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新路径
2024-08-26金宏潇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根据2024年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用户中,20-29岁的青年用户占比高达13.7%。在这一群体中,大学生占据了重要比例。网络的自由性、便捷性和互动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和娱乐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价值观冲击、网络欺诈等负面影响。高校共青团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前沿阵地,是党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课题。
推进网络平台建设
青年在哪里,团的建设和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当绝大多数青年学生都在刷着微博、聊着微信、玩着抖音的时候,要想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覆盖和引领,就必须瞄准网络空间,着力开拓新平台新阵地。高校共青团要深入推进新媒体矩阵平台建设,形成覆盖院系、社团、学生组织的新媒体矩阵,结合不同平台特点生动发声,齐心协力巩固壮大大学生网络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主阵地,耕耘好网络文化育人的“责任田”。
做好网络思政工作
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工作思维和方式方法。高校应全面推动网络共青团项目发展,构建“互联网+共青团”创新模式,致力于实现团组织与网络平台的深度融合,促进团员与青年之间的积极互动,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高效运行。同时,高校也要善于开展活力四射、影响广泛、触手可及的“网上共青团”活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优势,以主题网络活动为统领,持续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高校应积极组织网络文明志愿者活动,选拔和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宣讲能力的大学生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引领者,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治理和维护,对于有损国家形象、危害国家利益、影响青年健康成长的信息,旗帜鲜明发声,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打造优质网络文化产品
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共青团打造的网络文化产品向大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用有温度、有味道、有营养、有意思的网络文化产品让宣传内容达到入耳入心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模仿文化产品所承载的各种技能,掌握处理问题的技能技巧,更好地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网络文化产品,学习和掌握交往所需要的礼节、仪表,以及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交自信,从而实现良好的互动交往。同时,要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更多的学生在接触和使用共青团网络文化产品过程中塑造良好品格。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年群体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高校共青团应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深入探索和实践网络文化育人新路径和新策略,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和文化产品构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在守正创新中提升高校育人工作成效。
[本文系2023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建思政课题“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NJPI-2023-DJYB-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编辑·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