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人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24-08-21董文良
摘 要:伴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和AI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从业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新媒体内容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优秀的新媒体人才和优质的新媒体内容一样,都成为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优质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关键在人,重点在善用创新思维。对新媒体内容生产者而言,善于使用设计思维等创新思维工具和方法,养成创新思维优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以设计思维创新工具为载体,探讨了一种新媒体人才创新思维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人才;创新思维;优质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4-0130-04
引言
伴随着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正日新月异地推动着人们进入一个“人人都可自媒体”的时代。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和传播从未像现在这样便捷,但其发展难免受新媒体内容生产者思维方式、内容定位和生产能力的差异化影响。当前的新媒体产业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又存在着内容良莠不齐、同质化现象普遍的问题。在繁荣的新媒体内容“全员制造”“技术智造”“智能生成”背后,新媒体内容产量越来越多,而社会对优质新媒体内容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对优质内容的需求,归根结底还是对新媒体人才能力提升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谁能快速地培养、引进适合信息时代需求的高端人才,谁就能不断提升竞争力影响力,成为数字时代的主流舆论引导者、优质内容提供者、媒体变革领军者。”[1]
1964年,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指出了媒介形式的变革导致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行为发生变革,也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新媒体时代对“新”的苛求和展现,已更多呈现在新技术、新平台的效应扩张阶段,实现了“媒介”的新,但在人的延伸,尤其是“思维”的求新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优质新媒体内容的生产既要注重技术革新,更要主动拥抱创新思维,开展思维模式创新。这是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核心诉求。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其通过突破常规思维界限,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产生新颖、独到、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2]。设计思维就是一种经典的创新思维工具和方法。它以人本主义为理念,通过对用户的同理心观察,挖掘洞察用户的潜在需求与核心诉求,经创意激发提出创意构想,进行创新产品或服务原型的设计与测试,经过优化迭代,形成最终的创新性解决方案。设计思维整合了人的需求、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成功的价值属性,已助力诸多创新型产品或服务的产生。它是特别适合新媒体从业者开展优质新媒体内容生产的创新型思维模式。同时,设计思维的模式、流程和工具也成为提升新媒体人才核心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新路径。
一、基于以人为本理念,提升新媒体人才优质新媒体内容选题策划能力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新媒体内容作为一种传播的信息,具有信息生产、发送、接收和反馈的传播流程特征。在信息传播的初始端,即开展策划时,就需要考虑到媒体的时代责任和政治导向,要能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3],要能够体现对人民利益的关切,这是新媒体守正创新的根基。在遵循这一根基的基础上,要能够结合实际主动创新,善于谋划选题,以便服务中心和全局。
同时,从媒介消费的角度,新媒体内容既是一种信息,也是一种产品或服务,只有能够深度满足和解决用户的关切,才会更好地得到用户的认可和欣赏。从媒介技术的角度看,伴随着新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内容共创、分发便利等特点,带来了新媒体生产指数级增量的出现,使媒介消费进入了“买方市场”,用户的注意力成为媒介消费的重要要素。这也需要新媒体生产者对“人”这一消费主体进行关注。因而,在新媒体内容的设计、生产、分发、推广、互动过程中只有秉承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才能把握制胜根本。尤其在选题策划阶段,更要有人本思维。
二、关切用户核心诉求,提升新媒体人才优质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洞察能力
陈邢魁在《优质内容是融媒体制胜之道》一文中指出,“重新认识‘内容为王’需要重新认识今日的受众,不仅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还要知道他们在使用媒体时的动机、期望、感受和进一步的要求。”[4]优质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应关注用户所思所想。在设计思维工具中,常以同理心方式对用户进行观察和关注。同理心,即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需,体验用户所体验的。在新媒体内容生产设计时,也应该采用同理心的方式,站在用户角度,通过开展同理心观察、对用户所处环境进行沉浸式体验、以访谈法进行用户深层次需求调研、绘制同理心地图、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等方式,获取用户的实际需求。
在认真观察和仔细调研基础上,还可以采用设计思维中用户要点聚焦工具进行用户、需求和洞察的明确描述,阐明用户的核心诉求,提出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向。通过同理心和用户要点聚焦,使新媒体内容的生产更具有针对性、聚焦性,使其从内容设计的起始端即直达用户的核心诉求。这是优质新媒体内容生产的一条快速路。
