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四化全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4-08-19龙亚飞王芙蓉李芳香甘广东吴德光
1.课程简介
白酒工艺学课程是白酒酿造工程、酿酒工程专业大三的专业教育课,共计64学时,4学分。本课程是“理论+实践+实验”的综合课程,课程主要包含了白酒酿造相关的微生物、糖化发酵剂、白酒生产机理、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工艺学以及其他香型白酒的生产技术。白酒工艺学课程在酒类培养教学总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不但为专业理论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也为白酒品评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实践课提供理论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另外,作为地方性应用型学校,该课程对于培养能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提质增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学校人才目标,主要培养基础实、能力强、适应快、后劲足的酿酒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白酒工艺学课程建设历程见图1。
2.教学“痛点”问题
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主战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课程质量直接关乎人才专业素质的水平。团队成员不断深入进行学情分析、持续跟踪调研企业需要及毕业生工作状况,发现课程存在以下主要教学痛点。
2.1 教学内容整合不够 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
新工科背景下,要求毕业生具备较高专业综合素质与较强实践能力,受到相关酿酒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的基本训练、能够在酿酒行业从事酿酒生产及管理,这些技能需要迫使白酒工艺学课程内容体系既要考虑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也要兼顾毕业生职业岗位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课程教学内容以教材为遵循,对内容的选取、整合重视不够。首先是教材内容整合优化不够,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内容衔接不够。其次,教学内容与应用技术、生产案例、创新案例、师生创新成果结合不够,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符。最后,课程内容更新不够,不重视引入新进展、新资讯、交叉学科前沿进展。
2.2 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难以深度融合贯通
课程教学多以理论授课为主,课程教学活动仅仅围绕做题和考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理论和应用实践对接不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酿酒工程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充分发挥白酒工艺学课程的价值。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存在浅层化、异步化,实践运用难以推广,课程效益难以提升。
2.3 思政教育融入少 教书与育人未能实现有机融合
人才培养过程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不足,教育育人的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传统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重在传输知识,建构知识体系,但是对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等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培育酿酒生产及管理等岗位专业人才的家国情怀、专业精神、社会责任、服务能力等的综合训练较为缺乏。学生未能了解为何而学,学为何用,教书与育人未能在工科育人理念下实现有机统一,课程思政融入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4 考核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 不能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第一,轻过程评价,过程性评价占比总成绩30%,仅以课程作业、考勤来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单一,致使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不能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第二,考核评价注重知识性评价,不重视能力、思维及价值方面的评价,课程考核评价不全面,不能充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5 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体,课程教学以知识单向传输为主,与学生的互动局限为提问式,交流互动不足,很难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3.教学创新措施
团队成员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基础实、能力强、适应快、后劲足的酿酒产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着“立德树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实融合,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坚持价值引领,充分发挥课QPQEdE2m4/jsuZNrOO7nP9waRoZg2OLODkVn5R16Qyw=程思政的价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优化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深度融入产业和技术创新案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效果为导向的多元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与学的质量。教学创新思路见图2,创新措施如下:
3.1 重构课程内容体系 实现教学内容“最新化”
本课程结合核心知识网络,打破教材原有知识结构,重塑内容体系,通过梳理课程内容,对其进行加减法整理,加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资讯,拓展融合思政元素、学科前沿、实践案例;减掉一些重复性内容,凝练一些重点内容,高度概括一些简单内容。最后梳理了125个知识点,38个重点,15个难点,深入拓展了6个最新研究成果,纳入9个最新前沿进展,广泛涉入了5个大师讲座。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后,解决了课程庞杂,学时有限,前沿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最新化”。课程教学内容重构见图3。
3.2 多轨道并行 实现理实一体化 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
一方面是依托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和平台,上课时间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利用好学校建立的白酒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另一方面是广泛拓展课外教学时空,以校外实践平台为支撑,以行业专家为牵引,深入现场开展实践教学,打破白酒工艺学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壁垒,让学生直接与行业专家面对面学习、沟通与交流,实现课堂从“单向传输”到“单向引导+双向沟通+多方互动”的转化。课程理实一体化建设见图4。
