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河一体”: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典范

2024-08-20赵治国

决策 2024年7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

近年来,山东、河南两省主动抱团“联姻”,按下跨行政区合作发展“快进键”。

2023年12月8日,郑济高铁正式通车,山东、河南两省跨入“两小时生活圈”。

2024年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两省联动发展正式“上路”。

4月8日,郑州市政府官网发布《郑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这份计划里,郑州隔空“高喊”:要强化与济南、青岛、洛阳联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

“鲁豫有约”,似有佳偶天成之势。从原来城市群之间的单个城市发展竞争,到如今官方主动抱团“联姻”,山东与河南,这两个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沿海大省与内陆大省,正在书写跨省合作区域融合的新篇章。

从竞合到融合

“小弟”逆袭,鲁豫有约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行政级别,在济南、青岛面前,都属于“小弟”辈。

2004年,郑州GDP为1318亿元,济南是1600亿元,常住人口郑州708万人,济南715万人。从这一年起,郑州开始了逆袭之路。

2004年,河南明确了强省会战略,全力支持郑州发展。到2011年,郑州经济总量冲进了全国前20强城市之列,并对济南实现了反超。2018年,郑州实现了人口超千万、GDP超万亿、人均GDP突破十万元的城市梦想。一年后,济南也站上了万亿城市的台阶。

追溯郑州的崛起之路,踩准了时代的两个鼓点。一个是强省会战略,做大做强郑州,发挥河南省上亿人口红利。另一个就是国家战略。从2013年起,郑州先后收获“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战略红利,并于2017年正式获批建设全国第八个国家中心城市。2019年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是黄河中下游的重点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范围除了包括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等18个省辖市,还包括河北、山西、安徽、山东四省的12个城市,其中就有山东省的聊城、菏泽。

“小弟”逆袭引起了山东的高度警觉。

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后,时任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评价:“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刺激,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还包纳了山东两个市。我们再不奋起直追,很有可能形成中间塌陷。”

转年之后,2017年1月,山东省政府批复《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由最初的8市扩展到全省17个设区市(莱芜市划归济南后是16个设区市),整个城市群人口上亿,经济规模高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济南也开始实行“强省会”战略,2019年GDP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连续五年稳居全国20强城市之列。

另一个可以佐证两省之间“明争暗斗”的细节是,郑济高铁的建设早在2010年就提上日程,可由于两省对线路走向意见不一,一度停滞不前,但河南率先于2016年开工建设郑济高铁河南段后,对山东也造成了“逼压”。2020年6月,郑济高铁山东段正式开工。

经过对中心城市的角逐与竞合,到2023年,鲁豫两省已经成为拥有四座(青岛、郑州、济南、烟台)GDP超万亿城市的全国重要大省,此次郑州公开喊话建设的“郑济青洛鲁豫区域科创中心”,包含了两省的四座龙头城市。

从历史上两省人民的迁移与文化融合的角度上看,鲁西、菏泽等地和豫东北文脉相通、地缘相近、风俗近似,两地民间的经济交往与人员流动非常频繁。

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上看,鲁豫两省人口占全国1/7,经济总量占全国1/8,在沿黄九省区中雄踞第一、第二;同时,2021年起,在黄河生态环境共治方面,鲁豫“对赌”,签署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山东作为受益方,至今已累计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从区域经济角度上看,河南、山东均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省,一个是内陆大省,一个是沿海大省,双方在铁海联运、原材料、能源、制造业、家电等产业上有一定的互补性,产业转移的空间很大。

时与势,注定了鲁豫两省的融合发展已如箭在弦。

从协同到共创

山河一体,科创先行

梳理发展的时间轴会发现,鲁豫两省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上的“对赌协议”,开创了跨省合作与生态保护的新模式,也让鲁豫两省的跨区域合作驶上快车道。

2021年4月,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的积极推动下,豫鲁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2021年10月,山东、河南两省发改委签署了《关于豫鲁毗邻地区共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