优质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实际就是在解决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是夯实受众基础的重要方式。能够抓住用户需求和痛点,是优质新媒体的典型特征。以直播带货为例,“直播带货能够快速实现流量变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抓住了用户的痛点,这个痛点正是以内容为王为核心。这就要求新媒体在内容的生产过程中以促进内容的创新为根本目标,通过优质的内容牢牢抓住受众痛点,夯实受众基础。”[5]
从某种意义上说,优质新媒体内容的生产思维已经不是传统新闻媒体阶段的信息由A到B的传达告知,更多的应是一种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思维,它能够在保持信息求真、求快的基础上,针对用户的关切和需求提供针对性支持、引导性思考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建议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对用户有用、有效、有价值。
三、注重创新体验和情感体验,提升新媒体人才优质新媒体内容生产的生命力
优质新媒体内容之所以能够吸引大众的注意,一方面在于它解决了用户的核心关切,另一方面是它带来了超预期的创新体验。新媒体的创新体验来自有针对性的创新策划和丰富的创意构想。作为新媒体从业者不能静静地等待内容创意自己呈现出来,而是要通过创新思维和创新工具激发创意,能够成为创意型内容生产者。
有创意已成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共同需求。“深圳晚报社给自己的定位是创意型媒体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动者。”“2020年,深圳晚报社重点抓住成本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把内容创意视为核心和基础所在。”[6]而新媒体对内容创意的需求有着更多的追求,是新媒体之“新”的重要表现。新媒体的内容创意同样可以借助设计思维这一创新工具进行发掘。
在设计思维的重要创新流程中,创意构想是一个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倡导大家运用创新工具来激发、收集和处理丰富的创意。其中一个很普遍的方式是头脑风暴法,它是以小组或团队方式进行大量创意的激发,在收获众多创意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和筛选,从而获取最适合的创意。当然,还可以通过“六顶思考帽”法,通过典型的思维类型管理,充分运用组织管理思维、客观信息/数据思维、情绪思维、创意思维、积极的建设性思维、谨慎的批判性思维等进行系统的思考,获得更为丰富和有效的创意,等等。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当前火爆的AI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在精准描述的基础上获得可供参考的创意,进行再度开发加工后,再丰富到我们的创意库中。通过创新工具、方法和技术的引导和支撑,有利于创意的产出。在具有典型的创意需求的新媒体运营领域,设计思维等创新思维和新技术新工具显得尤其重要。它能够助力优质创意型新媒体内容的产生,从而带给用户超预期的体验,既能给用户带来即时的新鲜感,又能给用户留下持久的获得感。
此外,优质新媒体内容的生产还应该结合用户的特点,在保持求真务实属性底色基础上,秉承有态度、有温度的叙事方式,并能够善于掌控情绪,这也是提升用户情感体验的重要方面。在情绪这方面,人永远比机器更能抵达人性深处。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各大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往往会以告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的方式,来缓解市民疫情防控的心理压力,并通过新媒体途径主动进行防控情绪的疏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最后,优质新媒体内容的创新体验和情感体验,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大数据和技术支持等进行适当的技术加持,在创新思维的路径导引下,通过技术呈现的高效性、可视性、互动性等,进一步提升优质内容的互动交流价值和体验价值。
四、以批判性和建设性思维提升新媒体人才内容生产的方向定力和价值属性
批判性思维和建设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有利于新媒体从业者在占有全面信息和独特观察视角的基础上提出新颖的观点,有新意、不盲从;建设性思维有利于新媒体内容服务于用户问题的解决,更具建设性价值和指导性意义。
此外,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内容的生产,因其生49f17e2e91d8746f5d96348bf2b62a2c产者的广泛性和记录内容的横向扩展性与纵向渗透性,会记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体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写作的出现,基于流量和注意力经济的算法在发挥优势价值的同时也成为一种潜在的风险。正如高慧敏在《智媒时代广电媒体建设性新闻话语实践逻辑与路径研究》一文中指出的,“算法成为新闻记者与公众的新中介,尤其在多方利益相互交织的风险传播场域中,为了赢得注意力竞争,低俗、煽情、虚假等新闻议题成为博取眼球的新闻话语价值导向,这也增加了‘算法偏见’的风险。”[7]同时,新媒体传播具有显著的广泛性和便利性,有影响的媒体内容非常容易被关注,会被推上热搜、推上头条,进而带来一系列的连环反应。因而,在新媒体内容生产时,要特别注意其社会价值引导性,保持方向定力。
基于此,能够进行批判性和建设性思考,也是优质新媒体内容生产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在这方面,新媒体内容生产者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站位和思想境界,要能从系统性和全局性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关照,不仅要关注其商业价值转化,聚焦其注意力和影响力,而且更要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有态度、有温度,建设性地发挥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性和引领性作用。胡钰在《新时代的积极新闻学》中指出,“有好事情要实事求是地报道,有不好的事情也要实事求是地报道,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建设性的意见。”[8]因而,在批判性思维和建设性思维等创新思维指导下,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性的建设性内容也应成为优质新媒体内容的一个代名词。
