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问我答,走出学业困惑

2024-08-23张妍琳

光明少年 2024年8期
关键词:液化物理交流

学习是一条漫长的路,有攻坚克难、一举夺魁的高光时刻,就会有遭遇挫折、不得要领的低谷期。

你是否有过越学越难的感受?不要灰心,也不要苛责自己。在最近的采访中,我们邀请了不同学科的老师一起探讨“无痛”的学习方法,回应同学们普遍存在的学习困惑。来看看,是不是也说中了你的心事?

英语教材副主编:鲁子问

时间紧、任务重,我的CPU要烧啦

每个同学在英语学习中都可能遇到单词记不住、阅读速度慢、看材料就像看“天书”等问题。英语新课标的一项重要变化就是词汇量增加。怎样迎接新挑战——

词汇量要求增加,怎么记?

新课标将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分成了“理解性”和“表达性”两类,它们的学习方法不同。只做“理解性”要求的单词,不需要精准记忆和书写,只需口头练习、做到眼熟;做“表达性”要求的词汇才是记忆重点,需要同学们精准掌握,以免书写时分毫之差影响表意。不要因为词汇量要求的增加而有心理负担,新课标教材单词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理解性”词汇,需要记忆的部分并无显著增加。

想要高效记忆单词,一是要多用,创造机会与人交流;二是要大量且广泛地阅读人文性和科普性题材的内容。

多数单词都认识但就是读不懂文章,问题在哪里?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英语需要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当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节日文化,可以看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遇到类似情境时就能学以致用。另外,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文化视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的生活、精神风貌、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现,阅读能增加同学们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当大家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上一层楼,读懂材料就不在话下了。

语文特级教师:李竹平

看起来简单,提升却不容易

即使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式”苦学语文也收获寥寥,看到“熟读并背诵全文”就发怵。提升学习效果的“法门”要知道。

能交流就行,为什么要深度学习语文?

“交流”的内涵丰富,比如口头交流、书面交流、面对面即时交流、跨时空交流、只见文字不见作者的交流,包括阅读,也是一种交流形式。交流具有目的性,有的能实现,有的不容易达成,这充分说明语言文字的运用并非易事,想自如、高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交流,需要深度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能根据不同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实现目标。举例来说,有的同学遇到生字只能求助字典或请教别人,但理解汉字构字规律的学生就能根据字形做出判断。另外,能区分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和理解为什么要有环境描写,代表着不同的学习深度,深刻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才能在阅读时读懂环境描写,在写作时智慧地运用环境描写。

背诵有什么用?有哪些技巧?

背诵的目的是积累,积累的目的是运用。同学们要避免“死记硬背”,将不理解的材料背下来却无法应用没有意义。如果见到某些事物或遇到某些情景,同学们能马上想起背过的内容,就证明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理解性背诵能扩充语言库,当量变引发质变,语言的理解力和运用智慧也会提升。

背诵不能只依赖“记忆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在运用中加深记忆。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为什么做“摘抄”却没效果?

做摘抄的效果取决于你是积极主动、有想法有规划地摘抄,还是被动、糊里糊涂地摘抄。摘抄应该有明确目的,例如,为培养自己的创意表达能力,关注能给人带来新鲜感的、有创意的句子,将它们摘抄下来并研读欣赏,多做迁移练习。久而久之,表达就会更灵动、有创意。作家钱钟书就有摘抄的习惯,边读书边摘抄精华,积累了大量“知识卡片”,奠定了学识基础,最终汇成了博大精深的学问。

物理特级教师:蔡呈腾

难度系数高的学科,怎么“入门”

“物理概念和原理太抽象,理解起来太难”,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甚至不知道学物理有什么用?这门学科并不神秘,找对思路就能“开窍”!

同为理科,为什么数学学得不错,物理却学不好?