3.3 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有机融合 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思政融合”,即根据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任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需求,通过“专业基础、专业情怀、科学精神”为思政与专业融合的根本遵循,从知识体系建构、专业精神培育、服务能力提升、学术潜质发掘等多维拓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同向同行,从九大方面凝练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家国情怀、人文欣赏、审美情趣、专业伦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探究、协作创新。课程思政点及思政案例见图5。
3.4 基于学生特点 重构课程考核评价 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针对学生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1)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考核评价比重;一方面,将原来单一的考勤、课后作业过程性评价方式,转变为涵盖课前预习、课程互动、小组协作、课程研讨、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等多元评价方式;第二方面,过程性考核占比从30%提高到40%;实现了结果性评价为主向全过程评价的转变,以此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全面提升学习效果;(2)实现知识考核为主向知识、思维、能力和价值并重转变,加大高阶性能力在过程性及结果性评价的比重;(3)改进结果性评价,加大案例式、开放式等类型试题在期末考试中的比重;(4)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统计学生学习情况,强化评价结果的分析,及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课题教学改进,关注后进生,实现个性化指导;(5)多元主体参与小组合作评价,重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程考核方案与能力培养见图6。
3.5 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学一体的进阶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提升学习的深度、有效度
课程团队深度分析了白酒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课程“两性一度”的要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我校酿酒工程和白酒酿造工程专业学生的学情及就业岗位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白酒工艺学课程由于其特殊的实践性、应用性,还必须借鉴西方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将学习者的经验经历纳入教学创新改革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同样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因此本课程团队以构建主义、实用主义教育观为指导,构建了“课前、课后、课中”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见图7。
3.5.1 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搭建多元化课程教学平台
线上:依托《白酒工艺学》线上课程及线上教学平台,上传相关视频、工程案例、参考文献、作业库、课程任务等,丰富线上教学资源。
线下: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上教学为基,以课下工程项目研究、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交流为辅;以模拟仿真应用为助,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探索。
3.5.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课中与课后闭环式教学体系
打造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点协同的闭环式教学模式,同时依托省级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科研团队等育人载体,指导学生完成开放性实验、创新性课题,并通过开放网络数据库等文献资源,使学生自主完成综合学术型作业,高效构建第二课堂,让学生忙起来,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此课程,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正确地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具有识别工艺要点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4.改革创新成效及推广应用
4.1 改革创新成效
4.1.1学生学业成绩逐年提高 高阶能力及创新思维有效提升 思政育人成效明显
(1)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业成绩逐年提升。近5年,2019年到2022年课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从74.815分、76.615分、79.466分和81.617分,2023年暂未考试;及格率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明显提升;2020、2021、2022年课程教学评价评价满意度都较高,均是98分以上。各级学生成绩及评教见图8。
(2)通过课程改革,理论联系实际、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学生高阶能力、创新思维有效提升,创新实践成果突出。5年来,课程团队指导本科生获得各类省级竞赛奖项10余项,其中主讲教师指导2023年度指导的学生荣获在“汉酱杯”全国大学生白酒品评技能大赛二等奖;指导本科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项;指导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学生创新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4.1.2思政育人成效明显 成果丰富 学生担当精神持续向好
通过确立“知识、能力、思维和价值”四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价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课程思政成效明显。在学校组织的讲思政比赛中获奖,多名学生荣获校级、市级优秀志愿者等荣誉,成为了学生身边的榜样。
4.1.3教师教学和教研能力显著提升 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课程团队建设成果丰硕
教师教学和教研能力显著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课程团队建设成果丰硕。通过课程改革和培养培训,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研究水平、课程改革能力显著提升。5年来,团队教师荣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青年教师技能赛二等、三等奖。主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项。省级金课1项,校级金课1项。校级教学范式改革1项。市级优秀教师2项,校级优秀教师1项。茅台杰出人才奖一项。
4.2 课程建设连续取得新的突破
通过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了白酒工艺学课程“知识传递、能力培养、思维提升、价值塑造”育人成效的提升。基于此,2020年获批校级线下金课,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21年开展课程内容建设,获批校级教学范式改革。2022年获批省级线上线下金课,同时完成课程思政案例库的梳理,创建新的课程考核方式。2023年建立了线上课程,并推选申报省级线上金课。课程建设金课过程见图9。
4.3 推广应用情况
团队十分注重成果的总结和推广,通过将课程改革成效总结,发表教改论文,使得推广效应最大化。5年来,团队公开发表教改论文10篇,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团队发表相关论文(部分)见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