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24-08-21张帆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14期

摘 要: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内涵与特点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挑战是多方面的,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强调在城市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此外,还提出了合理规划布局、资源整合利用等措施,以推动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05;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4-0043-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健康、环保和高质量生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城市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将生态体育与城市旅游相结合,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的需求,又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国内当前“地产扎堆化、项目同质化、生态破坏化、休闲变异化”等急功近利现象颇受争议的大环境下。因此,本研究关注城市生态体育旅游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城市生态体育旅游概念与类型

(一)城市生态体育旅游概念

1.文献探讨

(1)关于生态体育旅游

生态旅游概念源自Helzer[1]提倡的“Ecological Tourism”。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áin于1983 年正式提出“Ecotourism”一词后,相关研究接踵而来。国内研究真正出现生态旅游一词[2]则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时,姜付高[3]首次讨论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问题;其后刘凤云[4]界定生态体育旅游概念为“以参加或观赏为主要目的,是以生态自然环境为取向的一种既能获得体育和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体育旅游活动”。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旅游的范畴有延伸至城市空间的趋势,而作为生态旅游主要文化资源载体之一的生态体育旅游,亦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位。

整体而言,生态体育旅游强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以达到健身和环保的目的。它不同于传统旅游方式,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5]。同时,它还结合体育和旅游的特点,通过各种户外运动和活动,如徒步、攀岩、漂流等,让游客在体验自然之美和运动刺激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和身心健康。

(2)关于城市生态体育旅游

国外直接涉及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文献多以生态旅游为本位进行探讨。其中,Dwyer & Deborah[6]为早期将生态体育旅游与城市发展并列讨论者,其从人工开放空间—原始开放空间、自然关注—文化关注两个轴向予以论述。国内相关文献则较为有限,仅散见于体育著作与少数文献中[7]。国内学者吴永芳与杨铁黎[8]率先讨论城市体育旅游议题。尽管刘凤云等体育界学者早于2005年便关注生态体育旅游,但后续研究多着眼于原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而忽略了城市空间生态体育互动。

城市作为高密度人类聚居地,可持续发展所关注的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问题尤为明显。因此,城市已然成为相关研究聚焦的主要人文地理区域。然而,为谋求人类休闲活动与生态环境皆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长久以来仅关注偏远与原生态地区体育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却多与城市脱离。在此背景下,尽管国内外学者并未形成统一观点,但皆认可生态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强调应在城市及周边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旨在促进身心健康、保护环境以及提高社区福祉。

2.概念界定

结合上述讨论,本研究将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定义为: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目标,以旅游活动为载体,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体育文化传承和社会共享交流的综合性旅游。它是将生态体育、体育旅游和健康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强调生态保护:通过规范游客行为、加强环境监测和推动环保措施的落实,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以体育为核心:通过开发各种户外运动项目,满足游客的健身、娱乐和探险需求;同时也注重体育与文化的结合,通过举办各类特色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3)融合旅游元素:通过安排各种主题旅游活动,如生态探险、户外游憩等,提高游客对城市环境和文化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注重旅游活动的多样性和吸引力,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偏好。

(4)推动城市发展: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对城市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吸引投资和人才流入,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市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5)促进健康生活:注重对市民和游客的健康关注和积极投入,并通过各种户外运动项目和健身活动,促进市民和游客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同时也注重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健康需求。

(二)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类型

依据前述讨论,城市生态体育旅游是以城市及周边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资源为基础,以体验式、参与式、个性化的体育活动为核心,通过整合生态、文化、娱乐等多元化元素,为游客提供健康、环保、富有活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1.按照场域特征划分

(1)山地型。指在城市及周边山地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利用山地开展的登山、攀岩、滑翔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体验到山地的险峻和美感,通过挑战自我增强体魄。

(2)滨海型。指在沿海城市地区,利用海滩、海岛、海滨等自然景观开展的游泳、冲浪、海钓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感受到海洋的广阔与激情,体验到海洋体育的独特魅力。

(3)湖畔型。指在城市及周边湖泊等大型水域附近,利用水域开展的划船、赛艇、帆板等水上体育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感受到水域的柔美和力量,体验到水上运动的乐趣。

(4)森林型。指在城市及周边森林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利用森林开展的徒步、漂流、探险等户外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感受到森林的神秘和自然之美,体验到户外探险的刺激和乐趣。

(5)郊野型。指在城市及周边郊野地区,利用田野、草原等自然景观开展的骑马、滑草、越野等户外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感受到郊野的自然之美和自由之感,体验到户外运动的乐趣。

这些旅游类型只是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类型,如冰雪型、沙漠型,等等。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魅力,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在选择城市生态体育旅游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体验不同的美好境界。

2.按照活动类型

(1)自然生态体育旅游。以城市及周边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展的生态体育活动。常见形式包括:山地体育旅游,如登山、徒步、骑行、滑雪、滑翔等;水上体育旅游,如游泳、划船、垂钓、帆船等;森林体育旅游,如越野、露营、野炊、森林浴等。

(2)农业生态体育旅游。以城市及周边的农业资源为依托开展的生态体育活动,常见形式包括:以果园、蔬菜园、茶园等为依托开展的茶艺鉴赏、采摘活动;以农家院落为依托开展的农事体验、美食体验等活动;以田园风光为背景开展的竞走、拔河、射箭、钓鱼、踢毽子、玩弹弓等活动。

(3)文化生态体育旅游。以城市周边的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展的生态体育活动,常见形式包括:以民俗文化为依托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如龙舟赛、射箭、武术等;以传统体育文化为依托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如武术、摔跤、射箭等;以体育文化为主题开展的观赏体验活动,如体育博物馆参观、体育赛事观赛等。