五、以交流反馈机制求新提升新媒体人才优质新媒体内容生产的系统化成长性
在新媒体内容的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借鉴设计思维中的原型与测试机制,通过与用户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生产出能够经得起社会和用户检验的更加优质的新媒体内容。在设计思维核心流程中所包含的原型设计和测试反馈两个环节,它可以借助快速的概念化,产生产品或者服务的原型、样品,及时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概念、逻辑、意图,以方便用户或他人给出反馈。借助原型和测试,用户可以对产品或服务的优点、缺点、新的需求点等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建议和意见,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再进一步优化打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这是一种始终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成长型思维。
在优质新媒体内容的开发过程中,新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应该具有这样一种成长型思维和开放性心态,即能够在生产过程和反馈机制中找到一种平衡和契机,实现创作意图与用户反馈的结合。新媒体平台本身具有良好的互动性,这也为新媒体内容的开发提供了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沟通即媒体,反馈即媒体。它使得基于传播理论的信息论实现了“生产、发送、接收和反馈”的闭环和再循环,用户的反馈成为创作者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前端,不再是隐藏的秘密,也成为创作者再创作的新起点。新媒体内容也可以借以由原来的单一作品向系列作品演化,使优质内容的选题变话题,提升其作品的生命力和延展性。
虽然在新媒体信息泛滥时代新媒体内容的消费具有碎片化、短时性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媒体内容经典化建设意义和价值的缺失。能够经得起社会和受众检验的新媒体内容,方可称之为优质新媒体内容。同时,伴随着平台化分发机制的成熟,优质的新媒体内容会较为快捷地在不同的媒体平台、朋友圈、社群圈层等进行二次传播,甚至在媒介生态系统中被反复传播,使其能够突破即时消费的弊端,成为经典永流传的好内容。
六、结束语
综上,新媒体人才可以借助创新思维打造优质新媒体内容。以设计思维为代表的创新思维,为新媒体人才提供了一套内容创新的流程和工具,它以人为中心,关注用户需求,洞察用户关切,以创意提升用户创新体验和情感体验,注重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并在积极的沟通、持续的反馈中助力经典优质内容的生成和成长。基于设计思维核心理念和创新流程的优质新媒体打造过程,同时也是新媒体人才创新成长的过程。
新媒体从业者应提升创新思维,善用创新思维,在借助创新工具和方法的基础上,优化思维模式,提升创新水平,拥抱新技术,更拥抱新思维,将自己塑造成创意型新媒体从业者,致力于打造创意型优质新媒体内容,不断提升新媒体内容求真、务实、出新的价值和体验,更加积极地发挥其媒体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体而言,只有新媒体从业者保持思维常新,优质新媒体内容才能保持体验常新。
参考文献:
[1] 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264.
[2] 温涛,邓珊,董文良.思维创新与开发[M].大连:东软电子出版社,2021(2):16.
[3] 刘文思.主流媒体新闻策划能力提升的几个切入点[J].全媒体探索,2022(12):60-61.
[4] 陈邢魁.优质内容是融媒体制胜之道[J].新闻与写作,2017(8):82-84.
[5] 陈超.直播带货思维对新媒体创新内容生产的启示[J].新闻研究导刊,2021(10):19-21.
[6] 承梓惠.媒体深度融合中深圳晚报社的创意引领与模式创新[J].传媒,2021(11上):36-39.
[7] 高慧敏.智媒时代广电媒体建设性新闻话语实践逻辑与路径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2(7):8-12.
[8] 胡钰.新时代的积极新闻学[J].新闻与写作,2017(12):74.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Skills in New Media Talent
DONG Wenlia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industry and the arrival of the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ra, the workforce in the field of new media is expanding rapidly, and the content in new medi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e. However, just like high-quality new media content, outstanding new media talent has become a relatively scarce resource. The key to producing high-quality new media content lies in the people involved,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harnessing innovative thinking. For producers of new media content, being adept at using innovative thinking tools and methods such as design thinking and cultivat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innovative thinking is of significant value and importance. This article, using design thinking as a vehicle, explores a new path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hinking in new media talent.
Key words: New media talent; Innovative thinking; High-quality new media content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