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4-09-03张文彦管彩伶
[摘 要] 为探究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从而引导其积极有效地阅读电子书,以广西南宁市城区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24.0和AMOS24.0统计分析了582份有效问卷,基于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构建电子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得出:内部需求满足的三个因素中,除了社交满足对感知价值和使用意愿无显著性影响,内容满足、享乐满足均呈现显著性直接影响;而感知易用性、感知价格和社会影响对使用意愿影响明显;感知价值在各个变量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据此,对电子书出版商、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学校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提出了针对性的初中生电子书阅读推广建议。
[关键词] 城区初中生 电子书阅读 使用行为 使用意愿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4) 04-0099-11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tentions of Using E-Book:Taking the Urban Area of Nanning City as an Example
Zhang Wenyan Guan Cail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32)(Xiangsihu College,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8)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eenagers’ willingness to use e-books, in order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e-books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This paper took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rban area of Nanning,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de use of SPSS 24.0 and AMOS 24.0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data from 582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established a factor model of th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use e-books based on the UTAUT model, they were concluded that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of internal demand satisfaction, except for social satisfaction, which had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rceived value and willingness to use, content satisfaction and pleasure satisfaction both had a significant direct impact; meanwhile,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rceived price, and social impac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willingness to use; perceived value played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impact of various variables on willingness to use. Based on these validated relationship in the e-book reading of thes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for promoting e-book read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been proposed to stakeholders such as e-book publishers,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agencies, schools and parents.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urban regions E-book reading Usage behavior Usage intention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学习视角下青少年数字阅读行为研究”(21BTQ027)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张文彦,管理学博士,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管彩伶,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图书馆。
1 引 言
