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商业电影中家国情怀的表达方式

2024-08-20王纹

百花 2024年6期

摘 要:商业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形式,具有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商业电影的叙事手法和视听元素入手,探讨如何让商业电影既具有娱乐性,又能表达家国情怀,引起观众共鸣。

关键词:商业电影;家国情怀;表达方式

一、商业电影及其双重属性

商业电影是指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大规模的宣传和推广,向观众提供娱乐和观赏价值的影片。这类电影通常具有高度的商业属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票房收入和口碑效益。在商业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推广过程中,电影公司会采取一系列策略,以提高影片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直以来,商业电影被作为一种产品来看待,一直到1911年,乔托·卡努杜发表了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著名论著,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的“第七艺术”。但是长久以来,电影还是作为产品被受众所认知的,著名学者郭庆光教授也曾经说过,“电影一开始就是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的”。除了商品属性,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是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是好莱坞影视剧非常重要的标准,甚至这样的政治正确在某些时候会影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票房号召力和文化影响力。如2023年上映的电影《小美人鱼》为了迎合政治正确,将主人公艾莉儿改由黑人演员扮演,其形象完全有悖于不少观众的童年记忆,电影除了在美国国内大受吹捧并斩获2.8亿美元票房之外,在中国、韩国、荷兰等国的票房都不理想。

二、叙事手法表现家国情怀

(一)电影叙事手法与家国情怀的融合

1.线性叙事与家国情怀的结合

线性叙事是商业电影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之一,该种叙事手法叙事清晰,严格遵循事件发展,绝大多数商业电影都喜欢运用此手法进行拍摄。在线性叙事手法中,家国情怀的表现往往显得自然、顺畅。如2022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狙击手》,作为一部经典的商业电影,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敌我军备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保护军事情报、营救战友与美军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影片在追求视听效果的同时,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展现了家国情怀。

2.多线索叙事与家国情怀的交织

多线索叙事手法在电影作品中较为常见,影片采用双线或多线并行的叙事方式,可以使家国情怀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元。如2019年的单元剧《我和我的祖国》,其缀合式团块叙事结构令观众耳目一新,影片选取了时间跨度较大的不同历史时期,将观众从情节的参与者转变为故事的观察者,让观众去寻找不同主人公与自身经历的共同点,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影片采用复线叙事,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影片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紧密相连的感人故事,用7个历史瞬间具象化展现了“爱国”这一主题,展现普通人与国家休戚与共、同心同力的联系,引发受众思考。

3.非线性叙事与家国情怀的碰撞

非线性叙事是指故事时间顺序被打乱,通过断裂、省略、闪回、闪前等手法,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效果。2021年上映的电影《革命者》便大胆地使用了这一技巧,该片打破了单一的叙事模式,故事不断地交叉闪回,一边是李大钊先生生命最后的20多天,另一边打破传统叙事的时间和空间,将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段祺瑞政府镇压学生等事件和李大钊同孙中山、毛泽东、陈独秀等人之间的故事展现出来,让我们认识到书本之外的李大钊。这样的非线性叙事的手法能够让观众在不断探索中感受家国情怀。

4.家国情怀在电影叙事手法中的其他呈现

除了以上三种叙事手法,电影作品中还常常运用其他艺术手法来传达家国情怀,如象征手法、情感渲染、地域文化呈现等。这些手法使家国情怀在电影中更加立体、生动,引发观众的共鸣。

(二)电影角色塑造与家国情怀的体现

1.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商业电影中,英雄人物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塑造了一大批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人物影响美国青少年的同时,也让美国精神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国内的商业电影,也经常塑造英雄形象来展现家国情怀,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但是都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家国情怀。相较于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更加注重人物的立体化,英雄人物不再是无血无泪的神性英雄,而是充满人性的。如电影《红海行动》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在执行撤侨任务时遭到伏击,与恐怖分子展开激烈斗争的故事,每个英雄人物的塑造都丰满真实,无不展现出主人公的家国情怀的意识。

2.普通人物形象的塑造

除了英雄人物,普通人在电影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更具有现实感和亲切感。如《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个个小人物,无论是开出租车的司机,还是胡同里的小男孩,都展现出对祖国的自豪与热爱;又如《我不是药神》中的程勇,为拯救患者生命而勇敢抗争。这些普通人物形象,传递出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

三、视听细节传递家国情怀

(一)视觉元素中的家国情怀

电影的视觉元素是电影的重要表达方式,而商业电影在考究视觉效果的同时,对家国情怀进行了表达。

1.场景设置表现家国情怀

场景是电影中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担负着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故事氛围等责任,是电影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能对电影中家国情怀予以表达。如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用五个故事展示出我国的地大物博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2.服装道具展现家国情怀

电影中精美的服化道细节可以反映出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下社会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祖国的变迁,也展示了家国情怀。

3.镜头运用突出家国情怀

电影往往会利用镜头的切换、景别的变化等手法展现我国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导演也善于运用独特的镜头语言,展现中国故事。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影》大胆采用了水墨画的色调,极具中国风的电影画面,展现了中国元素,讲述了中国故事。

(二)听觉元素中的家国情怀

1.音乐元素展现家国情怀

音乐是商业电影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电影必定会配有好的音乐。音乐也是展现家国情怀的重要手段,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片段化展现了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电影音乐使叙事更为凝练,同时也展现了其强大的抒情功能和桥梁作用。如《回归》这一片段中,国旗上升,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以画内乐的方式出现,一个个看似平凡,但是与家国命运相连的普通人以特写镜头出现。国歌象征着国家形象,在音乐叙事下,个人情感得以充分展现,音乐的运用,也唤起了观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声音设计体现家国情怀

电影中的声音细节,如环境音、对话、音效等,都蕴含着家国情怀。电影是视听的艺术,听觉的安排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如在电影《红海行动》中,影片通过炮声、飞机轰鸣声以及各种场景声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接近真实的残酷战场,而在这个战场上的维和战士不惧生死的品质,更能体现出家国情怀。

3.台词展示家国情怀

电影中的对白和旁白,往往能够传递出家国情怀。如在电影《风声》中,周迅饰演的顾晓梦最后的独白,可以说感人肺腑,不仅展现了顾晓梦的牺牲精神,还传达了她对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对信仰的坚守。周迅的嗓音本身略带沙哑,这样的音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这段独白更加感人肺腑,让人倍感震撼。

四、结 语

总之,在商业电影中,家国情怀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内核,其表达方式多样且富有创意。运用各种拍摄技巧和技术手法,家国情怀在商业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承。在未来的商业电影发展中,我们应当继续挖掘家国情怀的内涵,创新表达方式,为商业电影注入更多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