这些类型的产品可以单独开发,也可以相互融合,形成更为丰富的城市生态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尽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二、城市生态体育旅游价值与可持续发展内涵

(一)城市生态体育旅游价值

生态体育旅游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既能推动全民健身,亦能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为进一步优化生态资源配置、增加体育服务供给、提高健康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效益注入新的活力。

1.有助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生态体育旅游借助于自然环境和体育活动,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低碳排放,既能满足民众对健康和休闲的需求,又能促进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

2.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9]。而生态体育旅游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户外运动的机会,如登山、骑行、划船等,既能在自然环境中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又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行动中来。

3.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传承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生态体育旅游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旅游项目,可以让游客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独特的文化,从而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承。

4.城市生态体育旅游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还需要旅游服务的支持和推广。这为交通、餐饮、宾馆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会,同时还能促进就业,提高城市经济效益。

(二)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涉及生态保护、体育运动与城市旅游的结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是一种生态理念、体育精神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城市生活方式。

1.强调生态保护的核心价值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充分利用城市的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结合体育运动与旅游活动,让人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城市的自然之美。同时,这种旅游模式鼓励参与者遵循生态规范,减少对环境的干扰与破坏,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注重体育运动与旅游的结合

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还能提升人们的心理素质和生活品质。通过将体育运动与旅游活动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户外活动中来,既能享受运动的快乐,也能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此外,城市生态体育旅游还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展示,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的公平正义。城市生态体育旅游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这种旅游模式还强调代际公平,即当代人在享受旅游资源的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世代的利益,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和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城市生态体育旅游也将成为一种更加普及和受欢迎的健康旅游方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三、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政府机构和普通民众越来越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这为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多元功能也得到发挥,不仅能够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1.国外注重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品质化提升

国外城市生态体育旅游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休闲方式。同时,政府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未来,将更加注重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品质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手段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例如,丹麦哥本哈根是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该市通过推广自行车旅行、皮划艇、徒步等户外活动,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哥本哈根市还建设了步行街、古建筑和自然景观等设施,为游客提供各种城市生态体育旅游活动。加拿大温哥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该市通过推广滑雪、徒步、划船等户外活动来吸引游客。澳大利亚悉尼市推广游泳、潜水、冲浪等水上活动,还积极推行绿色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等,以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在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小镇,游客可以参加山地徒步、划船、攀岩等户外活动,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2.国内关注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专业化规划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10]。同时,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为这种发展态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未来城市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将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担当。例如,北京市的“鸟巢”和“水立方”等场馆在举办奥运会后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在草原上参加骑马、射箭、摔跤等民俗活动吸引游客。杭州西湖周边有许多自行车道和步道,供市民进行健身和休闲活动。此外,杭州市还有许多户外攀岩、漂流等户外活动场地,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城市,其游泳、潜水、冲浪等水上生态体育旅游得到了广泛开发和推广[11]。

(二)存在的问题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1.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热门体育旅游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污染环境、破坏绿地、影响秩序等行为屡见不鲜,不但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对公园环境、游客健身休闲造成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也会给全面普及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带来阻碍。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多数城市已经加强了相关基础建设,但仍然有很多地方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例如,已建成的体育设施和旅游景点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更新,设施老化严重,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部分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也跟不上游客的需求,影响了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整体品质。

3.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当前,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够深入,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创新和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此外,少数城市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模式不仅制约了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

4.专业队伍建设短板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和运营中,缺乏专业的体育专家、教练员和旅游规划、营销、管理人才,导致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受限。人才短缺也影响了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体育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措施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健康的旅游体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四、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对于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破坏、资源过度开发、管理不善等。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策略配合,需要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大管理与监管力度以及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度等措施,推动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资源。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开发规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对于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应加大修复力度,恢复其生态功能。

(二)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支撑,但在其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秉持绿色、环保的理念。例如,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优化交通布局,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加强绿化建设,提高景区的绿化覆盖率,等等。

(三)促进体育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核心在于将体育和旅游两大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应推动体育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开展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提升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针对城市生态体育旅游领域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旅游人才。同时,积极引进体育专业人才进入旅游行业,提升整体行业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五)加大管理与监管力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确保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同时,还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游客权益。

(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度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五、结束语

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本研究在探讨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内涵与特点、现状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然而,城市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其发展策略,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期待未来有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同时,也期望政府部门能够更加重视和支持该领域发展,并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提供充足的资源,以推动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繁荣和提高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袁利.基于“利益平衡”的生态旅游正义及实现路径[J].生态经济,2022,38(3):149-156.

[2] 王献溥.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途径[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2):49-54.

[3] 姜付高.浅议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2(4):114-116.

[4] 刘凤云.生态体育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1):17-19.

[5] 范江江,王宝庆,孙茂林,等.生态体育旅游:价值内涵与可持续发展路径[J].新疆社科论坛,2023(1):78-83.

[6] Dwyer, L., Deborah, E. Nature-Based Tourism on the Edge of Urba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J].2000,8(4):267-287.

[7] 柳伯力.体育旅游概论(体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8] 吴永芳,杨铁黎.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83-87.

[9] 盛建国,赵同庆,袁兴亮.生态体育旅游的价值表现及开发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6):38-43.

[10] 丁勇,刘玲,黄正廪.遵义市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6):152-155.

[11] 郑玉梅.山东半岛生态体育旅游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85-87.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Urban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ZHANG Fan

(Nanjing Police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as an emerging form of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case studies, and other methods, we first elaborate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we point out that the ecological challenges fac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orts tourism at present are multifaceted, and we put forward targe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emphasizing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orts tourism,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bala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In addition, measures such as rational planning layout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Key words: Urban tourism;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