数字阅读已发展为当代社会的主流阅读形式 [1],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数字阅读的现况和趋势不可避免且无法逆转 [2][3],目前他们的数字阅读材料类型主要包括电子数据和电子书两类 [4]。相较于电子书阅读,青少年更多地沉浸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和短视频等,此状况在不同性别、种族和经济地位情况下具有一致性,美国学者特文奇(Twenge)等在1976—2016年间对100多万青少年的行为开展研究后证实了此命题,并且发现电子书阅读普遍不受重视且总体阅读量下降 [5]。
初中阶段(与少年阶段基本重合,即12、13岁—15、16岁) [6]是青少年发育、探索求知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其阅读能力与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个体学业、事业的发展 [7]。综上,如何提升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和阅读质量,从而引导和帮助其更高质量地阅读电子书,已成为关键问题。
南宁市作为我国二线城市,其城区的少年群体是我国少年群体中不可分割、不容忽视、源远流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中国广大一般城市少年群体普遍性的电子书使用意愿及其相关行为。相应地,本文试图以南宁市初中生为样本,研究普通初中生群体使用电子书意愿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强度。
2 研究综述
针对图书馆电子书数据库,波特尼斯(Potnis)、迪欧斯塔里(Deosthali)、朱(Zhu)等发现信息组织环境(如服务商供给服务)、信息技术特征(如电子书的特征)等5个侧面对电子书使用意愿有重要影响 [8]。中学生电子书包和数字教材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也已出现 [9]。李武、胡泊、季丹从感知收益和感知牺牲两个维度构建用户电子书阅读客户端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感知收益、感知价值和感知牺牲因素均显著正向影响使用意愿 [10]。曹树金、卓伊玲调研得出,用户对电子书应用软件社交功能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包括用户个体特征、动机等 [11]。
目前,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视角多元且理论指导性强,而未成年人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等的适用性、vbyAMaK9JDjsTu+b0zKp5AiJWeJQqi7BLJ8UJxbYCfQ=鲁棒性等尚未充分验证;研究对象集中在18—40岁成年人,而12—18岁群体未得到充分关注。此外,电子书用户研究多基于学术情境,而中学生尚未构建起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还需不断摸索电子书阅读方法,本文在以生活为主的复合情境中研究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
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1 使用意愿视角
内容满足强调电子书所含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反映阅读电子书过程中用户所获信息或工具的价值[12]。线上电子书的网络传播特征提升了用户信息获取能力,并为其提供海量知识信息,它们对用户帮助越大就越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并增强阅读体验,也能使用户对电子书阅读认知态度更为正向。青少年的电子书内容选择体现年龄特点,他们倾向于娱乐、求知型内容 [13],进而可推论出:隶属于青少年群体的初中生,其内容满足可能直接或通过感知价值变量间接正向显著性影响使用意愿。
在社会交往中,青少年儿童在阅读电子书后生成的意义可成为日常谈话资源,他们讨论书籍内容并分享各自观点,促进彼此间现实交往,从而满足其在知识积累和归属感上的实际需求 [14]。而当代初中生可在电子书阅读客户端或线上阅读社区中参与评论,结合多次调研也发现绝大多初中生已有与他人同步异步交流互动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认可进而提升其阅读意愿[15]。在此基础上初步推断:初中生社交满足可能会直接影响其电子书使用意愿。
享乐是一种基本内在动机,与消遣时间、休闲或娱乐有关。目前,享乐需求满足已成为用户媒体使用意愿研究中重要课题。如杨方铭、张志强研究表明,用户选择电子书更多出于满足休闲娱乐需求,而阅读纸质书侧重满足知识内容需求 [16]。享乐满足可积极影响用户态度、意图或参与电子书利用 [17],结合上述普通读者和青少年用户的研究结论可知,初中生作为日渐独立的生命个体,在充实的校园课业之外,享乐需求的满足和多次良性体验一般都会以不同方式影响其感知价值。因而本研究提出,初中生的享乐满足也可能直接或通过感知价值变量间接正向显著性影响使用意愿。
感知易用性针对电子书系统的操作提出,这里的操作包括批注、高亮、评论等,小学生读者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加强了自身控制感,还可能体验到沉浸状态 [18]。用户在使用某种技术或系统过程中所遇困难越少则其积极性越高。同理,对于小学生电子书用户来说,电子书设备体验感越强或电子书阅读软件越简单易用,越能提高读者电子书使用意愿,对于生理心理状况和外部环境总体差异不大、同属未成年人的初中生来讲,虽然缺乏直接的文献依据,但他们的电子书感知易用性很可能正向影响其使用意愿。
价格作为关键变量对用户接受信息技术和服务与否影响重大。已有研究中价格对用户是否采纳数字阅读有积极消极两种影响。一方面,王丙炎、张卫研究发现,价格是影响用户决定是否手机阅读的重要因素 [19];另一方面,严贝妮、汪东芳调查安徽五所高校学生数字阅读付费意愿发现,价格过高或读物本身价值不高且非必需,都会削弱其使用电子书意愿 [20]。这两项来自青年群体的研究体现出感知价格会正向影响电子书使用意愿,而尚无独立收入的初中生群体大多对价格更为敏感,相应地感知价格在影响使用意愿、触发使用行为上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社会影响指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习惯等会受到个体本身以及外界群体或组织的作用 [21]。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普遍存在从众和趋同心理,即在无意识中趋同于他人行为和观点 [22]。正在向成年人过渡的初中生,心理和素养能力发展不够健全,相应地影响社会对其方方面面的发展,包含电子书使用意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a:内容满足显著正向影响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
