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2024-08-20郑力滔

百花 2024年6期

摘 要:数字媒体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以科技与传媒为基础,能够将人的理性与感性思维结合起来,属于全新艺术形式。数字媒体的出现让设计师有了更多发挥空间。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逐步成为景观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简述了景观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作用,重点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景观设计;建筑设计

传统设计理念一般对城市的综合能力发展、与大自然协调等方面比较关注,强调城市形象景观设计。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景观设计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城市开发进程的加快,让原本自然的景观活动或多或少受到破坏,出现了混乱、无序等问题,特别是在发达的城市,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在此背景下,景观设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新型数字媒体艺术,能够为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式。

一、数字媒体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景观多维度表现

虚拟数字技术可以充分、准确地表现设计师的想法,让人们近距离接触景观。人在空间上对景观的感受具备多维度、多层次等特点,并非是静止空间,而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这样可以让人们的感受变得丰富,而设计多维景观可以将这种变化性反映出来。[1]城市景观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进行表现,主要涵盖了三维的图形图像、模型等内容,但基本上为静态呈现,引入数字媒体以后,能够在展现景观时达到多维度、多面化等要求。人们进入景观空间后,对其理解也在景观动态中发生改变。数字媒体艺术应用于景观设计中,能够将人进入景观空间的真实感受模拟出来,人们能够多角度、多时间点、多维度对景观变化进行观察。

(二)有利于提高景观艺术感染力

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对景观进行动态呈现,将景观多种维度表现出来,还具备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表现形式上充满个性,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全新方式,并非是机械化简单再现景观,而是能够进行艺术化表现。如借助艺术化语言声音等,在感官感受上加以艺术化渲染,与景观空间充分融合起来,便于受众了解景观设计概念与意图。数字媒体艺术让传统表达与设计习惯发生改变,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将景观表现由原始效果转变为高层次精神层面需求。景观设计不再是静态与单一的,而是向着复合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性

数字时代下艺术设计越来越关注交互性,数字化为人与景观交互创造了条件。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有利于人与作品进行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艺术家与受众、艺术家与机器、受众与机器、受众与受众等方面。数字媒体有很多表现形式,但都有共同点,即让使用者直接同交互界面形成交互,这种互动并非是人们只停留于景观欣赏方面,而是让人们参与到景观中。这样会对景观空间变化与状态产生影响,让景观空间中的造型、意义等发生变化。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建筑设计方面

媒体建筑是一种创新的建筑设计形式,它将建筑表皮与数字媒体影像结合起来,不仅包含了建筑专业,也与媒体动画、数字智能、影视艺术、视觉传达、装置艺术等领域密切相关。分析媒体价值的核心价值可知,主要是公众、建筑与空间环境的互动,成为带有科技特征的艺术装置。近年来,在建筑设计领域,数字媒体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如杭州G20媒体建筑群等。媒体建筑与公众互动最早源自公共艺术,其中德国柏林Blinkenlights灯光互动最具代表性,建筑师在建筑楼梯设计多个窗,按照一定规律开启或关闭屋子的灯光,能够构成相应图案,直接与广场观众实现互动。在LED技术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将媒体表皮用于建筑立面效果逐步成为主流,取代了传统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建设方式。对LED媒体表皮来说,大量特色图案成像形成建筑幕墙素材,让设计表现元素变得丰富。LED媒体建筑幕墙在现代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显示动态图像、视频等内容,能够提升艺术表现力。如G20峰会期间,杭州钱江新城以建筑群为基础构建LED媒体幕墙,在夜晚能够将不同国家文化图案显示出来,呈现出独特的夜景。

在媒体建筑发展的十多年时间里,人们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静态视觉造型,而是更关注建筑与人的互动、建筑对人行为的激发。以北京水立方为例,水立方表皮可以根据微博网络大众情绪数据进行色彩的变化,生动完成对人们在网络中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构图与演绎。在多种色彩、光变节奏以及色彩动态的表达下,建筑物上也呈现出独特的灯光效果,如图1所示。媒体建筑幕墙是对媒介交流形式的创新,为人们提供独特的视觉体验,也让景观设计有了新的媒介,这有利于设计师在传统设计理念上实现突破,获得新的艺术表现。随着媒体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景观将逐步成为创新型城市景观,推动现代城市科学与艺术实现深度融合。

(二)景观小品与景观构筑物设计方面

景观环境构造中设计景观小品与景观构筑物,不能只当成一种静态的公共艺术,还应发挥联系公众与城市情感的纽带的作用。[2]在高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中,景观小品与景观构筑物设计越来越广泛采用声、光、电等数字媒体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上对人们产生强烈刺激。[3]景观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常见的数字艺术和新媒介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注重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让受众获得全新感受和认知。如加拿大蒙特利尔设计有秋千景观装置,是典型的数字媒体艺术案例,如图2所示。设计师设计21个秋千,并结合钢琴、吉他、颤音琴等乐曲声调,在秋千摆动过程中,各种音调琴音会在人们耳边响起,在玩秋千的人增多后,琴音变得愈加有趣与和谐,景观设施与人们形成了较好的互动。秋千除了具备“奏乐”功能,夜晚还可以发光,是当地创意性极强的景观设施。

