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暖

2024-08-20刘汀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4年8期

爸爸是光明

我们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楼房里,楼道里装的是声控灯,有几个甚至没有了灯罩,好在灯还能亮。

清晨送暖暖上学,或者晚上带她从外面回来,总要把声控灯喊亮。

特别是在早晨她不情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跟她玩喊灯的游戏。

我说:“暖暖,你喊爸爸,灯就亮了。”

她不相信。我让她再喊一下。

她喊了一声,楼道还是昏暗。

“声音太小了,你大声喊。”我说。

她感觉到了乐趣,就大声喊:“爸爸……”

几层楼道的灯都亮了,她会笑起来,忘却自己不想上幼儿园的情绪。

我们一路喊着下楼,一路喊着上楼。

很快她就迷上这个游戏,每一次走在楼道里都会大声喊“爸爸”,让灯亮起来。

我说:“暖暖,你看,你一喊爸爸,灯就亮了,爸爸就意味着光明哦。”

“嗯,爸爸是光明。”

不过几个月后,她就发现,不只是喊爸爸,喊妈妈、喊自己的名字、喊兔子、喊萝卜、喊玩具……灯都会亮起来。

干脆就让她发现,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光明的,这光明来自孩子给每一个事物的命名。

爸爸妈妈没带伞

我的手机里存着一段暖暖奶奶夏天录的视频,那时候暖暖刚两岁多一点。

那天北京下大雨,我跟妻子都在上班,奶奶带着暖暖在家里。

在视频中,暖暖穿着小短裤,光着小胳膊,站在客厅的窗台上。她看着窗外,焦急地喊一句话,并且重复着。

那时候,她的发音还不太标准,大人们有时很难听清她具体说的是什么。有一些交流,是靠猜来进行的。

她站在窗台上,不停地说着那句话,表情急切。

后来我们终于知道了那句话是什么。

看着窗外的大雨,暖暖焦急地说:“爸爸妈妈没带伞,爸爸妈妈没带伞。”

我们带伞了,宝贝。就算没带也没关系,因为这场大雨里我们听到了最温暖的话。

那是什么样的雨也无法淋湿的东西。

此后的雨水,将不再是雨水,而是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关切,有关我们生而为人的根本意义。

扮演

最近,暖暖喜欢跟我玩一种游戏。

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她站起来说:“爸爸,你快哭。”

“为什么呀?”

“你快哭,你一哭我就回来了。”

说完她就跑到卧室里。

为了配合她,我假装哭,她就从卧室跑回来,拍着我,或者拥抱一下我,说:“爸爸不哭了,我陪你,我不走,我还给你找书看。”

但有的时候,我假装哭,说:“暖暖你快回来,爸爸想你了。”

她说:“我不回来,我要去上晚班,我要去写字。”

我后来想,她应该是在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模仿爸爸妈妈和她的一些生活片段。她让我们扮演她平时的角色,而她自己当大人,假装在体验一种成年人的感觉。

或者说,这就是她悄无声息的成长,因为她开始明白孩子和大人的区别。

从她的眼里,我们看见了自己的样子。

我要买一个爸爸

有一段时间,暖暖热衷于做小售货员,她沉醉于角色扮演中。这种游戏,帮助她体验到家中日常之外的世界,也帮她建构着自己的世界。

她站在一个小沙发后面,或者客厅的空气净化器后面,然后让我们去她那里买东西。

“爸爸妈妈,你们快来买东西呀。”

“我要买一个小熊玩具,多少钱?”

“100(块)钱。”

“这么贵啊。”

“就是100(块)钱。”

不管什么东西,袜子、玩具、枕头,永远都是100(块)钱。我一直好奇,这个数字为何是她衡量价值的标准,想了好久也没想明白。

她会假装找零钱,然后说:“欢迎下次光临,路上小心有车。”

我们说:“好的,谢谢暖暖。”

有时候她会说:“欢迎下次光临,小心路上有妈妈……”

嗯,这么说的时候,大概是她被妈妈批评了之后,发现妈妈也有“可怕”的一面。

玩腻了,她要求角色互换,我当售货员,她来买东西。

有一回她跑过来,对着那些货物看了半天。

“你要买什么?”我问她。

她想了想,说:“我要买一个爸爸……”

好吧,我只好被她领走了。

我就这么把自己卖了,一分钱都没收。

别的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也不知从哪儿开始,她学会了“别的”这个词。

“暖暖,你要吃什么?橘子、苹果,还是蓝莓?”

“我要吃别的。”

“别的是什么?”

“就是别的嘛。”

“暖暖,你要看哪本书?《小猪佩奇》《母鸡萝丝去散步》,还是《雪地里开了朵太阳花》?”

“我要看别的。”

“别的是哪一本?”

“就是别的嘛。”

“别的到底是什么呀?”

“别的就是女孩书,女孩书好看,男孩书不好看。”

“那你说哪本是女孩书?”

“别的。”

我在想,她也许是想用这个词,来表示自己对新事物的渴望;又或许,每当说出“别的”这个词时,一种模糊的新的可能性就出现了。不管别的是什么,反正不是已知的、眼前的一切。它一定是新的,一定是特殊的,一定是让人惊喜的。

有时候,我们需要跟自己说:“我想要别的。”

我要写不一样的小说,我要过另一种生活,未必真的去实现,但至少要在心里开放出可能的花朵。

(亚白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暖暖:父与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