H1b:社交满足显著正向影响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
H1c:享乐满足显著正向影响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
H1d:感知易用显著正向影响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
H1e:感知价格显著正向影响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
H1f:社会影响显著正向影响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
3.2 感知价值视角
既有研究中感知价值被视为多维度概念。本文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中相关变量,与斯维尼(Sweeney)、索塔尔(Soutar)提出感知价值中社会、情感、价格和质量价值4维度高度匹配 [23],社会影响、社交满足与社会价值意义相近,体现社会个体和群体对自身的影响程度;享乐满足内涵近似情感价值,体现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情感态度和愉悦程度;内容满足的含义接近质量价值,体现用户对产品或服务实用性认知;感知价格即感知价值中货币成本,体现用户选择或购买产品过程中货币支出;感知易用性与行为价格相近,体现用户感知产品服务的可接受度。
整合性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相关因素都可在感知价值得利、失利两个维度上体现。本文探究多维度价值变量如何影响感知价值,多领域研究已表明多维度价值变量正向影响感知价值,徐炜彤研究发现青年用户感知内容价值、情感价值与社会地位价值对数字劳动意愿影响最显著 [24];金小璞、徐芳、毕新对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发现,当用户感知到知识产品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学习或生活效率时,即是感知知识付费平台内容或实用性价值;当用户在使用知识付费平台和知识产品过程中能感知愉快、兴奋和有趣等正向情绪时,则他们可感知知识付费平台享乐性价值 [25]。上述两项研究对象都是青年用户群体,而初中生虽多方面未发育成熟,但随着不断成长健全,其电子书阅读规律也日渐趋近于青年群体,可初步判断:对于初中生电子书感知价值这一潜变量,上述6种潜变量可能均有显著性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内容满足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感知价值;
H2b:社交满足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感知价值;
H2c:享乐满足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感知价值;
H2d: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感知价值;
H2e:感知价格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感知价值;
H2f:社会影响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感知价值。
3.3 感知价值与使用意愿的关系
上文已提及感知价值是指读者在感知得失和价值最大化基础上,对产品服务的使用意愿。读者需平衡利弊做出电子书使用选择,此关系可为感知价值作用于电子书使用意愿提供内在逻辑支撑。同时,在多领域相关因素研究中感知价值和使用意愿间相关关系已得到广泛验证。例如克姆(Kim)、陈(Chan)、顾坡塔(Gupta)为有效解释及预测网络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行为,提出移动互联网情境下感知价值模型理论,结论是感知价值是决定用户是否采纳移动互联网的决定性因素,其他因素需通过感知价值间接影响用户使用意愿和行为 [26]。肖(Hsiao)、陈(Chen)研究发现用户对电子书感知价值正向影响用户电子书订阅意愿 [27]。李武、胡泊、季丹研究电子书客户端使用意愿相关影响因素发现,感知价值是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的重要前置变量 [28]。用户选择某产品服务时,感知价值越大其使用意愿越强烈。上述以青年用户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虽非直接指向初中生,但是属于年龄段相邻的、特征差异性相对较小的群体,在该主题研究欠缺的情况下可初步提出,他们的感知价值可能直接影响其电子书使用意愿,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3: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
至此共确定8个研究变量并构建了城区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愿意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模型如图1。
4 研究工具、方法变量与样本结构
本文利用问卷验证并量化问题假设,验证影响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的因素是否具有普遍性。变量的测量题项均借鉴国内外研究中普遍采用的相关潜在变量测量量表,量表的参考分别为:依据杨方铭等人的研究测量内容满足、社交满足、感知价格和享乐满足4个变量(各为3个题项) [29],利用李武的研究及其问卷测量了感知价值、使用意愿和感知易用性3个变量(除去感知价值为4个题项,其余两变量为3个题项) [30],结合利用了刘婧 [31]和丁瑜 [32]的研究采取4个题项测量社会影响。问卷设计完成后,利用小范围预测试来检验问卷量表信度和效度,根据学生数据与其他反馈调整题项,从而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运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4.0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初中生数字阅读基本情况,验证其信效度符合因子分析条件与否,再运用矩阵结构分析(AMOS)24.0版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潜变量间相关关系。
