冲进海光寺消灭顽敌,为指导员报仇,却被连长阻止。

原来,海光寺是敌人的一个指挥所,守敌拼死抵抗,步兵被敌人的强烈火力网阻拦。当时已进入夜战,能见度差,指导员张云亭冒着危险将头伸出炮塔为炮手指示目标。在坦克摧毁敌火力点的同时,张云亭不幸中弹牺牲。

虽然敌火力点被摧毁,但敌指挥部仍未被占领,其他火力点还在顽抗。董来扶驾驶的坦克正要冲过去,连长发话了:“夜战视线不好,指导员牺牲了,我们要接受血的教训。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冲过去!”

董来扶强压对敌人的怒火,等待时机。

东方刚蒙蒙亮,连长下达了命令。董来扶开着坦克冲了过去,把敌海光寺指挥所轰成一片废墟。

一路上,董来扶和同车的战友们勇猛地冲,狠狠地打,率先打到了金汤桥。

此时,金汤桥敌人的核心工事正疯狂地喷出一道道火舌,进攻的步兵倒下了一片。董来扶发现敌人2座地堡,便把坦克开到最佳射击位置,炮手几炮过去2座地堡就报销了。步兵正要冲锋,董来扶突然发现有敌人从地堡里钻出来。

“不好,敌人是双层工事,有暗堡!”在董来扶叫喊的同时,敌人的暗堡里喷出火舌。

在敌人暗堡喷出火舌的瞬间,董来扶已为炮手指示好目标。坦克火炮几个速射,敌人暗堡顷刻之间被摧毁。我军步兵胜利会师金汤桥,董来扶也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人民解放军《东北装甲兵战史》对战车团攻打天津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天津攻坚战,是解放战争期间使用坦克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坦克与步兵、炮兵和工兵协同作战组织最好的一次。坦克兵的参战,明显地增强了整体的突击威力,把解放军传统的攻坚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发明坦克“超越射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下午3时,在阵阵礼炮声中,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我们战车第一师由99辆坦克、50辆装甲车和107辆运输车组成了坦克方队和摩步方队,我驾驶的‘功臣号’是领队坦克。当坦克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我发现毛主席被‘功臣号’三个大字所吸引,频频地向我们的领队坦克挥手致意。”老人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董来扶对笔者说:“我感到最幸福的是参加1950年9月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我被中央军委授予‘坦克战斗英雄’称号,作为装甲兵的代表,在宴会上幸福地向毛主席敬了酒,毛主席那慈祥的笑容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董来扶担任志愿军坦克第一师某团坦克2连连长,全连装备了苏式T-34坦克。他带领坦克2连配属志愿军第64军191师一个团进行了反攻马良山主峰的战斗,全歼英军皇家苏格兰团第1营500余名官兵,俘获48名英军官兵。坦克2连荣立集体二等功,董来扶荣立三等功。

抗美援朝中,董来扶还发明了坦克炮“超越射击”,就是隔着遮蔽物打不能直接看到的目标。他用这种方法在朝鲜临津江地区的一次战斗中,仅用2辆坦克26发炮弹就报销了美军一个炮兵群,挽救了我军在美军炮兵群底下的一个步兵连。这次战斗后,董来扶发明的坦克“超越射击”,向志愿军坦克部队进行了推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4月25日,81岁的董来扶老人病逝。他一生为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创造的辉煌历史,永远留在了军史上。

沈许任炮手的美式M3A3坦克:荣获“功勋坦克”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华诞阅兵式上“百面战旗”方阵光荣登场,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东部战区陆军某部坦克1连擎旗手叶舟高举的“功勋坦克”战旗赫然在列,在长安街上迎风飘扬。

“功勋坦克”标号102车,也称“朱德号”。全国著名坦克战斗英雄沈许就因“功勋坦克”而诞生,也可以说沈许出生入死的辉煌战绩促成了102号坦克荣获了“功勋坦克”的荣誉称号。

“朱德号”在战火中脱颖而出

通过老英雄沈许的回忆和我军战史的记载,笔者了解到“功勋坦克”的辉煌历史脉络。

1947年1月2日,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发起鲁南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26师和第1快速纵队,缴获了24辆美式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M3A3坦克由美国车辆和铸造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研制,坦克乘员4人,战斗全重14.3吨,最大时速58千米/小时,装备37毫米坦克炮1门,7.62毫米机枪2挺,主要用于侦察、警戒,执行快速机动作战任务。

山东军区炮兵司令员陈锐霆在现场看到缴获的这么多美式坦克和火炮,立即请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由华东军政大学炮兵大队执行打扫战场任务。陈毅欣然同意。

