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权方言特色语气副词研究

2024-08-20郭凯丽

今古文创 2024年29期

【摘要】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句法位置灵活,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本文以左权方言中有特色的几个语气副词“可倒”“管保”“悬乎”“半年”“硬”“好曾曾/好好里”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对其展开分析,力图展现左权方言语气副词的独特面貌。

【关键词】左权方言;语气副词;语义;句法;语用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9-0125-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9.037

左权县处于山西省中部边缘,太行山西麓,清漳河上游。[1]1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类,左权方言属于晋语大包片。

副词最早在《马氏文通》中被称为“状字”,后来又有很多学者对其下了定义。王力认为“凡词,仅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作用等,不能单独地指称实物、实情或实事者,叫做副词”[2]18。语气副词是副词中特殊的一类。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提出何为语气副词,认为“凡虚词,居于品末常在的位置,而又有语气词的功用者,叫语气未品”[2]180。之后张谊生将副词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评注性副词,即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主观评价,句中位序也比较灵活。[3]18史金生认为语气副词是表示说话者对命题的主观态度和说话者的情感认识,将语气副词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类,是指说话者对自己所讲命题的判断,其中又包含肯定和推断;另一类是义务类,表示说话者的个人意志和对说话内容的评价,其又分为指令和意愿。[4]65-66张谊生认为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突出焦点、指明预设、限定指称。[3]62

本文在现有语气副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左权方言语气副词的特点,选取左权方言中使用频率高、有特色的“可倒”“管保”“悬乎”“半年”“硬”“好曾曾/好好里”六个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左权方言语气副词的个例分析

(一)可倒

“可倒”为肯定类语气副词。该类词表示说话者对命题实然性的确定。[4]65

1.语义分析

(1)“可倒”意思为“实在、的确”,主要表达对事物具体状况的判断,并且这种判断是肯定性的,是说话者对命题为真的主观认识。如果从情态角度看,属于认识情态,表示一件事的可能性,对此事做出判断,表现说话者的态度和语气。

①伢做哩可倒好啦。

②咱可没啦伢会啊,伢可倒会办事啦。

③这事儿可倒难办啦。

④你可倒麻烦啦,半大天也没啦做完这活儿。

上述例句中都是说话者的主观感受,例①含有褒义的赞赏,此时的语境中说话者暗含羡慕的眼光。但有时句子的言外之意为讽刺,如例②,在前一句的背景下可知这里的说话者在讥讽“伢”,有嘲讽的意思。例③表示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同时也体现了说话人的自我认识,其中说话者的主观想法是隐藏在句子里,没有明确的表达,需要听话者揣摩。例③突出“事难办”可能是为了告诉听话者自己费尽周折才做了这件事,并提醒听话者以后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就别经历这件事了。例④是表达说话者的不满情绪,有消极色彩。

(2)“可倒”还有“终归、到底”的意思。主要指事物或人不管遇到什么状况,最后依旧如初,常用来称赞他人。如:

⑤伢孩儿可倒厉害啦啊,甚事也能做了。(到底还是他家孩厉害,什么事也可以完成。)

⑥兀大人可倒好心啦啊,不管会不会被碰瓷,每次都上前帮忙。

“可倒”与“到底、终归”的不同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到底”“终归”常出现在主语前,是全幅评注副词,焦点是整个句子。而“可倒”是句中,且述题部分是在发话者意料之中。

(3)“可倒”的意思为“纯粹”,表示事情、话语没有任何依据,发话者对其表示不满,有责备、埋怨的语气。如:

⑦伢可倒是瞎说啦,见还没啦见过哩。

2.句法特征分析

(1)分布位置

“可倒”位于谓语前,对话语内容表示主观评价。例如:

⑧伢兀人可倒不正经啦。

⑨可倒新麻烦啦。

从中可以看到“可倒”也可以用在否定句中,位置在否定词前。也可以出现在省略了主语的句子里。

从组合搭配角度来看,“可倒”主要位于形容词性谓语前。如例⑧。

3.语用特征分析

(1)句类分布

“可倒”主要用于陈述句和感叹句,如果是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评价,句子的感情色彩偏向嘲讽。如例⑪带有讥笑的语气。

⑩今明这天可倒冷了。

⑪哈哈!可倒幼稚了!