本文综合使用与满足理论中内容满足、社交满足和享乐满足3个维度,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中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享乐动机和价格价值5要素及感知价值单一维度,初步筛选出使用意愿、感知价值、内容满足、社交满足、享乐满足、感知易用性、感知价格和社会影响8个变量。表1界定了这些变量。
本文问卷的第一部分包含初中生人口学特征和电子书阅读行为习惯。第二部分调查电子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既有研究与成熟量表,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刻度从最低到最高级等02pDGeQGAcO4kdzYHwQ4qg==尺度测量(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在问卷开端设置了跳题项来筛查被访者。8个潜在变量测量题项均借鉴相关研究普遍采用的量表。预调查遵循方便抽样原则,在南宁市青秀区某重点中学初二某班取样,班主任协助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5份和未使用过电子书的6份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9份。预调查发现整体上预调研样本对题项认可度较高且服从正态分布,各变量数据信度都超过0.8,整体可靠性0.952,8个潜在变量样本准确度测量指标(KMO)值均大于0.6,整体样本准确度测量指标检验值0.793大于0.7,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显著性均小于0.001,说明量表整体上信效度较高。笔者于2022年12月10日发布线上问卷,截至2023年1月10日收集问卷共3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51.8%。结合线下共回收823份,有效问卷58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0.7%,此样本量已达到相关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要求。利用EXCEL和SPSS24.0统计分析有效样本构成,发现样本在性别与各年级分布上整体均衡。
在量表信效度上,信度检验后发现8个潜在变量的克隆巴赫Alpha系数在0.849—0.904,CR值0.856—0.915,两个指标均大于0.7,信度良好。而26个修订题项与总计相关性均大于0.708,因而信度较好。另利用SPSS24.0进行样本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验证问卷数据效标效度,问卷题项的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5365.062,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说明选择要素符合因子分析标准。而8个潜变量和量表样本整体准确度测量指标(KMO)均大于0.7,表明可对问卷数据做因子分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固定提取8个因子,因子总方差解释率79.562%,解释率达标说明能够充分反映原始数据。通过正交旋转法提取共同因子测量同一潜变量的各测量题项在其对应维度的因子载荷值都大于0.7,且大于其他潜变量测量项载荷值,表明各潜变量与该测量题项存在良好对应关系,初中生使用电子书意愿问卷结构效度良好。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检验收敛效度显示:潜在变量参数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6,题目信度均大于0.36,组成信度均大于0.7,平均方差抽取量均大于0.5,由这些结果可知,5个指标均满足要求,测量模型收敛效度达标。在区别效度检验时8个潜变量间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5,且AVE值平方根高于其与其他潜变量间相关系数,说明各潜在变量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与区分度,模型区别效度理想。
5 研究结果及其讨论
本文构建了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见图2,包含8个潜变量、26个观测变量、28个残差变量。
5.1 假设检验
本文利用极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验证潜变量间路径系数。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在各自变量与感知价值和使用意愿关系中,均有一个假设不成立,即社交满足对初中生使用电子书的感知价值无直接显著影响(P=0.930>0.05,H1b不成立);社交满足对其电子书使用意愿无直接显著影响(P=0.612>0.05,H2b不成立)。而其他假设均被证实。首先,在感知价值关系中,内容满足(H1a)、享乐满足(H1c)、感知易用性(H1d)、感知价格(H1e)和社会影响(H1f)均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感知价值。另与使用意愿关系中,内容满足(H2a)、享乐满足(H2c)、感知易用性(H2d)、感知价格(H2e)和社会影响(H2f)均显著正向影响其使用意愿。感知价值能够显著正向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H3)。
除社交满足对感知价值路径P值0.930及其对使用意愿路径P值0.612均不符合显著性标准,其他路径均呈显著结果,即上述假设除去H1b与H2b被拒绝之外,其余假设均得以证实。该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见图3。
5.2 中介效应检验
在中介模型“a→b→c”中,b发挥中介效应的前提是与被解释变量直接效应关系成立。通过以上结构方程模型发现,社交满足对感知价值与使用意愿无显著性作用,因此,在a(社交满足)→b(感知价值)→c(使用意愿)中介链中,b无法发挥中介效应。而其他各变量与感知价值关系均成立,可认为其在各变量中可能发挥中介作用。为此,本文利用过程插件检验感知价值中介作用,通过偏差校正自抽样置信区间估计方法检验中介效应。若检验效果在偏差校正95%置信度中,即上下限数值区间不包含0则检验效果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3。
