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财务与内部控制融合路径研究
2024-08-21张露张莉
摘 要:近年来,高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不容乐观。随着国家对校园数字化建设大力提倡,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渐完善,学者们开始从智慧财务角度研究如何提高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G高校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单位,已经实现了智慧财务平台和内部控制融合落地。因此,结合G高校在智慧财务平台和内部控制融合方面的经验,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整合、内控风险点嵌入平台等方面系统总结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路径,从智慧财务角度研究内部控制优化方案,从而推动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关键词:智慧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高校
中图分类号:F272;F8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4-0096-04
引言
为了使行政事业单位能顺利建成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系统,财政部于2012年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办法,又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1]。同时,财政部督促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高校尽快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是,公立高校的特点是权力集中、资源丰富、校内业务交叉重叠、各部门独立运行等,从而导致很多高校存在制度难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规定难以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等问题。2021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数字建设规范》之后,各高校开始提高信息化建设投入,有学者开始研究信息化建设能否帮助优化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信息化,有学者提出了从智慧财务角度研究内部控制的优化方案。
本文从中选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李云等人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须结合高校实际业务,以风险为导向,以流程和制度为保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内部控制机制与高校业务及管理体系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2]赵叶灵等人根据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概念和范畴,建立以体制机制、风险控制、业务控制等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控制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各核心成分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高校内部控制优化的框架,主要包括制度支撑、控制和信息三个大模块[3]。詹必杰等人认为,“全面梳理内部控制风险、建立风险数据库是高校内部控制优化的关键,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分散的信息系统整合,分层构建智慧财务平台,这是实现内部控制与智慧财务平台有效融合的途径。”[4]
以上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出了信息技术能提高内部控制运行效率。本文将以G高校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过程作为典型案例,结合前期学者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分析G高校智慧财务平台和内部控制融合路径,以期为其他企事业单位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高校智慧财务和内部控制融合的必要性
(一)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为了规范高校内部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近几年各高校均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本文通过统计2022年广东省教育厅巡视组对高校的巡视情况发现,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有所改进,但是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一,人才选拔机制不规范。第二,内部控制建设制度不健全。第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存在薄弱环节,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设备采购管理、基建工程建设方面和财务管理方面。第四,重点领域权力监督制约不严。在整改进展情况通报中,各高校都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但是只有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并有效运行,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高校内部控制现状问题。
(二)智慧财务平台助力高校内部控制建设
智慧财务平台主要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财务智能核算,与校内各部门信息管理系统互通互融实现业财融合,嵌入校外供应平台实现财商融合。本研究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形式了解到部分高校的智慧财务建设情况,其中有少部分高校已经建立完善的财务共享平台,可以实现线上审批、预约报销、自助投单等智能报销流程。但是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财务共享平台依然处于建设开发阶段,财务报销依然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内部控制规范化制度没有应用于业务流程层面,存在内部控制风险。业财融合方面,少部分高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等,且实现了数据共享,并将各环节内部控制风险点嵌入智慧财务平台,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基本实现了事前、事中控制。大部分高校虽然各部门有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各系统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难以实现数据对接,或者数据更新较慢。财商融合方面统计结果显示,各高校嵌入的校外供应平台主要是采购平台,只有少部分高校嵌入了商旅平台、网约车平台等。
综上,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国家政策有力推动下,高校开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内部控制相融合方案。根据研究表明,经费充足的高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智慧财务平台,内部控制初见成效;经费紧张的高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也已经在积极建设智慧财务平台,但是由于高校各部门系统独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实现数据对接,只能在实践过程中慢慢改进、完善内部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统。可见,智慧财务与内部控制融合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必然趋势。
二、G高校智慧财务与内部控制融合探究
