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数字鸿沟:教育数字化助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4-08-29张景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6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教育数字化和优质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强调了两者的互融互通以及政府政策在推动融合中的作用,面对技术成熟度、基础设施、教育主体适应性、文化障碍等挑战,提出了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教育主体适应性、明确社会认知与政策标准等解决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优质均衡;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4)16-0000-04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教育数字化不仅能够提升教育质量,还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教育数字化的实施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在教育数字化进程中仍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教育部门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以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期待,为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国家战略的教育数字化与优质均衡发展

1.教育数字化的国家战略

教育数字化是中国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战略,旨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这一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被视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1)提升教育效率与质量

教育数字化通过集成的在线平台、智能教学工具和数据分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和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和软件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学生能够通过在线资源和虚拟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学习体验。此外,数字化教育还允许实时反馈和评估,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作出相应调整。

(2)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教育数字化有助于打破地域和经济限制,为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通过在线课程和远程教学,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此外,数字化教育平台可以存储和共享大量的教育内容,包括视频讲座、互动模拟和电子书籍,使得所有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这种资源共享既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也促进了教育公平。

(3)培养未来所需的技能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数字化不仅仅是将传统教育内容转移到线上,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21世纪不可或缺的技能。通过使用数字工具和参与在线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分析信息、协作工作以及有效沟通。教育数字化鼓励学生进行终身学习,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质均衡发展的国家战略

优质均衡发展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战略旨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1)均衡发展的战略实施

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重要战略方针。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指出,“国务院及其下属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以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2013年5月,国家正式启动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国家督导评估和认定工作。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达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

(2)优质均衡教育战略任务的提出

尽管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目标,但我国义务教育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义务教育不仅要保持基本均衡,还必须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迈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经过深入分析和审慎决策,提出了“优质均衡”的教育战略任务。

(3)优质均衡政策文件的发布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办法》,旨在通过具体的评估和认定机制,推动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宏伟蓝图,其中包括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到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战略目标。

3.双重战略的强强联合

(1)教育数字化和优质均衡发展的强强融合

教育数字化和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两大核心,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持,促进资源共享、教学创新、管理优化,而优质均衡发展则是教育数字化追求的目标之一,强调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2)教育数字化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数字化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管理模式,为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新路径。它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提高了教育管理效率,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此外,数字化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3)国家政策推动两者融合

政府在政策层面强调了教育数字化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行动的一部分。通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政府提出建设智慧教育生态,形成数字治理体系,以及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来推动教育领域的全面升级,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育数字化助力优质均衡发展:挑战、成因、策略

1.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1)技术成熟度与基础设施的挑战

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技术层面面临显著挑战。尽管“人工智能+教育”等技术理念充满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未能充分融入教育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在促进深层次学习和教育质量提升方面。此外,教育基础设施的不均衡分配问题尤为突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在数字化硬件和软件资源上存在不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是教育数字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难题,需要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相关法规和保护措施的建设。

(2)教育主体适应性与文化障碍

教育参与者对教育技术的适应性问题构成了转型的另一大挑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在边远地区,老教师对新兴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存在明显障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同样需要重新激发和培养。家长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持有不同程度的保留和担忧,担心可能对学生的视力、注意力等造成负面影响。教育组织在管理和文化上未能完全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步伐,缺乏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专业人才的支持。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层障碍。

(3)社会认知差异与政策标准模糊

教育数字化转型还面临社会认知上的差异和挑战。公众对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持有不同看法,对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效持观望态度。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可能导致社会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度不足,影响转型的深入推进。同时,政策和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可能存在不一致性,缺乏清晰的指导和评价体系,使得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转型过程中的一大挑战,需要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以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质量提升。

2.成因分析

(1)技术成熟度与基础设施挑战的成因分析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成熟度不足的成因复杂多样。首先,教育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相比其他技术领域而言,进展缓慢,这与教育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和对技术精确度的高要求有关。其次,教育技术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教育环境的特殊性,这些因素增加了技术适配的难度。再次,基础设施的不均衡分配主要源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源配置在地理上的不均等。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教育数字化重要性的认识可能不足,缺乏对长期投资和持续维护的规划,这些都是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重要因素。

(2)教育主体适应性与文化障碍的成因分析

教育主体适应性的挑战根植于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的成因包括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以及对新技术的抗拒心理。学生适应性问题则与学习动机、个人兴趣和学习习惯紧密相关,缺乏有效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和激励机制可能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家长和社会的担忧通常源自对教育技术长期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忧。此外,教育文化中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坚持和对变革的抗拒也是导致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

(3)社会认知差异与政策标准模糊的成因分析

社会认知差异的形成与信息传播的不充分和公众参与度不足有关。公众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了解可能主要来自媒体报道和个案介绍,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政策和标准的模糊则与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教育实践紧密相关,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可能难以全面预见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教育实践的需求。此外,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难度在于评价标准的科学制订和广泛认可,需要综合考量学习成效的多维度和长期性,这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挑战,尤其是在技术和方法快速迭代的背景下。

3.解决策略

(1)搭建资源共享与优质教育的桥梁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途径。它需要稳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来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数字鸿沟,确保所有学校,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都能接入现代教育技术。这包括提供稳定高速的互联网服务和智能教学设备,如智能黑板和学生个人终端。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教育资源云平台至关重要。这些平台能够集中存储和分享优质的教学材料、课程视频、在线习题库等资源,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学校都能获得同等水平的教学资源。云平台的设计应注重用户友好性,确保教师和学生都能便捷地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提升教育主体适应性以促进均衡

提升教育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适应性,对实现优质均衡的教育目标至关重要。教师是教育数字化的关键,需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有效利用在线工具和资源,探索创新教学法,如翻转课堂和项目式学习,以适应数字化教学的新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LMS)和智能推荐算法获得个性化学习路径和实时反馈,满足自身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对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具有积极影响。教育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所有教育主体顺利过渡到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让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得到有效保障。

(3)明确社会认知与政策标准以保障均衡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认知的提升和政策的明确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公共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教育数字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社会对教育改革的支持。政策制定者需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制定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满足社会需求的清晰政策和标准,其中包括对教育数字化的目标、路径、方法的明确规划,以及对教育评价体系公平性和透明性的要求。同时,教育行政部门需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只有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综合策略以实现教育优质均衡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为实现这一目标,顶层设计与地方实施需协调一致,确保政策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技术研发应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政策制定者应积极吸纳社会意见,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长期投资和持续关注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社区参与和跨部门协作能够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服务效率。定期评估教育数字化效果,收集并分析反馈,以优化教育策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结语

教育数字化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代表了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有潜力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教育数字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创新。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培育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实施创新的学校管理和政策支持措施,以及持续关注和评估教育数字化的实施效果,可以确保教育数字化策略与优质均衡教育的创建目标相匹配,为实现教育的长远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gongbao/2023/issue_10546/202306/content_688895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 建设教育强国[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212/t20221209_102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