在赵宝成等10余名国民党坦克兵俘虏的帮助下,6辆完好的M3A3坦克被开到了临沂县马坡村。

3月3日,华东野战军坦克队在沂水县王家庄成立,隶属于华野特纵特科学校技术大队。王崇国任队长,赵之一任指导员。下辖3个区队,第1、第2区队为坦克队,各装备3辆坦克。陈锐霆根据华东野战军首长指示,将101号坦克命名为“毛泽东号”、102号坦克命名为“朱德号”、103号坦克命名为“陈毅号”。第3区队为修理分队。

坦克队士兵沈许,1925年出生,广东省惠阳县人。1944年参加抗日游击队,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机智勇敢,曾五次立功。他不仅综合素质高,还有一定文化水平,因而被选为第1区队102车——“朱德号”炮手。

“朱德号”很快在战火中脱颖而出。1948年9月下旬,华东野战军坦克队奉命参加济南战役永固门战斗。其任务是以坦克火力摧毁和压制永固门两侧敌地堡、火力点,支援第9纵队25师73团步兵冲击、登城。当时坦克队共有70多人,而能参战的坦克只有4辆。让谁参战呢?最后领导决定:谁驾驶得最好,射击最准确,就让谁首先参战。最终,“朱德号”炮手沈许等竞争胜出,被批准首批参战。

9月22日17时,坦克队向永固门发起冲击。沈许首先摧毁埧王桥西南敌两处集团地堡,而后逐段向前跃进。此时,坦克的潜望镜被烟雾笼罩。沈许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打开炮塔门,用肉眼代替潜望镜观察敌人的火力点,连续发射炮弹30余发,摧毁国民党守军多处工事,掩护步兵突进。

坦克队4辆坦克在步兵前面继续进攻,在距敌50米之内时实施抵近射击,表现最出色的是“朱德号”炮手沈许。该车一度进至距敌仅20多米处,沈许连续射击80多次,命中率很高。

经过激战,永固门外围和两侧阻碍步兵前进的大量子母地堡群和火力点均遭摧毁和压制。碉堡内的敌人被我军坦克兵打得纷纷溃逃。在坦克火力的支援下,步兵迅速打开永固门突破口,成功突入城内,为济南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战役,华野部队又缴获了14辆日式坦克,还有50多辆战车,坦克队迅速壮大为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坦克大队。

坦克英雄沈许

淮海战役立新功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16日,“朱德号”等3辆坦克奉命配合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第17师,对敌据守的前、后黄滩阵地发起攻坚。

17日黄昏,“朱德号”利用战场能见度低和坦克未更换原国民党坦克涂装的优势,冒充国民党军坦克冲到敌后黄滩阵地侦察,取得第一手情报。随后,第17师调整进攻部署,“朱德号”再次出击,以强大的火力摧毁敌方多个地堡和火力点,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战。

12月4日,“朱德号”等4辆坦克调整配属给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第29团,负责攻歼驻守郭庄、前平庄之敌。强渡洪河并以火力掩护步兵过河后,“朱德号”担任指挥车,负责监视前平庄之敌,并指挥201车、202车,引导步兵向郭庄攻击前进。但在前进中,敌军以密集火力向我军坦克射击,“朱德号”中弹13发,火炮瞄准镜被打坏。沈许遂打开炮闩,直接瞄准射击,对敌火力点发射30余发炮弹,有力掩护了201车、202车向郭庄西南侧的穿插。

“朱德号”车长在指挥本车射击的同时,仔细观察战场,及时为其他坦克提供敌方火力信息。其间,“朱德号”再次中弹,履带先后被打断,其他坦克也被击伤。敌见此情景,发动疯狂反扑。沈许在原地连续向敌猛烈还击。后来,坦克火炮发生故障无法使用,沈许便将车载机枪拆下实施游动射击,吸引敌人炮火,并用曳光弹为兄弟车组指示目标,逐个歼灭敌战防炮和火力点。“朱德号”的英勇行为,对打退守敌的疯狂反扑起到了关键作用。很快,在兄弟部队的增援下,我军全歼守敌。淮海战役后,华东野战军又缴获了20辆M3A3坦克,将坦克大队正式扩编为战车团,并命名为战车第一团。

1949年9月,鉴于“朱德号”坦克在济南、淮海战役中战功卓著,华东野战军授予“朱德号”坦克“功勋坦克”荣誉称号,炮手沈许被授予“坦克英雄”荣誉称号。

“功勋坦克”车组诞生了英雄沈许

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坦克大队的“功勋坦克”和东北野战军坦克大队的“功臣坦克”,并称为人民装甲兵两大英雄坦克。“功勋坦克”车组诞生了英雄沈许,“功臣坦克”车组涌现了英雄董来扶,一南一北,两位坦克明星相互辉映。

