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动态
2024-08-20
◎全省动态: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省主会场活动正式启动
(本刊记者:撒小虎 通讯员:刘子旋)文化遗产铸硕果,精神文明开新花。6月3日晚,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铜川市人民政府主办,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承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铜川市正式启动。
省政府副省长徐明非,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谢泱,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郑晓燕,铜川市委书记李九红,市长郝光耀出席并参加相关活动。各市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同志、非遗工作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工坊及非遗基地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共计6大板块,1156场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有效途径,促进“物理组合”发生“化学反应”,让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依然绽放出文化自信的迷人光彩。
高阳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陕西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新突破、进入新阶段。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更趋完备;注重保护传承,名录体系日臻完善;坚持产业带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坚持创新表达,重大活动实力圈粉。4月,在西安隆重举办的陕西省首届非遗发展大会暨非遗创新发展系列活动,成为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非遗盛会。他强调,近年来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让铜川非遗成功破圈出彩。希望全省文旅部门和非遗工作者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中,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适应当代文化需求和旅游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进一步推动非遗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更大的非遗力量。
大会上启幕“非遗潮玩集市”,设置“近观、细品、嗨玩、潮逛”4大板块65个项目,举办“千年窑火 瓷艺薪传”——中国名窑展,邀请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等全国五大名窑齐聚铜川。非遗潮玩集市上不仅有如意面花、唐流彩技艺等非遗技艺现场演示,还有供游客们现场体验制作的武功土织布技艺、安塞民间绘画、逢灯结绳制作等非遗项目,此外,还有西安肉夹馍、印台糖画、咸阳茯茶等非遗美食可令群众品尝购买,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朋友们前来参与。
启动仪式中,还公布了69家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名单并授牌,陕西省3家非遗研究基地与7家陕西陶瓷省级非遗工坊进行创新合作签约,与工行、邮储银行举行“非遗+旅游+金融”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推介“非遗融合创新体验之旅”“秦岭山水汉风古韵非遗之旅”等8条陕西“非遗+旅游+研学”线路,推出陶乐之旅、民俗之旅、养生之旅等“跟着非遗美食去旅行”3条特色非遗体验线路,现场为铜川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揭牌。
活动上,参会嘉宾与铜川市民共同欣赏了精彩的非遗展演,200人的大型情景表演《药王颂》气势恢宏、赤诚咏颂,演员们饱含激情地演绎出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厚德济生;舞蹈表演《行鼓行》鼓声粗犷豪放、洒脱热烈,舞姿刚劲雄浑,生动再现黄河的磅礴豪迈,彰显了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杂技《梦蝶》纯粹自然、婀娜多姿,展现了蓬勃和顽强的生命力;陕南民歌《巴山酒歌》音乐节奏明快,呈现了巴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现场群众反响热烈、掌声雷动。
华韵悠悠长,薪火永流传。随着本次活动的启动,系列非遗活动将持续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发挥历史文化的育人效应、化人效应、聚人效应,促进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让非遗走近群众、走进生活,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地方动态:
“秦风十里 咸阳等你”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咸阳市主会场活动成功举办
(本刊记者:李舒婷 通讯员:孟琳)6月7日下午,由咸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咸阳市群众艺术馆、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秦风十里 咸阳等你”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咸阳市主会场活动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
活动以“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全市十三个县(市、区)同步开展近100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包括非遗购物节、文创产品展销、文物图片展、“跟着非遗去旅行”、“感悟历史 探秘考古”等,全面展示咸阳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最新成果,推动自然遗产、非遗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
◎地方动态:
韩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九五街区隆重举行
(本刊记者:陈永鑑 通讯员:郭莹)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宣传展示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增强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6月2日下午,2024年韩城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韩城九五街区隆重举行。非遗人齐聚一堂,共享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韩城市委宣传部指导,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韩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主办,韩城市文化馆、韩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韩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韩城市新城街道陵北社区、韩城市新城街道梅苑社区、韩城市九五街区承办,韩城市行鼓学会、韩城市黄河阵鼓传承与发展协会、韩城市围鼓艺术传承与发展学会、韩城秧歌研习社、梅苑康乐站、秋韵秧歌团、萨韵快乐艺术团、德元升中医诊所有限公司协办,韩城市融媒体中心支持。
本次非遗成果展演,共精选了10个不同类别的非遗节目:气势磅礴的《韩城行鼓》、热烈激昂的《韩城黄河阵鼓——打五元》充分展示了韩城底蕴深厚的民间鼓乐文化;新城街道梅苑社区作为陕西省“非遗在社区”示范点,整合社区非遗资源,由高龄群体表演的太极扇柔美灵动,自编自演的快板有温度接地气,展现了梅苑社区的多元文化魅力;精神饱满的人民警察以独特的“交通安全指挥手势操”呼吁所有人共创平安大道、共筑文明交通;宛转悠扬的韩城秧歌呈现了韩城地域特色文化……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节目让现场观众一饱眼福。
在非遗展示体验区,22家非遗工坊及非遗传承人、传统手工艺人在展示区域进行非遗产品展示、展销、互动体验。传统医药类省级代表性项目“丁家祖传中医诊法”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昌民携儿子丁勋为慕名而来的群众义诊;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呈现出浓浓的韩城味,络绎不绝的群众欣赏着非遗产品,互动体验着各种传统文化元素,零距离感受韩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无穷魅力,古老的非遗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活”起来、“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