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习惯,对胃肠伤害却很大

2024-09-04唐秀丽

祝您健康 2024年9期

根据《公众消化健康调研报告》,高达93%的受访者表示面临亚健康的困扰,其中胃肠问题排名第一,89%的受访者表示曾出现胃肠不适。饮食、作息、压力等都会直接影响胃肠功能,保护消化道健康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当心日积月累的坏习惯不知不觉中伤害了胃肠功能。

三餐不定时

消化液的分泌受神经系统调节,具有时间节律。但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忙碌,早晨起得晚就不吃早餐,中午忙起来直到下午才吃“午餐”,晚餐更是拖到临睡前。不仅如此,每天吃饭的时间也不一样,什么时间有空,什么时间吃饭,毫无规律性。三餐不定时,是最伤害胃肠的坏习惯,消化液分泌时胃中没有食物,胃酸量过多,会损伤胃肠黏膜,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等到食物进入胃中,却没有消化液分泌,饮食积滞会导致腹胀、腹痛。

经常过饥或过饱

消化液的分泌除了有时间节律,分泌量也有规律。饮食不定量,也是影响胃肠健康的坏习惯。如果突然吃太少,多余的胃酸会损伤胃肠黏膜;如果突然吃太多,会让胃肠无所适从,加重胃肠的负担,常规分泌的消化液不足以消化食物,超量的食物堵在胃肠中,使胃肠蠕动减弱,延缓胃肠排空,有时可导致胃中的食物逆流而上。经常暴饮暴食会导致胃部扩张、胃内压力上升,长此以往可能引发胃食管反流病,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吃太快未充分咀嚼

现在人们吃饭时,很难再做到“食不言”,通常是二三好友一起吃饭,说说笑笑,并且吃得急急忙忙,赶着回到工作岗位。这个习惯会导致食物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过短,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咽下肚,而口腔中有非常重要的消化酶,少了唾液中的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也会增加胃肠负担,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未被完全分解的大分子营养物质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可导致胃肠炎症,甚至损伤胃肠道黏膜,形成溃疡等病灶。此外,吃太快不容易有饱腹感,可能会吃得过多,导致贲门松弛,这是造成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之一。

饮食太油腻

高脂肪的食物不易消化,摄入大量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胃酸分泌、减慢胃肠蠕动、加重胃肠负担,可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痛。胃排空时间延长,增加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风险。高脂肪的食物还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发生炎症,出现腹泻。

均衡饮食是维持胃肠健康的根本之道,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尤其是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肠道菌群生长,降低肠息肉的发生风险;当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时,容易发生便秘,并增加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饮食过烫或过凉

世界卫生组织将65摄氏度以上的热饮列为致癌物,经常饮用65摄氏度以上的热饮,会增加食管癌的发生风险,因为高温会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炎症,甚至导致细胞变性,增加癌变的可能。不仅是食管,滚烫的食物进入胃中也会损伤胃黏膜,可引起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甚至胃癌。平时饮茶、喜欢吃火锅的读者一定要注意,刚泡好的茶、涮好的菜稍微放凉再吃。

同样的,冷饮也会刺激黏膜,引起胃肠不适。空腹时,冷饮进入食管、胃肠的瞬间,会引起消化道血管快速收缩,导致消化道黏膜保护力下降、消化道痉挛,9a93fe4dd128f56bc5a2bbf9ee1024ab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如果饭后立刻吃冷饮,短时间内冷热交替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导致消化道黏膜血管收缩,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变差,降低胃肠蠕动速度,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饭后至少1小时再吃冷饮,慢慢吃。

偏嗜重口味

重口味饮食,不论是酸、辣、咸、甜等,都会加重胃肠负担。酸、辣食物会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黏膜充血、水肿,甚至损伤,同时可引起胃酸分泌,加速胃肠蠕动。高盐饮食会引起消化道黏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高糖饮食会减慢胃肠蠕动,增加胃排空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此外,糖分会影响肠道菌群,菌群失衡会损伤肠道黏膜,引起肠道炎症。

经常晚睡、熬夜

临床发现,超过半数消化道疾病患者有晚睡、熬夜的情况。通常情况下,胃酸分泌在5时至11时最低,在18时至次日1时较高,如果人体在深夜仍处于清醒状态,胃酸分泌会再增加15%,这就是为什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常半夜突然反酸的原因。夜间胃中一般是空的,胃酸长期过度分泌,会损伤胃黏膜,并且晚睡和熬夜会影响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导致消化液分泌紊乱,影响胃肠功能,引起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吃完就睡觉

吃夜宵是令人开心的事,但夜晚是人体休息的时间,胃肠道也不例外。夜晚消化功能减弱,吃夜宵如同让胃肠道“加班”,增加了胃肠道的负担。吃饱后立刻平躺或睡觉,身体呈水平状态,导致胃肠蠕动减慢,食物不能及时被消化、排空,增加了胃肠道疾病发生的风险,尤其是有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吃完就睡觉会使症状更严重,建议饭后至少1小时再躺下。

久坐不运动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70%的疾病与久坐有关,因此建议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久坐使人体机能下降,胃肠蠕动减慢,可出现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痔疮等。此外,没有足够的运动量,全身各个器官的血液循环会减慢,代谢功能减弱,增加了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精神压力大

消化功能与神经调节息息相关,精神压力大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影响胃肠功能,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时也会增加胃酸分泌,损伤胃肠道黏膜,降低黏膜的屏障作用,引起胃痛、胃溃疡。

喝酒、吸烟

酒精和烟草都属于致癌物。酒精会增加胃酸分泌,胃酸会刺激胃肠黏膜,造成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酒精本身也具有刺激性,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胃肠道炎症;酒精还会扩张毛细血管,导致消化道局部水肿,可造成消化道溃疡。

烟草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增加胃酸分泌,并造成胃和食管交界处的贲门松弛,导致胃酸反流,胃酸损伤食管黏膜发生炎症。此外,吸烟会使胃黏膜变薄、保护力减弱,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吸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倍。

常吃隔夜食物

剩饭、剩菜等隔夜食物保存不当会滋生细菌,引发胃肠炎症。尤其是叶菜类更不建议隔夜食用,硝酸盐会被细菌分解成有毒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可增加胃癌、肠癌的发生风险。

浓茶、浓咖啡

适当喝茶、喝咖啡不至于损伤胃肠,但浓茶、浓咖啡含有过多的茶碱、咖啡因,茶碱会中和胃酸,减弱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咖啡因会刺激胃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过多。长期喝浓茶和浓咖啡,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

长期使用药物

许多药物对消化道黏膜都有刺激作用,可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中抗生素和非甾体抗炎药非常典型,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两者不仅会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非甾体抗炎药还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抗生素还会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炎症。

(编辑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