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眼千年:深圳南头古城游记

2024-09-04梁征

祝您健康 2024年9期

在深圳市南山区,隐藏着一座迄今1700多年的历史古城——南头古城。南头古城又称“新安故城”,占地面积约3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7万平方米,自东晋设置东官郡以来,见证了数千年都县变迁,曾多次成为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外贸集散地,是粤港澳历史文化源头之一。

周末,我来到南头古城,迎面一座仿古双层飞檐石牌坊,两面都书写着“南头古城”,在太阳的照射下,孤傲而寂寥。穿过牌坊,来到南门外广场,右侧是关帝庙,左侧是南新天桥。关帝庙如今已修葺一新,庙内雕梁画栋,“桃园三结义”雕塑栩栩如生。每次走进关帝庙,都会受到一次文化的洗礼,古朴威严的关羽雕塑让我脑海中许多零星的知识迸发出来,更加崇敬“关二爷”。

走进牌楼后,直行约100米,就是古城南门。门楼是金黄琉璃顶,装饰着一对鳌鱼和四尊脊兽,屋檐下的牌匾题有“岭南重镇”,宣示着这座古城在岭南沿海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历史地位,也诉说着粤港澳大湾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城门上立着刻有“宁南”小篆的石碑,查史料得知,古城有4个门,南门名“宁南”,北门名“拱辰”,东门名“聚奎”,西门名“镇海”。现在北门和西门已不复存在,保存最好的是南门,因此在南门的残垣上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南门当年的样子,仿佛经过漫长岁月,还能见到当初的风貌。

从城楼移步进城,古城的建筑大多经过翻新,老建筑已经不多,早已没了古城的味道,留下来的只有两座城门和数座几经修缮的古建筑。城内是狭窄的街道,仅能供两辆马车并排通行。脚下是石块铺就的道路,虽然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感觉不是很舒服,却是原原本本的古代道路。道路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有的已翻盖成现代的楼房,店家的吆喝声和游人的嬉笑声混成一片,似乎又还原了古代县城的马嘶人喧,让人恍惚间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街道中。

我来到中山南街,没走几步便看见一处老宅子,里面正举办“牌坊故事”展览,wb+48OYJiD9fKV4i3VYg3w==通过“牌匾与商贸”“科举功名匾”和“家族堂号与旌表贺颂匾”三部分,展示牌匾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中山西街,有座地图馆,里面陈列了明朝、清朝、中华民国3个时期中外收藏的中国历史地图和海外航海图,讲述了深圳的悠久历史,显示出深圳在古代航海、贸易和海防方面的特殊地位。

在古城的中心,是古代新安县的县衙。牌匾上写着“广州府新安县衙”,房檐上的雕花和房顶上的双龙戏珠,既精巧又庄重。县衙前的道路聚集了许多卖蔬菜的小贩,门口熙熙攘攘,游人如织。我跟在游人后面进入县衙,发现县衙占地并不大,门右侧和院内的墙上,有介绍县衙、新安县衙、设县新安等文字资料。院内的牌坊正面刻有“公生明”,背面刻有“廉生威”。

从县衙再往前走,是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清代祀庙——报德祠。祀庙原是为了纪念清朝康熙年间冒死申请复界的广东巡抚王来任和两广总督周有德所建,现在已改成了先贤孝廉文化展馆。

信国公文氏祠,这是此地文氏家族聚会、祭祖和商议族群事务的场所。信国公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封号,但此地文氏家族与文天祥并非一族,文天祥是今天江西吉安文氏。然而,文天祥最终到达广东南头附近,又与元军作战而被俘就义,因此被南头文氏后人敬仰,便将祠堂命名为信国公文氏祠,成为祭拜文天祥的祠堂,里面有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展览,祠堂右侧的影壁上,刻着文天祥的诗作《正气歌》。

我漫步在古城街头,看到历史与现代交融,新式建筑与文物古迹共生。无论是横街还是竖路,无论是逛街还是会友,在古城走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一段历史,古城的每一处都充满生活的艺术。游南头古城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编辑 黄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