高校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的融合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程度。智慧财务平台基于高校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业财融合、财商融合,如果信息化建设水平低,就无法建设完善的智慧财务平台,也就无法将内部控制各风险点嵌入智慧财务平台。第二是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内部控制建设情况是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基础,也是智慧财务平台有效运行的基石。G高校近几年通过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经实现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落地。下面本文将介绍G高校实现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落地的路径。
(一)G高校内部控制基本情况介绍
G高校是广东省直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学校地处广州市,现有天河、白云、荔湾三个校区,设管理机构13个、教学机构12个、群团机构2个、教辅机构4个。图1为G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组织架构。
(二)G高校实现智慧财务与内部控制融合落地准备工作
1.建立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G高校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效果非常重视,成立了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校长、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同时,学校通过开设“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专栏”宣传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家内部控制政策相关规定的培训,普及内部控制基本知识,提高内控全民参与意识,总结交流内控建设的经验。
2.制定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G高校从各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以学校层面和业务层面为基准,明确各经济活动业务范围和业务环节后,对各业务部门进行调研和问卷调查,收集业务层面的控制风险,最后汇总编制校级业务风险列表,在《G高校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中明确风险责任单位,并提出风险评估管理策略和风险应对解决方案,从而根据定性和定量的方式确定评估标准,落实各岗位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3.确保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
G高校在《学校内部控制规范》中详细列明了各业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主要控制环节、关键岗位、主要风险点和业务流程图,结合校级层面和业务层面重大风险确定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框架。比如,针对收支业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风险、主要控制环节、控制流程、业务流程图等内容,再结合信息化系统,将控制活动嵌入业务流程中的每个风险点,基本实现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
4.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G高校《学校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工作小组,列明了内部控制评价要素,包括内部控制建设和启动情况、学校主要负责人承担的责任、有无制约权力运行机制、有无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无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内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是否完整、预算业务管理控制情况等12项,规定每年各部门都要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并以量化方式编报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对内部控制设计与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三)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的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管理智能化是必然趋势。G高校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东风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支出建设智慧财务平台,并基于智慧财务平台改善内部控制的环境,提升风险管控有效性,提高控制活动准确性,实现多渠道信息沟通方式并巩固各环节监督机制。以下将结合G高校信息化建设经验总结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的路径。
1.时代发展推动高校控制环境改善
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需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营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和管理环境[5]。基于智慧校园建设,智慧财务平台应运而生。以前的一个差旅费报销流程,需要出差人手工填制报销单、找各个部门领导审批、排队找财务审核、有错又要重新走一遍流程,整个报销业务流程走下来差不多要一个月,而且整个流程中的风险控制都靠人工,错误率或者舞弊风险较高。通过智慧财务平台报销,则可以实现线上录单、审批、审核,线下提交原始凭证,大大缩短了财务报销的时间且信息技术的控制提高了审核的准确性。近五年来,包括G高校在内很多高校都致力于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环境切实提高了高校各部门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内部控制信息化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各项工作的出错率,有效防止了人为错误或者舞弊行为发生。
2.注重财务人员业财融合能力的提升
智慧财务的推广和使用离不开高素质财务人才。G高校财务部门人员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约30%为硕士研究生学历。除了聘用高素质财务人才外,财务部门近几年加大业财融合相关内容的培训力度,参与系统建设的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类信息系统的培训,掌握各类业务系统和内部控制知识,促进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培训学习,财务人员的工作范围从基础的末端财务数据提取拓展到业务数据来源、数据加工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业财融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建立风险数据库,完善风险评估系统
智慧财务平台虽然可以降低人工操作失误或舞弊的风险,但是信息管理风险也不容忽视。G高校结合《内部控制规范》和《风险评估管理办法》总结了智慧财务平台各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梳理了信息化环境面临的风险点,包括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风险。单位层面的风险主要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考虑,业务层面主要是从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建设项目和合同管理项目等入手,分析各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点,整理出《G高校内部控制风险数据库》,出台了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并在智慧财务平台嵌入风险点,实现风险预警与防控。每年风险评估小组至少开展一次风险评估,结合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各部门根据其风险级别确定应对预案,并由纪检部门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可以有效识别风险,有效提高信息系统监管有效性。