1949年4月20日,“朱德号”随王崇国副团长率领的战车团3个坦克连、1个修理连400名官兵,18辆坦克、41辆汽车组成第一梯队,参加渡江战役。战车团由渡船搭载坦克从浦口码头驶向长江对岸。临近下关码头时,王崇国跳下船,挥舞着小红旗,指挥坦克依次驶上码头,道路两侧站满了欢迎的南京市民。

“朱德号”坦克一马当先,10余辆坦克沿着南京的大街向前驶去,穿过新街口,驶向外国使馆区。

南京解放后,第三野战军命令战车团包括“朱德号”在内的5辆轻型坦克、10辆装甲车组成先遣支队向昆山挺进,参加上海战役。5月24日,战车团以50辆坦克、50辆装甲车组成第二梯队,向上海紧急开进。3天后,上海全境解放。“朱德号”坦克与战车团的其他坦克一起,参加了隆重的上海解放入城式。

11月17日,战车团在上海市水电路扩为战车师,辖战车团、水陆战车团、装甲团等。“朱德号”坦克隶属水陆战车团1营1连。

1950年1月3日,战车师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第2师,辖第4、第5、第6团,依次为战车团、水陆团、装甲团。8月下旬,“朱德号”坦克随坦克第5团由上海移防连云港墟沟镇。11日,战车师接收苏制坦克,装备焕然一新。

“朱德号”坦克在后来多次整编中,始终留在部队战斗序列里,并最终将车号102更改为568,转隶某坦克乘员训练基地。而最初的“功勋坦克”——美式M3A3坦克,则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所收藏。

“坦克英雄”沈许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无数次战役、战斗,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1950年,沈许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评为坦克战斗英雄,并入选主席团成员,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接见。

1950年9月以后,沈许先后任连长、作战股股长、副团长、师技术部副部长等职。1966年转业任交通部黄埔港管理局副局长、中共黄埔港务管理局纪委书记。1984年离职休养。2015年3月6日,沈许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90岁。

杨阿如任车长的苏式T-34坦克:荣获“人民英雄坦克”称号

志愿军215号苏式T-34-85型(中型)坦克,71年前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称号,并荣获集体特等功。如今,它静静地停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成为志愿军坦克兵0比5战果的传奇见证。排长兼车长杨阿如也因指挥215号坦克的辉煌战绩,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215号坦克一战成名

1944年3月起开始生产的T-34-85型坦克,其质量达到32吨,属于中型坦克,是苏联为了对抗德国的黑豹坦克而专门研制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T-34-85型坦克是志愿军装备的主战坦克。志愿军坦克第2师4团2连2排的215号在石岘洞北山进攻战中,独创朝鲜战场单辆坦克一次战斗击毁美军5辆坦克的传奇的,正是这种型号。

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参加正面防御的志愿军4个坦克团投入了反击作战。历时12昼夜的反击战,志愿军出动坦克25辆次,作战11次,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8辆,摧毁火炮11门、地堡67个,有力地配合步兵击退美军多达187次的反扑,巩固了阵地,牵制了西线美军的东援,保障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此次战斗共歼敌3500余名,并使215号坦克在志愿军4个坦克团中功高于众,一战成名。

消灭美军3辆坦克

1953年7月6日,在夏季进攻战役中,志愿军坦克第2师4团2连2排的215号坦克随所在连加强志愿军第23军199团主攻美军第7师第17团固守的石岘洞北山。

为了达成战斗的突然性,215号坦克提前一天隐蔽开赴前沿阵地。他们的任务是消灭346.6高地上的美军3辆坦克,支援步兵夺取石岘洞北山。

乘着夜幕的掩护,215号坦克冒雨开进前沿阵地。天亮前,坦克兵们已用稀泥和树枝把坦克伪装得像小土丘一样,炮管像一根靠在“土包”上的木头,地上所有的坦克履带痕迹都被抹去。

天亮后,坦克2连2排排长兼215号坦克车长杨阿如发现他们的坦克离射击阵地约100米,离346.6高地主峰约有2400米,通过坦克潜望镜,可以清楚地看到主峰上美军3辆M46重型坦克,正对着其他高地的志愿军阵地开炮。

正在这时,指挥所下达命令,要求他们在翌日晚9时9分前,一定要消灭主峰上的3辆美军坦克,配合步兵夺取美军阵地。因为这3辆坦克可以直接射击志愿军前沿阵地,对进攻部队威胁很大。