(2)焦点功能

张谊生根据语气副词所在位置的不同分为了全幅评注副词和半幅评注副词。[3]50“可倒”主要在句中出现,为半幅评注副词,对述题进行主观评价,句子的焦点是述题部分。例⑪主要传递的重点信息是“冷”。

(二)管保

“管保”属于推断类语气副词。该类词是对命题的真实性进行推测估量。[4]66

1.语义分析

“管保”表示说话者大体上认为某事或某人怎么样,是说话者的一种推测和估计,有比较大的把握,意为估计、可能。

⑫兀家人去哪啦?——伢管保去外头旅游啦。

⑬这事管保能成,放心哇。

⑭快递回来管保到了明天了。

⑮这一大袋袋,管保能有七八斤山药蛋哇。

“管保”可用来推测事件的状况、估计时间和数量。例⑫说话者对已经发生的事“那家人不在家”的原因进行推测,认为“去旅游了”,说话者这么认为,可能是因为曾经听那家人说过最近要去旅游或者从其他人口中了解到那家人将要去旅游。例⑬猜测事件的结果,“可以成功”,透露着一点点自信,这样表述仍是有说话者的理由。

2.句法特征分析

(1)分布位置

“管保”能位于主语前,作句首状语,也可以在谓语前。如“管保他去地啦”“如果硬拉上他上山,他管保也去哩。”同一句子中,“管保”位置的变动影响着语义焦点、语义强度和语义辖域。[5]例如:

伢管保去他姥姥家了。

管保伢去他姥姥家了。

这两个都是表示说话者的推断,但有许多不同点。第一句是主谓结构,“管保”的辖域和焦点是谓语,即“去他姥姥家了。”,第二句“管保”放在主语前,修饰后面整个句子,成为“伢去他姥姥家了。”

(2)组合搭配

第一,“管保”与能愿动词连用。左权方言语气副词“管保”不和“要”连用,有与“愿意、敢”连用的。如:

⑯管保愿意跟伢兀家小哩。

⑰管保敢一人去山上。

第二,“管保”修饰数量短语、时间短语,如例⑭⑮。

第三,“管保”常出现在动词性结构之前,如例⑫。

3.语用特征分析

(1)句类分布

“管保”常用于陈述句,如例⑬。陈述句的语用目的是向听话人传达信息、对已知命题进行评论或判断,表达内容与事情的真假有关,具有真值性。[5]“管保”主要表达说话者对某件事的猜测,与陈述句的目的相协调,故多在陈述句中使用。除此之外,疑问句中也有使用,比如“他们管保能来吧?”感叹句中一般不出现。

(2)焦点功能

“管保”有一定的表述功能,表示说话者的疑惑。如:晚期能下喽雨哇——管保哇。表现了说话者对“天下雨”的猜测。此外具有凸显焦点的功能,传递给说话者新的信息。如例⑭说话者主要传递的信息是“明天”。《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中“管保”为动词,表示某件事有把握,类似于“保证”。[6]241这与左权方言“管保”是截然不同的。

⑱我管保他会让你留下。

⑲伢管保让你在这吃饭哩。

例⑱意思是“我保证他会让你留在”,是说话者对事实的担保。例⑲表示的是说话者对“让你在这吃饭”的推测。

(三)悬乎

1.语义分析

左权方言“悬乎”是表示揣测推断性的语气副词,表示即将达到某种程度,但事实上没有到达,带有可惜或庆幸的语气,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差一点儿”。例如:

⑳悬乎伢家小孩把你书撕喽。

㉑伢孩这回考试考喽99分,悬乎满分啊。

㉒明日早点起啊,今明悬乎迟喽。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悬乎”都可以替换成“差一点”。例⑳表示书差点被撕,幸好还在,体现了说话者的侥幸心情。例㉑为差一点就满分了,表达了说话者的遗憾、惋惜。例㉒同理,不仅表达了说话者的庆幸,而且还有提醒、告诫发话者的作用,“明天要早一点。”

2.句法特征分析

“悬乎”常出现在主语前修饰整个句子,如例⑳。也在谓语前作状语,使用时常形成“悬乎 VP”的句式,下面对此句式的结构组合进行分析说明。

(1)肯定式“悬乎+VP”