2022年12月,两省向科技部报送了《鲁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规划(2022—2035年)》。

2023年1月,山东省科技工作会议就提出,加快推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并力争早日获批。

2023年8月,山东省政府、河南省政府在郑州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

2024年1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

……

无论是山东还是河南,双方都已明确要携手强化产业协调联动,深化科技协同创新,争创鲁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数据显示,山东和河南拥有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5个国家创新型城市、21个国家高新区,建有国家实验室、国家超算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

从未来的科创规划上讲,2024年,鲁豫两省均提出了提升创新能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青岛有崂山实验室,济南有国家量子实验基地,郑州有嵩山实验室、中原量子谷,洛阳则在深度布局建设千亿级新能源生产基地,等等。

今年初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3)显示,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广州、天津、武汉、合肥,高度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岛(12)、济南(22)、郑州(26)、均与长三角等东部区域相差较远。

从这个意义上讲,“郑济青洛”四市的区域科创中心建设,旨在建成北方经济与黄河流域的科创产业隆起带,推动要素集聚、资源共享,探索实现非对称差异化发展路径。

从全国层面来看,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策源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河南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首位,大力弥补科技创新短板。而向东“谋合”,可以更高效对接济南、青岛乃至山东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

同样,山东在重点实施的“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中,把科技研发创新行动计划列在首位,明确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突破3.5万家、2025年突破3.8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4年突破5万家、2025年突破5.5万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024年达到52%、2025年达到53%,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跨省联动、跨省共创,把过去的区域竞争由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变为城市群、都市圈的抱团竞争,鲁豫两省的区域融合发展,角逐的是中国北方经济的明天。

从内陆到出海

陆海牵手,共赢世界

对河南来说,身处内陆的他们,夏天到海边休假已成为惯例,而山东沿海属于首选目的地,其中日照是最近的海滨城市。

2023年12月7日,郑济高铁全线贯通之时,两地官方与民间的情绪异常高涨,两地之间的距离由原来的四五个小时,缩短为最快1小时40分钟,鲁豫两省正式步入两小时生活圈,河南人民到海边度假的梦想也越来越近。

与民间到海边度假类似,山东已经成为河南的“出海口”。截至目前,河南地区80%集装箱都选择在山东港口进出口,其中,年轻的日照港成为主要承载港口。5年来,山东港口依托在河南的9个内陆港、10余条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已成为畅通河南省的出海大通道。

在郑济高铁贯通之前,2023年8月,两省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双方“陆海牵手”,将有力拓展各自的开放通道,弥补地理位置带来的先天不足,推动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协同融合发展。

郑济高铁通车后,2024年3月26日,山东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河南)推介会在河南郑州举行。山东方面宣称要“共筑战略支撑新枢纽,共建沿黄陆海新通道,共育综合服务新优势,共创合作共赢新未来,当好优质服务的提供者、服务区域发展的强引擎,担当河南及沿黄流域企业的‘金牌合伙人’”。

除了郑济高铁,还有日兰高铁,将会进一步助长河南与山东的经济来往更加方便。

应该说,鲁豫两省交通条件的持续变化,催生了两个经济大省的更多合作可能。无论是郑州提出争创“以郑济青洛为核心的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还是河南支持兰考建设“兰曹经济合作区”,均以郑济高铁和日兰高铁为动脉支撑。

山东作为河南的出海口,双方深度对接合作的内容已细化到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山东港口携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关港铁”三方联合发布“陆海联通、海铁直运”跨关区通关项目;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与河南省数字贸易有限公司、国铁郑州局郑州铁路物流中心、长治铁路物流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等。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第六次来到山东考察调研。他此行的两站一个是日照,一个是济南。习近平强调,山东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可以预见,“鲁豫国家区域科创中心”一旦获批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鲁豫两省携手打造北方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直接受益的将超过两亿人,辐射的则是整个北方。

“鲁豫有约”,期待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