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三位一体科研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4-08-18李忠华熊卓城

职业 2024年14期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提升科研育人质量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创新的科研育人模式,即“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以期为职业院校的科研育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科研育人;“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创新模式

■课 题:本文系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023年校级课题“‘课题引领 项目支撑 竞赛检验’三位一体科研育人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编号:HQZYSZ2023A01)的阶段性成果。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框架下,职业院校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在科研育人领域,需要构建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科研育人这一理念强调,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技能的传授,更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采用“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科研育人模式,旨在通过“课题引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通过“项目支撑”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竞赛检验”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

一、科研育人现状分析

在职业教育领域,科研育人模式正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途径。这一模式通过整合科研活动与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然而,该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虽然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但是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均、教学与科研脱节等方面的挑战。

(一)现有科研育人模式的优势

1.实践能力的提升: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

科研育人模式通过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研究环境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实验室、工作坊或现场研究中亲自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决策制定的技能以及形成批判性思维。

2.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探索与创造

科研育人模式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这种模式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尝试新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培养了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的探索欲。同时,科研活动往往涉及跨学科的合作,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能够建立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3.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科研育人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科研项目中,学生需要遵循严格的科研标准,这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责任感。同时,科研项目的团队性质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沟通,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此外,科研育人模式还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鼓励他们在追求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现有科研育人模式面临的挑战

1.资源分配不均:机会与资源不平等

在科研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突出问题。大部分项目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但这样的合作往往只限于部分学生,还有部分学生难以享受到同等的资源。这种不平等的资源分配降低了更多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可能性,削弱了科研育人模式的普及性和公平性的功能。

2.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断层

尽管科研育人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例如,虽然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接触到了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但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能未完全覆盖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面临知识更新滞后的问题,影响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提高。

3.评价体系有待改进:成果认定与激励机制缺失

现有的科研育人模式在评价体系设计方面存在缺陷,究其原因在于过分追求科研产出,学生的科研成果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认可和激励。此外,有些学生在项目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在学分认定、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可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可能导致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降低,进而影响科研育人模式的整体效果。

二、职业院校科研育人的目的和意义

(一)促进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融合

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职业院校开展科研育人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与创新的融合能力。这种融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科研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科研的机会,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资源壁垒。这种模式使得有不同背景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科技,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同时,科研育人还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了教育质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

(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鼓励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以适应国际竞争和合作的新格局。职业院校开展科研育人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在参与国际科研项目时,不仅能够学习到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和同行交流,这有助于学生形成全球视野,成为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人才。

三、“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科研育人模式

“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科研育人模式旨在通过整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校企合作的项目实践以及竞赛平台,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上的全面发展。

(一)“课题引领”:激发科研兴趣与创新思维

“课题引领”是“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科研育人模式的核心,它强调教师作为科研育人的主体,要通过参与和主持科研项目,引领学生进入科研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潜能。

1.教师作为科研引领者的角色定位

在科研育人模式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科研活动的引领者。教师通过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还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方法带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科前沿。教师的科研经历和成果可成为学生学习的生动案例,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课题引领过程中,应基于学校已出台的《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科研成果管理办法》《专利技术管理办法》《研究所(工作室、技术服务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把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融入教师课题申报推荐、过程监管、成果应用全过程。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影响力,还能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的紧密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也为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题研究中的实践与教学融合

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将课题研究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数据分析方法、实验设计技巧等融入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科研的基本技能。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通过课题研究,还能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撰写毕业设计和科研论文,为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题引领”中的师生互动与指导

教师在“课题引领”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参与双师工作室、产教融合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研方法,体验科研过程,提升科研育人的成效。这种师徒制的科研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引导学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4.学术道德与诚信意识的树立

教师在“课题引领”中,不仅要传授科研知识和技能,还要强调学术道德和诚信的重要性。教师在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包括选题、研究和成果发表,都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严守学术规范,确保研究的诚信性。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严谨的态度和对学术诚信的坚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二)“项目支撑”: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项目支撑”是“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科研育人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提升实践能力。

1.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是“项目支撑”的核心,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职业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机会。对接专业,联合特定企业,校企深度融合,打造标准化的真实育训基地,通过“共建共管”实现“互利共赢”。企业出设备和技术指导,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共同打造育人平台。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还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从而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

2.实践教学,提升技能水平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依托产业学院、专业论坛等活动,协同企业行业,整合本地优质资源,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在项目支撑环节中,学生通过参与具体的项目,如产品设计、系统开发或者市场调研等,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成果转化,促进学生就业

“项目支撑”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将学生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就业竞争力。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这些成果往往能够吸引企业的注意。成功的项目经验不仅可以让学生赢得企业的认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通过成果转化,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职场,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三)“竞赛检验”:技能水平的全面评价与激励

“竞赛检验”是“课题引领+项目支撑+竞赛检验”科研育人模式中的评价环节,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技能的全面提升。

1.竞赛设计与专业对接

“竞赛检验”首先要求竞赛设计与专业课程紧密对接,对接专业岗位,对标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1+X”证书,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研究,确保竞赛内容能够反映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竞赛内容涵盖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展示,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竞赛过程与能力提升

“竞赛检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是学生技能提升的重要平台。在竞赛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决策、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竞赛的紧张氛围和高标准要求促使学生在压力下发挥最佳水平,从而实现技能的快速提升。

3.竞赛成果与职业发展

“竞赛检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荣誉和奖励,而且可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展现专业实力。这些竞赛经历能成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背书,为他们赢得更优质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竞赛经历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励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李忠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商务贸易学院院长;熊卓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商务贸易学院专任教师)