结果显示,内容满足、享乐满足、感知易用性、感知价格和社会影响5个变量对使用意愿的直接效应和感知价值的间接效应上下限均不包含0,说明感知价值在5个变量和电子书使用意愿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6 研究结论
6.1 内部需求满足因素普遍对使用意愿存在显著性影响
内容满足和享乐满足直接影响使用意愿。假设检验结果显示,内容与享乐满足对城区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两条直接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466、0.511,说明电子书内容越丰富、趣味性越强,越能吸引学生阅读。初中生阅读的电子书不仅要助其学习,还需满足休闲娱乐需求。现今电子书出现娱乐化倾向,易造成浅阅读或碎片化阅读。而部分学生倾向于认为阅读电子书仅为打发时间和休闲娱乐,纸质书才是主要的知识探寻方式 [33]。因而首当其冲应提升电子书的内容质量,从科学系统角度筛选优质知识内容与电子书资源,还应适当整合娱乐类电子书资源,功能设计上加入乐趣元素和功能以便提供更好的趣味体验和阅读服务。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可设置独立的青少年数字阅读板块,并加强与当当、微信阅读等电子书服务商的合作,在购入数字资源的同时获取用户数据,从而根据用户画像挖掘用户的生成内容并提供相应服务。
社交满足对使用意愿无显著影响。既有研究表明,电子书阅读平台提供的书评、留言、分享、标签等功能可帮助用户交流、分享阅读心得 [34],说明一定程度上社交满足可影响用户使用电子书。但本文发现,社交满足对学生使用电子书意愿无显著影响作用,原因可能在于本文研究样本在年龄层和地域分布上相对集中,而社会交往需求的影响因人而异,与学生个性发展和阅读偏好相关。拥有积极正向情绪的个体一般对电子书阅读更自信、乐观且不受约束,在线上空间更活跃;其余学生则仅限于阅读表现形式 [35],社交行为不活跃,受到纸质阅读影响而倾向于个体沉浸体验。阅读电子书时他们可能认为平台设置的社交互动功能对其阅读无明显益处也无特定干扰。因而研究社交需求须从社会化阅读主题中适当抽离,也不能一概予以否定,应从学生个体实际需求出发,重新审视社交对阅读的意义。
6.2 外部情景因素对使用意愿存在显著性影响
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使用意愿。假设检验后发现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城区初中生的电子书使用意愿,路径系数0.505。此结论与不少已有研究不谋而合,说明利用阅读工具与技巧的简易程度,以及了解相关电子书资源获取渠道是初中生电子书阅读的重要前提。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初中生,天然地善于利用数字阅读设备。但对于部分小学升初中刚接触电子书阅读的学生来讲,其对电子书的感知与青年乃至成年人不同。他们利用电子书时会不自觉地依赖电子书的功能服务和技术引导,因而电子书的设计应与该阶段学生能力水平匹配,通过技术的开发设计提升电子书阅读平台与软件的功能,注重电子书利用的人性化、易学易用以及便捷的分类检索功能,提供电子书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要加强对用户电子书利用的宣传、引导与技能推广。
感知价格和社会影响是影响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发现感知价格对使用意愿影响程度最大,路径系数0.533。由城区初中生消费习惯调查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可接受单本电子书价格不超过10元,大部分低价电子书已能满足阅读所需,而通过网络分享获得免费电子书也可减少支出,增强心理满足感 [36]。社会影响对使用意愿作用强度仅次于感知价格,路径系数0.511。当学生意识到身边人或组织对其阅读电子书有参考价值时,就会学习建构并内化他人意见,从而提升其使用电子书意愿并强化电子书阅读行为。因此,学生的社会圈层影响作用不容忽视,提升电子书使用意愿的前提是学校与家庭更新和转变对电子书的认知与考量,当观念达成共识之后才能凝心聚力,携手合作共同促成初中生的高质量、高满意度的电子书阅读。
6.3 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因素间接影响城区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
本文显示感知价值是影响电子书使用意愿的重要变量。它不仅可反映个体内部需求与外部情境感知相关因素,而且可充分发挥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电子书使用意愿。尽管既有研究对感知价值维度定义不一,但都反映用户对产品服务效用的认知评价,该认知又能促使意愿转化为行为。因而文章验证了感知价值对城区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的适用性,也推动电子书产品开发商重视并提升学生的感知价值和使用意愿。
此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研究模型的不足。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结构方程模型虽立足于相关理论根基,但已有研究尚处探索阶段,且初中生数字阅读系多维构念,本文专注于其下位类概念电子书阅读,而未考量该群体电子书阅读习惯、沉浸体验、感知风险等更多要素。二是研究样本范围囿于南宁市,较强的地域性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轻微偏差。未来研究可增加样本量并拓宽其覆盖范围。还可完善初中生电子书使用意愿模型,通过深度访谈等方法以更多维视角研究其阅读特点与意愿行为影响因素。最后可采用相关性分析拓展研究内容,分析比较不同个体特征的初中生,更细粒度地探讨其行为的发生机理和差异性比较,可加入相关调节变量以便更好地分析各影响路径。
注 释
[1]茆意宏, 马坤坤, 彭爱东. 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1-196
[2]王佑镁. 像素的悖论: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的三个争议及研究路向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8(1):77- 90