翌日傍晚,总攻发起前的几分钟,215号坦克开始行动。按照车长杨阿如的指示,炮长徐志强瞄准了第一辆美军坦克。

“瞄准,射击!”杨阿如发出命令。

“穿甲弹!”徐志强高喊。

炮闩咔嚓响了一下,装填手师凤山把穿甲弹填进炮膛。

“咚”的一下,坦克向上猛地一纵身,一团火球飞向美军坦克。

杨阿如见火球在美军坦克上划起一道绿光,向左上方一闪而逝。

“跳弹!向下瞄,放!”杨阿如又发出命令。

“轰!轰!轰!”215号坦克一连打出3发炮弹,美军第一辆坦克冒起一团浓烟。

“打中了!”徐志强兴奋地喊道。

天已经黑了下来,其他2辆美军坦克醒过神来,慌忙掉转炮塔,向215号坦克射击。美军阵地的纵深火炮也开始还击,但由于没找到目标,只能瞎打一气。

杨阿如借着没有被美军发现的机会,下达了新的攻击命令。

炮长徐志强迅速把炮口指向美军坦克炮口的火光,又是几个连发。美军第二辆坦克中弹起火,火光把旁边的第三辆坦克照得一清二楚。

徐志强稍移炮塔,又是一连3发炮弹,美军第三辆坦克顿时被打哑了。但是奇怪,第三辆美军坦克中了3发炮弹,却没有起火。

“再来3发!”杨阿如下达命令。

3发炮弹又都命中美军第三辆坦克,大家这才放心。

志愿军步兵在215号坦克的掩护下,仅15分钟,就攻占了石岘洞北山,全歼美军守敌一个连,但石帆北山阵地还在美军手中。

又击毁2辆美军坦克,再创功绩

在机动转移中,215号坦克不幸陷在泥里,完全暴露在346.6高地的美军面前。虽然天黑,敌人算不准具体位置,但成片的炮弹在215号坦克周围倾泻而下,215号坦克危在旦夕。

怎么办?驾驶员陈文奎想出了一条妙计:根据以往的经验,敌人知道我们惯打夜战,打了就跑,所以他们也不追,而是随着我们坦克开动的马达声追踪射击。如果我们马上发动坦克,开始猛加油门,把发动声音搞得大大的,然后减弱,就可以把敌人的炮火骗走。

果然不出所料,美军真的以为坦克开走了,一排排炮弹拼命往后追打,越打越远,一直追了2000多米才停下来。这可把215号坦克兵们乐坏了!

趁着夜暗,215号坦克想方设法摆脱泥潭。但天快亮了,坦克陷在泥里还没开出来,杨阿如只好带领大家对坦克进行了伪装,第二天骗过了美军。

第三天早上,杨阿如又收到指挥所的命令:今晚部队反击敌人的进攻,派出4名工兵配合你们排障。你们在21点前必须把坦克开出,配合反击作战,消灭敌346.6高地的2辆美军坦克。杨阿如坚定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白天,美军炮火始终封锁着这条通往前沿阵地的道路,3架美军F-80飞机也不停地轮番轰炸,但万幸的是坦克伪装得好,美军枉费心机。

荣获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的215号坦克车长杨阿如

排障救车的关键是找木头,只有用木头把路垫好,才能让坦克开出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215号的坦克兵们把身上裹一层泥、捆上草,爬到几百米外的山上把被敌炮火炸断的树干、树枝用绳子拴在腰上往回拖。傍晚,在工兵的帮助下用木头填平了道路,215号坦克终于在战斗前半小时开出泥潭。

晚上9时,美军向石岘洞北山发起猛烈反攻。346.6高地上新来的2辆美军坦克疯狂地向志愿军阵地轰击。

215号坦克一连几个急速射,2辆美军坦克中弹起火。车内的美国兵还没弄清怎么回事,便命归黄泉了。

消灭美军坦克后,215号坦克的勇士们又继续寻找敌阵地的明暗火力点,一共打掉敌人10多座地堡、3门火炮,配合志愿军步兵199团夺取了美军占领的石帆北山阵地,并最终控制了石岘洞北山阵地。

这一仗,215号坦克两次作战共击毁美军5辆坦克,摧毁火炮5门、地堡20多座。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215号坦克车长杨阿如、炮长徐志强、驾驶员陈文奎、装填手兼预备炮长师凤山、无线电员许世德,共击毁、击伤敌人重型坦克6辆,击毁敌迫击炮9门、汽车1辆,摧毁敌地堡26座、坑道和指挥所各1处,出色地完成了7次配合步兵作战任务。为此,志愿军总部除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的光荣称号外,还给全体乘员记集体特等功一次;车长杨阿如荣立一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陈文奎、师凤山立二等功一次;徐志强立三等功一次。

封面图片说明:1947年9月,晋察冀野战军沿大清河岸的大堤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