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旅游外宣翻译策略探析
2024-08-20彭博秦莉
【摘要】吉林省自然资源独特,拥有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冬季到来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吉林省进行冰雪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也在稳步进行,冰雪赛事热度也不断上涨。但是随着吉林省冰雪旅游的迅速爆红,一些巨大潜力未被激活的问题也随即出现,在旅游宣传资料英文翻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倡议的提出,国家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需要对外宣翻译整个过程严格把关,选择合适的形式促进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新发展,将原本落后的管理转成能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动力,将这一模式发展成为产业形式,真正地促进吉林省经济建设与发展进步。”[1]本文结合当前吉林省旅游宣传资料英文翻译现状,以冰雪旅游为例,从语言错误、非语言错误以及常见表达错误的现状入手,提出归化法、异化法以及音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并给出关于提升吉林省外宣旅游翻译应用时的建议,以期为吉林省旅游宣传资料英文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外宣翻译;冰雪旅游;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9-0106-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9.032
一、吉林省旅游文化外宣翻译中现存问题
(一)语言错误
外宣翻译与以往的传统意义上的翻译不同,外宣翻译的目的较为明显,就是更好地向世界宣传我们自己的文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将信息准确传达给倾听者。在翻译者将旅游项目信息翻译成为外语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言表述错误的情况,例如对吉林食物方面的单词进行翻译时,翻译者会出现语义错误、语言表达错误等,不少专业词汇翻译不准确,例如“冻梨”翻译成了“cold pear”,这会给外国人一种错误的信号“这种梨是冰冻的吗?”虽然我们常说“冰冻冰冻”,但“冰”和“冻”还是不完全一样的,其实“冻梨”最直接的应该说:“Frozen pear”。(“冻的”直接翻译为“frozen”,指的是在低温下凝固或冷冻的状态。)再例如“南方小土豆”在翻译成英文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这个词是一种昵称,用来形容那些穿着浅色羽绒服、带着卡通帽子的南方游客,他们因为好奇和兴奋而来到东北地区体验冰雪。因此,直译为“Southern Little Potato”可能会失去原本含义的温馨和亲切感,而且会让英语读者不了解指的是什么。为了更加贴近英语习惯和文化背景,可以稍做调整,比如“cozy southern snow goers”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词的温馨感,又适应了英语表达的习惯。“snow goers”这个词组是由两部分组成的:“snow”和“goers”。在这个短语中,“snow”直接指的是雪或者与雪相关的环境,而“goers”是一个比较非正式的表达,用来描述那些经常去某个地方或参与某种活动的人。因此,“snow goers”通常用来指那些喜欢或经常参与与雪有关的活动的人,比如滑雪、滑雪板或者其他冬季运动,强调了他们对雪地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这样的翻译更加简洁和自然,更容易被英语母语者理解,同时保留了原表达的一些关键元素,如可爱、蓬松的外观和南方的来源。
(二)非语言错误
非语言错误主要是指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大背景下,不同思维模式造成的中英文间的误译。几百年来,吉林话的文化内涵在吉林人思想理念中根深蒂固,喜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因此在翻译实践中,外宣翻译者要提前做好工作,了解吉林话与英语的文化差异,避免错误的发生。
1.直接性与委婉性的转换
吉林人在交流时往往比较直接,而在其他文化中,过分的直接可能被视为无礼。例如,吉林话中的“你咋这么墨迹呢?”(意为“你怎么这么慢?”)如果直接翻译为“Why are you so slowly?”,可能会被视为侮辱。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人员需要调整语气,使其更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在此应该翻译为“Don't dilly-dally”。
2.夸张表达的误解
吉林人还经常使用夸张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东北话的代表性特点,如“这个景点老鼻子大了”(意为“这个景点很大”)。如果翻译人员不理解东北话的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可能会将其误译为带有“nose”的句子而导致误解,正确翻译应为“This attraction is very large”。
3.幽默和玩笑的传达
吉林人喜欢使用幽默和玩笑,这对译者在翻译时可能难以准确传达。例如,“你可真会玩儿”,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示赞赏或讽刺。错误翻译可能为“You are a playboy”,然而正确翻译应为“You are great at having fun”,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准确传达原句的意图和情感。
通过以上案例说明,我们能够了解到除了语言错误,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重文化背后暗含的不同含义。翻译人员在进行吉林外宣翻译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还需要深入了解吉林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适宜性。
(三)吉林旅游翻译中常见的表达错误
在旅游翻译中,中式思维可能导致翻译内容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以下选取一些例子:
1.过度直译
中文:“请勿践踏草地。”
中式思维翻译:“Please don't step on the grass.” 更自然的英文表达:“Keep off the grass.”
2.地名翻译错误
中文:“长白山是东北的著名旅游景点。”
错误翻译:“Changbai Mountain is a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in the Northeast.”
