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路径思考
2024-08-20王蕾
摘 要:高校图书馆建设应顺应时代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办学要求,不断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为师生打造学习交流的平台,创设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等空间。智慧服务融入高校图书馆建设管理是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要素,本文在以问题及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路径
一、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的现实意义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以服务对象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媒介为载体,以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丰富阅读体验。图书馆智慧服务能提高服务对象的需求层次,让读者更加明确自身的阅读需求,从多维度提升读者的阅读选择能力,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以及阅读等方面的需求。
(一)智慧引导能满足读者需求
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服务群体是教师和学生,图书馆以数字资源和馆藏图书资源满足用户学习、科研、教学等多方面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智慧引导能够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让读者能快速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源信息。通过收集用户检索信息,图书馆能够掌握读者阅读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拓展图书馆的图书及数字资源的容载量。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扩容以及数字资源采集方面水平较高,数字化装备的配套完善水平较高,能够引导读者适应最新的信息检索方式,接触最新的学习、科研和教学工具。智慧引导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二)智慧阅读能丰富读者体验
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以数字化服务为趋势,各高校配备了较为完善的阅读检索以及阅读服务工具,提供多种阅读服务,进而提高读者对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满足读者多种阅读需求。在高校图书馆场馆建设过程中,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如多媒体展示设备、智慧大屏等,利用投屏、弹幕互动以及VR场馆速览等方式,能够让读者直观了解图书馆建设整体概况,提升信息获取的效率。智能阅读装备体验馆提供了多样的学习辅助工具,让学生可以使用到更便捷的信息检索查阅方式。智慧阅读环境的创设让读者可以有自主的阅读空间,提升了读者学习阅读体验感,为读者营造了和谐舒适的阅读环境。
(三)智慧管理能丰富读者选择
智慧管理提升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智慧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提升了图书馆馆内的秩序维护效率。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智能设备为读者提供自助服务,不仅可以提升图书借阅效率,避免人员的拥堵,还可以收集读者的检索信息,为图书采购和数字资源的拓展提供数据支撑,提升图书馆采购的精准度,进而提升图书阅读流通的效率和质量。图书馆智慧平台的完善,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上可以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四)智慧互动能增强读者黏性
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对象需求明确,找准读者需求不仅要准确对用户进行画像,还需要增进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挖掘用户需求,为图书馆建设提供更多思路。图书馆智慧服务既体现为智能化、数字化设施的完善,又体现在智慧化的人文体验。图书馆可以营造深厚的文化氛围,打造互动交流的空间,让师生、生生、校际间更好地交流,如名家名师进校园、校际资源共享融合、云参观体验等方式可以充分满足高校读者的学习需求。在互动过程中,图书馆也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和使命,从人文情感及价值引导方面给予读者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二、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也面临诸多挑战,创新发展必须构建充分的发展环境,具备发展创新能力。只有充分化解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才能够找准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的定位和方向,做到切实服务好师生,满足学校高水平办学要求。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面临以下挑战。
(一)智慧服务需求定位不准确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面向的是学校师生,师生服务需求主导服务创新的方向。智慧服务既体现技术水平,又体现服务准确性和全面性,只有对标服务需求,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师生。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定位不准确,对师生的服务需求把握不足,尤其是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兴趣喜好的用户画像描述不准确,无法准确抓住读者的喜好并实现以服务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的目标。
(二)智慧服务认知水平有限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较为被动,对智慧服务的内涵把握不足,在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内容上创新程度不足。部分高校的图书馆服务仅仅集中在基础的阅读和学习服务建设上,对智慧服务的思考不够深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在认知水平上有局限性,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服务主体地位,无法准确表达对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的需求,从而难以实现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图书馆缺少智慧服务的创新思路,导致建设停留在技术层面和形式上。
(三)智慧服务建设程度不足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程度不足,关注重点仍停留在技术层面。技术是为服务做保障的,真正服务的对象是人,解决的是服务需求的问题。但是目前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数字资源以及社会服务关联程度较低,对智慧服务的拓展程度不高,建设发展水平有局限性。
(四)智慧服务投入保障不健全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目前正在不断深入,但是想要取得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需求的建设成果,则需要更详细的规划和部署,仅仅依靠图书馆自主探索和思考是不够的,必须汲取更多的创新智慧。因此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在建设保障方面更需要有人才、技术以及资源的支撑,确保投入建设的持续性和长效性。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尤其是人才稀缺。
三、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发展的局限性
(一)主观条件限制
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育人载体,承担服务全校师生的重要责任,但是在实际建设投入方面,高校将建设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和实践领域,更加关注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教育。高校在教学辅助建设方面投入不平衡,图书馆资源建设重视图书馆图书资源及数字资源在量上的积累,而对服务师生需求的质的探索程度不足。高校图书馆对资源建设的关注度要远高于服务建设,图书馆的育人功能被极大忽视。学校仅仅将图书馆作为一个学习的场地,无法带动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无法在知识拓展、思维拓展等方面带动学生乐学、智学。
