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烟火气
2024-08-23本刊编辑部
朴素、平凡的人间烟火构筑了生活最真实的底色,无需我们跨过高山大海去找寻,它就藏在街头巷尾、市井人家的寻常生活中,让人感到温暖和美好。生活节奏越快,我们越要学会在忙碌中停下脚步。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邻里互敬、一团和气……心思细腻、善于观察的同学们,总能发现身边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通过胡大爷的故事写出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情感真挚,打动人心。
市井·烟火
文 / 朱锦坤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
红日初升,染了一片东方红,照亮了仍在沉睡的老街。胡大爷就在这时候起来,哼着《东方红》,走进店里,开始忙碌:拿出一坨面团,揉面、醒面,调馅,毫不含糊,那面团一会儿腾空一跃,一会儿被搓成长条,一会儿被擀成薄饼。在胡大爷手下,面团好似有了生命,舞动着。不时有人过来打招呼:“呦,这不是胡大学问吗?”胡大爷微笑着点头回应,仍低头忙碌着。
胡大爷已经八十多岁,看起来却只有六十出头。对于“胡大学问”的称号,我一无所知,童年对他的印象是:高高的,瘦瘦的,包子做得特别好吃。我书房与他的工作间只有一窗之隔。每逢暑假,我在书房写作业,他在工作间做包子、读报、与人拉家常。
一天,我看到一句诗,不禁念出声:“残灯明市井,晓色辨楼台。”没想到胡大爷开口道:“这是唐朝王贞白的《晓泊汉阳渡》,写的就是我们这乡里地方,你还挺有品位!”我问他怎么会知道这句诗,他含糊其词,说从报纸上看到的。我不信,便去问老街上的老人,才知道了真相。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有个孩子出生于教育世家,从小天资聪颖。长大后,他学业有成,成了大学老师,和妻子生活得幸福美满。但“文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妻子离世,他成了包子师傅……
又一日红日初升,染了一大片东方红。
我走进店里,听见他正在哼《东方红》,就喊了一句:“胡爷爷,来个包子!”当热气腾腾的包子被端上桌,我问他:“做啥不好,为什么要做包子?”“哈,别的不想做,独爱这乡里地方!”透过热气,我看到他灿烂的笑容。
人间烟火,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抚人心。
指导教师:尹宏
世间有味
文 / 戴敏珊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外国语实验中学
冰粉清清凉凉,赶走了重庆的闷热,留下了重庆的味道。
八月的重庆,空气中夹杂着闷闷的气息,令人喘不过气。我走出酒店,七弯八拐,终于上了千厮门大桥。
“冰粉、凉糕……”随着科技的进步,摊贩已经不用扯着嗓子叫卖,放着提前录好的音频,招呼着来往的客人。我走上前,一个老爷爷穿着白色棉布背心,脖子上挂着一条吸汗毛巾,用“椒盐味”的重庆话热情招呼道:“老妹儿,要啥子?”我不太喜欢“老妹儿”这个称呼,但被冰粉凉糕甜甜的味道深深吸引,“来一晚红糖冰粉吧!”老爷爷满脸皱纹,动作却利落,他从旁边篓子里拿出碗,熟练地把车上的一个铁罐子打开,大铁勺快速一捞,一块透明的、红糖色的东西从勺子滑落,跌进碗里,晶莹剔透。
端着冰粉,我顺着长长的引桥走着,转了个弯,却还不见引桥的头,便索性站住,一边观望对岸的江景,一边吃起了冰粉。白色的塑料勺一剜,果冻般的冰粉立即破开,流出汁水,挨着勺的部分轻轻颤抖。对面洪崖洞的灯光在嘉陵江上折射,当一束微光窜进碗里,冰粉显得更加可人。我迫不及待拿起勺子,轻轻一吸,冰粉瞬间滑进嘴里。我想让它在嘴里多待一会儿,一场牙齿与冰粉的追逐赛开始了。牙齿一咬,冰粉块顺利躲开,溜去了口腔的另一角。
我注视着对岸,洪崖洞灯光璀璨。由于山城高低悬殊,我看到了更远处的一栋高楼,楼体上的字不断变化,先是“重庆,你好,世界,你好”,再是“千里广大”,最后是“行千里,致广大”。我不理解“千里广大”是什么意思,就一直盯着那栋楼看,恍惚间,冰粉块滑入喉咙。我与冰粉块对战的第一回合,惨败。
低下头,我猛吸一口冰粉,当冰粉块的一角触到喉口,凉意蔓延开来,我赶快将冰粉块退了出去。抵住美味的诱惑,我又被“千里广大”吸引了,看着那四个字,恍然大悟——原来是将“重庆”拆成了四字,太妙了!看着江对岸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中微微露出的山坡,我想,重庆千里是有,广大却难以实现了。凉凉的冰粉在我思考时再次溜进食道,与它对战的第二回合,我又惨败。
穿过千厮门大桥,我回到了人潮汹涌的渝中,霓虹灯下,这里宛如白昼。没有了穿堂风的伴随,多了霓虹灯散发热量,城市热岛效应在渝中愈演愈烈。我吃着冰粉,它用微不足道的清凉帮我化解了高温。后来,无论在哪里吃到红糖冰粉,我都会想起那晚的渝中、那晚的重庆。有些记忆会缺失,但味道会帮你记住那些感觉与感动。
指导教师:尹宏
借对冰粉的描写,展现重庆地域文化和个人情感体验,细节描写生动,值得同学们借鉴。
集市里的烟火气
文 / 李雨桐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四中初中部