肯定句中“悬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不能是单音节,比如:“悬乎哭”“悬乎走”“悬乎买”等是不成立的,需要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些附加成分,比如状语、补语、宾语等。[11]如:“悬乎哭起来”“悬乎走喽”“悬乎买上喽”等。

(2)否定式“悬乎+没+VP”

否定式与肯定式基本相同,但仍存在细微差别。单音节动词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加其他的附加成分,如:

㉓你倒上来车上啦,俺悬乎没上。

㉔听伢们说伢苹果可便宜哩,俺悬乎没买。

3.语用分析

“悬乎”在陈述句、感叹句中出现。其突出焦点功能因所在位置不同,重点也不同。如:

㉕悬乎你跌倒了。

㉖你悬乎跌倒。

㉗哎呀,你悬乎跌倒喽!

由于“悬乎”的位置不同,例㉕主要是强调“你”即“谁”,例㉖则是强调动作“跌倒”,即“怎么了”。所以“悬乎”位置的变动影响焦点部分。

(四)半年

“半年”属于评价类语气副词。该类词表示的是对已知事实的价值、特点等的评价,而不是对真实性的承诺。[4]67

1.语义分析

“半年”在左权方言中表示发现了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有出乎意料、恍然大悟的意义,加深了惊讶的语气,类似于“原来”。如:半年是你搞的鬼,怪不得我没啦找见那双鞋。

2.句法特征

(1)分布位置

“半年”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谓语前。例如:

㉘半年都三点了,怪不得这么饿呢。(原来已经三点了,难怪会饿。)

㉙半年你会作鱼香肉丝啊。(我还以为你不会做这道菜,原来你会!)

(2)句法搭配

首先,“半年”可位于动词短语之前,常与“是”连用,进一步强调了突然醒悟。

㉚半年是跑啦,兀还说引上他去找他家里头大人哩。

其次,“半年”可加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前面多出现“这[tʂɔ53]”。

㉛你半年这胖哩啊,赶紧准备减肥哇。

㉜你半年这厉害哩,考试得了第一名。

3.语用分析

(1)句类分布

“半年”可以位于陈述句、感叹句和疑问句。

㉝我还准备问你一问题来,半年你还比我差哩。

㉞我还说是谁在那卖东西呢,半年是你啊!

㉟半年你还没啦热好车哩,兀你这么早叫我出来做甚呀?

(2)突出焦点

焦点是说话者最想让听话者注意的地方。“半年”在句中有对比功能,与句外背景形成对比。

㊱半年他长这,兀还以为是帅气的小伙呢。

㊲半年伢孩们还甚也不知道哩。

例㊱强调的焦点是“他长这”,与句外的显性背景“帅气的小伙”形成鲜明对比;例㊲焦点是“孩们甚也不知道”,只有这一个句子,所以这里有一个隐性的句外背景“孩们什么都知道”,两个构成对比。

(3)预设

㊳半年他在那里胡说,让咱们同情。

他在胡说八道,以此博取我们的同情心。

㊴见伢在那儿搞了半天价,半年兀人没啦买那件衣服。

你在那里搞价,没买那件衣服?

例㊳中第一个句子的“半年”触发了这样的预设:发话人以为对方是真诚的讲述,结果与现实情况相反。而第二句只是简单陈述说明“他胡说”这个情况。例㊴中第一个句子预设是说话者认为那个人买了衣服,事实是没买,有惊讶的语气。第二个句子是有疑问语调的疑问句。

(五)硬

“硬”属于意志类语气副词。这类词表示说话者或施事的一种意志,体现在规定、禁止、愿望。[4]66

1.语义分析

“硬”在左权方言中作为语气副词,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偏偏、非得、就要”,第二个是表示很艰难地完成了某件事,常带有称赞的语气。

㊵咱说不要让伢去哇,你硬让伢去,这下可好了哇。

㊶兀家孩腿脚不方便,就兀还硬是去了学校,不想落下课。

例㊵“硬”是第一个意思,表示不管怎么样,都要去做某件事,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例㊶中“硬”为第二个意思,指完成了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在使用过程中常组合成“硬是”“硬是要”,进一步加强语气。