(二)客观条件限制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需要学校进行完善的资源投入,尤其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需要持续推进。但是从图书馆人才结构和层次上来说,图书馆人才队伍力量较为薄弱,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专业人才较为集中,而数字化建设、智慧服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较为稀缺,综合性的服务管理人才较少。不仅如此,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建设的可借鉴参考的经验较少,各高校间的交流不够深入,导致智慧服务建设迟缓,部分学校追求一成不变,缺少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高校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投入成本较高,缺少深度探索和思考,数字化技术和图书馆管理之间的融合程度不足,很多设备和资源投入建设后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应用和需求之间脱节,导致设备闲置甚至资源浪费。
四、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实践路径
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创新需要注重人文与技术的融合,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支持,在学校育人成效上发挥最大作用。
(一)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提升数字资源容载质效
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类别差异明显,各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服务建设管理探索过程中要准确定位服务对象需求以及学校办学宗旨。为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大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学校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现有数字资源内容,在自建、采购、共享等方面对标高水平高校图书馆,积极寻求合作;搭建服务学科专业群建设的数字资源库,如课程库、案例库、专家库等,为用户提供更加合理的学习、科研服务,在学科专业水平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以及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方面创设充分的数字资源环境;完善数字资源配套设备,引入数字化分析系统,对校内读者信息进行分析,形成用户群体画像,依据用户喜好进行图书馆图书及数字资源填充,及时更新图书馆图书及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阅读资源。
(二)多维拓宽服务路径,深化用户管理者身份认知
高校图书馆Yot6+WWRKk+693XcL3uoeQ==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创新阅读平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路径。第一,积极搭建图书馆自身的网站及公众号平台,优化板块设计,畅通读者互动沟通渠道,按照读者画像进行个性化的资源定制和推送。第二,挖掘视频服务功能,借助新媒体设备,利用阅读推荐、检索服务、读者分享、社团活动等契机打造视频号特色,提升阅读的可视化效果。第三,可借助线上线下读者见面会,听取校内读者的阅读需求,如举办馆长见面会、社团服务座谈会等,围绕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读者的管理者身份认同,建构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第四,依托智慧服务平台,建立读者反馈机制,依据反馈形成建议清单,并及时更新图书馆意见反馈处理进度,实现公开透明的双向互动,对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读者给予奖励,让智慧服务更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
(三)多元驱动用户体验,打造互动开放式阅读空间
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多样,不仅能为师生输送专业知识,还具备休闲娱乐、互动分享的功能。第一,校园活动与教学实践智慧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管理能够带动师生主动参与图书馆的各类活动,将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与学校教学管理融合起来。图书馆整合自身空间资源,开展学术交流、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教学研讨等活动,盘活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提高图书馆空间利用度,增强师生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图书馆应以多元化的目标驱动,引导读者、资源、空间的相互作用,让师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术氛围中。第二,校社联合,优化智慧平台服务。社会知识服务是高校智慧服务的功能之一,图书馆应推动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融合,以图书馆为载体,搭建职业体验场馆,形成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的知识服务氛围,建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职业发展形成深刻认识。第三,建立校社共享智慧服务平台。图书馆应加强校际共建、校社共建,形成资源共享、数据库共建的数字图书馆,有效提升信息互动,将智慧服务延伸到社会服务层面,提高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水平。
(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集聚图书馆建设人才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整体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较高,对智慧服务的需求度也较高。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要想更好地定位用户服务需求,势必要以专业的人才为保障,尤其是能够深刻挖掘智慧服务内涵、丰富智慧服务呈现方式的专业人才。对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而言,要形成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需求方面,图书馆要以数字技术专业人才、数字管理运营人才、数字化信息管理人才为支撑,建立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以人才驱动智慧服务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图书馆要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打造具备图书馆情报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不断推动图书馆的人才梯队建设,以培训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强化图书馆专业人才的智慧服务意识,让智慧服务更加具体化。
五、结 语
综上,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需要秉持服务师生、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技术驱动创新为支撑,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以高度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去追求创新和突破,建设高水平的智慧型、服务型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曹力.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提升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3(9):72-74.
[2] 李睿.“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推进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23,39(9):119-121,125.
[3] 费绍栋.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3,6(18):108-110.
[4] 龙泉,赵爽,秦也则.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体系应用与实践: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5):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