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2024-08-20周杭

百花 2024年6期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信息传播的手段及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融媒体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融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最为鲜明的特点是以发展为前提,以发扬优势为手段,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核心优势。融媒体的出现正符合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需求,我们要借助融媒体信息传播的手段,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与教育工作,这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爱国主义精神;思政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交流平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将融媒体融入教学中。融媒体复合型思政教师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教师还应该秉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信念,坚定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引导和道德教育。相比以前学生大多在书本及报纸杂志上获取知识,如今各类移动终端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融媒体这一概念应运而生。2014年8月,《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提升到国家深化改革的战略层面[1]。国家高度重视融媒体的作用,多次组织各类论坛深入探讨融媒体的发展。国家对融媒体发展重视是因为融媒体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影响着社会的各行各业,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2]。大学生通过合理利用融媒体,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融媒体的基本特点

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为单向传播,未形成自下而上的反馈。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师生思想交流困难,在一个缺乏沟通交流的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内容很难为学生所接受。

融媒体集合了各种媒体形式,真正实现了全媒体融合与发展。它融合了新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结合多种媒介,如报纸、期刊、图书、移动终端等,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完美结合,使得资源得到充分整合,内容更加丰富,传播更加便捷,利益更加共享,形成了一种全面、多样、功能强大、跨越时空的新型媒体。[3]

融媒体能将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融合,以最佳的形式呈现给受众。

二、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劣分析

融媒体出现得突然,发展迅猛,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前期都具有两面性。劣势一面在于融媒体时代海量信息层出不穷,但由于缺乏相关监管机制,其内容鱼龙混杂,各类思想相互激荡,多种观念相互冲击,大学生缺乏识别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如今,有些媒体为将流量转化为经济利益,对内容审核不严,并向群众大肆灌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大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缺乏鉴别能力,面对此类不良信息,很容易导致理想信念动摇,过度追求物质,把物质追求作为人生目标,此时融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融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相左,思政教育因其自身的严谨性,较难接受以其他媒介作为传播手段,导致高校思政教育未能推陈出新,仍然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在于其具备强大的传播方式。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信息社会中成长,对新媒体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在信息社会中,大学生更加适合融媒体的教育方式,融媒体的教学方式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一方面融媒体的特性决定了其注重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受众为主体,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媒介和新颖的学习方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融媒体能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往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相对较少,学习效率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可充分利用各类媒介获取相关知识,且能够在激励和引导下逐渐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借助融媒体平台进行思想交流,促进思想政治水平提升。

三、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的策略

融媒体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已渗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对其产生积极的作用。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正确、合理、有序地运用融媒体的优势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根据融媒体的特点,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策略如下。

(一)树立教育理念

首先,高校要积极制定推进融媒体的发展战略,以政策为导向,将融媒体发展战略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树立以融媒体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邀请社会融媒体从业人员、相关专家学者进校园举办有关融媒体发展的学术讲座,让师生了解融媒体相关概念,明白其优劣势。

其次,鼓励思政教师开展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相关研究,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发挥高校科研作用。

最后,高校应以融媒体发展为契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积极通过融媒体宣传党和国家的新形势、新政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整合融媒体丰富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传播正确的思想政治内容,提升传播内容的多元性。高校可以将积极的、有价值的资源整合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的核心内容中,持续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可借鉴整合各级融媒体所发布的内容,例如“学习强国”App。“学习强国”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为核心内容,旨在为全体党员和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对优质内容进行选取、整合,将平台上备受大学生喜爱的热门话题和社会热点新闻展现在大学生面前。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随着融媒体逐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思政教育内容,而是成为思政教育的主动接受者和内容的参与者。他们不仅能够产出正能量的思政内容,还能传播这些内容。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需要适应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特点,掌握理论教育的主动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合理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创造立体动态的教学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善于从网络平台中获取丰富的资料来提升教学效果。

(三)发挥对大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作用

现今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事物已成为常态,但网络上充斥着各类不良及无效信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浏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信息,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高校思政教师要在日常班会、课堂教育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普及相关知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要求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的人员要具备融媒体思维,密切关注国内形势、政治动向,掌握国内主流媒体平台特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还需要在融媒体平台上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教师可通过平台学习积分加成、奖学金评估等各类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培养高校融媒体复合型人才

高校要培养融媒体复合型思政教师,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修养和业务素质,打造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的思政教师队伍。同时,思政教师也应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坚定文化自信[4j2Ck8SHdSukF8XsIzvHyB8XS7ZvPm1LLXvjCEu/H5r0=]。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课堂打造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结 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融媒体的出现正符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需求,正确合理地采用多媒体融合的教学方式,让思政课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巩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总之,融媒体与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思政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基金项目:福建商学院校级课题“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引领高校学生党建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sysk31)。

参考文献

[1] 李小舟.融媒体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方式研究[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1298-1300.

[2] 邓美茹.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发展探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3] 庄百鹏.新媒体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1):98-100.

[4] 刘爱萍,唐丽华,李杰伟.精准思维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分类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6):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