普通话中也有“硬”,主要表示说话人坚决、执拗的态度,或者是强制做某事。但是除此之外“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反预期标记”[7]。左权方言中没有“反预期标记”。

㊷他硬不去买东西。

㊸他硬被拉去买东西。

㊹老师问我问题,那会硬没答上。

例㊷体现了他执拗的态度“就是不去买东西”例㊸表示“他”是被别人强制性带走的。例㊹中“硬”是用来说明该动作行为是出乎意料的,所以它的语义是“表示一个陈述在某种方式上与说话者认为在特定语境中属于常规的情况相偏离。”[8]

2.句法特征

从分布位置上看,“硬”只能位于谓语前作状语,对述题部分进行主观评价。其主要修饰动词短语,表示“偏要”义的还可以修饰单个动词,常在“硬”的后面加助动词“要”。此外,“硬”可以出现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在否定句中常与“不”连用,但是作为第二个意思的“硬”只用于肯定句中。如:

㊺他硬要喝。

㊻兀家孩硬是不去。

㊼两个人的家务,他硬是一个人完成了。

3.语用特征

(1)句类分布

“硬”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都可以使用。

㊽他硬要吃雪糕,没办法。

㊾你不让他玩,他硬是不听。你不让他玩,他就不听!

㊿一会咱们拾跟上去耍,你怎呢硬要一人去?一会一起去,你非要一个人去马?

(2)突出焦点

“硬”具有突出焦点的功能,因为“硬”在谓语前,所以述题部分就是整个句子要突出的焦点。另外“硬”有触发预设的功能,表“偏偏”义的“硬”的预设是客观情况与主观行为不同,第二个意义的“硬”的预设是做这件事的困难程度比较大。如:

他硬是要选理科。

他要选理科。

他硬是把这盘辣椒吃完了。

他把这盘辣椒吃完了。

例 的焦点是“选理科”,预设是他的父母不让他选理科,而主观行为是就要选理科。假如去掉“硬是”,明显没有这种预设,只是单纯表现“他”的意愿,至于是否有人反对是不确定的。例 的焦点是“把这盘辣椒吃完”,预设是吃完这盘辣椒对他来说是你叫困难的,如果去掉的话则只是简单的陈述事实,他把辣椒吃完了。

(六)好曾曾/好好里

“好曾曾/好好里”为情感类语气副词。这类词表示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情感,可分为疑问和感叹。[4]67

1.语义分析

(1)左权方言“好曾曾”表示某件事或某个行为动作突然发生了,说话者是惊讶、感到莫名奇妙,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好端端”。

兀家孩好曾曾怎呢去喽内蒙啦。

这路灯怎呢好曾曾不着了。

例 说话者认为“去内蒙”这件事情比较奇怪,没有任何征兆就发生了。例 同理,对“路灯不亮”感到莫名其妙,没有原因可寻。

(2)左权方言“好曾曾”不仅可以作语气副词,还可以作形容词,形容某个东西是完好的。

这衣裳还好曾曾里,扔喽怎甚。

这苹果还好曾曾里,吃哇。

例 “好曾曾”用来形容“衣服还可以穿”“苹果还可以吃”,不是客观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一般与听话者的观点相反。

2.句法特征

“好曾曾”可以作句首状语,放在主语前,也可以在谓语前。常和“怎呢”连用。如:

你怎呢好曾曾叫我喝酒哩。

好曾曾你来这怎甚哩。

3.语用特征

“好曾曾”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其具有突出焦点的功能,述题部分是说话者向听话者表达的重要信息,有疑问和劝说的语气。

伢曾曾就生病啦。

你好曾曾怎呢走呀。(你怎么走呀呢?)

二、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角度对左权方言中使用频率高的语气副词进行了简单描写。左权方言语气副词各具特色,使用范围较广,体现了左权方言独特的语言面貌。

参考文献:

[1]王希哲.左权方言志[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1.

[2]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0.

[4]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顺序和同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张大雁.现代汉语或然类语气副词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7.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李芳.现代汉语副词“可”和“可是”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7.

[8]陆方喆.反预期标记的性质、特征及分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06):53-59.

[9]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0]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1]唐芝.“差一点 VP”句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作者简介:

郭凯丽,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