虽然物理和数学都能培养理性思维能力,但侧重点不同。以推理为例,数学推理更多指向必然性推理,相当于逻辑严密的数学证明;物理中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工程实践等,更多的是或然性推理,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也包含对未来的预测。

学好物理,具有生活、自然、实验等方面的经验十分重要。同学们要在生活、自然、实验中仔细观察,探寻现象变化背后的本质,才能形成由表及里、由定性到定量、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

物理和生活有何关系?学习物理的意义是什么?

物理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是学习物理的重要“载体”。比如,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学习和理解“液化”,夏天空调房玻璃外侧容易出现水珠,这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而冬天玻璃内侧容易出现水珠,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一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蒸气液化需要的条件(遇冷、放热)。

物理知识广泛运用于生活, 力学原理帮助人们理解机械与运动,使人从体力劳动中解脱;热学知识帮助人们开发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磁学发展,让人们体会到通讯的便捷;芯片的开发,让信息的储存、处理、表达等能力大大增强……同学们学好物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能更好地解释自然现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物理学习不需要背,是“误区”还是“真理”?

如果把“背”理解为“机械记忆”,那“物理学习不需要背”是对的。靠背概念、公式、原理、规律学不好物理,同学们需要经历观察、实验、科学探究等结构化的思维活动,才能做到“其义自见”。

仍以“液化”的理解为例,夏天从冰箱拿出矿泉水,几分钟后外壁会出现大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矿泉水瓶外壁温度低)液化形成的。有什么证据能证明这个说法?

有没有可能在特定条件下矿泉水瓶中的水外渗了?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将矿泉水瓶放在电子秤上,观察随着外壁水珠越来越多,电子秤示数的变化;再擦干矿泉水瓶外壁的水珠,比较它和刚从冰箱拿出的矿泉水瓶在电子秤上示数的大小。

如果死记硬背“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很难理解“气体液化需要哪些条件”“液化如何发生”,也难以用它解释不熟悉的液化现象,但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同学们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原理、理论等形象化、可视化,加深理解。

数学特级教师:吴恢銮

明明很努力,但还是学不好

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学数学,但进步不明显。被打击后,不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天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好任何一门功课的前提。下面这些问题,你搞清楚了吗?

学数学有什么用?数学语言能做什么?

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与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尖端领域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比如医院CT的工作原理和数学的拉东变换有关;日常通话时无线电波的传播用到的是数学中的傅里叶变换。

数学曾被比喻为“宇宙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数学在解释自然规律和描述宇宙各种现象中的重要性。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让同学们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当我们看到“一头牛”“一个人”“一棵树”,能舍弃物理属性,抽象出数学数量“1”,这个“1”就是“数学语言”。“1”具有概括性,可以描述“一座山”“一批产品”。还有,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们发现“鸡兔同笼”具有等量关系:鸡的腿数+兔的腿数=总腿数,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可见,“数学语言”可以是一个概念、公式,也可以是方程、函数,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概括世界。

生活中锻炼和提升数学思维有哪些方法?

对于数学学习,很多同学有畏惧心理,认为它抽象、难学。实际上,数学源于生活,很亲民。提升数学思维,首先,要保持好奇心。数学的本质是研究与探索,不要把生活现象看做理所当然,窨(yìn)井盖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篮球架上会有三角形的设计?5颗连着的围棋子能摆出多少不同的图案?要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有疑问才会有探索的渴望。

其次,我们要在玩中培养数学思维。如果学数学只靠记和练,没有深度探究和触及心灵的思考,只能成为“做题家”,无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学们要玩起来,玩“数字天平”训练有序思维,建立平衡思想,建立代数思维;玩“巧移汽车”从“结果”推倒“初始状态”,培养逆向思维;玩“钉子板”培养面积割补转化思维。学数学,要借助概念、公式让自己从“具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具有“抽象思维”后学习就变得轻松了。

再次,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实验、实践、课题研究,做出“数学成果”。比如,通过一个多月的研究,得出玉米的总粒数是偶数的结论,并找到其中的原因。自由研究的方式,能保护和激发创造力。

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数学理解”,而且是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创造”。同学们要多些时间投入“数学创造”,玩出名堂。

猜你喜欢

液化物理交流
只因是物理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处处留心皆物理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