4.加强信息系统整合,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智慧财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是将学校各部门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打破“信息孤岛”现象。G高校信息系统有两层。第一层是学校各类业务系统的整合,也就是各业务系统的端口接入同一个数字化平台,包括OA系统、科研系统、采购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系统、档案系统、教学平台等所有业务系统,登录账号进入这个平台后就可以看到学校常用业务系统,也可以根据个性化需求添加自己需要的系统,如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第二层是在学校数字化平台基础上对每个系统信息设置有限范围内的共享,即登入数字化平台后还需要有权限的员工才能登入各分系统。比如,财务系统,一般员工进去可以看到的信息是薪酬查询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网上报销系统,为员工办理财务报销、查询等业务提供便利。同时,财务决策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OCR 识别、智能审核等技术,直接按需提取与整合数据,轻松获取跨部门、跨业务的财务综合数据,大大缩短财务数据采集和信息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工作质量[6]。
5.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
实现内部控制和智慧财务平台的融合主要包括财务系统内部控制风险管控、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与互通。
将各环节内部控制风险点嵌入智慧财务平台,实现事前拦截、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全流程内部控制模式。G高校实现的事前拦截包括:自动接单、系统自动分单,避免人为操作失误;规范审批业务流程,避免遗漏审批环节或人为操作;预算管理系统设置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等,避免部门滥用经费。事中监督主要包括预算科目、银行科目、专项科目、支付方式和国库信息码全口径监测,有问题风险自动预警;网银系统支付时自动识别本行还是跨行,避免支付失败。事后评价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线上评价。
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还表现在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互通。G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中一般会填报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在科研经费报销时,财务报销平台能读取科研预算数据,若超出预算会进行自动报错,避免科研经费超支风险或者不按预算支出风险;与合同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与互通,可实现合同线上审批、线上查询、合同总额和支付情况嵌入财务报销系统,避免人为拆单风险。后续还将实现基建项目的数据共享与互通,将基建项目与财务业务整合,实现基建项目立项、支付、完工整个过程全透明,避免发生基建项目腐败风险。另外,前面分析的高校易发生腐败风险的资产管理、采购系统等业务内部控制风险点也将嵌入财务平台,实现内部控制与智慧财务有效融合。
三、结束语
通过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和智慧财务建设现状,发现各高校均已开始意识到智慧财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但是,近几年高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不容乐观,说明高校在智慧财务和内部控制融合方面还有待改善。G高校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单位,通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智慧财务平台和内部控制制度融合落地。本文结合G高校在智慧财务平台和内部控制融合方面的经验,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系统整合、内控风险点嵌入平台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智慧财务平台与内部控制融合路径,从智慧财务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优化方案,相信定会有助于推动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提高。
参考文献:
[1]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Z].财政部,2015.
[2] 李云,李俊,罗琦.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路与途径[J].财会通讯,2023(6):123-128.
[3] 赵叶灵,胡永波,潘俊.高校内部控制优化的框架构建与路径选择[J].财会通讯,2023(10):19-24.
[4] 詹必杰,林丹,杨可军.基于智慧财务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优化[J].财会月刊,2022(13):125-131.
[5]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S].教育部,2021.
[6] 王恒斌,王尊阳.智慧财务背景下高校传统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2,33(2):61-65.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Intelligent Fin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in Universities
ZHANG Lu, ZHANG Li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Trade, Guangzhou 51051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n universities has not been optimistic. With the strong promotion of campus digital construction by the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ies has gradually improved. Scholars have begun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finance. As a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unit, G University has achieved the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mart financial platform and inter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experience of G University in the integration of smart finance platforms and internal controls,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smart finance platforms and internal controls from the aspects of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and internal control risk point embedding platfo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finance, internal control optimization plans are studi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s in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s.
Key words: Smart finance; Internal contro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责任编辑 彦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