正确翻译:“Changbai Mountain is a renowned tourist destination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注:在翻译地名时,应确保使用官方或广泛认可的英文名称,并在必要时提供额外的地理信息。
3.不恰当的词汇选择
中文:“吉林的风景非常壮丽。”
中式思维翻译:“The scenery in Jilin province is very magnificent.”
更自然的英文表达:“The views in Jilin are breathtaking.”
4.语法结构不当
中文:“如果您需要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
中式思维翻译:“If you need help, please at any time contact us.”
更自然的英文表达:“Feel free to contact us if you need assistance.”
5.忽视语境
中文:“雾凇非常适合拍照。”
错误翻译:“The rime is very suitable for taking photos.”
正确翻译:“The rime is very photogenic.”
注:在英文中,“photogenic”是一个更加地道的形容词,用来描述适合拍照的地点。
6.方言和俚语翻译错误
中文:“在东北,人们常用‘得劲儿’来形容舒服或满意。”
错误翻译:“In the Northeast,people often use 'de jinr' to describe comfort or satisfaction.”
正确翻译:“In the Northeast, the local term ‘de jinr’ (meaning ‘just right’ or ‘satisfying’) is commonly used to express comfort or satisfaction.”
注在翻译方言或俚语时,应尽量找到合适的英文对应词汇或提供解释。
通过例子可以发现,在旅游翻译中为了避免中式思维,译者需要深入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和表达习惯,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翻译内容既准确又自然。在旅游翻译中,正确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语境和目标受众的理解能力。正确的翻译对于吉林省旅游的宣传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旅游体验。因此在进行外宣翻译时译者还应注重准确性和文化适宜性。
二、吉林省外宣翻译策略分析
(一)归化法
“美国解构主义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LawrenceVenuti (1995)在The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理论。归化翻译指的是把源语中晦涩难懂的表达译成读者易于理解的表达,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本。异化翻译指的是保留源语文本原汁原味的风格和特点,带领读者体验异域风情。”[2]采用归化策略可以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东北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特点,以下是一些吉林省外宣翻译中归化策略的案例:
1.饮食文化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锅包肉是东北的一道经典菜肴。”
归化翻译(英语):“Fried pork buns, a beloved Chinese dish similar to Western-style pork chops, are a staple in Northeast cuisine.”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将“锅包肉”比作西方人熟悉的“猪排”,而没有采用拼音法进行翻译,避免外国游客在听了“Zhupai”后并不理解这道菜是由什么制作而成,如此选用归化法以便于英语读者理解这道菜的特点。
2.方言表达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吉林人说话特别直,有时候听起来像是在吵架。”
归化翻译(英语):“People in Jilin are known for their direct and passionate way of speaking, which can sometimes sound like arguing to outsiders.”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没有直接翻译东北方言的特点,而是用“direct and passionate”这样的词汇来描述,选择传达英语文化中常见的正面特质,有助于避免文化误解。
3.社会习俗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吉林人热情好客,来了客人一定要好好招待。”
归化翻译(英语):“People in Jilin are famously hospitable, welcoming guests with open arms and hearty meals, much like the Southern hospi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南方人热情好客是西方很多人的共识,通过将吉林人的好客与美国的“南方好客”相比较,外国游客便更加理解吉林人的性格特点,以此帮助英语读者通过熟悉的文化现象来理解吉林的社会习俗。
通过这些归化翻译的案例,可以看到译者应该通过将吉林省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特点与英语读者熟悉的概念进行对比,使得翻译内容更加亲切和易于理解,从而提高外宣翻译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吉林省旅游知名度的效果。
(二)异化法
“异化是指在词汇层面上使用源语言文化导向的表达方式,即尽可能地保留源语言表达方式,并向源语言表达方式靠拢。”[3]在进行吉林省外宣翻译时,采用异化策略可以保留吉林省地区的独特文化元素,增加对外国读者的吸引力,因此适当的异化也是必需的。
1.特色食物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东北的酸菜火锅是冬季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异化翻译(英语):“The pickled Chinese cabbage hotpo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winter dishes in the Northeast.”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保留了“酸菜火锅”这个具有东北特色的词汇,没有将其归化为西方读者可能更熟悉的某种食物,从而保留了食物的独特性。
2.方言表达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吉林话里有很多有趣的俚语,比如‘忽悠’。”
异化翻译(英语):“Jilin dialects have many interesting slang words, such as 'hūyou' (to con or trick someone).”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直接引入了“忽悠”这个东北方言词汇,并在括号中提供了简短的解释,保留了方言的独特性。
3.社会习俗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吉林人喜欢在冬天组织冰雪活动,比如冰上钓鱼。”
异化翻译(英语):“People in Jilin enjoy winter ice
sports, such as ice fishing, a unique activity in cold climates.”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保留了“冰上钓鱼”这个活动,没有将其替换为英语读者可能更熟悉的冬季活动,以展示吉林地区的特色。
通过这些异化翻译的案例,可以看到译者通过保留吉林省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为英语读者提供了一种体验和理解吉林文化的机会,从而增加了翻译文本的文化价值和吸引力,有助于更好地向全世界推广吉林省旅游资源。
(三)音译加注释
音译加注释策略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中的专有名词或特定文化概念以音译的方式转换为目标语言,并附上必要的注释或解释,以便目标语言的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策略在处理一些具有强烈地方特色或文化内涵的词汇时尤为有效。以下是一些吉林省外宣翻译中音译加注释策略的案例:
1.特色食物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锅包肉是东北的一道经典菜肴。”
音译加注释(英语):“Guobao Rou (sliced pork belly fried in a sweet andsour sauce) is a classic dish from the Northeast.”