[3]方勇, 季为民, 沈杰.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1-5
[4]苟灵生, 刘儒, 杨军. 推进新时代青年群体数字阅读行为的思考 [J]. 科技与出版, 2021(8):150-155
[5][30]李武. 青少年社会化阅读动机研究:以上海初高中生微信阅读为例 [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6):115-128
[6][33]孙威. 少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3-45
[7]赵宇翔. 数字悟性:基于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概念初探 [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4(6):43-54
[8][22]Potnis D, Deosthali K, Zhu X H, McCusker R. Factors influencing undergraduate use of e-books:A mixed methods study[J].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18, 40(2):106-117
[9]胡畔, 蒋家傅. 中小学生对数字教材的技术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9(4):77-83
[10][28]李武, 胡泊, 季丹. 电子书阅读客户端的用户使用意愿研究:基于UTAUT和VAM理论视角 [J]. 图书馆论坛, 2018, 38(4):103-110
[11]曹树金, 卓伊玲. 电子书App社交功能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探究 [J]. 图书馆学研究, 2021(18):81-91+56
[12] 王宇豪. B站短视频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D]. 郑州: 郑州大学,2022:28-31
[13]陈锐军. 广东省青少年数字阅读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出版, 2010(16):55-58
[14] [17] [31] 刘婧. 儿童网络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3: 146-148
[15] 陈香桂. 广西三市城区初中生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D]. 南宁: 广西民族大学,2023:48-54
[16] [29]杨方铭, 张志强. 电子书用户使用意愿影响模型构建与实证 [J]. 图书情报工作, 2020, 64(9):85-94
[18]Chen C M, Li M C, Chen T C. A web-based collaborative reading annotation system with gamification mechanisms to improve reading performance[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20, 144(C):103697
[19]王丙炎, 张卫.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J]. 出版科学, 2016, 24(5) :91-96
[20]严贝妮, 汪东芳.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研究:基于安徽省 5 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J]. 图书馆学研究, 2017(5):87-92
[21] 何瑛,杨丁. 基于结构方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接受度研究 [J]. 综合运输,2024(5):92-99
[23]Sweeney C J, Soutar N G.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J]. Journal of Retailing, 2001, 77(2):203-220
[24]徐炜彤. 青年用户的数字劳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交媒体感知价值视角 [J]. 科技传播, 2022, 14(18):67-70
[25]金小璞, 徐芳, 毕新. 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策略 [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1, 44(5):146-152
[26]Kim H W, Chan H C, Gupta S. Value-based Adoption of Mobile Internet: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7, 43(1):111-126
[27]Hsiao K L, Chen C C. Value-based adoption of e-book subscription services:The role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and reading habits[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7, 34(5):434-448
[32] 丁瑜. 青少年数字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D]. 济南: 山东大学, 2020: 57-59
[34]邹鑫, 杨方铭. 电子书产品因素与读者需求的关系 [J]. 图书馆论坛, 2020, 40(7):78-86
[35]陆瑶, 李瑞琪, 王安卉. 青少年社会化阅读行为采纳及影响研究—基于访谈的探索性研究 [J]. 东南传播, 2016, 139(3):28-31
[36] 朱宇. 电子书读者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D]. 南京: 南京大学,2018:33-34
(收稿日期:2023-06-26;修回日期:202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