“江米糕、江米糕……” 一声声叫卖划破拂晓,深邃微白的天空中,月亮若隐若现,我还是第一次起这么早和爸爸一起去集市。记得小时候我不喜欢集市,因为那里又脏又乱,还有种说不上来的味道。妈妈形象地说我“走路都得踮着脚”。长大后我才懂得,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清晨的集市,摩肩接踵逛西东,叫卖高声引客行。乡野时蔬,鲜香醇美;各色百货,琳琅满目。最吸引我的是“鸣鸣喵喵”的小动物,它们挠得我心里痒痒的。我们隔着笼子对望,似是共了悲欢,同了期盼。我的目光移到一只白鹭身上,它像一名窈窕少女,碧蓝的眼睛深邃而忧伤,让人心生怜惜。爸爸看到它,跟老板说:“白鹭是国家保护动物,禁止捕捉买卖!”“嗨,我知道啥!看年轻人喜欢就捉了一只。”爸爸拿出几张钞票递给老板,“您拿着,把它给我吧!”老板讪讪地把白鹭递给了我。
我给白鹭买了竹编笼和小米,一边就近找湖泊,一边喂它。白鹭粒米未进,忧愁地望着笼外,渴望着自由。离小镇不远就是连着水库的湿地,我放出它的那一刻,它欢快地在水面飞起来。“斜阳一抹晚霞红,尽染青山外,白鹭低飞碧水中。”诗中的景象,就这样出现在眼前。白鹭盘旋一圈,回来时竟多了一只。我们离开时,白鹭“啁啾、啁啾”叫着,似是不舍。我朝它们挥挥手,看它们在斜阳下的湖面上翩翩起舞,与山河湖泊融为一体。山有顶峰,湖有彼岸,一切终有回甘。
村落与楼群在余晖里相映生辉,远山雾霭,犹如袅袅炊烟。集市里的熙熙攘攘萦绕耳畔,那平凡的叫卖声里,是人间烟火。
通过集市场景和拯救白鹭的故事,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烟火气,这篇习作胜在情感表达深刻。
以RAP的形式展现烹饪过程,这样新颖的写法,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妙?
一碗人间烟火,一段RAP教学
文 / 张钰涵 广东省深圳中学梅香学校
生活的烟火气,纷繁美丽却复杂。
厨房里的烟火,热情香气我爱它。
锅碗瓢盆舞动,我拿起油盐酱醋茶。
调味品是盔甲,焖煸蒸煮煎烤炸。
美好的星期天,我想吃一顿烧烤。
不喜欢点外卖,我喜欢动手去搞。
买了一些羊肉,追求真材实料。
放手认真尝试,爱劳动的少年。
羊肉放在盆里,把它清洗。
切葱姜和肉, 抓在一起。
搁盆里腌制,我先休息。
味道慢慢渗透,你可别着急。
一块肥一块瘦,串肉需要技巧。
不是只有热情,事情就能做好。
羊肉串,串羊肉,空气炸锅备好。
四十分钟时间,厨房香气飘飘。
烤好的肉串,香味儿直往外冒。
孜然粉、辣椒面儿,香味真是忘不掉。
灵魂的粉末,往上一洒。
迷人的葱花,来一大把。
家人啥都不用干,就等肉串上桌。
左一串右一串,我的手艺没的说。
周末劳动光荣,收获夸奖多多。
变成劳动能手,建设我的祖国。
指导教师:李响
在夏收场景中,我们看到了农村生活的烟火气,丰富的细节描写让生活有了温度。
麦香里的烟火气
文 / 任文徽 山东省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夏风轻抚,麦田泛金。每逢此刻,我们便会全家出动,一起收获金色的希望。
爸爸像矫健的袋鼠,跳上收割机,熟练地驾驶着它,轰隆隆地穿梭在麦田间,身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捆。我们作为助手,帮忙将麦捆搬上三轮车,累却乐在其中。夕阳的余晖洒满归途,我坐在颠簸的三轮车上,望着车斗里堆得高高的麦山,心中洋溢着满足与期待。
一到家,就听奶奶欢呼着:“今晚我们吃大餐!”家里一片欢声笑语。奶奶化身“武林高手”,动作敏捷地挽起袖子,目光锁定一只肥硕的公鸡,一路紧追不舍,一个漂亮的擒拿手将公鸡擒获,得意地递给妈妈收拾。妈妈是厨房的“指挥官”,她将处理好的公鸡下锅,撒上调料,盖上锅盖,开始了一场香气四溢的“慢炖协奏曲”。接着,她转身对我们说:“小干将们,去地里拔些新鲜蔬菜,今晚的大餐,少不了你们的贡献!”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5/0211/ZgyVvXQsMpMQuKB7Dvzbeg.webp)
我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冲进地里,一眼就看见一棵翠绿的生菜,用力一拔,将它收入篮中。弟弟也满心欢喜,拿着他的“战利品”——两把绿油油的“小葱”,跑了回来。爸爸看到后,忍不住笑出声:“这是韭菜,不是葱!”弟弟的脸红得像熟透的番茄,赶紧跑回去换。
厨房里,妈妈在灶台间忙碌着。不久后,土鸡鲜美醇厚的香气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晚餐时,一家人围坐桌旁。我夹起一块炖得金黄的鸡肉,轻轻一咬,浓郁的汤汁瞬间在舌尖绽放。再佐以刚摘的蔬菜,回味无穷。我不禁想起苏轼的《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yǎn)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是啊,这就是人间烟火,简单又不失风味,自然而充满温情。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享受到片刻的宁静和满足。
指导教师:秦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