在这个例子中,“锅包肉”被音译为“Guobao Rou”,并在括号中提供了菜肴的描述,以便英语读者了解其风味。
2.方言表达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吉林话里有很多有趣的俚语,比如‘稀罕’。”
音译加注释(英语):“The Jilin dialect has many interesting slang words, such as 'xī han' (like something or someone).”
在这个例子中,“稀罕”被音译为“xī han”,并在括号中提供了其含义,帮助英语读者理解这个方言词汇。
3.经济特色的翻译
源语言(中文):“东北的振兴计划旨在重振老工业基地,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
音译加注释(English):“The ‘Zhengxing Plan’ for the Northeast aims to revitalize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base and foster the growth of high-tech industries.”
在这个例子中,“振兴计划”被音译为“Zhengxing Plan”,并在括号中提供了计划的英文解释,以便英语读者理解其目的。
通过这些音译加注释的案例,能够得知译者通过音译保留了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通过注释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使得英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文化元素。“译者只有充分考虑到汉语与其他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并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对译文进行深度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外宣译文的规范输出。”[4]从而满足外国游客对于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期望。
三、提升吉林省外宣旅游翻译的建议
提升吉林外宣旅游翻译的策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翻译质量、文化传达、技术应用、市场定位、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在此笔者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找准定位受众
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和旅游偏好,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游客提供定制化的翻译内容。例如,针对欧美游客,可以强调吉林的自然风光和户外探险活动;而对于亚洲游客,则可以突出文化体验和美食特色。
(二)提升翻译质量
聘请专业翻译人员,特别是那些熟悉吉林当地文化和旅游业的专业人士,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同时,建立翻译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翻译内容进行审核和修订。
(三)文化内涵的传达
在翻译中注重吉林文化的传播,如长白山的传说、朝鲜族的民俗、吉林的冰雪文化等,使外国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吉林。在处理文化差异时,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如归化或异化,以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确保信息的可接受性。
(四)多语种服务
提供主要外语语种的翻译服务,如英语、日语、韩语等,以及小语种服务,以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此外,可以考虑提供双语或多语的导游服务,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利用现代技术
运用现代翻译技术,如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机器翻译等,提高翻译效率,同时确保翻译质量。此外,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游客的行为和偏好,为翻译内容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六)视觉材料的优化
在宣传册、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使用高质量的图片和视频,结合精准的翻译文字,提升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通过视觉元素的巧妙运用,可以跨越语言障碍,直接传达吉林旅游的魅力。
(七)互动式体验
开发互动式的旅游翻译应用,提供实时翻译、语音导览、虚拟现实(VR)旅游体验等功能,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通过这些互动功能,游客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吉林的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
(八)社交媒体宣传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发布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信息和翻译内容,扩大吉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可以有效吸引年轻游客群体。
(九)合作与交流
与国内外旅游机构、旅行社、文化交流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吉林旅游资源,提升外宣翻译的效果。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引入更多的国际游客,同时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旅游翻译经验。
(十)持续优化与反馈
定期收集外国游客的反馈,了解他们对翻译内容的满意度和建议,不断优化翻译策略和服务。通过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升吉林外宣旅游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译者通过上述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吉林外宣旅游翻译的质量和效果,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从而促进吉林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语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而闻名,冰雪资源丰富,冰雪旅游市场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吉林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宣传好吉林旅游对促进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各地经济发展,推动东北文化对外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旅游文本英译本,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实现吉林省旅游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探讨了吉林省外宣翻译的策略,通过归化、异化以及音译加注释等方法对译文进行处理,提供能够提升吉林省外宣旅游翻译的策略手段,从而保证译文准确无误、可读性强。使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吉林省旅游资源,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吉林形象,从而提高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整体影响力,为世界各地游客提供了解吉林省冰雪文化的宝贵机会。
参考文献:
[1]霍冬雪.外宣翻译对吉林省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市场,2022,(24):51-53.
[2]赵姗,陆敏.归化与异化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1,(12):161-162.
[3]陈刚.归化翻译与文化认同——《鹿鼎记》英译样本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43-47.
[4]蔡娇娇.长白山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24,(04):28-33.
作者简介:
彭博,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吉林化工学院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
秦莉,通讯作者,女,汉族,吉林汪清人,吉林化工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