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张留侯祠探幽
2024-08-20孟秦语
相传谋士张良被汉高祖刘邦封为留侯后,退而问道,隐于秦岭南麓紫柏山中。东汉末年,张鲁割据汉中,传五斗米道,自称张良后人,修天师堂以祀祖。今人所见汉张留侯祠扩建于明清之际,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庙台子村,2006年,汉张留侯祠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张留侯祠亦称张良庙,其选址追史溯源,遵寺庙园林“因籍自然”之法:以柴关岭为北、借倚紫柏东南,近有北栈河(古称青羊河),远与韦陀、青龙、凤凰五山环抱,冠山抗殿,跨水架檐,尽享林薮之美。因其深藏巴汉之沃,四周林嶂云翳,长冬掩夏,秋霖少光,气候清寒自成,故风貌绮丽,景观造型别具一格。
汉张留侯祠地势跌宕逶迤,西高东低、南凹北凸,其建筑群依次由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二山门、张良大殿、南北花园、草亭、拐竹园、授书楼等组成,按道教常见的以中轴推进、左右对称式布局展开。虽廊亭楼台山石间阻,游径宛转隐避其口,但皆体量均衡,方圆和合,内里规则式与自然式各显其章。据记载,明嘉靖年间,汉中、略阳、褒城地震频发,监察御史赵贞吉捐银主持修葺汉张留侯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兵部尚书、右都御史于成龙再次整修,手书“相国神仙”四字悬于大殿。后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均有社会士商修缮扩建,至今规模可观。现存楼、殿、阁、厅、廊、室、舍共一百五十余间,碑文楹联满目,石刻题句成累。
从大山门而入,鼓楼、钟楼东西两立,灵官殿正坐院内中心。院内龙爪槐、梅柏成对,银杏映檐,各殿前置有石盆玉簪点缀清心。二山门前石狮两侧,竖有两根极具晚清特色的六棱铁桅杆:杆身滚龙抱柱,并有一副铁铸对联,顶部双凤朝阳,悬八铃套寿字纹双斗,精美繁复,样近川蜀。此俗缘起唐宋,桅杆作为庙宇祠堂标识,有昭示教义、挂旗祭祀之用,更有供百姓倚求风水庇佑之意。南寮房月洞门前左右金星桧、月桂各一丛,寮房内花池植有蜀葵、芍药、绣球、卷丹,略见群芳一隅。进拜殿,龙柏玉簪盈姿呈前。拾级而上,张良大殿端坐于翠麓美荫之中,古态幽情,“相国神仙”浮于朗日青烟之间,恍若无改。
大殿北门通北花园,其北侧游廊及园中水道、洗池均修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与寻常寺庙园林中花园布局不同,汉张留侯祠北花园中除与上官厅相连的两块花坛相较对称外,其余七处花坛皆因势而成,大小不拘,流畅宜景,相映多姿。踏游漫览,园内五棵“紫柏”久伫生辉,树龄近三百年,令人为之一叹。“紫柏”实为柏木,为我国特有树种,常见于海拔1000至2000米之间,尤在石灰岩山地钙质土上生长良好。此树象征坚毅正气、长寿不朽,其茎表皮纵裂,越老越呈暗褐紫色。旧时,当地人常常看山间雾海,雨后一片紫染,故呼之“紫柏”。
“紫柏”之下散植各色花草,往来勤锄,繁茂荟萃。牡丹、芍药、玫瑰、月季偏南而育,东西有绣线菊、天蓝绣球团簇供赏。医道相近,或有前缘者莳花济人,丛中犹见卷丹、商陆、蓖麻、萱草、迎春、秋海棠、金光菊、醉蝶花、棣棠花、大丽花、紫花玉簪等十余种药用花卉。北侧游廊为单面廊,起东南沿墙环至西北,缓步穿行,小乔李、杏梅、樱花、蜡梅、紫荆常年添色。近廊处,黄杨长青,柏木高擎,一株凌霄缘翠而上直至林冠,堪为奇景,称“凌霄爬柏”。园中心以一座小型扇形花坛为眼,坛内假山棣棠拥覆,金花蔓蔓,聚似小塔。上官厅西北角,台前琼花飞雪,亭后辛夷望春。西南边一棵白玉兰硕茂高挺,更有一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三尖杉从旁洒逸,鲜为一观。上官厅花池前,有两圆两方四座水池,夏日葱茏幽僻,碧水粼粼,其中两圆一方在北,方圆间砌坛植一株猕猴桃,赏时花果俱盛,别有异趣。
北花园顺道西南又有一南花园,外方内圆,规整开阔,青山留路,数十步可见。辟谷亭立于圆形水池中央,弧桥两段相连,风来飒影,天旷水静。西侧五云楼下一柏树垂倚,树皮深壑开裂,历经四百年如久战披甲,遂称其“挂甲垂柏”。园东南角亦有巨树拔地而起,枝叶摩天,衍倾如幕。该树实为中国北方常指的“娑罗树”——七叶树,是佛教文化的代表树种。相传明末清初,此地曾有佛道之争,不知是否是两法皆慈共生,使孤树得存,享近四百年光阴。与“娑罗树”一门之隔,南园门外有棵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易危野生树木庙台槭。庙台槭又称留坝槭,为我国特有高大落叶乔木,翅果果型奇特,1954年由植物分类学家钟补求先生于留坝县庙台子镇发现并因此命名。
南花园向西,石径丛深,幽篁一片,即拐竹园。拐竹园北面靠山,其余三面皆楼舍环绕,林光簌簌,清爽寂然。拐竹本意为形容园中竹类生长时的自然弯曲现象,其竿大都在竹高半米或一米以下部位反折弯曲,而后向上直耸。此非常景象引人感叹遐想,甚有“先弯后直”正应张良生平伟绩坎坷之说。但论其科学成因,“先弯后直”应由光线、土质及地下障碍物、地层位移活动等生长环境各因素作用而成,且“先弯后直”现象非当地特有,济南泉城公园所植“金镶玉”品种竹亦有此态。
沿石阶路北上至授书楼,蓁蓁亦洞天。林下可见山麦冬、福王草、独角莲、三脉紫菀、贯众、尖裂假还阳参等野生药用植株。登授书楼环瞰,如浮林海,虽远山近水未显俊秀峥嵘,但盐麸木、黄栌、鹅耳栎、板栗、桑树等可见一斑,更有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令人流连赞叹。
汉张留侯祠作为秦地山川中积聚当地自然特色的寺庙园林景观代表,除却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上的贡献,大量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及古树名木的存留,使之成为天然林岳之外的一处瑰丽秘境。其景致变化丰富,近七十种植株兼具南北特色,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护价值。因汉张留侯祠接壤山林,在尊重其本身意境幽远和不破坏附近植被的基础上,可对现存植株进行分级保护,补幽疏杂,使古苑常秀,珍卉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