在蒙特利尔还有另一种艺术装置LOOP,也让景观设施与公众实现了有效互动。各装置均设计2米左右的圆筒,人在其中对杠杆进行拉动,可以带动圆筒发亮与旋转,其内部显示屏呈现童话主题的图画,配有专门的背景音乐。人在拉动杠杆的过程中,童话图片不断变化,并且圆筒外部LED光带会呈现不同色彩。杠杆拉动频率将影响图片放映速度、音乐光带变化节奏。在景观设计中应用互动景观装置艺术,不仅为公众近距离接近艺术创造了条件,还加强了景观与公众之间的联系。

(三)水景设计方面

当前,在水景设计中也逐步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将灯光、激光和音乐等运用到水墙、跌水池和喷泉等方面,让声、光、水有效结合起来。[4]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让景观更具美感,而且为水循环创造条件,提高亲水性。下面从水幕电影、互动水墙、水景与灯光结合三方面探讨数字媒体艺术在水景设计中的应用。

水幕电影技术主要通过在水体表面投射光束的方式,获得很强的立体效果。[5]水幕电影借助高压水泵、特殊发生器,让水能够由下而上快速喷出,雾化后形成水幕,放映机向水幕进行影像投影,完成水幕电影的播放。水幕上的影像与夜晚天空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与空间感,影像内的人物犹如飘浮于空中,如梦似幻。同时,水幕配合激光图案,营造出气势磅礴的场面。水幕电影投入很大,一般在重大节日活动、大型广场中应用。如苏州金鸡湖西畔就采用了水幕电影的方式,设计的主题是“水韵飞歌”,水幕东西长130米,南北长208米,共包含2000多个喷头、25种水形,喷泉最高超过了100米,场面十分壮观。喷泉与水幕电影、激光表演以及灯光相结合,可以将人文、科技和生态等理念彰显出来。

互动水墙是一种数字水墙、电子水帘,利用水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影像,不仅具有宣传的作用,还有较好的展示效果。[6]显示屏幕由透明水膜构成,能够形成非常特殊的光线效果,提高了水膜屏幕的视觉穿透性。屏幕画面变得立体感极强,并与水面充分融合,为人带来非常独特的体验。借助投影机和舞台灯光,水膜屏幕能展现出各类图案,产生很好的观赏效果。如苏南万科景观互动水帘装置(图3),将雕塑、水帘相结合,人们只需用手机扫码,就能与水景进行互动。装置供水管设计有传感器,当人们与装置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相关信息将会传输到传感器,通过的水流开始减少,如同开门一样。在人们过去后,水流恢复原来的流速,继续喷流。这种互动雕塑水景具有很强的科技感和艺术感,能够为景观广场中的人群提供参与机会。

水景与灯光相结合主要是在水景设计中应用各种灯光,特别是引入新型光源,发挥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的作用。这样既能够满足夜晚照明的需求,又能为现场人群带来趣味纷呈的视觉体验,对光照的合理利用,让水景设计变得更吸引人。对现代景观设计来说,需要注重景观与光照的巧妙结合,形成光与水充分结合的水景灯光文化。水景照明设计中光照亮度并非主要,重点是对作品的创新,还要注意灯光位置,不仅要发挥较好的光照作用,而且要注重对光源的隐藏。因此,要对景观空间中水体造型与位置进行判断,一般来说,水体为主要位置,特殊情况下水体并非视觉中心,与其他景观要素要处于同等位置。景观中心侧重点、表现内容等不一样,光照设计也有很大差别。景观空间有水更容易得到人们的青睐,景观照明还需要体现亲水性,能够为人们玩水观水创造条件。水景可以为人们带来舒适感,有助于人们放松身心,人们就像置身于大自然环境之中,因此水景设计还要注重层次感。

三、结 语

总之,数字媒体艺术的运用,让传统景观设计有了新的突破,设计师思维得到了创新,促进了景观设计的发展,并对城市景观各方面带来全面影响。引入数字媒体艺术,能够让受众的需求得到满足,加强了人与景观之间的交互,是未来城市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景观设计要合理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利用,不应盲目推崇,防止受到其束缚。设计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数字媒体艺术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宋祎祺.建筑景观设计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浅述[J].艺术科技,2015,28(12):298.

[2] 田洁.数字媒体艺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2(17):75-76.

[3] 邓思敏.关于建筑景观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践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12):67-68.

[4] 梁晔.数字媒体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1):33-34.

[5] 邬丹.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2):24-25.

[6] 李士青,杨婉.数字媒体艺术在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实践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